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孤島上的守望者

《守望之心》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有生之年出版的第二部小說。而第一部,自然就是她那本享譽世界的《殺死一隻知更鳥》。

兩本小說的出版時間相隔了半個世紀,在這50多年間,哈珀·李一直拒絕任何採訪和社會活動,並宣稱不會再寫第二本書。這使得《守望之心》的面世,充滿了傳奇色彩。2015年小說在美國出版時,立刻成為當年出版界的話題,日銷量達到10萬冊。2016年,作家在隱居的家中去世,彷彿有種冥冥中的力量,讓她在離去前再度見證了自己小說的輝煌,不帶一絲遺憾。2017年,由譯林出版社引入的中文譯本也終於跟讀者見面。

《守望之心》在內容上可以說是《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續篇,以女主角斯各特成年後的一次返鄉探親作為開端,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童年回憶。然而,它的創作年代其實比後者要早。據說,這本書當年曾被出版社退稿,在編輯的建議下,作家以手稿中的童年片段為基礎,重新創作了《殺死一隻知更鳥》,果然大獲成功。於是,不被認可的舊手稿就被封存起來,日子一長,便不知所蹤。不料,在她晚年的時候,手稿重新被找到,出版后還引起了如此大的轟動。

無論是對於作家,還是對於讀者,這都是一種幸運。在兩個文本互為對照的「復調」式閱讀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一部經典的創作軌跡,故事是如何生長,角色是如何豐滿,人物和情節又是如何取捨……

《殺死一隻知更鳥》以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南部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和哥哥的成長曆險,以及他們的律師父親阿迪克斯為黑人辯護的辦案故事,從兒童的視角觸及了種族問題。小說在美國文學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創造了一連串令所有作家艷羨的成功紀錄,在出版后的第二年獲普利策獎,第三年改編為同名電影,捧回了三項奧斯卡金像獎,迅速成為美國當代文學經典。據一項調查問卷顯示,它在美國的影響力甚至可以直追《聖經》。

但是,與此同時,嚴肅文學圈對這部作品的評價卻一直相當微妙。不少批評家僅僅把它定位為一部兒童文學,比如作家奧康納就曾不客氣地評價說:「買了此書的人都不明白他們捧讀的是一本童書,得有人說出真相。」

的確,這部小說酷似童話。孩子的視角,成長的主題,都迫使作家不得不放棄複雜的講述,只突出了童真的良知。這是小說的動人之處,然而,也正是因此,人物和內容都略顯單薄。種族問題的複雜性,人性心靈深處的複雜動因,小說都略而不談或輕輕帶過。

阿迪克斯被塑造成一個道德上的完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因為替無辜的黑人辯護,他與鎮上的居民產生了衝突,甚至差點被殺死,卻對斯各特說,這些人是我們的朋友,只是與我們觀點不同;原告尤厄爾是個酒鬼、無賴,當眾羞辱阿迪克斯,吐了他一臉唾沫,他卻說,這樣也好,尤厄爾沖著我發泄了怒火,回家就不會再去折磨他可憐的孩子了。這樣的形象固然令人感動,但也讓人不禁疑惑:阿迪克斯的善良和寬容是怎樣形成的?他也是土生土長的南方小鎮人,為什麼單單他沒有種族偏見?

《守望之心》恰好彌補了這種單薄。在這部小說中,天真的悲憫之心不得不向複雜的現實讓步。成年後的斯各特回到故鄉,發現阿迪克斯竟然反對給予黑人選舉權。斯各特感到難以置信,心中的偶像坍塌了,她陷入極度的失望與痛苦,家人之間也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在這裡,老年的阿迪克斯被「拉下神壇」,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有缺點,也會妥協,人性的複雜和矛盾性,在他身上展露無遺。

但是,《守望之心》並不是對《殺死一隻知更鳥》的顛覆。阿迪克斯仍然是那個正義、理性的父親,只是,面對複雜的社會歷史環境,經過了漫長的內心變化,他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感到世界被顛覆的,是斯各特自己。這是她的「二次成長」,也是她的成人禮。一直以來,她都是在以自己想象中的父親的準則為自己的準則,將自己的理想主義投射到父親身上。這樣一位父親,是不能有任何瑕疵的,她從未意識到他其實也是個普通人。最後關頭,叔叔傑克的話點醒了她: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島上唯一的守望者,是自己的良心。這一刻,斯各特終於理解了父親、原諒了父親,也終於從那個在精神上依附於父親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福克納曾說,好的故事只有一種,那就是關於人類的心靈與其自身發生衝突的故事。《守望之心》的主題,恰在於此。對心靈的關注,賦予了它某種深度和厚重,這是《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所沒有的;當然,公允地說,單單看《守望之心》,故事情節是不夠豐滿的,如果沒有《殺死一隻知更鳥》互為補充,這本書也許不會對讀者產生這麼大的吸引力。讀完小說,我不得不佩服當年那位出版社編輯的卓越眼光。他對《守望之心》的評判或許過於嚴苛,但正是這種準確的判斷和建議,成就了一部經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