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33歲離職,56歲作品被故宮收藏,他說最美的漆器在中國

(China)瓷

日本(Japan)漆器

漆器,起源

卻興盛於日本

殷商彩漆髹物珍

金銀片鑲器斑斕

層層髹漆嵌靈魂

張馳間成器

漆器之美,厚重顯珍貴

脫胎化羽方成蝶

北京故宮博物館

文物總數達到

1807558件

其中珍貴文物

1684490件

涵蓋幾乎整個古代文明發展史

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

4件現代工藝品中

甘而可的「鳳梨漆」

漆器圓盒就是其中之一

面對這份金閃閃的榮耀

他總說

「我不做第一

就做徽州老『漆』」

可他卻把徽州漆器

做到了極致巔峰

都說出名要趁早

1955年出生的甘而可

直到33歲才開始青春期的叛逆

丟下工藝研究所的鐵飯碗

決定下海經商

33歲開始

存滿4萬8千塊我就退休

接下來的時間我就可以去玩了呀

離職的原因似乎過於太單純

但這個冒險的決定和妻子商量過後

他立馬在屯溪老街上開了文房四寶店

同時也賣漆器

在此期間

他從來沒有用

傳統的、最精細的手法

做過一件完整的漆器

直到1999年

甘而可關掉了收入頗豐的店面

做了一個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嘗試去鑽研和恢復傳統的漆器工藝

人生的追求總不能

只是賺一點錢過好一點的日子吧

我還能做什麼呢

想來想去

做漆器最適合我

相較第一次冒險

這一次可能意味著放棄富足的生活

開始嘗試一門賠本的生意

徽州

湯顯祖眼中的

「一生痴絕處」

胡適筆下

山水氤氳的人間仙境

也是李安電影

《卧虎藏龍》里的粉牆黛瓦

這座黑與白的水墨之城

卻因漆器增添了一抹紅

自古以來

徽州是漆器主要產地之一

唯一一本全面介紹

漆器工藝的著作

《髹飾錄》是由明代徽州的漆工黃成所著

當時的工藝水平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在眾多的漆器品類當中

犀皮漆器是存世量最少的一種漆器

曾被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贊為漆器之首

也曾令當代文物專家疑惑不解

犀皮漆器既不畫也不刻

講究的是肌理之美

將不同層次的漆層堆疊再磨平

露出斷面作為漆器表層

製作人要考慮到每塊的造型

對審美品位要求很高

我看過日本的漆器

還有日本收藏的古代的漆器作品

我就想

我們為什麼不能跟以前比

跟日本比呢?

我想把漆器做成最好的東西

可以和其他傳統的好東西相比

佔有一席之地

甘而可把這個念頭放在了心裡

從零開始做漆器並不容易

犀皮漆是徽州當地最具特色的漆器

但這項工藝幾乎失傳了

我沒有走那種熱門

沒有追逐大家都很感興趣的東西

反而去走一種很少人觸及

也沒有人在做

沒有樣本參考

只有少得可憐的文字記載

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

這條路能否能走通

但甘而可相信

選擇很重要

一路走下去

絕對不回頭

一旦下了決定

甘而可開始買漆,榨漆,過濾漆

連著一個星期都在和漆打交道

原本還慶幸自己沒有因漆過敏

是一塊天生做漆的料

可好景不長,過了半個月

甘而可身上到處

長滿了生漆瘡

他用韭菜榨汁

抹在漆瘡過敏處

女兒甘菲看到以後就笑

還用照相機給父親照了幾張怪照片

儘管吃盡了大漆的苦頭

但這種罪,甘爾可甘之如飴

成名之後

甘而可回憶了一次參展經歷

某次國際漆藝展

他的漆器跟日本的漆器一起展出

日本漆藝家總認為他們的東西好

於是詢問甘而可的作品擺在哪裡

甘而可的漆器放在大廳

日本同行走過去

先是背著手看

然後把手擺前面看

再蹲在地上看

最後出來和甘而可握手

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甘而可說,當時心裡很自豪

感覺這麼多年的辛苦沒白費

倒不是說因為有了他人的認可

而是自己真正對得起良心

但在最初隱居鑽研的10年裡

甘而可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幹活

甚至一牆之隔的鄰居

也不知他在幹什麼

漫長研究的枯燥

技法突破的困難

都在甘而可樂觀的心境前

不值一提

甘而可的女兒甘菲說

「我記得16歲那年

同學到家裡來玩

父親端著一塊漆沙硯

當時我的朋友驚呆了說

哇,甘爸爸你做的這麼好呀

我爸爸聽到后很得意

把所有人都叫過來看

每個人都來誇他一下

他就高興了」

無論生活在什麼年代

有一個像甘而可那樣子的

溫情、體貼、有責任心的父親

生活中又不乏味

的確是很寶貴的

將漆灰一層層刷在石膏胎上

叫做批灰

由苧麻織成的夏布極具韌性

將其壓實在胎骨上,就是裱布

一件胎骨的完成

需要反覆進行「批灰裱布」

每批灰一次,就要等待胎體陰乾

再重複進行這道工序

除了專註

甘而可付出最多的就是時間

等漆器的胎骨成型

用工具蘸著調好的色漆

在胎骨上製作出的凹凸紋理

叫做「埝」

打埝,是製作犀皮漆的關鍵

「埝」的形狀、高低、走勢

決定了最後的花紋

這是犀皮漆不刻、不畫、不描

卻能形成美妙紋理的奧秘所在

這一步動作,看似輕鬆

卻將許多學習犀皮漆的人拒之門外

「我在打埝的形狀上

做了很多次改革

用竹子做一個打的工具

但是都很呆板

曾經也用筆試過,都不行」

「我就想絲瓜瓤可以打埝

打埝時候要特別注意他的流動感

漆沿著經絡就慢慢流

就像毛筆的感覺一樣」

打埝的空間

這個埝會形成紋理

埝和埝之間的空隙

還是會形成紋理的

如果對材料很了解的話

手法熟悉的話心情很好的時候

打埝會很靈動

打好的埝完全乾透

就要刷上不同顏色的色漆

前後刷15遍

漆層才有1毫米厚

傳統的犀皮漆,多用黃、赤、黑三色

製作出的漆器顏色沉悶

甘而可直接使用最明亮的金箔

代替黃色色漆

自創出流金溢彩的金斑犀皮漆

這個漆器是簡潔的

刷的這個漆層最多在

三十多遍四十遍左右

每刷一遍就要陰乾一次

「我願意把所有的時間去做他

達到盡善精美

四層漆加起來只有一張紙的厚度

在打磨的最後階段

甘而可就是在這毫釐之間

反覆摩挲

打磨是最攝人心魄的

打磨的時候,你磨過了

犀皮漆的紋理就沒有了

原來做的功夫就全白費了

就是個廢品

重來

犀皮漆的美就是那種磨到恰到好處

微妙的

所以磨到最後

越磨心裡越怕,多磨兩下

越磨越差,少磨兩下,它還沒出來

拋光的最後一步

甘而可堅持用手來做

他追求漆面光可鑒人

不允許有任何划痕

這種光亮感

過去的漆器從未出現過

我也認一個死理

我認為這個事情可以做成的

別人認為不可能

我覺得只要方法對就是可能的

曾經一個顧客到我工作室來看作品說

哇!裡面盛盤這麼漂亮

他說以為裡面是水

沒有任何的波紋

照臉就跟鏡子一樣

從反覆嘗試

到恢復犀皮漆工藝

做出第一件滿意的作品

甘而可用了10年

2011年,他製作的犀皮漆器作品

被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

對於甘而可來說

外界的肯定只是浮雲

重要的是

他要做出自己內心認可的東西

做漆器的日子裡

陪伴甘而可的,是夫人

「她把時間都花到我身上去了

我才知道漆器

是我的家人跟我一起做的」

1985年

甘而可與夫人旅遊結婚

經過上海的和平飯店時

他意氣風發地對夫人承諾

將來日子好了一定帶她來和平飯店

今年1月,兩鬢微霜的他

實現了這個約定

他的妻子說

「之前沒有想過要住和平飯店

我那一下子就想到

他還記得年輕時說過的話

對我的承諾

我一下子非常的激動

我都流淚了」

回想起那天

甘而可和妻子都不自覺揚起嘴角

在那裡甘而可用酒店的信紙

和當年一樣給妻子寫下一封情書

「你是上天賜給我的寶物

定當珍惜,一生呵護」

年少時,對夫人青澀的承諾

甘而可已經實現了

對自己的承諾

他也從未忘記過

為認定的人與物,傾注一生

甘爾可用時間和行動

踐行著一位匠人心中最浪漫的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