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對流通「腸梗阻」調查:流通「降本增效」空間有多大?

環節能不能更少?

生產者不知道市場需要什麼,經營者不知道去哪裡找產品,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環節,對症之葯是流通信息化

在很多消費者印象里,去超市買菜,雖然環境比菜市場好,但價格也更高。但近日記者採訪中發現,在北京海淀區的「超市發」蔬菜超市,以青椒為例,每公斤價格為2.5元,而附近社區菜攤的青椒賣3元。

記者了解到,「超市發」售賣的青椒是直接從簽約種植基地進貨,實現了農超對接,流通環節少了,終端零售價也就更便宜。

北京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介紹,農產品進城以往要走「農戶(生產基地)—經紀人—長途運輸—批發市場—超市(菜攤)」的流程,節點多、損耗大,每道環節都要加價。一些社區菜攤常常從二三級菜販子手裡進貨,環節更多。「農超對接」后,超市從生產基地直接進貨,成本自然降了下來。

相比一些發達國家,國內農副產品流通成本偏高,主因在於環節多帶來的層層加價。河南萬邦國際農產品物流公司副總經理李森算了一筆賬——

鄭州市民要吃上山東蒼山的大蒜,假設產地價格4元/公斤,粗略算,大蒜價格是這樣一路漲起來:在物流環節,人工成本0.2元/公斤,包裝成本0.4元/公斤,運輸成本0.34元/公斤,市場管理費0.06元/公斤,到鄭州后,成本價為5元/公斤;在分銷環節,批發商加價10%,零售加價約20%,再加上產品損耗因素,最終到消費者菜籃子里,每公斤價格超過7元。

農產品流通每增一個環節,一般需加價10%—20%;每減一個環節,也意味著可以降低相應比例的成本。據商務部測算,通過「農超對接」,全國1000多家連鎖超市的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0%—15%,一些超市搞了農超對接后,大白菜、黃瓜、西紅柿等在流通中損耗較大的農產品,售價比農貿市場還低40%左右。

不只是農副產品,在國內其他商品領域,減少環節都是流通提質增效最直接最有用的一招。消費市場蛋糕大,不同地域有不同消費偏好,商品從生產到消費往往要走多個環節,這是客觀因素決定的。把流通環節控制在合適水平,減掉一些不必要的,是流通業首先要破的題。

「做好流通環節的減法,關鍵是實現流通信息化的加法。」李森說,以前,我們的流通信息不對稱,生產者不知道市場需要什麼,銷售者不知道去哪裡找產品,平白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環節。流通信息化則是對症之葯。

電子商務是流通信息化的典型代表。不論農業品上行還是工業品下行,電商在減少流通環節方面都有一定優勢。甘肅環縣盛產優質小雜糧,卻長期發愁銷路不暢——進超市門檻太高,自建銷售環節太多,成本也不低。如今,小雜糧觸網,當地經營者在京東、天貓等電商平台開店,直接發貨給全國消費者,解決了銷路問題,降低了流通費用。

效率能不能更高?

國內生產、流通、消費之間不協調、不匹配,「大生產」對接「小物流」,流通效率整體偏低,亟須通過智能化、標準化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效率

湖南雲通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講了一個故事:為降低物流費用,可樂產品往往採用帶板運輸方式,也就是用標準托盤,把一定數量的可樂包裝后,直接上托盤運輸。一般情況下,40箱可樂打包成一板。可樂裝板后,無論是從可樂公司的運輸車輛搬到物流公司的車輛,還是從車輛搬到產品倉庫,都方便很多。

聽起來很高效的方法,卻一度因為標準的一個小差別釀成大麻煩。原來,可樂生產商採用的托盤標準是1米×1米,而配送中心採用的托盤標準是1米×1.2米。即便只有20厘米之差,也必須拆板重裝。加了這個過程,想要倒騰一車可樂,就得多花2個多小時。後來,生產商和配送中心統一了標準,這個過程用時縮減到10分鐘左右,效率一下子就上來了。

在工業生產領域不乏世界級大型製造企業,但與「大生產」相對接的是「小物流」,生產、流通、消費之間不協調、不匹配,流通效率整體偏低,提升餘地還很大:

——用智能化管理實現「訂單化」生產,降低庫存成本。

庫存周期過長是國內流通領域的痼疾。據連鎖經營協會調查,超市商品庫存周期平均高達50天以上,比美國的平均水平多30天左右。一些生產企業聲稱是「零庫存」生產,實際上都把貨壓在了零售端,零售企業不堪重負。

壓縮庫存周期,必須從生產源頭做起。有的企業利用大數據,合理調配生產能力,實現生產、流通與消費的無縫連接。比如,美的公司用大數據分析用戶需求,實行洗衣機訂單式生產,從用戶下單到產品交付,最快12天內就能完成,提高了市場反應速度,也降低了庫存積壓,相比5年前,庫存單位(SKU)減少一半,公司倉儲面積從最多時的120萬平方米減為10萬平方米。

——用標準化手段減少不必要的搬倒騰挪,降低裝卸成本。

在杭州太古可口可樂罐裝廠配送倉庫,記者看到,剛下線的瓶裝飲料被整齊碼放在1米×1.2米的標準化托盤裡,然後裝上專門定製的卡車,送往麥德龍超市。

「別小看這些托盤,它們都被植入晶元,有追蹤功能,麥德龍公司只需用掃碼機一掃,就能錄入配送信息,直接上超市的貨架銷售。」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倉儲部經理俞成文認為,運用這種標準化信息技術,最大程度減少了不必要的搬倒騰挪,流通效率大大提速。

與智能托盤相配套,太古可口可樂罐裝廠建起5000平方米的自動化倉庫,實行全程自動化儲存、出貨,比同規模的普通倉庫減少用工20人、叉車7台,僅用工費每年就省了100多萬元。據麥德龍統計,使用系統識別托盤、發貨確認和入庫處理后,每輛貨車檢查及卸載的時間縮短15—20分鐘,提高了生產力,確保倉庫能準確、迅捷地把貨品送交零售店。

——用共享理念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農村電商風生水起,但農村地區「最後一公里」配送成為眾多快遞公司的痛點。由於配送貨源不足、不穩定,單獨配送成本相當高。目前,「共享配送」初現端倪。比如,陝西聚家連鎖超市在武功擁有專業的配送車隊,通過與中通物流合作,配送超市貨品的同時,完成中通在武功農村的快遞收發業務,有效降低了雙方的物流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一靠技術二靠效率,有了技術才能提高效率。」青島海爾集團日日順物流公司是一家互聯網運輸企業,公司營銷平台總經理於貞超說,他們顛覆傳統車輛的單一配送功能,將「車」變成「送裝一體化用戶服務雲終端」,建立面對用戶資源需求的「人車合一」經營模式,使9萬輛車變身9萬個「車小微」。公司推出的智能化GPS軌跡平台,可實時監測單、車、人,動態跟蹤訂單軌跡,讓車、貨、人都少跑路。「需求在哪裡,我們就能將物流力量調配到哪裡,一年下來,物流成本降了8%以上。」

收費能不能更低?

在社會流通成本中,各種不必要的收費佔比過高,比如進場費、攤位費等,還有不小的瘦身空間

受訪企業普遍認為,國內流通總成本中,一些成本的上升有其必然性,比如人力成本。但各種不必要的收費在流通成本中佔比太高,仍有不小的瘦身空間。

「流通提質增效,企業要努力,政策也要給力。」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說,流通業特別是物流業整體上仍處於粗放式發展期,降低流通成本,前提是做好頂層設計,理順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之間的關係,進一步降稅清費,給流通業鬆綁加油。

——加大財稅金融支持,推進公益性市場主體建設。

目前,蔬菜從進入銷區市場到落地零售終端,進場費、攤位費佔總流通成本的40%以上。發展公益性、普惠性批發市場,才是打到了農產品流通降本增效的「七寸」。

李森建議,政府應適當減免一些收費項目,如城市配套費(170元/平方米)、人防工程異地建設費(2000元/平方米)等,對使用地下水的,免收水資源費,並執行農貿市場用電、用氣與工業同價政策。對企業融資,政府要加強監管,鼓勵銀行提供優惠利率、減少附加條件,解決好流通企業抵押物評估值較低等問題。

河南信陽金牛大別山農產品現代物流中心總經理趙德慶說,流通行業面臨較大資金壓力,「我們的冷庫建設總耗資15億元,來源是企業自籌、商戶集資、銀行貸款和政府支持4個部分。如果財政補貼再加大些,貸款利息再降低些,對項目推進會大有益處。」

——支持創新,儘快明確無車承運人法律地位。

無車承運人,是指不擁有車輛而從事貨運的個人或單位,它是與「互聯網+」相適應的一種新型物流組織,有助於推動物流業集約化發展,實現規模效應。國內許多物流運輸公司平台化趨勢明顯,已具備無車承運人的性質。今年3月,有關部門公布283家無車承運試點單位名冊,但總的看推進滯緩。

比如稅票額度認定問題,有車承運人可根據實際業務盤子來定量開具發票,而無車承運人沒有車,稅票額度開得太少會影響企業運作,開得太多又可能變成開票公司或發生偷稅漏稅。還有進項稅,無車承運人無法進行稅費抵扣,要比其他企業多付出11%的稅費成本。河南鮮易供應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建志說,政府應根據無車承運人企業的合同和在線訂單來認定稅票額度,同時對於進項稅範圍擴大的這類企業,地方稅務部門應就進項稅與銷項稅的差額部分予以全額補貼。

——推廣多式聯運,構建交通融合發展新體系。

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超13萬公里,鐵路營業里程達12.4萬公里,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達2300多個,綜合運輸體系基本形成,但線路與節點配套不足,各種運輸方式之間銜接不夠,缺乏合理分工,物流組織有待優化。不少專家和流通業一線人員認為,發展公、鐵、海多式聯運,是提升物流業運行效率和效益的突破口。應當依託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推進倉單、托盤等軟硬體設施的標準化,實現運輸管理信息聯網共享,率先推廣集裝箱貨物多式聯運,打通連接樞紐的「最後一公里」。

受訪企業呼籲,過路(橋)費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間,包括進一步拓寬「綠色通道」範圍、放寬免費條件,讓物流企業車輛能輕鬆出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