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女藝術家作品展,腦洞大開

態 · 度

有感於「態」



時態:

這是一個重新省視「專業」的時代——昔日,人人掛在嘴上且嚴守邊界的「專業」,客觀上以「媒材為主、思辨從屬」的無奈和慣性,曾令我們的所為,充溢並固化著工業文明和技術主義的邏輯。人們順應並習慣於它,就象將流水線和秩序分工視為天然一樣,不假思索,長此以往……

當下,互聯網不僅在技術上多維地消解著「專業」,更從意識層面強制甚至加速度地再生、重組并迭代著曾經彼此割裂的——關於專業的——最微小因子和最宏大建構。這個巨大的變化,既是「現在進行時」,更是「持續將來時」。

孫嘉莉作品《生靈》

心態:

我們既膩煩於過去的創作章法與行為方式,可又依賴於這相對固定和平穩的節奏——可謂不急不燥。可當迅猛而至的新價值新樣式新路徑直抵眼前且「飛沙走石」之際,可能確實得(且不得不)躬身自省、勤於盤點、調整節奏、樂於試錯——自然張開雙臂,泰然拆贅減負,欣然琢磨嘗試。

孫秋子作品《放牧青山》

姿態:

過去,作為學生,我們仰首注視並摹仿師長;今天,作為職人,我們目不暇接關注圈子關注「運作」;今後,作為創作者,我們目不轉睛關注成果關注「趨勢」……

而隨著關注「對象」和關注「階段」的變化,我們的身段、方向、角度、立場也在「步舉景移」,這客觀上構成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我們的實操行為,因此,審視並調整這被牽動被形成的「步舉景移」狀態,應成為創作人自定位自組織的不間斷功課。

梁小貞作品《傳說-臨池觀魚》

有感於「度」

向度:

技術、介質、形象等,於創作人來說都屬工具的範疇。如何撩動這些工具,如何將它們置於某類的循環系統之中,是過去「無需」但當下「必須」去思考的內容——相向而行、相反相成、和而不同;極致純粹、往複混搭、扁平銳利、多次元建構等,實際上決定著今日創作的策略和呈現的邏輯。

么冰儒作品《積澱》

尺度:

我們從不置疑「更高更快更強」,我們習慣於以「最」、「盡」、「永」、「絕」等作為創作的度量衡。於是,我們逐漸淡漠「節制」、忘卻「之間」、疏於「微差」、不諳「控制」。

然而,精確精算精細精微,實際已悄然注入「當下」,不僅技術與經濟而且造型與藝術,也利用高度細節化的時代特質與可能性,在充實和替代著今日創作與創新的評價要素與質量指標。於是,無論對這些概念的運用屬無意識、下意識、還是有意識,都將大幅衍展創作成果的呈現路徑和解讀幅員。

郭丹 森林之路

強度:

藝術創作「總體屬主觀範疇」,這個說法背時且失之完整——「受眾體驗」正令藝術創作越來越正視並依從限定條件和預設目標,因而發生著創作的客觀性和「確定性」;另外,藝術設計「天生屬客觀範疇」,這個說法同樣背時且失之完整——與功能保持適度距離的設計、非委託設計、不拘市調數據的設計、設計師人格品牌設計等,充溢著程度不同的設計的主觀性和「不定性」。上述創作與設計分別因從各自領域適度抽離而呈現的相向而行,以及複雜多元的相關性,使當下創作與設計成果的品相和價值,變得可引導、可調配、可控制。

以上感想,謹贈「態度」第三回女性生活與藝術設計作品展,共勉並致賀!

高等教育學會

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廣州美術學院

學術委員會主任

趙健

2017年5月8日

文霞服裝設計「繭蝶」

張亞君小亞小怪

羅淑珍作品《斥》

作品說明:摒棄傳統鞋底結構,採用與鞋底相斥的鐵釘,探索矛盾物體相互結合的方式,追求一種與穿著者心理抗衡的表現體。)

藝術夜聽

睡前藝術充電5分鐘

識別關注

微水墨

走進畫的殿堂 領略它的奧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