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輩子與人比較,就是人生悲劇的源頭——寫在《牛蛙之殤》刷屏之後

早上7點,微信一抖,我媽給我丟來了一篇微信文章《牛蛙之殤》,看完之後,倪叔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所有的社會話題之中,倪叔最不敢談及的話題就是:小孩的育養問題,因為這個話題比什麼創業維艱,房價上天,食品安全來的都要沉重,這是攸關一個孩子的全部人生,背後還牽著數個家庭三代人命運的問題。

很多的社會亂象造就的問題與困境,倪叔都覺得可以面對,可以糾正,可以交給時間來處理,但在小孩子的問題上,會覺得錯不起,不敢錯,因為有很多問題一旦形成是難以挽回的。

尤其是在今天的,應該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真的是一道無解的題。

我相信很多家長的初心都是說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過的開開心心就好,不求他一定要出人頭地云云,但真等孩子生出來,你就會開始憂愁說:以未來的社會環境,真的能允許自己的小孩這麼無憂無慮的活著嗎?高畸的房價,逐漸固化的階層,從小升初就開始的激烈競爭都意味著我們的小孩必須和我們一樣努力,否則就有跌出中產階級淪落社會底層的危險。

自己辛苦撫育長大的孩子,居然還不如自己,這是所有父母不敢接受的噩夢啊。

但若是要爭要搶的話,又要從什麼時候開始呢?讓小孩子從幼稚園就開始長期面臨高壓的競爭環境就未免過於殘酷了……因此,小孩育養的問題一直是倪叔不忍觸碰的話題,直到這一次被這位68歲退休老教授的家庭故事所震撼,所刺破,以當下現實之殘酷又讓我們不得不面對。

01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68歲的退休教授,他在國家研究所為祖國的科研事業辛苦了一輩子以後退休在家弄孫為樂,孩子的育養問題就是他當下最大的使命。

上海有個不成文的說法:小孩考上上海四大民辦國小,是牛蛙,若沒考上,是青蛙。

這四大民辦國小,就像上海灘時期的四大家族,處於金字塔頂端,是所有家庭擠破頭的地方,在這四座國小背後的是:名民辦國小——著名民辦國中——著名公立高中——清華北大交大復旦和海外常青藤的人生贏家模式。

而要成為這樣的人生贏家,就意味著小孩從3歲開始就必須進入高強度的學習狀態,才有可能贏得這場「牛蛙戰爭」,這無疑是殘酷而又無可奈何的選擇。

對於這個選擇,教授的家庭里發生過分歧。在教授女兒,孩子她媽看來,必須堅定不移的走精英路線,於是她對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周、每個月都設置著不同的考核,她將這叫KPI,她要求孩子記的第一個單詞就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她認為這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

孩子的父親,有海外留學經歷,在小孩養育的問題上,態度不如妻子這麼激進,但也不那麼管細節,起初他對「牛蛙模式」的教育心裡存疑,但也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法和說服妻子的理由,所以也不置可否默許了這種「操作」。

而故事的主人工退休教授,搞了一輩子學術,雖然不迷戀權貴,也不迷戀錢財,但他看重傳承——像教授這樣的家庭,第三代能否成才,決定著教授這一輩及教授女婿女兒這一輩,所奮鬥得來的社會地位與資源階層,能否得到很好的傳承。

雖然有過分歧,有過不舍但最終教授家庭都最終選擇了讓孩子走上「牛蛙「之路,在社會階層分化越來越嚴重的未來,他們寧願選擇讓孩子失去可愛,變得可憎,但也不能讓他長大后變的可賤。

從此教授的小孫子就跟愉快的童年生活告別了,從幼稚園開始他就必須去上昂貴又嚴格的私立幼稚園,從此喪失了童年該有的快樂時光,只為保證他從小有一口流利的英語,能在未來的入學面試時保有競爭力。

但就在教授一家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與代價以後,他們希冀的那個結果卻沒有發生——在最有希望上的學校的最後一輪面試時,教授的孫子竟然出現不自主擠眉弄眼、聳肩等癥狀,學校說這是幼兒抽動症,雖冠冕堂皇說很多孩子都有這病,但最終還是很隱晦的以此拒絕了教授的孫子。

從此,教授一家陷入了入學失敗的痛苦深淵。

因為鄰居家的孩子都順利的進入四大,原本在鄰里之間較為優越的教授家變的處處矮人一頭。

為了爭口氣孩子他媽想要把孩子晚一年上學,明年再考一次,但已經病了的孩子已經不起折騰。

想放棄私立民校讀公立,學區房動輒上千萬,全家生活質量大幅跳水,還不能保證孩子能夠成才。

最終,經過一番認真討論以後,教授一家人選擇了將一家人的未來的命運託付給僑外移民,出國是他們最終的解決方案。

02

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與代價,最終卻落到一個這樣人財兩失的下場,真是不勝唏噓。

像退休教授家庭這樣的故事,在上海不是孤例,在的其他城市也能找到許多相似的案例,它是整個社會的縮影,道破了式教育的結局與命運。

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你即便咬著牙拚命學習,在千軍萬馬中擠過獨木橋,從重點幼稚園上到重點國小、重點國中、重點高中,最後終於如願以償進入重點大學,歷經千辛萬苦,付出一切代價,最後終於才能收穫一個極其普通的人生,再度過平庸的餘生。

而這種應試教育的輪迴,所造就的人生觀念是狹隘的,就像一直不斷向上爬的老鼠,一直很忙碌,卻不知道究竟為何而戰,聽家長的安排上學,聽家長的安排上班,懵懵懂懂,渾渾噩噩,到了三十歲可能都不真正明白自己想要擁有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在這樣的模式之下,既然命運之神每一關他都過了,但他依然不快樂,他永遠不會得到真正的放鬆,他所能擁有隻有持續的壓力……

或許有家長會覺得,我是為了他好,等他長大了就明白了,但學歷必須先走上去。

但問題是「牛蛙模式」下的終極產物聯考狀元,媒體已經不止一次的給盲目崇拜的輿論降溫:調查發現,風光一時的聯考狀元最終在走上工作崗位、步入社會時,大多都籍籍無名,平庸無奇。

看,即便頭破血流廝殺到教育的食物鏈頂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教育的問題,不單純是教育的問題,它還與整個社會極具功利色彩的大環境息息相關。

很多家長其實自身受過足夠的教育,也有足夠的見識,去維護自身獨立的價值判斷,未必會向金錢權利這些外部的社會標準低頭,但放到孩子育養的問題上來受競爭的社會選拔機制影響,最終還是無法避免被社會標準所裹挾。

所謂的「牛蛙戰爭」,本質不過是家長鄙視鏈中的一環,但不幸成為每個孩子的宿命,小時候拼學校拼成績,長大拼工作拼家庭,老了拼孩子拼出息。最後拼來拼去,沒有拼出一個完整的世界,更沒拼出一個完整的自己,或許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已經沒有重新拼圖的機會了,但我們孩子還有重新拼圖,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

在那個「牛蛙之殤」的上海家庭里,真正提出要為孩子的未來找一條新出路的是孩子的父親,他是一個海歸,在孩子幼稚園面試失敗,母親還執迷不悔的時候,他最終打破了幻想,決定為了孩子的教育與童年,選擇孩子的教育、自己和妻子的工作、岳父的養老、整個家庭的生活等一系列問題都交給了僑外集團,完成了移民辦理。

當僑外的工作人員問他為什麼選擇移民時,他沉默良久說:「因為我的妻子、家人常常因為孩子上學的問題失眠,孩子也常常因為各種作業而晚睡,我後來發現,晚睡並不能證明他有多努力,只能證明他有多無能為力。我移民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孩子能早睡一點,我們一家人都能睡個好覺。」

這個理由相比於什麼成功,奮鬥,更多的發展,更大的利益要小的多,但也要真實的具體的多,人不應該為別人活著,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成功這件事的話,那麼他唯一的定義就應該是:按照自己意願度過一生。

我們留給孩子的真正財富,絕不是單純的金錢與社會資源,而讓他們比我們更快的洞察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要虛擲時光與人生。

他們可以在另一個健康,放鬆的環境里長大,從小就知道什麼是自己一輩子想要做的事情;

他們會在田野上長大,在河流中奔跑,把他們的人生活成一個精彩故事,而不是給他人看的勵志故事。

看完了教授家的故事,倪叔想說:各位爸媽,愛的本質是給對方自由,給對方支持,讓他們活成他們想要的樣子,社會上縱有一片星辰大海等你征服,也不及讓孩子有一個慢點長大的快樂童年。

PS: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牛蛙之殤》一文中幫助教授一家解決人生難題,並提供海外教育規劃方案的移民機構,就是僑外移民。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