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產階級的焦慮:在寧波,我們這樣拼娃……

這裡不是北上廣,是寧波,但矛盾一樣。

—— 作者

人物身份:一個充滿焦慮培養下一代的寧波中產

人物互動:請分享你對寧波拼娃的感悟

焦慮

我是「新寧波人」。

打拚十年,從農村來到寧波,從打雜干到總監,車房雖說有了,算是擠進了「中產」,但收入和職位都已到了天花板。

生命的重心就是孩子。

一直想著有生之年讓自己和孩子徹底衣食無憂,所以我不敢旅行,不敢休假,不敢生病,職業上的瓶頸,生活上的束縛,壓得透不過氣。

可是還遠著呢。

焦慮!焦慮!焦慮!

曾經看到過這麼一段話:在階層動態平衡的金字塔中,頂層人群玩轉規則、不受影響,底層人群放棄希望、降低預期,他們都有相對輕鬆的心態,唯有夾在中間的中產如臨大敵、困於瓶頸。

這裡不是北上廣,是寧波,但矛盾一樣。

我很明白自己多年來通過學歷、知識、能力等軟實力賺得的微薄家業和地位,岌岌可危,更無法像資本積累一樣很好地過渡給下一代。

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解決這種焦慮,怎樣培養和建立下一代的軟實力,以保證下一代不滑出中產階層?

拼娃時代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選擇在孩子的教育上不惜一切代價的投入。

我的女兒,在她上幼稚園之前,老婆已經報了很多學習班:早教、樂器、舞蹈、畫畫...

直到幾年前的一天,得知離我家較近的知名國際幼稚園要開一個小小班。

雖然只收10名孩子,但這10個孩子可以順利升入之後一年的小班!

為了能進這個知名幼稚園,讓孩子能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我周五晚上說什麼也要從蘇州出差趕回寧波,周六一早6:00就擠入人群中去報名。

優質資源的稀缺導致什麼?那天230多個家庭搶10個名額,錄取概率只有可憐的4%,拼娃的序幕就此開啟。

培訓班

隨著孩子在幼稚園的成長,媽媽們也和孩子一樣,打成一片,要麼組隊去學跳舞、學畫畫,要麼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調侃著還要去學什麼。

孩子們或是一下子被烏泱泱地拉去了迪卡儂買輪滑裝備,學起了輪滑;或是一下子被拉去報了小小主持人的課、電子琴、英語…

這課實在太多了,看看上面其中一個孩子的課程表:周一周二晚上尤克里里培訓和練習,周三晚上畫畫培訓,周四晚上小小主持人培訓,周五晚上舞蹈培訓,周六周日晚上主持人培訓。

孩子們玩的時間是越來越少,家長除了自有時間減少了,學費的負擔也是越來越沉重,拼娃戰役如火如荼展開著……

你說我們是逼著孩子去學嗎?不是的。

很多時候,學校老師能通過一些方法勾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我不想讓她學,反倒她來問我:為什麼不讓她學?

到了中班,隨著鋼琴、小提琴、架子鼓等高端樂器培訓的展開,拼娃進入了一波小高潮,開始階層分化。

富裕的或是願意投入的家庭光買鋼琴就花2-3萬,低收入家庭就只能彈電子琴500-600元。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每天1個小時以上的練習必不可少,家長只能拼上自己的時間監督著這幼小懵懂的娃練習。

學區房

最讓我頭疼的就是,身邊4-5個家庭為了孩子以後能上一個較有名氣的國小,已經陸續買了小戶型的學區房了。

雖然最近熱議「學歷不值錢還買學區房」,但是,作為父母的你真的無所謂學區房?

於是在老婆的催促下,我也不得不去算了一筆帳:買下一套學區房,在寧波市區,至少是2萬多一平方的,再小的戶型也要將近100萬。

先買下來,再租出去,等孩子畢業了再賣掉,一來一回,利息租金差算上折舊大概會虧20萬上下,當然不排除房子漲價,但寧波房地產的行情你也懂的。

我們原來住的房子屬於寧波稍偏的新城區,宣傳的是未來規劃很好,「教育資源好」、「師資很好」,當然這是一種宣傳+安慰的說法。富人的子女在哪呢?

所以,學區房,咬咬牙買吧。

養娃

除了一年5-10萬的培訓成本,日常養娃的成本也是大。

首先孩子的衣服鞋襪水壺等,一般都用品牌甚至大牌的,因為在一起的很多家長都在看。

過年過節增添衣物,生日禮物這些都是很大的開銷。

如今孩子大了起來,要和自己的朋友一起過生日,開派對更是高開支,一雙NB鞋500,一套衣服800,一條公主裙300,生日禮物500,生日派對道具200,用餐1000+。平時一周一次逛商場,開銷平均也要300-500。

當然你們知道,這些算低了。

家裡的車子再也不能差了,15萬左右的車子勉強撐過去了,因為常常會和其它家庭組織開車去爬山,遇上孩子同學開奧迪、路虎的,我就盡量避開遠一些了。

其實,幾年前的幼稚園小朋友竟然已經會攀比了:

「我爸爸一會開賓士接我放學。」

「你爸爸開電瓶車。」

現在孩子可以玩的場所是越來越多,羅蒙環球城、雅戈爾動物園、育樂灣、爛蘋果樂園、方特主題樂園……

每個地方進去一家老小,門票就要300+,加上油費、餐費,一般一天下來600-800了,我們還有好幾個地方都辦了年卡……

在學校兒園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的新玩具就很喜歡,然後回家就和媽媽說,於是買吧。

我沒有算過,到底現在養一個孩子要多少錢,但是我深深地體會了拼娃時代的各種痛苦,除了搭上很多很多陪著孩子的時間,還要燒掉好多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當然,這算「投資」。

寫在最後

如果我這樣投入,結果是什麼?

先看看下面這個故事吧。

1980年,一個農民家的孩子踏進了北大的校門,鄰里鄉親都以他為榮。

可他到了北京之後才發現:

1、自己沒讀過課外書,跟不上同學的聊天話題;

2、穿衣搭配非常土,女生找他扛包打水,理由居然是為了讓自己的男朋友休息一下;

3、做個自我介紹,也被當眾嘲笑,說他普通話講得像日語;

4、除了插秧是能手,他一樣都拿不出手。

就是這樣一名農家子弟,他創辦了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機構,他入選了「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業領袖」,他的名字叫俞敏洪。

寒門出貴子,逆境出英才,俞敏洪的人生經曆書寫了讀書改變命運的傳奇。

可是,如果俞敏洪再晚生幾年會怎樣?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統計1978年~2005年北大學生的家庭出身發現:

1、80年代中後期是農家子弟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黃金時代,三成以上的北大學子出自寒門;

2、90年代中期農家子弟的比例開始下滑;

3、2000年之後,考上北大的農村子弟僅佔一成多。寒門子弟進名校的通道正變得越來越窄。

農家子弟的名額都被誰佔了?

權威期刊《社會科學》於2012年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無聲的革命:北京大學與蘇州大學學生社會來源研究(1952-2002)》。

報告通過研究50年數據,得出了一個讓全社會嘩然的結論:

90年代后,考上北大的精英子弟比例快速攀升,這些社會精英只佔全社會人口的1.7%,卻有40%的北大學生誕生於這樣的精英家庭。

寒門再難出貴子,精英扎堆進名校,這是馬太效應的又一次勝利。

以前大家普遍認為學習優秀是寒門子弟進階的通道,但現在這些課外班和高昂的費用之下,寒門子弟的通道其實是越來越窄的。

現在明白為什麼要這麼拼了命送孩子去培訓班了吧?

這個年代,單打獨鬥的努力已經成為過去,全方位的競爭,從起點開始就已分出高下。

我們和辛苦的父輩沒區別,只是冠了個「中產」的名,衣著更乾淨些罷了。

一切辛苦打拚都為了下一代,我們沒有足夠的財富積累給到下一代讓他們衣食無憂,只求在他們未來的道路上有足夠的軟實力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上生存,不至於滑出中產。

至少,讓我們的孩子能保持一點尊嚴。

沒錯,我是一個焦慮培養下一代的寧波中產,我是寧波人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