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創業失敗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最近一年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概念很火,據說是李總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來的。在政府的各種宣傳下,再加上媒體對許多年輕創業者的成功案例報道和炒作,彷彿只要創業,就可能達到人生的巔峰,走向高富帥,迎娶白富美。於是不管是80后、90后,甚至是00后,在校的、工作了的,很多人都躍躍欲試。。。。。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很多行業面臨競爭激烈、產能過剩等問題,創業口號的提出,不過是政府為了解決就業壓力的無奈之舉。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但正如《雙城記》里那一句經典的開場白: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不管這個社會怎麼變化,總會有人成功,有人失敗。而對於普通人來說,自己適不適合創業,能不能創業成功,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小馬過河,深淺自知。未來的路怎麼走,還真得自己去把握。。。。。。

對於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講,大多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幻想,特別是如果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企業,獲得巨大的成功,這是非常有誘惑力的。但許多人在嘗試過幾次之後,遇到了挫折,往往信心又受到嚴重的打擊,於是陷又入迷芒之中。

其實,我認為人與人最終會有差距,甚至有巨大的差距,這是避免不了的客觀事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與自己的性格有很大關係的。有的人,天生就不適合創業,性格上的懦弱、猶豫、猜忌、自私等等。。。。。一旦放大在創業的路上,最終只能走向毀滅。。。。。。當然,有人要說了,性格上的缺點,都可以想辦法改。。。。。。但是首先要強調的是,你必須要有那個勇氣去改。

我的表弟,就存在這些問題。但他想得很清楚,自己不適合創業,所以後來就老老實實地去考上了公務員,小日子一樣過得還不錯。而對於我來說,天生就喜歡折騰。所謂生命不息,折騰不止。。。。。。簡單的說,就是自己有沒有創業的基因,在作決定前先要衡量一下。創業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自己不是那塊料,就免了吧。

如果你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去披荊斬棘,承擔將來未知的風險;自己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去駕馭自己的事業和團隊,那麼恭喜你,你或許真的適合創業。但是,這只是必要件,並不是充分條件。作為過來人,在這篇貼子里,我會結合我的經歷,與你分享一些更實際的經驗。

樓主99年大學畢業,算下來這十多年裡,創業的項目至少有6個項目。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至今仍在努力。而我體會是,一個人要想創業成功,除了你在性格上適合創業之外,其他幾個條件也必不可少:創業方向、資金支持、合伙人(或者說團隊)

第一個項目:炎黃在線

嚴格的講,樓主算得上國內最早那一批互聯網創業者。互聯網這個行業,在國內發展了二十年了,其間誕生了不少獨角獸,包括百度、阿里、騰訊,所謂的BAT,以及後來的京東、聚美優品、滴滴快車等等。不要看現在他們很風光,在90年代末期至2000年代初期,這些企業,也是經歷過比較艱難的時期。當然,熬過去了,就是先驅,沒熬過去,就是先烈。

樓主的第一個創業項目,不幸就成為了先烈。在99年的時候,當時有一個與新浪、網易、搜狐齊名的網站,叫「炎黃在線」。互聯網的老人們,可能還會記得,包括還有億唐網、天涯。。。。那時候貓撲、鐵血這些都還沒出來。

「炎黃在線」當時也和新浪、網易一樣,走的是互聯網媒體的路子。用「媒體」這個詞,現在看起來是高大上了,但在當時,又有幾個人能上網?人們對信息獲得的渠道,主要還是電視、報紙、廣播。互聯網,只是一個年輕人所能接觸到的新鮮事物。

而「炎黃在線」當時的盈利模式,也只不過是把一些新聞搬到網上去,然後收一些廣告費,當然,還有些社區等等,都是以前老網站的調調。另外,由於實力有限,「炎黃在線」在各地採取的是承包商制,在全國各地發展代理商,由代理商交納一定的費用,負責本地片區的經營。

樓主當時才從大學畢業不久,認識了一個搞建築的包工頭。他比我大四歲,但在當時也算是土豪了,他是川大畢業,對互聯網也有一定的認識,於是就承包了炎黃在線在四川片區的業務。

這個大哥雖然年齡不大,但我們都習慣叫他老L。老L當初接觸到互聯網,覺得很有意思,於是找了一幫在校的大學生幫他來做事。當時我加入也是因為覺得好玩,加之一時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於是成天就和他們混在一起。

樓主在大學里不是學計算機的,在97年第一次接觸到了計算機(多麼偏僻的地方啊,呵呵),立即找父母要錢買了一台。然後就在大學的假期,從打字開始學起,直到會了編程。99年的時候,樓主已經可以用ASP開發完整的程序了。後來,又報了計算機自考大學部,系統學習了計算機知識。當然,那是后話了。

在老L下邊做事,其實大家都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都是報著興趣來做的。今天做做網頁,明天搞搞論壇。當時除了炎黃在線之外,我們還搞了本地的論壇,叫「同一片天空」,在有近兩年的時間裡,居然人氣還比較旺。

現在想來,其實當時嚴格來講,不叫創業,叫瞎混。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沒有嚴格的組織管理制度、沒有股權的劃分、甚至沒有辦公場地。為什麼呢?當時老L開了一個網吧,有30多台機器,我們就在那裡面做事。

2001年的時候,「炎黃在線」總部,據說是因為資金鏈斷裂,網站就經營不下去了。那時候,幾乎所有的網站,都在經歷一場互聯網業的寒冬。畢竟作為新生事物,要燒錢的事,不是誰都燒得起。包括騰訊,當時馬化騰準備把QQ以低價賣給深圳電信,要不是後來遇到著名的風投機構IDG,恐怕現在也不會成為的互聯網巨頭。要知道,在當時,全國做即時通信軟體的,大大小小起碼有一百家公司。而騰訊能活下來,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融到了資。

我一個深圳的朋友告訴我,當年其實他是在做和馬雲一樣的事情,但唯一的差距。就是馬雲找到了孫正義,而他沒有融到資。對此,我很無語。但關於創業的資金支持,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在這期間,我錯過了一次很好的發展機會。在2000年的時候,我在網上認識了當時國內一個著名的人物,被稱為「黑客教父」的WT。我加入了他們的黑客組織「鷹派聯盟」,任四川站的站長。2000年5月,爆發了當時轟動一時的「中美黑客大戰」,事件的背景我就不細說了, 網上查得到。我們當時攻擊和塗改了美國1千多個網站,而我也在圈內一戰成名。WT後來邀請我到廣州發展,我當時由於父母的反對,再加上對創業也沒什麼認識,於是沒有離開本地,四川的一個三線城市。

「炎黃在線」倒閉之後,團隊成員也解散了。說來好笑,當時我們團隊的人員雖然不多,只有七八個,卻集中了全市所有的搞互聯網的精英。小地方嘛,人才不多。後來這些人大多數去了國內其他的IT企業,包括BAT。混得不錯的很多,有一個在騰訊任產品經理,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還有一個在百度的海外事業部任部門經理。據我所了解,當年的互聯網寒冬之後,這個行業很多人都被巨頭們收編,多少都混得人模狗樣的。

而這次稀里糊塗的創業,現在看來至少讓我認識到幾點很重要的事情:

1、朝著大的發展趨勢去走,即使是摔倒,也是有機會翻身的。

2、在創業的時候,資本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沒有錢就想空手套白狼,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3、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想清楚相對明確的商業模式,不要憑著滿腔的熱情,稀里糊塗的做事。靠興趣做事和創業,是兩碼事。

4、小地方信息閉塞,觀念落後,人才難以匯聚,機會更是很少,要成大事,還是要找更大的平台。

當然, 對於第四點來說,現在的創業環境又有所不同,一些二三線城市現在也有更多的機會, 後面我會慢慢道來。

第二個項目:開網吧

其實開個網吧的想法,在我大學期間就有了。不過那時候能上網的地方很少, 更多的是所謂的「電腦遊戲廳」。在97年至98年期間,學校周邊很火。 那時候流行打「紅色警戒」、「三角洲部隊」、「沙丘」等區域網聯網對戰遊戲。平均收費大概是3塊至4塊一小時, 通宵包夜15塊。感覺利潤還不錯。

99年互聯網在二三線城市出現,我所在的地方,像前邊我提到的老L,也開了一個網吧。由於當時運營商的費用很貴,如果要上網的話,基本上是收8塊錢一個小時。我記得當時普遍是33.6K的「貓」,打開網頁,起碼要等30秒。而後來有了ADSL,那種速度帶來的快感,是現在開10M的光纖看電影是體會不到的。

一方面是出對於計算機的熱愛,另一方面是「感覺」網吧很賺錢,於是我在父母的幫助下,又找親戚湊了15萬塊錢,在2000年年底,在我所在的城市的一所高校對面,開了一個網吧,離老L的網吧,大概幾百米遠。

當時懂計算機的人很人,包括賣電腦的也不多,於是從拼裝機器、安裝調試系統、到組網布線,基本上是我一個人摸索著完成。我的網吧面積不大,只有30多個平方,湊合著有20台機器。我和退休在家的母親,另外還請了一個中專畢業的年輕人,我們三個輪流著上班。

那時候還沒有什麼自動收費系統,全是靠手工登記在本子上記時,像美萍、萬象這些都是後來才有的。

其實在當時開網吧,是一件很煩人的事情。經常會遇到硬體與操作系統、操作系統與軟體不兼容的問題,有時也會遇到病毒的攻擊,還有各種不停的軟硬體升級。。。。。顧客當然也很麻煩,那時候很多人連開機都不會,打字更是一竅不通。。。。。總之,間斷的,不停就有人找這樣那樣的問題。。。。。輸入法調不出來要叫你解決,鍵盤壞了要讓你更換,遊戲不會玩要讓你教。。。。起早貪黑,各種心累。

隨著會上網、會玩遊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不斷就有人看好這個項目。到我2004年年底轉讓網吧為止,我們那條街上就開了十多家網吧。後來開的網吧,一家比一家規模大,動輒就是百十台機器,裝修也豪華,環境也舒適。相比之下,我的網吧就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最高峰的時候,我的網吧也才25台機器。而同行的競爭,相互殺價,從最初的8塊一小時,降到4塊一小時,後來又降到2塊一小時,甚至有的會員價,降到了1塊5。

而且網吧,是一個硬體周期性換代很快的行業。我不知道現在的網吧是怎樣的,在那時,基本上每隔一年要更新換代一次像主板、顯卡、內存、硬碟這些硬體,至於顯示器嘛,有時候可以湊合,但當同行的顯示器都換成大純平的了,你的顯示器還是球面的,你作何感想?總之,賺來的錢,又需要不斷的投入。。。做幾年之後,你自己都覺得這是一個無底洞了。而能做得不錯的網吧,是那些資金實力雄厚,地段好,規模大的網吧。否則,像我那樣的小網吧,很難生存。

在政策方面,也對網吧逐漸規範。網吧作為新行的行業,政府幾乎是放任發展。除了工商、稅務之外,最開始也沒有其他更多的部門監管。在2002年的時候,北京發生了一起轟動全國的事件。一家叫「藍極速」的網吧,因為顧客與服務員發生糾紛,一個未成年人在網吧內縱火,造成25人死亡。 再加上網吧的客源大多數是年輕人,特別是網吧影響了很多未成年人的學習。從2002年開始,政府對網吧的監管力度就越來越大了。文化、公安、消防紛紛介入管理,各種法律法規開始對網吧加以限制。。。。。。

終於,我在2004年底,實在受不了這種行業的心累,把網吧轉讓出去了。 算了一下賬,開業四年,除了收回成本之外,連同轉讓費5萬元,一共賺了10萬塊回來。基本上,小有贏利。

那時作為一個年輕人,我的精力主要還是放在了技術上,對網吧的經營,更多的還只是停留在對計算機的愛好上。而對行業和商業模式的思考,幾乎沒有。現在想來,如果當時能堅持做下去,不斷擴大規模,也許是另一翻景象。事實就是,當時我們同期開網吧的那一批人,堅持到現在,也發有不少發了家的。現在總結的心得有:

1、當一個行業處於不充分競爭的階段,一旦介入市場發現有利、甚至有暴利可圖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擴大規模,以先發優勢佔領市場。

在當時,作為市場的後來者,有一個人就在我們那條街上連續開了三家連鎖,三百台電腦,基本上將客源進行了壟斷。

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合伙人制度,引入更多的資本,盡量不要搞家庭式企業。當然,合伙人的選擇,我後面還要專門提到。

2、當一個行業處於紅海階段的時候,拼的就是抵禦風險的能力,包括你的資本和其他核心競爭力。

對於網吧來說,看上去技術性很強,實則不然。最終的核心競爭力,仍然和其他服務行業一樣,拼的是服務。包括你的軟硬體的更新換代,你的上網環境,服務員的工作態度等等。

3、遇到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要麼投降,要麼避其鋒芒轉移新的陣地。在當時,我選擇了前者。現在看來,另外找個地方開網吧,也未免不是一個好的出路。

4、對於新興行業,應當提早意識到一些政策上的風險,及時調整經營思路進行規避。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那家連鎖網吧,一開始就將客源定位在大學生人群眾,經常組織大學生搞各種遊戲競技比賽,拒絕未成年人上網。而我的網吧,為了生意,老的少的一概不拒,經常被文化部門逮住罰款。但由於環境差,機器配置低,往往為了招攬生意而放寬尺度,最後陷入這種惡性循環。

5、對於創業來說,興趣只能作為老師引領入門,但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經營管理上,至於技術上的事,一定要想辦法請專業人員來解決。

當時為了節約成本,所有的維護全由我一個人來完成。而其他的網吧,大多數是請的外包團隊,其效果可想而之。

接著寫。。。。。寫這篇貼子主要是和網友們交流一下創業的心得,想到哪寫到哪,沒什麼完整的構思。大家見笑了。

6、當一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基本確定之後,如果進入到白熱化競爭的狀態,那麼可以考慮能不能去發掘這個行業深層次的用戶需求。如果有,可以在某一點上繼續發力,爭取新的突破。

我們那個年代的創業者,同樣是做網吧的,有很多人根據網吧的特點,發掘了新的用戶需求。比如有人發現網吧維護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於是乾脆成立新的團隊,承接當地所有網吧的維護;有人發現網路遊戲的崛起,做起了遊戲競技比賽,甚至有人搞起了私服,一年也能賺一兩百萬(當然,這是違法的事情,不過在當時那種缺乏監管的網路蠻荒時代,很多人也通過這些賺足了第一桶金。

而最著名的,莫過於上網導航hao123創始人李興平的傳奇故事。李興平是廣東興寧市人,99年的時候當地也開始出現網吧。只有國中學歷的李興平應聘了一家網吧的管理員。不久,他發現來網吧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上網,上網后又不知道去哪裡找到所需要的內容。

他想了一個讓很多技術高手大跌眼鏡的土辦法。他做了一個簡單的WEB頁面,上面收集了各種的網站名字和地址,並進行了簡單的分類。最開始,他甚至連伺服器都沒有租用,直接做到桌面的快捷方式和瀏覽器的收藏夾里,用戶一上網就可以點擊打開,這是就是最初上網導航hao123的雛形。

這個網址導航大受顧客歡迎,然後他又開通了個人主頁,把連一個資料庫都沒有的頁面放了上去,每天不斷地檢查網站鏈節,加入新的網站,然後通過當地的網吧(現在所謂的「地推」)、和盜版操作系統捆綁、加入網站聯盟等方式進行推廣。

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功能,贏得了大量上網小白的歡迎。到了2004年,通過他的網站獲得的廣告收益,可以達到每個月80萬。2004年8月31日,百度宣布以1190萬人民幣和4萬股股票成功收購Hao123網址之家。根據百度方面的統計,來自hao123的搜索請求廣告佔到整個百度的搜索量的1/10。

而同時期的周鴻禕,為了解決小白用戶上網難的問題,費勁周折組建團隊,花費大量資金和人力,研發和推出了3721中文網址。從一點看,李興平要比周鴻禕成功得多。同樣是解決用戶的需求痛點,周鴻禕是以技術為先導的,而李興平是以實用為先導的。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很多人會陷入一個思維誤區,就是一定要用所謂的尖端科技才能達到目的,這一點在科技行業尤為突出。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案例。聯合利華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里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后,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

博士后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幾十萬,成功解決了問題。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后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媽的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爬走。」 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台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很搞笑是不是?但在這裡我要表達的,並不是否定高科技的作用,而是說,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打開思路,不要局限於某一種。要採取正向、逆向、組合、發散等多種思維。這在創業期間,尤為重要。因為往往發生了方向性的偏差,就會導致你的生產經營,付出比別人更多的代價。

第三個項目:開辦網路公司

如果說第一個項目,我對創業的概念是處於懵懵懂懂的狀態的話,那麼第二個開網吧的項目,至少讓我嘗到了一些創業的甜頭。雖然在當時賺得不多,但每天能看到多多少少的進賬,心裡還是有很多的成就感。而且在當時,我認為積累知識比賺錢更重要,在計算機和網路的技術,我已經達到了中級水平,自己能獨立開發C、C++、ASP、PHP等程序,而且拿到了自考計算機大學部的學位。

有得必有失,正因為我只是在技術上鑽研,而缺乏對營銷、管理以及一些商業運作的系統學習,所以網吧的經營一直不好不壞。

不過,或許我也受到了父母的影響,在某些時候,也能找到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用戶需求。

先聊一聊我的父母年輕的時候的創業故事。

我的父母也是非常勤奮而且喜歡做事的人。80年代,我的父親在當地的一個部隊里任職,我的母親在一所幼稚園當老師。88年的時候,受到當時下海經商大潮的影響,我母親就停薪留職,在外邊開了一個餐館。四五張桌子,賣點家常炒菜之類。除了依靠我父親的關係,有時候會給餐館帶來一些客源之外,餐館主要還是依靠我母親掌廚的手藝取勝的。

我母親是一個要強的女人,一個人把我從小帶大,炒菜的手藝相當不錯。我們餐館在市中區的一條街上,那條街陸續開了四家炒菜館。但唯獨我們那家,天天生意火爆。我母親早年跟著一位特級廚師學過一段時間手藝,而且服務態度也非常好。我們請了兩個員工,都是我母親的遠親的孩子。

由於我母親特彆強勢,在管理上也很注重細節,所以一些餐館存在的成本控制、菜品控制、後勤採買、服務質量等問題都沒出現過。一個小餐館,除了味道好,要選擇在人流量比較多的地方之外,加工速度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小餐館形成不了規模效應,就特別講究翻台率,炒菜速度慢了,顧客就容易流失。我很佩服我母親在灶台上,和員工一道,如同流水線上的工人一樣,幾分鐘一道菜,洗、淘、切、炒一氣喝成。

就這樣幹了一年,我們家賺了5萬塊錢。80年代5萬塊錢是什麼概念?我記得當時早上一碗米線也才1毛線一碗。我們家,在當時算是正宗的「萬元戶」了。這時候不知道是因為政策的原因,還是因為我母親單位那些老人的嫉妒,就提出「共產黨員不準出來停薪留職」。

當時,我母親面臨幾個選擇:要麼辭職不幹,專職開餐館;要麼回原單位,把餐館轉讓出去。而我當時才12歲,也正是調皮的時候。我母親幹了一年,也覺得很累,照顧不了家庭(我父親也經常回不了家,在外面搞演習)。不過當時我父親又提了另一個方案,把現在的餐館交給她的那兩個員工打理,自己噹噹老闆就好。

而這時候,我母親自身的一些缺點也暴露出來了,以前的很多優點,在某些方面又成了缺點。首先,她很自信,自信到無法相信其他人能代替她的工作,事事都想要親力親為;其次,她很強勢,強勢到不能很好地與員工進行溝通和交流,基本上其他人的意見,她是聽不進去的,在管理方法上,簡單粗暴。正因為是家族式企業,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繫不是建立在良好的協作溝通上的,而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

後來我也在反思這個現象:為什麼她作為個體的創業者比較成功,但卻一直沒能走向管理崗位,甚至把餐館不斷做大做強,這些都與上述的性格缺陷有關。當然,他們那個年代的人,接受的教育也不多,時代和地域的限制,也沒讓她接受更先進的經驗。

現代企業,講究的是分工協作。分工才能產生更高的效率。一個人能力再強,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管是精力還是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而良好的協調能力,往往是企業管理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將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像泥團一樣和在一起,形成更大的能量,這是非常考驗管理水平的一件事情。

總之,最後她認為,除了她沒人能把那個餐館經營好,於是也就放棄了這個創業的機會,回到原單位上班。

補充說一句: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才的發掘和培養,不要讓自己成為面面俱到的人,要通過不斷的協調、溝通、培養,讓更多優秀的人才與自己共事。一群戰鬥力的螞蟻可以幹掉一頭大象,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否則的話,這個團隊缺了你,什麼都玩不轉。

80年代末我母親的創業經歷,至今都讓她引以為豪。而以她的認知水平,並沒有從中總結更多的經驗和教訓。她始終認為一個人只要能力強,敢拼敢闖就可以成功。這也為他們後來的創業失敗埋下了伏筆。

1993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第二年,全國掀起下海經商創業高潮。而同年,軍隊開始裁員,我父親轉業回到地方,在當地政府一個部門擔任了副職。80年代末他們還算成功的開餐館的事情,始終讓他們不能忘懷。那時候我父親才40出頭,我母親還不到40,都是屬於可以折騰的年紀。

回到了地方,我父親也認識了不少的朋友,其中有一個我稱為Y叔的人,是我母親的老鄉,他在老家做了幾年的餐飲行業,也有不少的經驗。在,特別講究政商關係(當然,在國外也存在這種現象),Y叔和我父親結交,估計也是希望能在當地多交一個政界的朋友,在生意上提供幫助。雖然這是一個基本的心理特徵,但並不意味著政商結合就意味著一定是權利與利益的勾結。最樸素的思想就是:多個朋友多條路。

由於Y叔在老家餐飲方面作得比較成功,而且也希望有一定關係的朋友來照顧生意,很自然地就邀請了我父母入股,在當地開一家餐廳。在之前,Y叔在全國各地考察了一番,覺應該開一家有特色的餐廳,避免與其他的川菜館雷同。於是他決定把全國各地有名的小吃匯聚到這個餐廳,取名為「集萃園」。

這次創業投資額不大,我們家和Y叔總共投資了30萬,我家投10萬,由Y叔控股並全權進行管理。這次他們創業,總算有了一個合伙人。而這個合伙人Y叔,不管是能力上,還是合作意識上,都還很不錯。但是,他們從一開始,就忽略了一點,這個項目本身的風險。

很多第一次吃川菜的朋友,都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那就是川菜口味特別重,講究麻辣鮮香,油特別重。特別是廣東來的朋友,大多吃的清淡口味,講究營養,吃到川菜就十分不習慣。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地域特色?道理很簡單,四川大多數地區氣候都比較陰冷潮濕,即使是夏天都難有乾爽的天氣。而且四川不像北方,北方雖冷,但有暖氣,四川到了陰冷的冬天,就只能靠自己了。而像辣椒、花椒、胡椒、辣油這些重口味的調料,與菜肴相伴之後,人吃下去,混身就直冒汗,故有驅寒除濕一說。

因此,在四川以及重慶一帶,最火的川菜館,就是火鍋,其次才是炒菜。而炒菜里賣得好的,就是以川南一帶,特辣、特香為主的爆炒,腰花、肥腸、毛肚、水煮肉片。。。。。。等等,香辣得讓人直流口水。當然,最近這十多年,很多人也意識到養身的重要性,四川也引進了不少的外省清淡口味的菜品。不過,這些菜品更多的是出現在高檔餐飲的桌面上,一則形色俱人佳,很上檔次;二則對注重養身的,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中老年人士也有吸引力。但普通老百姓更多的,還是選擇口味相對重的餐飲。

但Y叔的「創新」菜品是什麼樣的鬼?全國各地的小吃。什麼雲南的油炸蚱蜢,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陝西的麵皮,傣族竹筒飯,成都的龍抄手,浙江的八寶飯,廣東的蒸腸粉。。。。。等等。總之,一桌標準,十多二十道不同風味的特色小吃。

做過餐飲的朋友看到這裡,應該會明白為什麼做這樣的餐廳會存在較大的風險。

首先,他們的目標人群定位存在較大的問題。如果是針對普通消費人群,這種類型的菜系,並不真正適合大多數四川人的口味;如果是針對高檔消費人群,那麼你的裝修、管理必須上更高的檔次,實際上只是一個中檔餐廳的規模和水平,而這些所謂的「小吃」本身,又不是高檔菜品;如果是針對年輕人消費居多的快餐市場,這些品類多樣而複雜的菜品,又不符合快速出菜的要求。

其次,多樣的菜品,增大了管理難度和人工成本,很難實現品控和准標化。這些小吃選自全國各地,而要做出相對正宗的口味,對廚師的水平要求特別高。多的不說,一個廚師至少應該掌握三至四樣針對這些小吃的紅案或白案才能拿得出手,否則這麼多的菜品,要請多少人才能做得下來?並且原材料的採購上,也是十分複雜。當地的供應鏈體系,並沒有一些外省小吃的原料,配送起來成本很高。

為什麼這十多年火鍋能夠走出西南,走向全國市場。很大程度是因為火鍋料很容易實現標準化。就以我們當地的火鍋店為例,很多火鍋店加盟的是重慶某某品牌,當天早上重慶總店發料,中午就可以營業,連調味的主廚都不需要,甚至連菜品都有人專門配送,最多請幾個墩子工和服務員。

所謂的精益創業,講究的是對某一點上發力,尋求單點突破。當年「凡客」的老總陳年,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在所謂的「鼎盛時期」,品類擴張不斷,以至於後來居然生產了凡客牌拖把、電飯煲之類,SKU(庫存量單位),居然達到了1.2萬。難怪雷軍到陳年那裡參觀,說了一句話:這簡直是個雜貨鋪。

所以,Y叔的這個項目,一開始就註定了要失敗。

但在初期,這些問題被一些表象所掩蓋了。才開業的時候,Y叔通過當地一些朋友,包括我父親的一些關係支持下,帶來了不少的客源。做餐飲一般都是這樣,新店開張,三三兩兩都不斷有朋友來捧場。並且這種集全知名的特色小吃於一體的餐廳,在當地甚至四川聞所未聞,許多顧客是抱好奇心前來試一試的(沒有競爭對手)。於是,在一年之內,我們的餐廳生意還算不錯,很快就把成本收回來了。

這種短暫的成功,掩蓋了項目本身的缺陷,以至於Y叔和我父母,準備謀求更大的發展。Y叔雄心壯志的認為,這種特色小吃證明在四川相當有市場,我們應該沿著長江沿岸一路開下去。我父母也十分贊同。

由於我父親老家在重慶,大多數親戚朋友的關係也都在政界,於是他們決定首選重慶作為第二戰場。至於管理人員,他們也想得很簡單,找一些還沒有找到工作的親戚朋友就行了。

1995年3月,剛過年不久,我們在重慶的新店經過短短兩個月的裝修、員工招募培訓就開張了。和老店一樣,一開始也是顧客雲集,車水馬龍,很是火爆。但不到半年,管理上出現的漏洞,就越來越大。在老店,有Y叔親自坐陣,供應鏈的控制、菜品的控制、服務質量的控制,還算得心應手。

而新店呢,大多數管理人員根本不俱備相應的行業經驗。這個項目本身,正如我前面說的,對管理的要求非常高。搞餐飲很注重現場管理,大老闆不在的時候,一些廚師和員工就會偷懶,甚至會浪費原料或者在採買上吃錢。而我們的管理人員,既缺乏相應的行業經驗,又沒有把控局出的能力和魄力,所以很多時候,要由Y叔和我父親電話上遙控指揮。

由於溝通困難,為了加強管理,Y叔和我父親,不得不抽時間往返於老店和新店。而當時交通也不發達,從老店所在地到重慶坐車都要八九個小時。我印象中,每到周五,我父親就和Y叔兩人,就輪流坐著長途客車屁顛屁顛的往重慶跑。

再加之這種菜品系列的新鮮勁一過,回頭客就越來越少了,特別是像重慶這種特別重口味的城市。半年之後,服務質量的下降、品菜的新鮮勁一過,新店的生意就越來越差了。Y叔和我父親明白是管理上出了問題,但他們沒有想過,是這個項目本身的操作難度太大了。換人換人,不停的換人,但也無濟於事。生意始終無法扭轉。不得已,新店只好關門歇業,店面轉讓。最後算了一下賬,新店在不到一年,凈虧30萬。

而老店的生意也不容樂觀。就像新店一樣,朋友三四,看在面子上照顧生意,可以一二再,但時間長了,還是要市場說話。凡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生意,除非是真正的權錢交易,最終還是要失敗。1996年6月,在我聯考前,老店關門,整個項目虧了40萬。我家在經濟上也大傷元氣,Y叔也只好遠走山東,在朋友幫助下做其他餐飲去了。

為什麼我要在這篇貼子里要講一些關於父母創業的故事,那是因為我後來的一些創業經歷也與他們有關。作為兩代創業者,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是因為受到時代和地域的局限;而我們這一代接受過高等教育、並且處於信息發達的社會,則有能力,也有必要對老一輩的創業歷史作一些小結。

對於他們第二次創業的失敗經歷,我總結有幾個字:選項失策,盲目擴張,管理失控。

不管怎麼樣,我從小也受到父母的影響,或多或少對做生意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而在某些方面,比他們有更敏銳的直覺。就以他們當時第二次開餐廳為例,雖然那時我才念高二,但當時我聽父母說要把新店開在遠在幾百公裡外的重慶,我第一反應就是要出大問題,因為距離太遠了。用現在的眼光看就是,管理總有它的有效範圍。如果超出管理的有效範圍,管理的績效就會遞減。而在當時的交通和通信狀況,是不可能突破這種邊界的。

自從那次創業失敗,他們受到比較沉重的打擊,從而把業餘精力轉向投資股票,後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我。不過,關於炒股的事,在這篇貼子里我不會多談,這個貼子主要還是談創業。直到我2000年創業開網吧,我父母才參與了進來,給予了我很多支持和幫助。

下面我正式聊聊自己做的第三個項目:開網路公司。

這個項目,基本上是和開網吧同一時期的。。。。。。樓主閑不住啊,閑不住。。。。

2002年的時候,網通公司進駐四川市場。網通是個什麼鬼?玩互聯網的老人或許清楚一點。

當時,電信體制改革,原電信集團公司所屬北方10省電信公司、網路通信(控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成網路通信集團公司,簡稱網通(現已與聯通合併),與原電信共同競爭通信和網路市場。

這段話抄自百度,看得頭暈。簡單的說,就是政府將電信在北方的公司劃了出來,和其他一些雜牌運營商組建了一個叫「網通」的公司,「網通」與原電信左右互博。更簡單的說,就是網通的主要地盤在北方,電信的主要地盤在南方。

由於西南地區是電信的地盤,網通發展用戶比較艱難。儘管他們採取了各種優惠措施,互聯網接入費用比其他競爭對手都便宜,甚至還給一些企業、商家提供了免費光纖接入服務,但在初期業務開展得都不太理想。

有一天,網通的一個業務經理到我的網吧來介紹業務時,我給他們指出了他們存在的問題。我告訴他,很多用戶選擇電信,不僅僅是因為線路速度快、通信質量穩定,更重要的是電信擁有網路電影、遊戲、社區等配套的增值服務,如果網通要想發展更多的用戶的話,必須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我和他們的業務經理聊了半天,然後我就主動提出,去找他們的老總談合作。我寫一套電影網站程序,然後免費給網通的用戶提供片源,他們每發展一個用戶,就給我五毛錢的提成。

我找到他們公司的老總,聊了一個小時,這事就成了,網通公司免費為電影伺服器提供帶寬,我免費做一個電影網站,提供伺服器, 並經常更新。寬頻接入費的提成,每個月每個用戶五毛錢。

花了二個月時間,我用ASP寫了一套程序,搞了一個電影網站。上線后,用戶反映效果還不錯,我基本上每個月可以拿到一萬塊錢。由於當時是一個人在做,而網通公司在財務制度上要求得也很嚴,他們希望我成立一個公司,以便正規和他們對接。

成立公司倒是簡單,那時候網吧還在經營,我就拿網吧的固定資產去註冊了一個網路公司。但後來悲劇就開始了。。。。。。不過這個悲劇不是因為電影網站本身,而是我引入了一個合伙人。

現在看來,其實這個公司的主營,就是為運營商提供服務。如果一直朝這個方向去發展。也沒啥大問題。很多這種運營商的第三方公司,最後都是賺了錢的。

但是,當時我在網上認識了一個朋友,在深圳一家公司發展,我們聊得很投機。他是成都人,也想回來發展。他想把一個叫「寬頻電話」的項目引進來。

「寬頻電話」是個什麼鬼?就是基於「VOIP」技術的網路電話,將模擬信號(Voice)數字化,以數據封包(Data Packet)的形式在IP網路(IP Network)上做實時傳遞。說得更直白一點,就像現在的QQ即時語音。

他告訴我,VOIP不是什麼新技術,90年代末就有了,不過那時的網路電話,沒辦法和傳統電話網接入,只能在互聯網上打,就像QQ那樣。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策因素。各國政府為了保護老牌運營商的投資,不允許這麼做,因為網路電話成本便宜,一下放開勢必造成對傳統電話的衝擊。

但如果有門道,在運營商的網路上架一個設備,讓數據從互聯網上接入到傳統電話網,就是落地了。不但可以從網上打到電話和手機上,有的還可以回拔過去。只要在國內做VOIP的專業論壇上發發貼子發發郵件,讓那些做黑話的公司把數據往你的設備上過,只要網路質量好,每個月隨便一百萬分鐘的話務量。到時候一結算,一厘錢一分鐘,做夢都要笑醒。

我其實當時並不是太懂這一行,但在他的鼓吹下,我決定試一試。

關於那個「話務量」,他簡單地給我說,一個用戶一天打五分鐘電話,二十萬個用戶的話務量就是一百萬了。他還透露說他現在的公司就在做VOIP,半年賺了一千多萬。而當時有人專門在發展終端客戶,這些客戶每個月的越洋電話的需求量很大。因為他聽說我這邊在和本地網通公司合作,所以他希望我能夠找個可靠的關係,暗中將網路電話「落地」。

關於政策方面,我查了一下,這種做法在當時還屬於違法行為。但他給我打包票,因為他們公司是「小網通」(就是網通的前身)的技術服務商,「小網通」可以給他們提供運營牌照,就算是查出來也沒什麼大問題。

當時真的是人年輕,無知無畏,敢想敢創敢幹。就像馬雲說的「夢想是要有的,萬一現實了呢」。當時我的電影網站已走向正軌,網吧和網站每個月也有固定的收入,我自認為有了一定抵禦風險的能力,於是說干就干,我就讓他從深圳回來,我們一起施展拳腳。這個朋友比我大兩歲,我叫他老Z。

我們在市中心租了一個寫字間,正式招募了幾個員工,任命老Z為副總經理,專門負責寬頻電話的業務,還給了他一部份股權。另外,我還開闢了一個對外承接網站建設的業務,由我父親利用業餘時間去跑市場。我們還招了一個美工,一個業務員。這個業務員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學,我叫他老D。老D是一個很踏實勤奮的人,後來也成為我的一個很重要的合伙人。當然,這是后話了。而我呢,就主要負責網站開發的技術,從程序前端、後端、資料庫、演算法等等,一個人總攬了。

老Z過來之後,在一段時間裡,我們天天都在做夢,希望能夠通過「寬頻電話」一夜暴富。按照他的說法,我們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只需要找到運營商內部的技術員,暗中將網路電話「落地」,然後他找人對接話務量,就OK了。但一個月之後,我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簡單。

當時是2003年,網通公司已經逐步走向正軌,原來的「小網通」的業務和相關牌照,已經收回給總公司,從法理上講,老Z所謂的打「擦邊球」是行不通的。其次,由於網通電話對傳統電話的衝擊,已經引起了工信部(原信息產業部)的高度重視。比如說,過去「小網通」開展的,具有牌照的網路電話,國內長途大概是每分鐘1毛錢,國際長途是每分鐘5毛錢;而那些所謂的「黑話」,就是暗中將網路電話「落地」接入傳統電話網的,費用更低。而早在2001年,上海有四個小子做這種「落地」,兩個月賺了三百多萬,後來惹惱了電信,公安局把這幾個傢伙全抓走了,法院按照非法經營罪判了三年。

那段時間,我曾經私下聯繫了好幾個以前熟悉的電信、網通的技術員朋友,沒有一個人敢接這個招。實在沒辦法,員工工資得開,每個月的房租也是固定支出。老Z又想了一個昏招, 他找原來深圳的公司要了一份合同,上面註明和原「小網通」的合作期還有三年,我們可以作為他們公司的「寬頻電話」終端的代理,利用現在的網通公司經營還不規範的漏洞,就在本地推銷「寬頻電話」終端。

這個「寬頻電話」終端,外觀就是一部做工還不錯的電話機,只不過另一頭要接入電腦的網線插孔,然後利用原來「小網通」的「落地」線路,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撥全球任意地區的手機和座機。這個終端對外售價是300元,我們的進價是100元,基本上賣一部出去,可以賺200元。另外,國內長途大概是每分鐘1毛錢,國際長途是每分鐘5毛錢,如果用戶對長途電話需求量大,我們還可以賺點話費。在老Z的鼓動下,我們一次性從他原來的公司買了50部「寬頻電話」終端。

於是,原本類似於B2B的一個項目,硬生生的做成了B2C,而且還必須依靠地推。而在我們這個內陸三線城市,外貿企業非常少,最多就是江浙一帶過來的生意人。可想而之,這樣的銷售情況能有多樂觀?半時間,我們打著「小網通」的牌子,也僅僅向外地的生意人賣出了10台。而且「小網通」的「落地」線路質量也很一般,打這種網路電話,經常性的斷斷續續,效果很差。客戶錢倒是省了,但沒辦法獲得傳統電話那種穩定的語音質量。好在這些生意人倒也不在乎那點錢,居然沒有一個人退貨。不過,後來都沒用了。

而網站建設那塊業務,開展得也不順利。2003年,全國的互聯網行業都有所好轉,很多企業在經歷了互聯網寒冬之後,也在不斷向贏利的方向轉型,不再單純只是燒錢發布信息。但對於二三線城市,互聯網的應用對很多單位和企業來說,都是很陌生的領域。信息高速公路,對北上廣來說,已不再是最後一公里的概念。而對於內地,豈止最後一公里,簡直就是十萬八千里。

我記得馬雲當年搞黃頁,很多人以為他是騙子。而在2003年,我們去找客戶做網站,客戶更是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半年下來,我們公司只接了兩單,還是找關係去做的,慘淡收了8千塊錢。

老Z是個外表看上去很沉穩的一個人,話很少,感覺隨時都在思考問題。每次我有一些思路和他探討的時候,他總會點一支煙,很深沉的抽上一口,半天回一句:嗯。。。。。。而他開展業務的方式,主要還是打電話。。。。。而地推這些工作,大部份是由我父親和老D去完成,甚至我有時候也不得不親自上陣。

直到有一天,老Z對我說,他要到成都去聯繫一個客戶。。。。。離開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那一段時間,我的內心,起碼凌亂了一個月。還有40部「寬頻電話」終端堆在辦公室里, 整整4萬塊錢啊。後來公司解散的時候,這40部終端也當成廢品處理掉了。

老Z走後。為了使公司能經營下去,我也想了很多辦法,主要還是在互聯網行業方面。一個周末,我路過本地的一個廣場,看見人頭攢動。擠進去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市人事局的下屬事業單位,人才市場,在搞現場人才招聘和交流活動。我當時靈光一現,心想要是能做一個人才招聘網站多好。

那時候,「中華英才網」還名只是小有名氣,今日資本還沒有正式投資。而像「智聯招聘」、「前程無憂」這些網站也才正式開始在資本運作下正式角逐人才招聘市場。當時這些互聯網公司,基本上走的是燒錢的路線,各種傳統媒體的廣告、戶外廣告。總之,有錢就是各種花樣玩法。

而我當時根據與網通公司合作的模式,想了一個點子。周一的時候,我自告奮勇找到當時的人事局局長,希望能夠與人事局一起合作,打造基於本地的網上人才招聘求職網站。合作方式就是,由我寫一套網路程序,提供一個發布招聘求職信息的平台。程序和伺服器由我免費提供,人事局的下屬事業單位人才市場進行地面推廣,每一個在網上發布求職信息的個人收費10元,每一個發布招聘信息的企業或單位收費20元。我們公司與人才市場4、6分賬。

由於人事局不用出一分錢,雙方只是資源互換,而且人才市場本身也要對原有的業務進行收費,有一個網路渠道會拓寬更多的信息發布源頭,局長很爽快地就答應了,下午我就和他們簽訂了合作協議。

不到一個月,我就把這套程序寫出來了。很快,公司這邊每個月就有幾百塊錢的相對穩定的收入。有一晚上,我突然想到,這種資源互換的模式要是能推廣到全國各地,利用當地政府的推廣,其效果會相當不錯,而且不用花太多的錢。我估算了一下,初期最多只需要一百萬的資金來做這個事情,主要是花在差旅費上。但是,到哪裡去找這一百萬呢?那時候,我對融資的事情,一點概念都沒有,身邊也沒幾個有錢的朋友。我想了幾天,找到一個我認識了一年的朋友老H。

老H比我大四歲,我們是在一個叫「阿倫故事酒吧」認識的。這個酒吧是成都的一個品牌連鎖,開在當地。其特色就是「電話交友」。在酒吧里的男男女友,只要看中了對方,就可以通過桌面上的電話給對方通話。老H當時是這個酒吧里的大堂經理。他的經歷也很複雜。年輕的時候在當地的農業發展銀行,負責發放貸款。後來不甘心一輩子呆在一個死氣沉沉的地方,自己把工作辭掉出來創業。

老H隨時都是一副職業經理人的派頭,西裝革履,摩絲亮光,談吐得體,彬彬有禮。我那時涉世不深,對老H在經濟上的獨到的見識和創業的理念十分佩服。親愛的觀眾朋友,很高興你能看到這篇文章,我是互聯網創業先行者緣輝教練,以前打過工 做過銷售經理,雖然有個穩定不錯的收入,但是我一直有一顆不安分的心,因為我永遠都忘不了一句話:「當你沒有錢,沒有本事,連你最親的人都不一定瞧得起你。」朋友你如果也和我一樣心懷夢想,渴望成功,那麼恭喜你今天有幸來了解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好多的網民在短短的第一個月就月收入過萬,做了一年收入至少六位數以上,時間越長收入越高,我願意手把手的教你如何利用互聯網一部手機在家創業,不用東奔西跑,你有可能不會相信,我已經帶領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員通過互聯網實現了他們的人生價值,如果你也渴望成功,請第一時間記下我的聯繫方式,我的扣扣或者微信二九一七四零八七四 了解不會損失什麼,拒絕了解可能會錯失良機,謝謝。我們很快就成為了好朋友。當我為了人才求職招聘網站這個項目找到他之後,他一聽,馬上兩眼放光,很快拿了一個計算器幫我計算了一下這個市場的規模。然後他信誓旦旦地給我說:你放心好了,我認識很多大老闆,融資的事情,包在我的身上,我們可以合夥做這個事情。

然而,幾個月過去了,我的公司還在苦苦掙扎,老H那邊是一點靠譜的消息都沒有。很多次給他電話,他要麼喝得稀胡爛醉,要麼就是故作神秘狀告訴我他在陪某某領導。我直接無語。。。。。

到了2004年初,由於國家對電影版權保護的政策越來越嚴,網通公司中止了與我的合作。包括當時的電信公司,也關閉了自營的電影網站。我的第三個創業項目也走到了盡頭,團隊宣布解散。我的高中同學,給我打工的老D,也遠走蘇州,到一家日企上班去了。

電影網站的營收與開支,基本上處於持平狀態。但「寬頻電話」項目,足足讓我虧了3萬多。在解散前,人才網站賺得也不多,最終讓我覺得融資無望,我將這個網站以5萬塊錢,賣給了本地的同樣也在做網站的人。

第三次創業,讓我深刻認識到小地方的閉塞與人才的匱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靠譜的合伙人的重要性。當然,後來我還遇到過更坑爹的事情,只能說運氣實在太差了。不過,後來也遇到過對我幫助很大的朋友。對於那個人才求職招聘網站,我至今也還在後悔。如果我當時是在北上廣創業的話,也許會有更好的融資機會。但在2004年的時候,我已經27歲,貿然出去闖蕩又下不了決心,特別是父母的堅決反對,讓我在創業的路上猶豫不決。

2004年,結束了網吧和公司的一切業務。從那時候到2007年三年裡,我與父母再沒有做過其他生意,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股票和房產的倒騰上。不過,那些只能算是投機,不能算是創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