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博導帶著孩子玩「論文」的教育啟示

本文為原創,作為特約作者,感謝蒲公英的培養,我會自覺遵守規則,本文只投蒲公英評論網。以後,也是如此,凡是投蒲公英的,不會他投。以後不再每次註明,請編輯和各位評論員監督。

博導帶著孩子玩「論文」的教育啟示

馬得清

上個月,38歲的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慶給兒子和兒子的三個小夥伴辦了一場為期5天的「培訓」,從選題、查資料、實地調研、論文、PPT、思維導圖等做起,模擬博士研究的日常,帶著孩子們玩了一圈。結果表明,孩子學東西的能力超乎想象,能夠把幾十個邏輯關係理清楚,寫出像模像樣的「論文」。2017-07-13 重慶晨報

有專家認為,周教授培養孩子的方式非常有創意,應該算得上很另類的「興趣班」。就國內培訓孩子的做法而言,這一說法比較中肯。同時,周教授培養孩子探究能力的教育創意,至少給了我以下啟示。

其一,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別忘了教育創意對於培養孩子的重要性,因為好的教育創意可以激發孩子更高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學得更多。

興趣孩子學習知識、探究未知事物的思維動力,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方式方法有無限多樣性。一些樂於創新的教師反對照本宣科,善於變個花樣教孩子,引導孩子樂學和善學,這是有道理的。

創意源於創新思維,就是在某一方面有了新想法或新點子,其特點是打破了常規思維。要把創意變成現實可操作的過程,還得輔之以有效的策劃,即怎樣做才能讓創意成為事實。好的創意變成事實后,往往令人耳目一新,能吸引人們的眼球。教育創意也是如此。

從教育創意和實施創意的角度說,周教授突發奇想,把自己指導博士生學習的教學基本方式移植到幾個八九歲小孩身上,讓孩子體驗到新鮮感,引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並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誇美紐斯在其《大教學論》一書里明確指出,教師要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周教授用教博士的方法教小孩子玩「論文」,本身並不離奇,這種學習方式,可能不適合其他孩子,但恰好就適合這幾個孩子探究性學習的需要,結果也就自然讓孩子們學到了在學校里學不到的學習方式,也學到了更多。

其二,教師和家長既需要認同常規教學的價值,也需要立足孩子的個性和潛能,理解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支持針對孩子個性化學習的實驗教學。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而如何培養人則是一個既古老又新鮮的話題,可以說常談常新。一方面,我們要認同常規教學對大多數孩子學習的價值;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努力結合孩子的不同情況施教。

每一片樹葉都不相同,每一個孩子也都不同。學校的常規教學是基礎教學,是遵循一般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目的是滿足孩子的一般性學習需要。從道理上說,常規教育適合所有孩子。

但是,常規教學並不能滿足有特殊潛能的孩子的學習和發展需要。有些孩子確實需要超越常規的教育,客觀上需要有條件的學校打破常規,為他們提供激發潛能的更適合他們個性化發展的實驗教學。

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師和家長,有必要立足孩子的個性和潛能這一前提,理解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支持實驗教學。

其三,很多家長可能並不真正地了解有些孩子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和發展潛能,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發展,客觀上需要突破常規教育思想,養成善於觀察孩子和不斷發現孩子的習慣。

我們常說,適合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適合孩子呢?對此不能一概而論,而只能依靠觀察孩子和發現孩子來確認。

比如,近年來,國際班盛行,很多家長也想讓自己的孩子進國際班學習。事實告訴我們,並非所有的孩子都適合上國際班。比如,對英語不感興趣、國中階段學業基礎不紮實、缺乏學習毅力、適應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弱、自我管理和綜合能力低的孩子就不適合。

再比如,看見別人家的孩子上興趣班,家長就自作主張,把自己的孩子也送進音樂、繪畫、書法、武術、足球等之類的興趣班。結果,有的孩子滿心喜歡家長的選擇,有的孩子則十分討厭家長的選擇,發出「媽媽為啥要逼著我學鋼琴」的無奈抗議。

結合博導帶孩子玩「論文」的消息看,家長們也沒有必要心熱,最需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和發現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興趣。如果有,不妨創造條件讓孩子學學;如果沒有,千萬彆強求孩子。因為,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是能夠與孩子的個性、興趣和愛好等條件相匹配的教育。

其四,我們在強調基礎教育常規教育價值的同時,也需要借鑒國外教育的多樣性,有所創新地指導孩子玩「論文」,讓孩子從國小到科學研究的一般方式和方法。

前文說過,就國內培訓孩子的做法而言,周教授的做法確有創新內涵。但是,結合國外教育看,類似這樣的創新早已有之。

比如美國的國小教育階段,小孩子的探究性學習相當普遍。很多學校的小孩子除了練習寫力所能及的研究報告外,老師還鼓勵學生寫新聞評論、故事、推理小說、詩歌、寓言故事和表達觀點的文章。而我們在漫長的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始終把記敘文當作學生作文的重點文體來教。

另外,美國教育還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訓練。有一所國小的一位五年級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寫出了有關「水」的長達34頁的圖文並茂、生動有趣的「論文」。

一位在美國的家長說,美國教師確實會給國小生布置「小論文」,以期培養孩子對科學研究的興趣。這位家長8歲的兒子,在美國上國小二年級時,就開始搞一個關於藍鯨的「研究」了,通過查閱資料,寫出了由三張活頁組成的小論文。家長認為,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進行研究,動腦思考並獲取新的知識,激發了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思維變得開闊,為以後的探究學習打下很好的基礎。

稍加對比就不難發現,我們的基礎教育缺少的就是這樣的適合孩子的科學研究習慣培養,過於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和做練習題,忽視了用科學研究方法引導孩子主動進行科學探究的教育,忽視了讓孩子通過體驗和積累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式和方法的教育。

總之,周教授教孩子玩「論文」可以給我們的家長、教師和學校帶來多方面的教育教學啟示。只要孩子感興趣,讓更多的孩子從國小學玩「論文」沒有什麼不可以。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有的學校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嘗試,這無疑是一個培養孩子科學探究素養的很好的開始。(馬得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