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馬雲的技術哲學:「NASA」計劃究竟是什麼?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太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僅僅是衡量時間和天氣的參照物。但在由天文愛好者運營的@NASA中文 微博上,每天都會發布一張太陽同步衛星拍攝下的當天太陽的真實樣子。

從該照片上既不能感知溫度,也不能反映時間,那拍攝這樣的照片,以及探索太空究竟有何意義?

「太空探索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以及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樂觀自信的心態。」1970年,當人們質疑NASA花費數十億美元啟動探索火星計劃時,Ernst Stuhlinger博士這樣回應道。

47年過去了,拿這段話作為阿里巴巴正在啟動的一項代號為「NASA」的技術儲備計劃的註腳,十分合適。

近日在杭州召開的首屆技術大會上,阿里巴巴動員全球兩萬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投身「新技術戰略」,這項新戰略便是「NASA」。

這個計劃面向未來20年,將組建獨立的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儲備面向機器學習、晶元、IoT、操作系統、生物識別的核心技術,為未來20年、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全力以赴」。

NASA的意圖是什麼?

互聯網在過去幾年,通過併購、收購、投資等形式已經對各個領域進行了資源的分配與規範。

作為國內互聯網巨頭之一,阿里帝國的觸手遍及泛文娛體育、旅遊、電子商務、O2O、金融、教育、汽車交通、房產酒店、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但提及阿里,人們還是喜歡用「電商平台」來定位它。

如此看來,阿里巴巴發布的「NASA」技術儲備計劃,似乎與頭頂的「電子商務公司」頭銜有所偏離。但阿里巴巴方面卻認為這樣的認知,是大眾一直以來對阿里存有的美麗誤會。

「過去18年來,阿里巴巴的商業做得太成功,掩蓋了技術的光芒。」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花名行癲)說。

無論是雙十一狂歡的千億銷售額,支付寶100萬線下商戶+4億月度活躍用戶的版圖,還是為2016年GDP貢獻佔比超過5%的3.5萬億年交易額,阿里的商業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被耀眼奪目的商業價值吸引了注意力之後,技術對阿里意義往往就被忽視了。綜合技術的角度,重新剖析阿里的商業成就就會發現,技術是服務於阿里系商業場景的重要工具。

從2009年第一屆雙十一至今,交易額翻了數千倍,每秒的數十萬交易量足以令全球最強大的系統崩潰宕機。

單天上百PB的數據處理峰值,以及百萬級的調度作業,對於阿里的技術後台在作業調度、計算性能、系統穩定性等方面都是極大的考驗,但最終淘寶、天貓全天服務無故障,扛下了高峰期所有的流量。

再如,全球最大的百貨超市沃爾瑪在達到30000億的銷售額時,它的雇傭員工總數是230萬人。而阿里巴巴在做到37000億的銷售額時,員工總數僅僅是1萬人,足以見得新技術的力量,以及由始至今,技術在阿里商業帝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為一家電商為表,技術為里的公司,阿里目前的技術能力能夠充分滿足業務需求,如今卻專門發布面向未來20年的NASA計劃,所為何來?

阿里「NASA」是什麼?

回望科技行業的浪潮,在PC時代、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次次後浪推前浪的轉型過程中,不少明星公司因為未能跟上節奏而被「拍死在沙灘」之上。

自然,抓住了新時勢的「英雄」們,又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書寫新的傳奇。互聯網行業變化大抵如此。

這是時代更迭下造就的必然,卻並非公理,谷歌便一直存在於「規律」之外,先進的科技是其安生立命的根本之一。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浪潮中,核心技術決定了企業最終能否適應潮水的方向。

而當下的形勢是,移動互聯網的紅利逐漸消退,新一波的巨變正在醞釀之中。

阿里選擇在這個關頭啟動面向未來20年的「NASA」技術儲備計劃,可以說是要提前為自己鍛造出一身金皮鐵骨來,以此在巨變襲來之時才可紋絲不動。

況且若能在新一波的浪潮中保持自身的優勢地位,甚至通過累積技術優勢成為新趨勢的推動者,阿里或許將接過未來技術領域的「黃色領騎衫」。

馬雲在技術大會上表示,阿里巴巴未來20年的願景是構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家企業盈利。

此目標宏偉遠大,阿里必須從基礎搭建開始,確立技術儲備計劃,強化技術在阿里體系中的優勢地位,順理成章。

「就像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驅動人類科技和生活的極大進步,新經濟體必須建在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之上,建立在新的技術思考之上。」馬雲稱。

「NASA」計劃只是馬云為構建「新經濟體」布下的第一步棋,其真正的意義在於對阿里日後運轉方式的聯動影響。

過去阿里巴巴的核心架構是「小前台+大中台」,前台就是一線業務,貼近用戶客戶,短平快地響應,中台是「集合整個集團的運營數據能力、產品技術能力,對各前台業務形成強力支撐」,後台底層技術架構則維護產品穩定。

現在阿里組建獨立的研發部門,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這無疑將改變已有的架構以及機制。技術將不再是阿里的維穩部隊,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將被賦予自己的使命。

「以前我們的技術跟著業務走,是『兵工廠模式』,但手榴彈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導彈來。阿里巴巴必須思考建立導彈的機制,成立新技術研發體系,聚焦核心領域的研究。這些研究的目標是為了解決10年、20年後的困難。」馬雲在大會上講解道。

過去為電商服務「兵工廠」式的開發模式有著局限性,只能滿足當下的需要,很難進行前瞻性的、脫離現有大阿里產品的技術研發。

隨著「導彈機制」的建立,阿里以往技術跟著業務走的發展模式將會改變,新技術的出現甚至會催化出新的業務形態,就像VR遊戲,就像AI陪伴機器人。

馬雲的技術哲學

如今的阿里,已處在一個技術創新的臨界點,從工程技術到核心科技的臨界點。

從阿里公開的資料中可以發現,對於這個臨界點的到來,阿里早已提前做好準備。

目前阿里巴巴有超過2萬名工程師、500多位博士;36位合伙人中,有9位擁有工程師背景。而阿里巴巴在超大規模計算操作系統、移動操作系統、金融級分散式資料庫、機器學習平台等核心基礎技術領域已持續投入近10年。

優秀的技術團隊和前期投入的技術預備,會幫助阿里在臨界點過渡的過程中,不至於顯得慌張。

事實上,在進行技術儲備的並不止阿里一家,Google、微軟、Amazon均有所行動。此時阿里啟動「NASA」計劃,無疑也將捲入技術軍備賽的熱潮中。

這場競賽,不見硝煙,比拼隊伍卻是世界級的,阿里能否抓住新機遇躋身全球化巨頭公司在此一役。雖然殘酷,但對於用戶來說,科技進步只會讓生活更加美好福。

「我希望,對一些技術趨勢的判斷,阿里巴巴要有自己的哲學思考。」馬雲認為,阿里巴巴的『NASA』,必須圍繞新經濟體的三大使命展開技術思考:讓世界更加普惠(Inclusive)、讓機會更加均等;讓世界經濟發展更加可持續(Sustainable);讓未來生活更加健康快樂(Happy&Healthy)。

圖為馬雲、畫家曾梵志與合作創作的油畫處女座《桃花源》共同合影

馬雲從世界與未來人類生活的角度為「NASA」計劃賦予的三大使命,看似遠大遙不可及,事實上卻是責任使然。

阿里既然將構建「一個服務20億人的經濟體」作為目標,其對應的社會責任自然就決定了阿里必須從一個高起點出發,完成自己對世界和人類的使命。

而馬云為阿里規劃的實現路徑便是核心科技優勢。通過科學技術發展縮小數字鴻溝,提升效率,降低污染和消耗,為人們帶來高品質生活。

但這畢竟是一次面向未來20年的長途遠征,阿里即便以「科技公司」的身份重新上路,一朝一夕之間也難以達成使命,還需要阿里持續不斷地努力與進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