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工智慧距離幹掉老師有多遠?

2012年,谷歌X實驗室宣布,開發出一套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神經網路系統。這套系統不需要人類提示,能自主通過1000萬張照片琢磨出「什麼是貓」。

也是這一年,意識到「人工智慧在有戲」的王翌和他的夥伴在杭州一套三個卧室的公寓里開始創業,嘗試將英語培訓和人工智慧聯繫在一起。

▲英語流利說創始團隊

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英語流利說創始人兼CEO王翌有著小麥色的皮膚,戴著黑框眼鏡,說話時不時蹦出幾個英文單詞。創業時選擇哪個行業切入,王翌有一套邏輯:

第一,必須是體量巨大的行業;

第二,必須已經形成了付費習慣

第三,必須整體運行效率很低,通過技術和產品可以極大提升運行效率。

金融、醫療、教育都符合這三個標準,王翌最終選擇了教育。因為前兩者監管風險比較高,而教育產業里的校外培訓市場競爭比較充分,比較公開透明。

他了解到,線下英語培訓機構每年漲價,每年報名人數爆滿,很多學生交了12個月到24個月的學費,常常第2個月就不來了。因此,培訓機構才有可能在很小的空間里接收兩三千個學生。

這是價值交換的嚴重不對等,王翌判斷這種模式不長久。於是他帶領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英語流利說」的App。用戶跟著應用里的課程朗讀句子,每讀完一句應用能實時給出評分,並且將發音有問題的地方標紅。這款產品採用了遊戲通關的形式來做,很多用戶迷戀將代表分數的圓圈刷綠。

▲英語流利說創始人兼CEO 王翌

2012年,公司剛創立的時候,王翌就想清楚了起點和終局,只是沒有想清楚中間的路徑。抱著「如果創業只是小打小鬧的話,不如在矽谷打工」念頭的他,看到的終局是「教育一定是個性化和高效率的」

而抵達這個終局的路徑,其起點是首先得活下來。「先做一個用戶願意用的產品,因此從成人英語口語切入,為了吸引用戶重複使用,必須在口語領域有即時反饋。」

王翌說服林暉加入英語流利說的緣故就在這裡,林暉原來是谷歌的研究科學家(Research Scientist),研究語音識別和數據挖掘。

有語音識別才能打分。英語流利說通關的模式讓一些用戶不把所有圓圈刷綠(80分以上)不睡覺。王翌見過最長的紀錄是24小時內錄音對話超過14個小時。

在英語流利說推出之後,口語打分也成了眾多在線英語教學的標配。不過,王翌認為:「很多人使用第三方技術,我們認為這是核心技術,必須自己做。

英語流利說上線第一周,在大陸、香港、台灣、日本四個國家地區的蘋果應用商店首頁新品推銷,用戶一下子突破了10萬。2013年8月上線安卓版,兩周后,英語流利說總用戶突破100萬

「對我來說,百萬用戶是很大的里程碑。」英語流利說聯合創始人兼CTO胡哲人說。

▲英語流利說聯合創始人兼CTO 胡哲人

胡哲人曾經創業過,反思那段創業經歷,他總結那時「做了一個好產品,但不是一門好生意。」回顧英語流利說草創期,胡哲人說:「我們發現了一個需求,我們有辦法比現有方案更好地解決用戶的問題。至於後面會怎麼樣,當時肯定沒想得特別清楚。」

2014年6月,英語流利說的註冊用戶漲到1000萬,月活100萬。2017年2月,註冊用戶超過4000萬,月活近800萬。

02

做系統培訓方案變現

短小精幹、碎片化、遊戲式的學習方式能夠讓用戶快速增長,學習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如果讓用戶一開始必須每天學45分鐘,就很有可能沒有用戶的快速增長了。

看到英語流利說App用戶漲勢良好,王翌和團隊決定在遊戲化的方向上再加一把火——他們又開發了兩款獨立的App「母音達人」和「怪獸學院」,用遊戲通關的方式練習英語發音,內置付費環節。

但是,這兩款產品都失敗了,「因為不倫不類,既沒有真正的遊戲那樣好玩,又不像托福詞、雅思匯課那樣目標明確、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所以用戶付費意願也不強。」

一開始王翌他們想的是先把用戶量做起來,再來考慮變現的問題。2013年他們看著用戶漲起來,挺開心的。到2014年用戶突破1000萬之後,越來越多地聽到用戶反饋,你們產品很好,我天天用,昨天又給英孚、華爾街英語交錢了。「原來大家把我們當作配菜,要填飽肚子吃主菜的時候還是找英孚。」王翌說。

英語流利說上線后,英孚、華爾街英語想來投放廣告。王翌堅決不接廣告,他覺得「羊毛不能出在豬身上,一定要羊毛出在羊身上。」

究竟怎樣才能讓用戶把錢掏給英語流利說呢?王翌最終琢磨出,一定要做「主菜」,做能提高用戶英語水平的解決方案。

由於當時英語流利說是純互聯網團隊,沒人懂教研,所以王翌第一反應是找出版社,將教材電子化。然而,在接觸了市場上幾乎所有知名出版商之後,他發現他們的經典教材都是為坐在教室里的學生服務的,而英語流利說針對的教學場景是,用戶躺在沙發上,拿著內置麥克風的觸屏移動設備學習。

王翌做出了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冒險決策:引入教研團隊

這個決策他們討論了近一年。「Go Big or Go Home ( 要麼牛逼,要麼滾蛋 ) . 」王翌說。

2015年1月,王翌找來了從業多年的陳華做教研總監。數月後,戴耐德創始人蘭斯·諾茨(Lance Knowles)受邀擔任英語流利說首席學術顧問。

蘭斯·諾茨到現在還記得第一次跟王翌在Skype上對話的情景。王翌說:「我知道戴耐德(DynEd),是個恐龍(Dinosaur)。」言下之意是,雖然戴耐德做得很成功,但是已經是過去時;蘭斯·諾茨針鋒相對:「我聽說過你的流利說,你的內容根本沒有組織化。」

雙方都戳中了對方的痛點,也都聰明地看到了潛在的機會。蘭斯·諾茨最終同意擔當顧問。新成立的項目內部代號為CC(Core Course,意為核心課程),到2016年7月產品正式發布的時候,被命名為「懂你英語」。

項目一開始,教研團隊和產品經理、設計師經常發生衝突,雙方都認為對方聽不進去自己的話。產品經理隔幾個星期就到王翌那裡哭鼻子,陳華太強勢了,完全不尊重我們的想法。陳華也不高興,溝通太累了,我這麼多經驗,為什麼就聽不進去呢?

公司需要有人為最終的結果負責。王翌想的辦法是,讓用戶來檢驗,拿實際數據說話。

於是,「懂你英語」正式發布前,團隊在全國範圍內請400位用戶參與了內測。測試結果顯示,超過60%的內測用戶學習「懂你英語」之後,再次參加托業橋考試的成績與兩個月前的考試成績相比,提高了一個歐標(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世界公認的語言分級標準)。王翌心裡有了底。

把房子、車子賣掉,從矽谷搬家回國創業,王翌「沒有一天是後悔過的,的確有時候會疲倦。」在他印象里,最難熬的是2015年後開始做懂你英語研發的那兩年。原來他習慣了1個月迭代1個新版本的節奏,而懂你英語從研發到發布前3個級別的課程耗費了近兩年。「在那個特定的時間點,你需要耐得住寂寞,兩耳不聞窗外事。

2015年,英語流利說的打法是多線作戰,除了做英語教研以外,還有十來個人的小語種部門做教研,最終這個業務線在那年的暑假被砍掉了。王翌反思那時候的錯誤:「不聚焦、不專註,所以任何一樣都沒法打透。

2015年下半年,懂你英語demo出來,蘭斯·諾茨特別生氣,認為產品不合格。王翌召集所有人,要求在一個半月內整個交互全部推翻重做,拿出一個全新的版本,「這是鐵板釘釘的時間點,你們必須實現。」所有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進入戰鬥狀態。

最終,給懂你英語demo打2分的蘭斯·諾茨,這一次打了6分。

英語流利說首席產品官翁翔堅加入英語流利說之後,引進新的產品機制,將月活提升50%。他認為學習是反人類天性的,用戶不愛學習但渴望成長,產品必須讓用戶感覺到自己的成長,因此引入含有簡單社交機制的排行榜。

同時,教育必須是有「溫度」的,人不會和字典發生情感聯繫。原來英語流利說在內容上以音頻為主,他加入后增加了視頻,讓用戶進行配音,這個功能對提升用戶活躍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內測時,英語流利說引進了學習顧問管理微信群來督促用戶學習,效果不錯。這個機制就保留下來了。現在,每天英語流利說里都有身份各異的用戶提醒其他「學友」打卡學習,這些用戶可能今天是廚師明天是工程師後天會是個旅行家。與內測時不同,他們的身份都是真實的用戶。翁翔堅說:「線上解決英語教學90%的問題,但還有10%需要運營,教育需要有溫度。」

懂你英語標準版按照每月99元的價格收費,核心體驗在App上實現,整個產品背後是人工智慧在支撐。2016年7月上線以來,懂你英語每月收入環比增長30%,付費用戶30萬,平均每個學員每周學習時長超過5小時,10個付費學員9個能完成課程。

英語流利說用戶里,80%用戶是16歲到35歲,用戶男女比例是4:6,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53%以上,每天用戶平均使用時長30分鐘。

03

驅動來自數據和技術

王翌在懂你英語的研發上投入超過800萬美元,他相信「人工智慧會在教育里佔據半壁江山。

2016年人工智慧火了,很多投資人在看各個行業里的人工智慧公司,突然發現英語流利說是「人工智慧+教育」。王翌不以為然,「我們是從2012年開始做的,不是為了賭風口臨時成立公司。風總會來了又走。」

不過,在直播很火的時候,他也考慮過,要不要直接利用自有流量推線下的老師做直播等,做流量變現。最終還是沒有實施。

互聯網公司在大砸廣告的時候,他也動搖過,要不要燒錢買流量?「不論是之前的千團大戰還是現在的在線教育,都有很多公司在做花1元錢賺回來6毛錢的事。我對這樣的生意毫無興趣。」

我們短期內不會燒錢砸流量,這個市場還沒到刺刀見紅、就看誰跑得快的階段。」英語流利說市場副總裁劉牧洋說。她認為,大規模投放廣告購買來的用戶,大多數是沒有購買力也沒有購買慾望的用戶。

在劉牧洋的眼裡,王翌是「聰明又有韌性」。為了說服劉牧洋加入英語流利說,王翌即使在日本度假也堅持每天和劉牧洋通話。劉牧洋去越南休假,每天半夜回到酒店的時候就能接到王翌的電話。終於,一個深夜,王翌在電話里問:「你到底信不信得過我們哥幾個嘛?能不能跟我們哥幾個一起來干?」被打動了的劉牧洋忽然熱血沸騰,說:「行,我來。」

每一次面臨選擇的時候,王翌習慣後退一步看,終點究竟在哪裡。

這家公司第一階段的目標,也是英語流利說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林暉眼下的一大任務是「做出會教英語的AI老師」。他不奢望一開始這位AI老師的教學就像真人一樣,因為機器需要不停輸入數據不停學習。

演算法、計算能力、數據,是人工智慧三大塊。現在開源的演算法對很多創業公司來說夠用了,只要願意花錢就能買到計算能力。此時此刻,數據在人工智慧中最重要。胡哲人認為英語流利說的打分系統能夠不斷領先,是因為用好的產品、有趣的內容先人一步,導致在數據積累上也先人一步。

英語流利說一開始的數據冷啟動是花錢找來成百上千個美國人朗讀,搜集數據,訓練模型。當時模型還比較簡陋,對背景雜訊特別敏感,旁邊有人說話、走動,就會影響分數。

在林暉看來,很多在線教育公司的自適應技術,還停留在簡單的基於知識點標籤推薦相關題目——如果用戶在某個知識點上做錯了題,就不斷推薦類似的題進行練習。林暉不希望按照傳統的知識圖譜給數據打標籤,監督機器學習。給知識點打標籤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並且加入新的內容就必須進行新一輪的打標籤動作。

▲英語流利說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 林暉

知識圖譜就是題目和知識點的關聯,通過圖譜將內容與內容關聯起來。林暉認為,人工智慧可以反推出知識圖譜,一開始人工智慧的預測能力很差,因為沒有任何標籤,它什麼都不知道,但是不斷湧進數據,神經網路可以不斷學習,跳過知識圖譜,建立內容與內容的聯繫。

機器學習如果能獲得大量有標籤的數據的話,效果最好。但是,大多數場景里,不一定能獲得標籤。打標籤費時費力,這也是為什麼半監督、無監督、自學習、對抗網路是人工智慧的技術趨勢。在英語流利說早期,打分系統一開始是人為調整演算法,從懂你英語研發開始,改為自適應。在這個自適應系統里,有一位學生身份的AI,有一位老師身份的AI,通過類似對抗的方式,不斷演練教學過程。

在2016年11月發布的App「雅思流利說」上,這家公司應用了口語評測技術。演算法按發音、語法、辭彙量和語用(流利度)四個維度給用戶的雅思口語模擬考試打分,然後向用戶指出錯誤在哪裡,怎麼改進。但目前機器還不能像真正的老師一樣向用戶提問。這正是英語流利說未來的目標。

老師是教育生產資料的核心,優質老師是稀缺的。從理論上來講,通過互聯網,一位優質的老師能夠同時面對無限數量的學生教學,但是僅限於單向的傳播。針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調整教學方案、批改作業,老師能夠承受的學生數量有限。

只做線下老師和學生的連接,在線教育公司的規模擴張會受制於優質老師的數量。

互聯網改造行業,第一階段是消除信息不對稱;第二階段是產品化,將很多簡單重複性勞動用自助服務來取代;第三階段,將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為基礎的個性化交互。

在英語流利說團隊看來,不久的將來,人工智慧會給教育行業帶來很多激動人心,甚至出人意料的新變化。

2005年王翌拿到清華大學碩士學位后,留學美國。他在美國的第一頓飯是在紐瓦克機場旁邊的麥當勞,讓他有些鬱悶的是,學了十幾年英語,托福接近滿分,點餐時卻聽不懂服務員說什麼,對方也沒聽明白他說什麼。「No.2(二號套餐)」,最後王翌選擇了最簡單的表達方式。

當年整天聽ABC(美國廣播公司)節目的這個年輕人,沒有預料到今天,十多年後,在青海海拔4000米高的學校,會有300多位藏族孩子使用他所創造的英語流利說App學習英語。

「你讓大學生去邊遠山區做教育公益,不能從根子解決問題。」

我們一定是全球化的公司,幫助每一個人成為未來的世界公民,讓你能夠對話世界。 ——王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