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無人便利店=黑科技?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

來源:

在線下零售行業,無人便利店儼然已經成為了新的風口。國內的無人便利店在 Amazon Go 線下超市推出半年以後,終於迎來了集體爆發期。

7 月 3 日,繽果盒子宣布完成超過 1 億元的 A 輪融資,計劃在一年內鋪設 5000 個網點;阿里巴巴旗下的無人超市「淘咖啡」也在淘寶造物節上與大家亮相了;甚至傳統快消界大佬哇哈哈也要與深蘭科技簽訂 3 年 10 萬台、10 年百萬台 TakeGo 無人店。

在無人便利店的入局者當中,所有的巨頭都在致力於體現自己的新技術,比如淘咖啡集自主感知及學習系統、目標跟蹤及分析系統和意圖識別及交易系統於一身的 LOT 技術方案;Amazon Go 的反作弊/識別系統;包括紛果盒子也計劃今年推出規模化商用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然而,如果冷靜下來分析無人便利店實際上離我們還很遠。

拿無人便利店最早的 Amazon Go 為例,首先人工智慧、視覺識別的系統非常複雜,做到毫無誤差尚需時日。現階段西雅圖已經有一些人已經在網上曝光了一些讓 Amazon Go 產生 bug 的攻略。而且目前一家 Amazon Go 的投入在上千萬美金,用這樣大規模的投入代替幾個收銀阿姨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另外從客戶體驗來說,Amazon 現階段依然無人避免多人購物時的排隊情況。

看上去,無人便利店在人工智慧、感測技術等方面的黑科技投入,並不意味著無人便利店找到了清晰的盈利模式;從用戶體驗上來講,很多黑科技領先的無人便利店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客戶排隊購物的核心痛點。也許是時候從「無人」的概念中冷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這些問題了。

拿上就走?「此店無人」的不同路徑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所謂「無人便利店」,並非指完全意義上的「無人」,正像無人售貨機還需要有人上貨,定期檢查維護一樣,「無人便利店」是在用戶購買環節無需店員參與,提供消費者「自助購物」的模式,在我看來,它的核心集中在「拿上東西就走」這件事上。

Amazon Go的解決辦法是利用計算機視覺+感測器技術

怎樣讓人們在購物中「拿上東西就走」?在這件事上做出創意的首先是 Amazon 的無人便利店 Amazon Go,它的解決辦法是利用計算機視覺+感測器技術,對人們選購的物品進行感應自主識別,並且通過個人身份驗證將結賬付款的過程轉移到移動端,從而變成線下購物+線上自動結算的新購物方式,這意味著你不用排隊就能拿著東西走出商店,從而實現了一種「拿上東西就走」的狀態。

這條路聽上去非常美好,但卻需要極大的前期投入以及風險驗證。且不說目前計算機視覺方面需要的運算量對於一家便利店的負擔,單單對於每個商品前期的數據錄入上,這都會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所以不論是 Amazon Go,還是國內與此有著相似之處的 QuiXmart,目前都還處在很早期的階段。

還有一種,是國內現階段採用比較多的運作方式,不去使用複雜的高大上的技術,主要是在購物的開始階段驗證身份,在最終環節將結賬方式改為掃碼自助式結賬。相當於你自己充當收銀員去完成結算,這時候購物完成也能通過手機的支付工具完成支付,之後就能離開商店,整個過程無人管理。

第三種方案,是將購物轉移到手機上,選擇好物品並付款之後,用戶會得到一個收貨碼,然後按照地圖去附近的便利店,這時候商品會自動打包好,用戶只需要憑兌換碼就能夠拿走貨物。這種方式來自於美國沃爾瑪,它更像是快遞提貨點的自助提貨過程。

儘管有如此多不同形態,但除了 Amazon Go,其他幾種都還很難到做流暢的「立刻就走」的理想狀態,所以國內仍然會有不少人認為它們只是噱頭,由於這些便利店在當下投入成本過高,短期內難以看到回報,還會伴隨潛在的風險,因此並非所有人都看好。但從問題的本質來說,無人便利店對於消費者最大的價值就是減少排隊購物時長,優化購物體驗。雖然現階段的無人便利店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是無人便利店要解決的痛點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是在解決一個偽需求,因為大家都不喜歡傳統超市排起的長長的結賬隊伍。

但是,如果要解決消費者日常的購物需求並且節省成本也並非沒有其他辦法。從第一原理的角度思考,無論是什麼模式,在這種需求下首先解決的是優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這個命題。而這個問題不一定非要運用高端技術解決,讓我們從人性的角度嘗試換個思路。

相信人性,熟人場景商品也能這麼賣?

北京某創業公司的零食貨架,商品一物一碼

北京現階段出現了一些創業公司,他們正在嘗試一些「刀口舔血」的零售生意:用戶可以隨便享用企業提供的零食,企業也不會監控用戶是否付費,這種玩法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它確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與無人便利店不同,這些創業公司現階段只專註於企業辦公場景。雖然場景沒有便利店覆蓋的那麼廣泛,但是對於「無人售貨」這個命題,這些公司的思路並非不是一種解決之道。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創業公司沒有運用 AI、感測等高端技術,而是把零售的場景簡化成了一台冰箱+一個簡易的木頭架,只對企業收取的只有少量的冰箱押金費用。商品就直接擺放在貨架和冰箱里,一物一碼,大家可以隨時微信掃碼支付。

這種產生於熟人場景的模式意味著,這些創業公司只需要付出非常低廉的成本,就可以與企業建立一個聯繫,而且零食是大家購買頻次較高的一個領域,這個方向意味著非常容易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一位零食用戶就對記者說:「之前沒出現這種模式之前,大家都沒有吃零食的習慣,現在這個架子擺在這兒,我們沒事兒就想來一包。」

在這個領域,這些創業公司的理想合作對象是互聯網和金融行業的企業客戶。相對於其他群體來說,這部分目標客戶有著高素質、高收入的特點。而在公司這種熟人社交的大環境下,很多人不願意為了十幾塊錢的零食承擔更高的「心理成本」從而做到自覺付費。而據某創業公司透露, 這種模式下商品的丟失率遠遠遠遠低於 10%,如果超過 10% 的盈虧平衡線,他們會選擇終止與企業的合作。換句話說,只要能和企業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這些創業企業用了一種非常樸素的方式極大的優化了客戶體驗,而且擁有還不錯的盈利能力。

這種模式還能帶來哪些思考?

雖然現階段這種模式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生意」,但是從長遠看來,這些高質量用戶群也許可以為這個生意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零食的客戶群體會保持相對高的購買頻率,這種購買頻率意味著創業者可以獲取用戶的消費習慣,不斷迭代自己的商品品類,進而改進用戶體驗形成更高的客戶粘性。而且金融、互聯網行業的這部分白領群體基本是屬於年輕一代相對具有高信用、高購買力的客戶群。所以整體上,這些零售玩家會非常關注企業用戶的質量。這些高素質的用戶價值在未來實際上可以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而且現在是線下流量的紅利期,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試圖拓展新的消費場景,尋找新的用戶增量方式。零食領域也不乏競爭者,這個領域有一些公司的做法依然沿用傳統的 O2O 邏輯,為了獲取更多的客戶和更好看的數據,他們會先燒錢培養大量的用戶,如果某些合作企業的商品丟失率非常高,這些公司做法會傾向於減少商品的補貨周期,但是依然不會放棄這些低素質客戶。

某公司創始人在形容這種現象時,用了一個詞:雞肋。這種企業夥伴並不是真正的夥伴,即使燒了很多的錢,也難以培養出用戶的消費習慣。如果一個人習慣不為商品付費,這會形成一種慣性,這意味著企業需要支出大量成本。

如果要做好這門生意,創業企業需要在線下獲取更多的優質客戶,不斷為客戶提供優秀的商品品類,甚至在未來研發自己的零食。某創業公司 CEO 也表示,未來希望以線下的良好現金流為核心,在線上建立電商平台,在維護好企業客戶的前提下,對接更多的第三方零售企業的商品。

無論這種暢想在未來是否能夠演變成另一種清晰的商業模式,但是這些創業企業無疑給了我們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利用低廉的成本在線下快速與用戶交互,進而一點點擴展自己的線上業務。並且用現階段最成熟的技術,用最短的路徑,最簡單的方式解決一些用戶的問題。畢竟,不是所有的商業模式都需要燒錢;解決問題也不一定要無限的追求高端技術,換個玩法也許同樣可以帶來好的效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