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巴赫、貝多芬:音樂里的哲學

「貝多芬要是對應黑格爾,巴赫更像是康德了。黑格爾看似康德的繼承,其實到最後康德早就在那裡等著了。問題是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更難對應了。尼采肯定不會喜歡和瓦格納捆綁在一起的。

以上是一樂友的留言,此一留言,是針對我關於幾位大作曲家與哲學家的對應關係而說的。

我以為他對。

巴赫顯然更像康德,這一點他可能說對了。

因為巴赫在平均律中所顯示出的嚴謹之邏輯,太像康德的純粹理性邏輯了;但關於巴赫通過其樂符與神的對話,則又無形之中偏離了康德(如果你認真體察,康德在哲學上其實是一個弒神論者),而走向了把神作為哲學論述之終極目的柏拉圖。

柏拉圖相信是世界是由神的理念創製的,這其中包括了世界的秩序與運行邏輯。畢其一生,柏拉圖都在試圖發現一種神性的倫理(他認為超驗的宇宙之本質:乃理念,世界是此一理念的複製品,故而他貶低藝術,因為他偏執地認為藝術乃是複製的複製,所以低下且不堪)。

如若在一個星光璀璨下的靜夜,我們用心傾聽巴赫的音樂(且以鋼琴曲平均律為例證吧),彼時,你的心境,定然與萬籟俱寂之天穹一般庄靜而肅然,這時你會發現,從巴赫所創下的音符中,有一種來自於神性的意志,於是漸漸地你的心靈被感化而受到了召喚,此時的琴聲,亦已幻化為來自神的聲音,於是一種神聖感從內心深處驟然湧現,由此,你在領受著神的恩典了。

康德的哲學中沒有神,除非你堅持認為他的物自體乃與神性同體,否則,這個不可知的超驗性存在,便是一遠離神性的絕對存在物。

我不懂樂理,故而,我無法從專業的角度來俯察音樂的歷史傳承與流變,但據說,巴赫之後的古典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都與巴赫有關。是這樣嗎?這得由專家來回答。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自貝多芬以降,音樂開始滲入了世俗的情感,在此之前,這份情感(除了歌劇、聖詠),是被克制的、隱瞞的與藏匿著的。顯然,以前的作曲家要將隸屬於個別性的「私情」,刻意地泯滅在對一般的神性之光輝的俯仰之下。因為神是具有普通性至上性,高踞在個別性的個體的人之上。

從此意義上,貝多芬居功之偉,一般人只從他的音樂創新上奠定了他音樂史上的至尊地位,敘述了他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的革命性轉變,從此一個嶄新的音樂運動————浪漫主義從他伊始,拉開了它的偉大的歷史性序幕。

但以我之見,貝多芬真正偉大的,是他此舉的人文主義意義,他讓人在樂符中,回歸於他應有的同樣至高無上的至尊位置,他肯定了人自身所攜帶著的神性光輝:英雄戰勝命運,而田園之美充滿了人間的美德與讚頌,在這種人所獲得的解放中,從大地深處升起的是高聲頌揚的「歡樂頌」。

貝多芬與巴赫的本質區別在於:巴赫是刻意而虔誠的尋找與發現上帝的聲音,個體(即人)是俯伏在神性之下的,而且幾乎也沒有了個體性人的存在位置;而貝多芬則與此大為不同,他讓個體性的人與神直接進行對話,只不過他要說的是,因為有了神,我們人性才獲得了無上的榮耀。在此意義上,貝多芬的音樂中確實存在著一個黑格爾式的絕對理念,以及黑格爾式的辯證邏輯:正(「英雄」),反(「命運」),合(「歡樂頌」)。

至於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的音樂,我們的確一時難以找到一個合適可以與之對應的哲學,猶如巴赫、貝多芬等音樂家那般,這又說明了什麼?

顯然,我在另一文章中所例下的音樂家與哲學家之關係(除了以上例舉的巴赫之於康德、柏拉圖,貝多芬之於黑格爾,還有馬勒之於海德格爾,肖斯塔科維奇之於郭爾凱哥爾與拉康等),以上這三位大音樂家,他們的音樂其實更具純粹的音樂性,而少了或曰缺乏人文性的哲學內容,這亦是他們區別於其它帶有哲學色彩音樂家的地方。

以我個人言,我一向喜歡帶有人文主義精神的音樂,這在我的古典音樂愛好上一以貫之。

2014/7/15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