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揭秘:為什麼在宋朝生男不如生女?

揭秘:為什麼在宋朝生男不如生女?

「胭脂虎」、「河東吼」足以證明宋朝婦女的強勢,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離不開的。宋朝與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人性意識的覺醒,突出表現為兩類人的地位空前高漲:一是文人,二是女人。宋朝女人有傍身技藝,有屬於自己的一份職業。她們用聰明才幹和勤勞實現夢想,眷顧家庭,贏得了地位。

女藝人身價賽黃金:宋朝富裕,皇家有資本顯示派頭,逢年過節喜慶祝壽,都熱衷於請戲班子熱鬧一番。在皇家表演的樂隊中,全是年方二八的美眉,她們經過時,必引起轟動。小鮮肉們興奮莫名地吹起口哨,爭先獻花獻水果,端著酒杯頻頻秋波放電。百姓追星一點不亞於現代,場面異常瘋狂。

從宋朝京城的「御前應制」看,皇家召集最多的就是女藝人。那些熱鬧非常的活動如小唱、嘌唱、叫果子(以上是宋代流行的歌唱藝術)、雜劇、傀儡表演等都由女藝人領銜擔綱。

這些女藝人可不是金玉其外只會撒嬌發嗲的花瓶,她們個個有真本事,演奏樂器、舞槍弄棍、填詞作賦,無一不精,還能當眾表演騎驢擊球、下棋、演說歷史、打鼓擊樂、射擊、雜劇、作詞開賦,是名副其實的百樣技藝集於一身的表演家。《四朝聞見錄》有記載說:慈聖太后未進宮時,經常玩一種擲錢遊戲,她擲出的銅錢可在地面上旋轉多時而側立不倒。這件事傳進宮中后,她被特招入宮。從此,才藝就成了皇家選秀響噹噹的硬標準。

一名才藝俱佳的女藝人身價是官券千緡。如果她僅僅擅長唱歌也不遜色,一天輕輕鬆鬆可拿到數百券工資,而且豪門「爭延致之,日擲與金釵」。官員在這方面的消費從不吝嗇,一出手賞錢數萬。反正打著考察學習的旗號,公家埋單,不大方才是「很傻很天真」。那些暴發戶花起錢來更是囂張。他們喜歡附庸風雅,喜歡那些年輕漂亮的女藝人帶來的各種新奇體驗。這些人僱人打理生意,自己每天揣著錢,到處捧角兒,把女藝人的身價越抬越高。那個時候,沒有顯赫地位和社會關係的小戶人家,全視女孩兒為掌上明珠。生下男孩,哭天抹淚兒感嘆命苦。若生下丫頭,全家歡天喜地,真是「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這句詩的寫實。父母只盼女孩快快長大,選擇合適的技藝讓她拜師學藝,然後待價而沽,期待有朝一日麻雀變鳳凰,全家沾光。

宋元時期的戲曲《宦門子弟錯立身》刻畫了一位官二代的追星情形。這位叫完顏壽馬的發燒友對散樂女伎王金榜十分崇拜,愛到不能自控。王金榜也確有偶像范兒,她「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神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鵲飛頂上,猶如仙子下瑤池;兔走身邊,不若姮娥離月殿」。完顏壽馬甚至捨得拋家舍業,與王金榜一起去「衝州撞府,求衣覓食」,併發誓「不圖身富貴,不去苦攻書,但只教兩眉舒」。這種瘋狂是當時許多空虛的年輕男子共有的狀態。心靈手巧、多才多藝、年少靚麗的女藝人引著他們的心靈走向,撫慰著他們莫名的憂鬱與惆悵,成為無數人的夢中情人。

廚娘搖身一變成富婆:廚房是女人的天下,在這個天地里謀生,她們得心應手。她們個個技藝精湛,用一雙纖纖玉手,為那些挑剔的食客烹調著各種美味。

臨安有位當過太守的官員,讓人為他物色一位家庭廚娘。他開出的條件不僅要求廚娘模樣上乘,還要能書會算。誰知廚娘做派更大,人未露面,先派腳夫送書信一封,提出做飯可以,但要車接車送。信中語氣委婉,字跡端正,一看就知不是等閑之輩。

廚娘不僅派頭很足,而且技術精湛。《江行雜錄》曾記載一位廚娘,做菜時,將華麗錦裳換成素衣花裙,腕上銀鐲閃亮,切菜斬肉「運斤成風」。所帶餐具,皆金銀所制。客人舉筷之間,盤中美味已罄,交口稱讚,主人倍兒有面子。宴畢,主人酬以帛百匹、銀數百兩。

宋朝男子爭著迎娶擅長煎炒烹炸的女子。對進門的媒婆,女孩父母誇女兒的口氣都如出一轍:「我家女子不善裁袍補襖,若修治水蛇、黃鱔,一條勝似一條。」那時不流行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相反,人家是幹得好才嫁得好。有好廚藝不僅能嫁給有車有房有前途的官員,在社會上還能享有相當的地位。當時市場上很多名牌食品和食雜店都以女子名字命名。比如王小姑酒店、李婆婆雜菜羹、王媽媽家茶肆、金明池酒肆賣酒女、汴河岸賣粥嫗。她們廚藝精良,食客們交口稱讚,逢人便誇,連做廣告的錢都省了。

東京最著名的吃食不是什麼湘菜、川菜、霸王菜,而是不起眼的鮮魚羹。東京有個宋五嫂擅做鮮魚羹,後來宋五嫂南下,在杭州西湖邊以賣魚羹為生。宋高宗趙構微服私訪時嘗過鮮魚羹,非常讚賞,又念其年老,於是賞她十枚金錢、一百枚銀錢、十匹錦絹。宋五嫂得到的遠遠不止這些,皇帝御嘗,那等於是貼上了皇家標籤,這貨真價實的皇家御封讓普通市民趨之若鶩,擠破頭也要品嘗。她的小店天天爆滿,不幾天就和大酒樓賺一樣多的錢。宋五嫂靠著這道金字招牌,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婆。

懂手藝便能當職場寵兒: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懂歌舞藝,不精通廚藝,都不要緊,只要學會一門手藝,宋朝婦女到職場上照樣可以如魚得水。

那些分散在各行業的手藝人,走出家門,與男人一樣投身社會,靠技術養活自己。這些職業包括供過人、身邊人、拆洗人、堂前人、針線人。與歌舞藝人相比,她們無論手藝還是收入,都絲毫不遜色。

《單符郎全州佳偶》中說,李英是個靠縫補刺繡的針線人,技術十分了得,可以暗中縫紉,分毫不差。一位踏青的郡王,偶然看見一女子腰間掛了一條手綉腰帶,大為欣賞,派人一打聽,原是臨安橋下「璩家裝裱古今書畫」店家十八歲的女兒璩秀秀。從此她被郡王賞識,接進了府中。璩秀秀的刺繡功夫有詞為證:「斜枝嫩葉包開蕊,唯只欠馨香。曾向園林深處,引教蜂亂蝶狂。」寺院的老尼姑們聽說了刺繡奇遇,紛紛扔掉原來的行當,全都拿起針線做綉工,增加寺院收入。

宋朝婦女實在幸運,會點手藝就能變成職場寵兒,這緣於就業政策的寬鬆,沒有歧視,也不限制三十五歲以下。一些十四五歲的窮人家姑娘早早就步入了社會,幹活賺錢掙嫁妝,沒有知識就有錢吧。一些更年期婦女也可以順利上崗,體現自己的剩餘價值,比如陳確之母「經理產業,不避寒暑」。舉凡有影響力的行業都有女子的身影。這和家長教育有關,那些父母雖沒文化,目光卻很深遠,根本不逼孩子非要學鋼琴、練書法。他們告誡女兒:趁著招聘單位不設兩年內不結婚、三年內不生娃的門檻,趕緊學藝,不論是廚師、還是裁縫,都要吃苦耐勞,下死力鑽研,務必要出類拔萃。

正在打拚中的男女同胞們,趕快穿越到宋朝去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