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原創】從「孔子拜陽貨」說開去

作者:山色歸讀 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孔子拜陽貨」是歷史上很有名的典故之一:孔子不願意與自己鄙視和反對的「亂臣賊子」陽貨交往和敷衍,但是一心向想拉攏孔子的陽貨先出手主動送禮物—— 一頭蒸乳豬(不要覺得莫名其妙,這是當時很流行且拿得出手的禮物)到孔子家裡;孔子要做到既不違背自己的初衷又符合禮儀和謙恭原則,頗費思量之後他特地選定陽貨不在家時大張旗鼓地去回拜,再快速撤退走人,奧妙就在於「大肆回拜」而又故意「撲空」。

孔子這種兼顧個性原則與禮節兩方面的拿捏手法確實高明,幾千年來被後世人反覆借鑒使用,屢試不爽,「孔子拜陽貨」自然也成了一個流傳很廣的掌故和人處理人際關係的「太極套路」。

孔子我們都知道,所謂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陽貨何許人也?陽貨又叫陽虎,也是春秋時魯國的貴族,大半輩子充當季氏的家臣。在古代史和孔子的相關著作中反覆提到季氏,季氏也叫季孫氏,是魯國國君魯桓公最小兒子姬季友的後人。魯桓公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姬同(魯庄公)、姬慶父、姬叔牙、姬季友,后三人就分別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之祖。

姬慶父是個很能折騰、製造亂子的人物,成語「慶父不死,魯難難平」就是說的他,後來被逼自殺;姬叔牙在魯庄公繼承人問題上因勾結慶父也被迫喝毒酒自裁,其結果就是魯國後期國君近支貴族僅留下季孫氏一股獨大。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兒子的後代,世稱「魯國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三桓」手中,尤以季孫氏飛揚跋扈,權傾一時。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陽貨就是「三桓」之一的季平子(季孫氏六世孫)家最有權勢的家臣——管家。

歷史上孔子和魯國權臣家族季孫氏及其家臣陽貨就一直「不對付」。當時季孫氏的宗主季平子「八佾舞於庭」、「擅祭泰山」等狂悖、越禮行為讓孔子很不快。按照周禮規定,演奏樂舞的行列,天子可以用八佾(yì),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所組成的樂舞隊;諸侯則用六佾,共三十六人。季平子作為魯國的卿大夫只能用四佾,共十六人,可是季平子大模大樣地在家裡用八佾六十四人的樂舞;祭祀泰山原本是周天子的事,連魯國國君都不夠格,可季平子也我行我素地去祭祀了泰山,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這些「不守本分、僭越亂政」的行為,讓一向謹言慎行的孔聖人都火冒三丈地罵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泰山不若林放乎!」。

說到陽貨,更是早就與孔子有私人過節。據《史記·孔子世家》的記載,當年季氏要大宴魯國士族子弟,登記註冊,甄別身份。孔子時年17歲,還正在為亡母戴孝,聽到這個消息,對於自己的身份很自信的孔子,披著孝服就上門赴宴去了!別忘了孔子的先祖是商代紂王的后羿,祖上也是宋國的貴族,可他偏偏被管家陽貨擋在門外,還被羞辱了一番:「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小子,今天老爺舉行的宴會,是款待魯國的貴族、士人,您的身份好像不是哦,我不敢讓您入席!這一公開阻擋不僅相當於在公眾場合扇了孔子一耳光、大失顏面,實際上是否定了他的「士」的身份,從而堵塞了孔子進入上流社會的通道,對孔子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要不然就沒有後來的仗劍去國,周遊諸侯,虛心求學,走上學術道路的孔子。

孔子甚至為陽貨背黑鍋而受困。《史記·孔子世家》里講:孔子離開衛國,準備到陳國去,經過匡地(今河南長垣縣附近)。匡人曾經遭受過陽貨的掠奪和殘殺,而孔子的相貌卻和陽貨很相像,匡人以為孔子就是過去曾經殘害過匡地的陽貨,於是囚禁了孔子並揚言殺死他們一行。這就是「子畏於匡」(畏即拘禁的意思)的故事。

孔子在周遊列國時候,遭遇的艱難困厄,不止一次兩次。不過以「畏於匡」這次最危險。而且更鬱悶的是,這次居然是替陽貨背黑鍋。孔子在這次差點丟掉性命的處境下,感嘆道:「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我這次就沒命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不知道這是他的自我寬慰還是一種大義凜然、捨生取義的淡定從容?

「孔子拜陽貨」出自《論語·陽貨篇》,該篇生動地講述了孔子「閃電撲空式」拜會陽貨后在歸途又與他「遇諸途」的尷尬場面,以及「孔子拜陽貨」的前因後果。鑒於季氏及陽貨這一干人等的過往做派,特別是他們現時在魯國朝堂擅權亂政、胡作非為,甚至一度「欺凌公室,攝行君位」,孔子就對他們是敬而遠之,不太搭理,更不願意與他們交往、到他們手下去做官。

世事就這麼玄妙,老子說:「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一直秉承儒家「入世」思想的孔子是想做官干一番事業的,但前提是不能苟且、不能同流而污。孔子在陽貨那裡受到挫折后潛心求學,終於在魯國嶄露頭角,越來越有出息,人氣也越來越旺,就有人拉孔子去當官。季氏及陽貨就想方設法籠絡孔子,把他拉入他們這邊博得一個好的名聲,以達到收編異己、加強輿論掌控的目的。

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曾幾代掌握魯國朝政,而陽貨又掌握著季平子的家政。季平子長期專橫跋扈,欺主亂政。他用大量活人代替「犧牲」祭祀,將魯國國君魯昭公驅趕到齊國、晉國流亡達七年之久,直至魯昭公客死晉國。季平子攝行君位,儼然魯國君主。

孔子時代,政權的下移正在成為一個從趨勢到事實的過程,孔子曾把春秋歷史概括為「禮樂征伐(都是當時所謂「軍國大事」)「自諸候出」、「自大夫出」、「陪臣執國命」三個階段。說的正是周天子失權到諸候失權再到卿大夫失權的過程,這也是貴族政治潰敗的過程。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季平子的家臣陽貨也照此學樣。本來就執掌季孫氏家政實權的陽貨在季平子活著的時候還低調隱忍。等季平子逝世后,陽貨乘著當時禮崩樂壞的亂世,勾結公山弗擾(魯國貴族,公山是複姓)共謀囚禁季平子的兒子季桓子,並一度想殺死季桓子未得逞。陽貨得以在魯國擅權執政達三年之久,但也坐實了「亂臣賊子」的名聲,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家臣掌政」或「陪臣執國命」。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陽貨為了加強自己執政的穩定性和增強合法性,就在這種背景了發生了「孔子拜陽貨」的故事。

陽貨想與才能和名氣俱佳的孔子修好,進一步籠絡他並拉入到自己的執政班底來做官。可是陽貨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視和反對的「亂賊臣子」,孔子不願意與其交往,更不願意去他手下做官,就一直避免和陽貨直接見面。陽貨就耍了一點小手段,利用孔子不在家的時候送給他一隻「蒸豚」(熟乳豬),迫使孔子不得不回拜他。

陽貨是大夫,孔子是士。當年陽貨拒不承認孔子「士」的地位,斷了孔子的進身之階。可是孔子生下兒子時,魯昭公特地送去一條大鯉魚以示祝賀,孔子因國君親自賜物為莫大的榮幸,便給兒子起名孔鯉,這其實是孔子影響力上升后,相當於國君出面從國家層面補發了孔子的士族戶口本。依照古禮:「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你孔老師不是一直講究謙恭守禮、禮尚往來嗎?看你怎麼逃得出我陽貨的手心!

孔子也是「見招拆招」,琢磨出了一個在禮節和個性之間的恰當選擇,就是上文所述的「孔子拜陽貨」套路。苦心積慮的陽貨顯然是準備相當充足的:或許是巧合,或許是料到孔子會來這麼「四兩撥千斤」的一招,就在孔子完成「回拜」的歸途中截擊住孔子,兩人之間且發生了一段相當精彩的對話:

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陽貨對孔子說:「過來下,我有話跟你說!」

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陽貨說:「有才能卻懷著不用而聽任國家迷亂,這可以叫做仁愛嗎?」孔子回答:「不叫仁愛。」

「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陽貨說:「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會,這可以說是聰明嗎?」孔子答:「不能算是聰明。」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孔子曰:「諾,吾將仕矣。」——陽貨說:「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歲月是不等人的。」

潛台詞是:孔先生,您已經五十歲的人了!您還有幾次機會?孔子說:「好吧,我將要去做官。」

陽貨的一番話,顯然是斟酌良久、有備而來的攻心戰術,特別是最後一句對孔子的內心敲擊還是很有分量的。三句結合起來,猶言:孔老師,你是個有才能的人,又有干一番事業的雄心,不如出來工作吧。你也一大把年齡了,再不幹點事業也就日薄西山了,還是見好就收,答應出來工作吧!

孔子也不是不願做官,而是不願到破壞政治秩序、「陪臣執國政」且人品低劣的陽貨手下做官。所以,不見陽貨,是「義」;不得已去拜見陽貨,是「禮」;等陽貨不在家才去拜,是「權」;路上被截住了也就恭敬應答,不願意做得太決絕。孔子很講究「經」與「權」,「經」是原則,「權」是在不違背原則前提下策略的靈活性。陽貨每一問,孔子必答,是陽貨說得在理,孔子據理答覆而不辯解,謙遜中包含不屈。不在言辭上不與當時任魯國「總理」的陽貨爭高下,卻在境界上已然超出。

事實上,孔子做人做事把原則性和靈活性把握得很好。他給陽貨台階下的「吾將仕矣!」的答覆是一種策略性的將來時,這一「將要」就一直「將」到陽貨下台逃往晉國,此前他沒有違背原則去助紂為虐,謀求榮華富貴。

當然,陽貨逃往後,重新掌權的季桓子想用孔子幫助三桓打擊當權的家臣,與魯國國君魯定公取得一致意見,讓孔子當了兩年左右的魯國宰相——大司寇。別以為孔聖人是吃素的,他當政還是雷厲風行的:「七日而誅少正卯,曝屍三日」,也就是在魯國當宰相剛上任七天就殺人,殺的是魯國名人少正卯,主要的罪行是「思想、言論罪」,即少正卯的歪理邪說與自己的思想、主張相悖,淆亂人心。

講究君臣之道的孔子接著採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毀「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所建的私家城堡,因為季孫氏的費城、叔孫氏的郈城,孟孫氏的成城常被貴族及其家臣用來作為對抗國家的家族堡壘和據點。後來隳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因為孔子想提升國君權威的施政方略與「三桓」的擅權矛盾是根本對立的,「三桓」聯手把孔子趕出了魯國,孔子從此專心治學,這一輩子再也沒有當過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