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美國對華原油出口激增 說好的封存不賣呢?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金鐘旅美經濟學博士 宏觀經濟分析師近日觀察者網有一篇新聞,報道2017年前5個月,從美國日均進口原油近10萬桶,是2016年平均水平的10倍。而到了4月和5月日均進口大幅增加到18萬桶。美...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金鐘

旅美經濟學博士 宏觀經濟分析師

近日觀察者網有一篇新聞,報道2017年前5個月,從美國日均進口原油近10萬桶,是2016年平均水平的10倍。而到了4月和5月日均進口大幅增加到18萬桶。

美國頁岩油終於來到人身邊的加油站里,對於廣大司機來說,或許我們感受不到什麼特別的變化。但是對於國際能源市場和相關的國際關係來說,這種轉變不亞於一場地震。

美國的石油禁出口政策持續了40多年,自從1970年代的中東石油危機以來,為了保障自身能源供給的安全,美國除了個別情況下,禁止國內開採的原油出口到其他國家。

這在頁岩油時代之前並沒有什麼很大的問題,美國作為一個能源消耗大國,多年以來一直是世界第一原油進口大國,自身生產的原油供給國內的市場還不夠用,出口的動力也不是很大。

而且在這一時期,美國建設的主要煉油設施針對的都是來自國際市場的「重油」,不適合煉化頁岩油這樣的「輕油」,因此美國直到現在依然在進口大量的原油。

當地時間2015年2月2日,美國加州,石油工人罷工,導致美國10%的煉油企業處於停工狀態。而此次罷工成為自1980年以來,美國石油行業規模最大的一次全國性罷工

頁岩油時代之後,在國際油價一度達到100美元之上的時候,大量資本湧入了頁岩油開採領域,美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開採國之一。此時,這道出口禁令就像一道閥門一樣把美國國內原油市場就和世界原油市場分割成開來。

2014年的時候,由於美國國內頁岩油生產量的激增,遠遠超過了國內的煉油和消費水平,大量原油到處尋找儲油設施,連油輪都被拿來暫時當作海上儲油罐。甚至某些成本較高比較偏遠的頁岩油田出產的原油,在扣除運輸成本之後,在市場上的賣價已經低於0美元。即開採公司不但要白送,還得要搭上錢才能把原油賣出去。

在這個背景下,2015年底,美國正式結束了實施禁止原油出口的法律,美國原油開始大量流入國際市場。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目前已經低於一些非洲和南美國家的原油開採成本。而由於2014和2015年美國國內原油生產的「堰塞湖」效應,再加上運輸成本因素,美國原油的國際市場價格比起一些中東原油仍然具有優勢。

但是,川普想要完全依仗石油出口來平衡中美貿易赤字,恐怕也是很困難的。今年5月日均進口876萬桶原油,美國石油只佔大約2%的份額,即每個月日均進口美國石油18萬桶,按照一個月30天估算則有540萬桶美國原油;而按照每桶原油50美元的價格估算,每個月大約進口美國原油價值2.7億美元。

而2016年中美貿易逆差月均在290億美元左右,如果川普要依靠原油出口來達到中美貿易平衡,那麼美國對的原油出口至少需要再擴大100倍,日均要增加到1800萬桶才成。這已經是日均進口石油總量的兩倍多了,自然不可能實現。

因此,從的角度來說,中美油氣方面的能源貿易能夠緩解兩國貿易爭端,稍微縮小一些美方的貿易赤字,但是仍然無法根本解決兩國之間的貿易矛盾,中方恐怕在未來要舉行的貿易談判中仍然面臨了很困難的環境。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講,石油出口對於美國來說,似乎是又多了一件外交政策工具。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石油和天然氣在國際政治中被用來做棋子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

稍遠的有沙烏地阿拉伯通過在1970年代的石油禁運,和建立石油輸出國組織來達到控制石油價格和提高自己國際政治地位的目的。

近幾年來,最喜歡利用能源作為地緣政治工具的國家則是俄羅斯,他們通過自己對歐洲天然氣出口近乎壟斷的地位,多次以斷氣為手段,來爭取歐洲各國對其讓步;在東亞,俄羅斯利用中日兩國對於西伯利亞能源的需求,就一個建立運輸管道的路徑問題,在中日兩國之間左右逢源了十幾年,拿到了不少好處。

俄羅斯運輸油氣的主要方式是建設管道。利用管道輸送石油和天然氣雖然初始鋪設成本比較高,但是這是長途運輸中運行成本相對最低的運輸方式。

當然,這種國際管道運輸也有政治風險,如果在管道中段的國家和能源輸出國產生矛盾,關閉其境內的管道閥門,那麼管道下游的能源消費國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從而被迫介入中上游國家衝突之中。

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爆發前的幾次外交爭端中,烏克蘭利用其在俄羅斯對歐洲傳統輸氣管道必經之路的地位,多次掐斷天然氣向管道下游德國等西歐國家的輸送,對於促使西歐諸國給自己站邊也起到一定作用。

目前,俄羅斯聯合歐洲幾國的石油公司,在已有北溪天然氣管道(Nord Stream gas pipeline)旁邊的共同出資建設新的「北溪二」天然氣輸送管道(Nord Stream 2 pipeline)。

這條管道計劃經過丹麥、瑞典、芬蘭等國家海域,繞過了烏克蘭、波蘭等對俄羅斯比較敵視的國家。而出資的歐洲石油公司包括荷蘭的殼牌(Shell)、法國的Engie、奧地利的OMV、德國的Wintershall和德國的Uniper等大公司。

通過這條管線的建設,俄羅斯一方面將幾個歐洲大國的石油公司和途徑國家的政府綁成利益共同體,另一方面對於烏克蘭等該管線沒有經過的國家來說,俄羅斯未來就可以繞過這些國家向歐洲輸送天然氣,而烏克蘭等國則喪失了一條掐斷輸氣管的應對手段,反而自己可能面臨被俄羅斯掐斷天然氣供應的風險。

因此,不但歐洲中波蘭、捷克等國政府反對該管線的建設,美國也多次聲明反對歐洲參與建設。美國國會不久前更是通過提案要求制裁任何向「北溪二」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的私人和公司。

要知道前面提到的歐洲主要石油公司已經簽約承諾每家提供近10億歐元的資金建設「北溪二」管道。美國此舉就是逼迫這些歐洲公司放棄該管道的建設計劃,從而為自己的天然氣出口掃清障礙。

向歐洲出口油氣並不是什麼新鮮點子,早在頁岩油和頁岩氣技術剛剛成熟的時代,美國就有人呼籲開放向歐洲出口天然氣,以削弱俄羅斯利用天然氣出口來影響歐洲政治態度的能力。

川普在參加今年德國舉辦的G20首腦會議之前,在波蘭發表的演講中就曾經提到,美國將向波蘭以及東歐地區提供能源出口,避免這些國家以後受到單一能源供應國即俄羅斯的要挾。而美國對於歐洲出口的液化天然氣,也在上個月運抵波蘭。

當然,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運抵歐洲的價格要高出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價格,目前想要挑戰俄羅斯對於歐洲天然氣出口的主導地位還是不可能的,這種表態更多還是一個象徵意味。

但是美國為了保障自己的石油天然氣出口,通過各種法律和貿易手段打擊其他石油輸出國和俄羅斯卻是不遺餘力的,比如最近川普支持的沙烏地圍堵天然氣生產大國卡達。

尤其是亞洲市場,美國的油氣運輸無需經過波斯灣等戰爭風險較高的地區,如果不考慮美國制裁的風險,那麼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的確是亞洲市場相對最安全可靠的能源來源之一。

而在2015年才放開的美國油氣出口,目前最大的瓶頸還是基礎設施不足,比如好幾個大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的專門港口設施才剛剛獲批,還在建設當中。可以想象,幾年以後當這些基礎設施到位以後,美國油氣在能源進口的份額將會有大幅度的增長。

在美國石油的市場佔有率仍然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確是無需擔心的能源安全會受到國際政治環境的影響,但是未來當其份額增加到舉足輕重的時候,他們是否也會像俄羅斯一樣用油氣供給來卡別人的脖子,當然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