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講座實錄|人民大學教授周淑真:舊制度與大革命的真義(下)

四、《舊制度與大革命》歷史的箴言和對當代的啟示

第四個問題我們來進行一個歸納,《舊制度與大革命》作為歷史的箴言和對當代的啟示。

首先,托克維爾講舊制度與大革命,是什麼導致了大革命,大革命是怎麼起源的?托克維爾說人們通常喜歡以及其苛刻的文字描繪偉大革命誕生前,可以賦予他一切最惡毒、最無情,最嚴酷的罪名。然而他說事實並非如此,大革命前的路易十六可以說是一個較好的君主,那個時期法國的經濟也是處於較之過去繁榮的時期,政府也試圖轉變角色,政府也在進行一些改革。但是這個政府卻保留了許多舊制度頑固而惡劣的毛病,大革命的爆發實際源於舊制度,是由於法國近百年來的專制集權統治,以及貴族階級的腐敗、落後,統治者的特權以及高速經濟發展所造成的兩極分化的內在原因,致使社會矛盾日益激化,走向革命。而最後的結果是,最激烈的革命讓最溫和的國王推向了斷頭台。

第二個是對革命的糾結,導致了大革命。對托克維爾而言,大革命是歷史必然,不可避免,他在書中的開頭和結尾都讚揚了大革命,但是同時,他以批評的眼光來論述革命,來反思革命,力圖喚醒人們對革命可怕後果的憂慮。法國革命是暴力的,新的專制代替了舊的專制,大革命並沒有帶來新自由。他認為其原因在於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從舊制度繼承了大部分的感情、習慣、思想,他們甚至依靠這一切領導了這場摧毀舊制度的大革命,他們利用了舊制度的瓦礫來建造新社會的大廈,儘管他們並不情願這樣做,但是好像只能這樣做。所以專制制度使得連革命者都無可避免的打上了專制的深深烙印,民主革命掃蕩了舊制度的眾多體制,卻鞏固了中央集權制。

第三個就是對民主化道路的反思,托克維爾是在世界第一波民主化浪潮中,第一個嚴肅觀察比較和研究不同國家通往民主的方式。他用比較的眼光,看各個國家是如何通向民主的,道路是怎麼走的,以及不同類型民主政治造成的後果。他曾經遊歷美國和歐洲,以敏銳獨特的政治學者的眼光觀察當時代表民主化浪潮的美國和英國的民主化進程,他整個著述,包括舊制度與大革命,包括《論美國的民主》的上下卷,其實都是在進行對美國的、法國的、英國的民主化道路進行比較。所以他最早採用了比較政治學和比較政治制度方法來研究美、英法的民主化進程。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是平等和專制並存的法國,從此法國開始了漫漫的去除專制和找回自由的政治路程,托克維爾一生的從政的經歷,以及他的政治思考都是為此而奮鬥的。

第四個問題就是自由與民主的情懷,托克維爾出身貴族,他所熱愛的自由是具有積極政治參與意義的自由,他認為是一種政治德行,顯示了人性本身的卓越,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當然這是一個政治的格言,但事實上人是存在著才能與德行的區別的,他所期待的民主社會是一個貴族式的自由得以普遍化,公民普遍享有並實踐政治自由與共和美德的一個社會,是一個公民團體擔當社會責任的社會。

所以,托克維爾關心的是,自由在革命后的集權國家如何重建?法國人認為爭取了平等,但是失去了自由,所以對民主和自由的關係十分糾結,又想不出法國人如何在這種趨勢之下保持貴族式的自由。民主革命雖然把君主制推翻了,但是真正的民主制沒有建立起來,民主革命使得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是在民主的社會怎樣保有公民的權利和政治自由,卻成了更大的難題。他這個民主政治和自由的情懷裡強調大革命中的法蘭西民族,似乎熱愛自由,其實是痛恨自由。他認為革命者無法去享受獲得自由的過程帶給他們的快樂,因為他們只需要自由的結果,也就是物質上的福利,也就是說只追求物質上的平衡。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如上帝摧毀世界的憤怒的洪水,衝垮一切防止人民獲得利益的阻礙,卻又急不可耐的恢復帝國大廈。對自由的無知,更使得革命者以為絕對的平等就是社會正義。這場革命摧毀了那樣多的自由背道而馳的制度、思想、習慣。所以他說以人民主權的名義,並用人民進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們真正成為自由民族。

第五個問題就是啟蒙運動與大革命的關係。法國大革命一直被認為與啟蒙運動有關,啟蒙運動是18世紀發生以法國為中心,強調理性精神的運動,到大革命前夕,啟蒙時代的大師們像伏爾泰、盧梭他們都去世了,但是他們的思想被法國革命者所接受,並付諸實踐。他們崇拜理性,堅信自然權力、自然狀態、社會契約這些抽象的理性,能夠照亮國家和社會等一切黑暗無知的地方,能夠摧毀現存一切不合理的事物。所以托克維爾就認為,在治理國家的問題上,哲學家們幾乎沒有走出那些非常普遍、抽象的思想,在他們的著作中才能最好的去研究大革命的真正的本性。他認為法國的文人們誤導著民眾的想象力,去構建一個虛構的社會,大革命不是由某些具體的事件,而是由抽象的原則和非常普遍的理論所引導的,是以人民的名義約束公民的自由生活,形成聞所未聞的名為民主專制制度的特殊專制形式。他認為所謂的第一共和國,當時實行的,實際上是恐怖政策,但是是用人民民主的名義來出現。所以在革命時代人們關注於未來的幻想,往往會導致多數人的暴力,和奴役下的平等。

第六,民族性決定革命特點。托克維爾在書中運用比較研究的方式,經常把法國、美國、德國的歷史進行對比,指出他們之間的區別。比如他說美國沒有封建制度這個強大的敵人,因為美國是一個殖民地,所以美國是沒有經歷過民主革命的民主制度,在全世界只有美國能夠走這樣的一個路。他說英國的貴族並沒有因為革命喪失權力,他們與資產階級實行聯合統治,英國從1688年進行光榮革命以後就是君主立憲制,沒有像法國那樣發生革命,那麼多動蕩。而且英國認為貴族和平民同樣都可以參與政治,英國所走的民主化道路是一個漸進的,保守的漸進主義的方式。而德國在托克維爾時代,除萊茵區外,農奴制長期存在,農民不像法國那樣擁有土地,1870戰爭以後,德國才正式的統一,才開始軍事的帝國主義,逐漸的強盛,完全是法國大革命以後的八九十年以後。所以托克維爾甚至還批評十八世紀法國思想家對專制主權的美化。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時候,當時很多的法國的文學家,法國的思想家都稱讚,但是托克維爾他不以為然,他認為專制主權,不能夠進行美化。

他指出只有法蘭西民族才能造就一場突如其來,如此徹底,如此迅猛,然後又充滿反覆、矛盾和對立的革命,但是必須承認,所有這些原因加在一起,也不足以解釋法國以外類似的革命。

最後的一個啟示就是革命之後要幹什麼,是未完的主題。他早逝,僅僅回答了舊制度是如何製造出毀滅自己的大革命,但是他並沒有展示大革命后的中央集權制度應該如何摧毀專制,又如何實現自由。他是一個政治實踐者,根據他的觀察思考,在已經完成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些在民主社會保持公民權利的政治自由的方法。比如,他提出要在制度上實現權力的分立和彼此的制衡,要從傳統中完全保障自由的東西,同時也要努力形成一個公民社會,言論自由和結社自由是構建公民社會的關鍵,他認為這些是防止絕對權力的關鍵,也是政治成熟的一個標誌。

這幾年看這個書我經常思考的問題,其實也是托克維爾第一個問題,是在他的第三篇第四章提出來的,路易十六統治時期是舊君主制最繁榮的時期,如何繁榮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來?第二個問題,法國大革命的性質?它不是宗教的革命,是政治的革命,同時他又認為是一個社會的革命,按照英國保守主義的哲學家柏克論述英國的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從法國大革命一發生他就反對,他說這是一個哲學的革命,一開始和潘恩之間存在著完全不同的意見。第三個就是托克維爾如何對法國、美國、英國等國民主化的進程進行比較,這樣的比較體現一個什麼意思?是不是體現各國的不同的發展道路,在英美法的三個國家有什麼不一樣的。

鳳凰網大學問(網址dxw.ifeng.com)是鳳凰網旗下的高端思想頻道,發布最新思想潮流、權威專家學者的原創文章,舉辦線下沙龍活動。歡迎訂閱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