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用「工匠精神」為青春築夢|就業解讀

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倡「工匠精神」。所謂「工匠精神」,概而言之即工匠們對設計獨具匠心、對質量精益求精、對技藝革故鼎新、為製作不竭餘力的理想精神追求。科技時代,「工匠」似乎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工匠精神」更是在我們的視野中日漸模糊。然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的正是這種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不僅僅是製造業的「專利」,更是全社會都應積極追求的崇高境界,這是契合時代發展的客觀規律。

用現在的流行語來形容:「工匠精神」是一種氣質,產生於每一個專註、認真、堅定的人身上。「工匠精神」就是專註敬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社會的精英不應局限於政治人物、科學人物、文化人物等,各行各業都應提倡「工匠精神」。

當今,年輕人在擇業時更需要摒棄浮躁,切忌好高騖遠,應俯下身子,刻苦學習,在人生道路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演繹屬於自己的最美青春。

「大國工匠不是夢」

20165月份,北大古生物專業畢業生薛逸凡於2014年拍攝的畢業照走紅了網路,原來在這張「北大2010級古生物專業合影」里,只有她一個人。這一略顯「奇葩」的合照,在網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古生物學,這是一個連北大人都不一定知曉的專業。而若問曾不被看好出路的薛逸凡如今在做什麼,答案是振奮人心的:她已經修完了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生物學碩士課程,目前被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醫學信息學博士專業錄取,帶薪攻讀博士學位。

而她最初選擇古生物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熱愛。

無疑,薛逸凡將自己的愛好變成專業,比起大多數的大學生,近乎是學到了極致、愛到了極致,這或許是「工匠精神」在當代大學生身上的一種體現。

199110月出生的張文良,是遼寧省瀋陽造幣有限公司的一名鉗工,年紀輕輕就獲得多項榮譽,是個不折不扣的「雙料」技能人才。「全國青聯委員」「全國技術能手」……這些光環都籠罩在「90后」大男孩張文良的頭上。只是在他看來,腳下的路還長,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問及如何取得這麼多榮譽,他說,榮譽背後都是苦練。「每個行業都不容易,要想做好就要吃苦」。

在校學習時,他所學的模具專業實習課以鉗工為主,鉗工訓練枯燥而辛苦,一個站姿就要練很多天。姿勢成為定式尤為關鍵,張文良有心,老師指導正確姿勢后,便讓同學將他的腳印畫出,以後每次練習,就有了標準。從此,深夜空蕩蕩的車間里,他都「貓」在車間里單練……第三屆全國技工院校學生技能大賽,張文良第一次參賽就捧回了「雛鷹獎」。

2008年,張文良背起行囊離開家鄉,赴瀋陽職業技術學院學習,選擇模具專業。那時候的他懵懵懂懂,對所學專業一無所知。

「是老師給我打開了一扇門」。張文良的師傅曲驪打開自己滿載榮譽的「寶貝」柜子,榮譽證書多到數不清。他頓時開了竅,做鉗工有榮譽感,還能幹出一片天地。

張文良說,這種激勵一直伴隨著他,乃至影響到畢業后的選擇。「同學們畢業后都去了大工廠,進行流水作業的操作,但對於專業來講,就算是轉行了,因為沒有了手工操作」。而張文良則篤定信念,「一定要把專業走下去」。手握「雛鷹獎」,工作不難找,但他有個條件:給他提供技術提升和參加比賽的機會。

2011年畢業,他和大多數同學選擇不同:人家月薪3000,正式工;他工資1200,臨時工。可他卻認為得到了更多的鍛煉機會。「苦熬」一年後,2012年的振興杯,讓他的興趣和熱愛開了花,工具鉗工第一名。張文良說,畢業後到小企業,短時間看吃了點虧,但從人生長河來看,則是很好的磨練機會。

2013年,張文良被瀋陽造幣有限公司破格聘用。公司主要製造國家統一發行的各類紀念幣,廢品率高是個「頑疾」。張文良採取重新打磨等方式,將卡餅率降低了80%

張文良還記得,2012年第一次參加振興杯比賽時,其中有項比賽內容是在80毫米見方、8毫米高的鋼板上手工製作一顆五角星,參賽選手要把誤差縮到最小。「我當時完成的精度是0.005毫米,相當於頭髮絲的十六分之一」。

精準的毫釐,是技術工人精湛的技藝和用心的揣摩。在造幣廠,張文良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在機器轟隆的車間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下班后還要到實訓基地繼續操練,短短一年間,他再次踏上「振興杯」的賽場。這次,他挑戰的是機械設備安裝工這一全新工種。離比賽時間僅有三個月,張文良給自己下了硬任務:每周攻下一本專業書。「走心」技工張文良最終獲得季軍,真正成為擁有兩項技能的「雙料」高級技師。

「我不僅要做優秀的技術工人,還要做個懂得實踐的設計人員」。「90后」大男孩有著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說,「大國工匠不是夢。」

基層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

「工匠精神」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人生原則,是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思維方式。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在踐行「工匠精神」的道路上,有一群大學生,他們畢業後放棄了城市的工作,撲下身子,奔向田間,為廣袤的農村大地煥發生機作出自己的貢獻。在他們眼中,基層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他們將「工匠精神」銘記於心,不斷加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加深對基層政策的理解和運用,利用自己的各方面積極因素為老百姓謀實事、謀好事。

大學生村官王朋川就是其中的一員。一年前,他帶著對農村、農民的特殊感情,放棄了每月2萬多元的工資收入,從經濟發達的廣州一所名校毅然來到沂蒙山區的小山村擔任大學生村官。這期間,王朋川經歷了心理上天與地的落差,現實中困與苦的考驗。從看到村民懷疑不信任的眼神那一刻開始,他就決定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幫村民解困排難和創業致富。對於大學生村官來說,由於從校門走出來,直接到農村,受閱歷和資源等限制,短時間內「創偉業、做大事」很難,王朋川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但他認為,腳踏實地為村民辦小事辦實事,真心為村民服務,也是成功。

王朋川發現,隨著電腦和網路的普及發展,絕大多數年輕村民家裡都購置了電腦安置了網路,但村裡沒有專門電腦和網路維修店,一旦電腦和網路壞了,要跑幾公里到鎮上維修,這成了村民一件比較麻煩的事。很快,他利用大學期間學習的專業技能,在大泉村建起了以電腦網路維修、政策諮詢、網上代購、代辦手續為主的「大學生村官服務站」,幫助村民解決這些看起來不起眼,但非常實用重要的事。

如何讓村民富起來,過上幸福生活是王朋川一直思考的問題。在大學里他見識了網路的力量,所以想嘗試幫助村民在網上賣農產品,增加收入。為了讓村民認識到發展電商線上交易的好處,他協調縣鎮電商成功者,現身說法,幫村民樹立信心。截至目前已培訓專題電商十多課時,開設了數家淘寶店、天貓店、微店。註冊了村農副產品網店銷售當地產的罐頭、金銀花、小米等農產品。在他的指導幫助下,已有30多人從事電商,有的月收入突破了萬元。作為任職在基層一線的大學生村官,王朋川沒有豪言壯語、催人淚下的感人事迹,只有踏踏實實、平凡崗位上的點點滴滴。現在的他,更熱愛珍惜農村這片廣闊的舞台,在這裡堅持著自己最初的夢想,「不忘初心、為民服務」。

雲南昌寧縣雞飛鎮澡塘村雞飛山,大學生村官王蛟虎的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就位於這個山頭上。2015年,昌寧縣扶貧攻堅拉開帷幕,王蛟虎被抽調至雞飛鎮澡塘村委會工作,經過實地調查,查找相關養殖資料,初步形成了林下生態養殖項目的思路,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並從村民手中流轉了200多畝山林,率先開始養殖。合作社採取統一種苗供應、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成品回收、統一品牌打造、統一技術服務「六個統一」與分戶養殖有機結合,走出一條「產供銷」一體化的路子。

然而,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王蛟虎說,養殖基地創辦之初,他資金靠借、技術靠摸、市場靠闖、時間靠擠,最終咬牙堅持了一年,才算闖過了難關。建場之初,王蛟虎靠借貸10萬元起步,本以為投入后應該可以投產了,殊不知還未辦完土地流轉、場地初建、車輛購置、雞苗引進,錢就花得差不多了,他只好又貸款,並向親戚朋友借,先後籌集了40萬元不斷完善設施、擴大生產。

「與資金的困難比起來,技術方面的難題才是最大的。」王蛟虎說,他一邊依靠畜牧獸醫部門的力量,一邊發揮自己農大畢業的優勢,找校友、老師取經,不斷結合實踐來彌補不足。

「有兩次差點堅持不下去了。」王蛟虎說,一次是剛建場時因沒有掌握養殖技術,導致數百隻半大雞死亡;另一次是進雞苗時因技術不到位致1800多隻雞苗死亡。在雲南農業大學相關專家的幫助下,王蛟虎終於找到了原因。他說這兩件事讓自己越來越明白了技術的重要性,不僅自己潛心總結,還培養了一名專職的技術員,為社員和周邊群眾做技術服務。

「要實現長遠效益,就不能只顧眼前利益。」王蛟虎說,自從合作社成立后,就始終把品質作為追求,堅持走生態化、標準化的路子。在雞的品質保證上,堅持不添加任何飼料,純生態放養,足齡10個月以上的才進行銷售。對社員養的雞,他事先就做好約定,如果不按標準養殖就不代售。他對雞蛋同樣有嚴苛的標準,就是不符合裝箱標準的決不裝箱。如今,合作社已有入社社員159戶,輻射帶動雞飛、翁堵等鄉鎮的農戶養殖。去年,合作社共銷售成雞6000多隻,銷售土雞蛋7.5萬枚,發放雞苗3.6萬羽,產值達100余萬元。他希望通過發展生態產業,讓村民實現可持續性脫貧致富。

經濟新常態下,創新創業被寄予厚望。然而,在這個全民「雙創」的季節,有一些現象值得反思和警惕。有的創業者變身「PPT演講達人」,每天不是想著怎樣踏踏實實做好產品,而是尋思怎麼躺在漂亮的PPT上講好故事,忽悠到百萬投資;私募市場上科技板塊異常活躍,甚至很多傳統行業的大咖也加了進來,做起了砸錢給你的「天使」;一些地方「雙創」工作被定了指標、下了任務,甚至搞起了攤派,「大幹快上出政績」……每一天都有前仆後繼者,有人正在死去,有人正在重生,不變的是,浮躁與泡沫化每一天都在入侵你我的生活,腐蝕創新創業的沃土。

如此攸關國計民生的一件大事,切不能陷入無邊的狂熱與迷失。不管是創新一個領域,或是創造一番事業,過程都是極其艱苦的。「工匠精神」在創新創業的初始階段,在打基礎的關鍵時刻,就應該根植於每一位創新創業者的內心,成為在推進「雙創」這項重要工作時,應該秉持的沉潛的力量。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的學生楊成興年紀輕輕,卻憑藉不少發明創造被人稱為「科技怪才」;他創辦多家企業,並立志將創新創業思維帶給更多的學生和企業家。他在面臨種種選擇時始終堅持自我,並在創業中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19908月,楊成興出生在四川省資陽市。從小他就對很多事情充滿了好奇,「因為好奇心,我就經常忙著搞一些小發明、小探索,比如用鐵絲做魚鉤釣魚,用裸電線接上電池切割泡沫等。但更多的時候,我都被家人和老師認為是不務正業,再加上學習成績比較差,所以挨批評是家常便飯。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提高了我自主動手的能力。」楊成興說。

「初一的時候,我突發奇想,想自己動手發明一個快速充電器。這需要具備比較強的物理學知識。但當時我一門心思就折騰著做了,結果因為掌握的知識不足,導致試驗失敗,還把家給燒了。後來爸爸還跟媽媽說,這是我給他們做的一道『好菜』。現在想想,我的很多發明創造,靈感都是來源於生活。」楊成興說。

2011年,楊成興參加了重慶市自主招生考試,被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錄取,成為機電工程專業的一名學生。之後,楊成興在學校的支持下,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主要生產自動澆水花盆。

一開始生產出來的產品大多不合格,認識到不足后,他立即決定改進生產線,每一套產品在基地里要至少培育一個月才出貨。於是產品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好評不斷。大二時,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參與創業,楊成興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休學。當時父母對他的這個決定很不滿意。但是他覺得,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休學期間,楊成興創立了多家企業,但是很多都失敗了。「目前仍在運營的,只有野夫釣魚項目和蟻世紀公司。拿野夫釣魚來說,我們成功推出了自己的商城、微商城等電商平台,月入100萬元。」如今,楊成興擁有3家公司,總資產達2700多萬元。

楊成興說:「以前,我立志要當一名發明家和創業家,如今,我的夢想實現了。我下一步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領袖型創新創業家。我不想只滿足於物質上的創新,我想完成思維模式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同時,我想把這種創新思維帶給更多的大學生和企業家,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弘揚工匠精神,提高產品質量,無論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還是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工匠精神都將成為實現這些目標的動力源泉。它代表著創新時代的氣質、踏實、精益求精。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