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追趕超越在陝西丨盛唐三修昆明池,而今再潤西安城

文|李令福(方塘智庫學術委員、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樺(陝西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今天,陝西西安市西南邊正在啟動斗門水庫蓄水工程,歷史上的昆明池風貌正在恢復。目前,昆明池蓄水已達到707畝。

水是一座城市美麗的靈魂。「杭州有西湖,西安有昆明池」,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考察時說。西湖賦予了浙江杭州溫潤靈動的城市韻味,西安也正期待重修后的昆明池給城市注入新的魅力。

事實上,這種重修不僅發生在今天。早在一千多年之前的盛唐,就曾三修昆明池。

昆明池從西漢武帝創建以後,歷經多次滄桑變化,到唐朝又得到大規模修鑿利用,形成為唐代長安城西郊的一個重要水域,周長達17.6公里,成就了西漢以來昆明池的再次輝煌。

在唐代,隨著都城的向東南遷移,曲江池成為都城最重要的景觀園林,唐代昆明池的功能有所減退,但其仍然是唐代長安城園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後世影響深遠。

隨著引漢濟渭工程的規劃建設,漢唐昆明池遺址成為其工程規劃的調節水庫——斗門水庫,現在也已經動工建設,因此研究唐代昆明池的園林建設及其功能發揮不僅具有學術價值,而且也會給現代陝西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設提供一定的歷史借鑒。

很顯然,今天的西安城和最早修鑿昆明池的西漢、後來三修昆明池的盛唐,都有了巨大的不同。無論從城市的空間格局、人口規模、產業分佈,都難以同日而語。但了解歷史上昆明池的修復,對認知今日的西安城市水系重構,仍是非常必然的。

杭州有西湖,西安有昆明池

1

三次大修昆明池

唐代國力強盛,達到了傳統社會發展的新高峰,城市建設和園林營造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代利用漢昆明池原有的基礎和自然特點,經過幾次修浚和建立引水堰,使昆明池的面積較漢代有所增加,而且形成了一個以昆明池為中心的河湖結構,包括定昆池、賀蘭堰、石炭堰等設施,成就了漢代以來昆明池的再次輝煌。

據歷史文獻記載,唐朝時候曾經三次大修昆明池。

第一次是唐太宗修復昆明池,為解決水源問題,當時不僅修復了漢代就有的石炭堰,而且新建了賀蘭堰,將灃水和鎬水(交水)引入昆明池,保證了昆明池的水量。

唐代貞觀年間編寫的《括地誌》曰:「豐、鎬二水,皆已堰入昆明池,無複流派。」鎬水是交水上游,鎬水即交水也。交水渠,也就是石闥堰,應該是利用了漢代原來的進水渠堰系統。灃水的引入利用的是賀蘭堰,這個是唐代初期新修成的。

《括地誌》云:「灃水渠,今名賀蘭渠,東北流注交水。」從地形看來,秦渡鎮地形較高,便於從灃河中引水,賀蘭堰當在此地。今灃惠渠也是在這裡引水的。清代畢沅《關中勝跡圖志》卷三《大川》明確認為:「唐貞觀中,堰豐鎬入昆明池「。

西漢昆明池區點陣圖

第二次在唐德宗貞元十三年(797)八月。「詔京兆尹韓皋修昆明池石炭、賀蘭兩堰兼湖渠」。有的史書上說:「追尋漢制,引交河、灃水,合流入池。」其實這次恢復的不是漢制,而是初唐貞觀年間之制。韓皋的這次疏浚特別是石炭和賀蘭兩堰的整治使昆明池水系得到改善,水源得以保證。

第三次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冬十月,「發左右神策千五百人,浚曲江及昆明池。」因為唐文宗喜歡游宴,更想恢復盛唐時代的壯麗景象,但疏浚昆明池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工程。

當時有個大臣鄭注為了使疏浚昆明池這一計劃得到經費的保證和朝臣的支持,就一方面徵收茶稅,另一方面以五行之術,宣揚「秦中有災,宜興土功壓之,乃浚昆明曲江二池」。這就使工程在財力和人心兩方面得到了保證,昆明池得到了再次的修復,並使「公卿列舍堤上」,基本恢復了昆明池的盛景。

2

成為古代最大人工湖

昆明池景色優美,許多達官貴人也在此修造別業,養老怡情。李客師是衛國公李靖弟弟,從少任俠,喜歡馳射。貞觀初年,拜為右武衛將軍,年老退休,居住在昆明池旁的別業。

此後李客師終日馳射打獵,昆明池附近及長安城以及南山至灃水周圍的鳥獸飛禽天天驚恐,甚至鳥獸都能認出他,每當其出門打獵,鳥鵲之類的飛禽,千萬成群,隨著他追逐嗓叫。他一到昆明池,鳧雁都匆匆散去。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在昆明池周圍應該有一些私人的別業建築,而且昆明池周圍環境良好,鳥獸成群。

唐昆明池的規模文獻籠統地說為周回四十里,與漢昆明池範圍相差不大。實際上據考古工作者的勘測發掘,唐昆明池遺址範圍要比漢代有所擴展。社會科學院考古工作人員在1963年對昆明池遺址進行過考古學踏勘、鏟探,其主要成果為胡謙盈先生所寫的兩篇論文:《豐鎬地區諸水道的踏察——兼論周都豐鎬位置》與《漢昆明池及其有關遺存踏察記》。

這篇論文認為:「(唐)昆明池遺址今日從地面上仍然清晰可辨。池址是一片面積約十多平方公里的窪地,地勢比周圍岸邊低2-4米以上。池址南緣就在細柳原的北側,即今石匣口村。東界在孟家寨、萬村的西邊。西界在張村、馬營寨、白家莊之東。北界在上泉北村和南豐鎬村之間的土堤南側。

「今南豐鎬村一帶的漢代建築群(按:指的是『牛郎』石像東北約100米處的西漢夯土建築基址),部分淪沒於昆明池中,當是漢以後浚池或擴建時被破壞了的,或許唐代昆明池的範圍比漢代的範圍要大一些。」

昆明池是古代最大人工湖

2005年4~9月,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工作隊對昆明池遺址進行了考古鑽探、試掘和測量,更準確地探明了唐代遺址的範圍。這次考古的對象是唐代的昆明池遺址。經過唐代稍微擴大了的昆明池遺址周長是17.6公里,面積約16.6平方公里。

唐代的昆明池是個很大的人工湖泊,不僅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而且在古代還沒見到有哪個人工湖泊的面積超過它。

唐代昆明池在水域面積上超過了漢代,但其時間可能不會持久,因為當時有水深變淺,水面分割的現象出現。其實,此時的水體已有所變化。《酉陽雜俎》續集四說:「昆明池中有冢,俗稱渾子。」池中有冢,則顯示池水局部地方乾涸,水體已有所分割,不似昔日的渾為一體了。賈島有《昆明池泛舟》詩:「一枝青竹榜,泛泛綠萍里。」溫庭筠也有《昆明池水戰》詞:「渺莽殘陽艇歸,綠頭江鴨眠沙草。」這些都表明了唐代昆明池水深雖可泛舟浮艇,卻絕非全部水體都有這樣的條件。

從唐詩中也能感受到昆明池的衰敗荒蕪景象。儲光羲《同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描寫昆明池附近一片荒涼的景象:「凄風披田原,橫污益山陂。農畯盡顛沛,顧望稼穡悲。」

漢時繁華輝煌的昆明池豫章台曾是漢朝皇帝觀臨昆明池的地方,而到唐代已經是「豫章盡莓苔,柳杞成枯枝。」已經看不到當時的輝煌景象了。更有「君臣日安閑,遠近無怨思。石鯨既蹭蹬,女牛亦流離。猵獺游渚隅,葭蘆生漘湄。坎埳四十里,填游今已微。」描寫了昆明池中的石鯨魚、岸邊的牛郎侍女像已經不復當年的鮮麗,並且昆明池水也已經不復從前,有些地方已經淤積乾涸,整個一片頹敗、凄涼的場景,讓人思緒萬千。

3

唐代昆明池的經濟功能

除園林遊覽以外,唐昆明池的經濟與文化功能也很巨大。先說經濟價值,主要表現在水產養殖等方面,估計要超過漢代。唐昆明池池水變淺,遍植荷花,藕紅魚肥,當地百姓採蓮捕魚,收益頗豐。

昆明池養魚由來已久,到了唐代魚的資源很豐富,同時蓮菱的種植也很有名,加上菰蒲之利,唐昆明池成為惠及當地百姓的經營性池塘。許多歌詠昆明池的詩句都提到了池中的水產之利,「有臉蓮同笑」,「曉吹兼漁笛」,「露冷蓮房墜粉紅」,「游鯉入庄筌…菱花似鏡前」。其中的蓮、蓮房、菱花指的是蓮藕與菱角,游鯉和漁笛指的是昆明池中的魚和捕魚的漁民。

唐代初期昆明池的水產資源好像對百姓開放,中宗皇帝也以此為借口,沒有把昆明池賞給安樂公主。《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九記載:「安樂公主請昆明池,上以百姓蒲魚所資,不許。」

昆明池具備調節水量和控制水流的作用

但是後來到盛唐時代,由於其地位重要加上水產富饒,昆明池已被收歸官方所有。唐玄宗為不與民爭利曾經發《弛陂澤入官詔》,唯有昆明池例外,可見其特殊性:「弛陂澤入官詔:所在陂澤,元合官收,至於編甿,不合自占。然以為政之道,貴在利人,庶宏益下,俾無失業。前令簡括入官者,除昆明池外,餘並任百姓佃食。」

唐代學者戴孚撰《廣異記 ·韋參軍》,記載有一個神奇的故事,說明在唐人心目中,昆明池就是個藏寶之地:「唐潤州參軍弟有隱德,雖兄弟不能知也。韋常謂其不慧,輕之。后忽謂諸兄曰:財帛當以道,不可力求。諸兄甚奇其言,問:汝何長進如此?對曰:今昆明池中大有珍寶,可共取之。諸兄乃與皆行。至池所,以手酌水,水悉枯涸,見金寶甚多,謂兄曰:可取之。兄等愈入愈深,竟不能得。乃云:此可見而不可得致者,有定分也。諸兄嘆美之,問曰:素不出,何以得妙法?笑而不言。」

4

唐代昆明池的文化功能

唐代昆明池的文化功能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是繼承漢代,這裡有最早的牛郎織女石刻,為這個愛情神話的傳承地。第二個就是唐代文人雅士遊覽歌詠,留下來許多優美動人的詩篇,本文主要就是參考這些唐詩寫作的。第三就是唐朝開始產生的關於昆明池龍王與龍女的神奇傳說。

據《小名錄》記載:「開元中,有士人從洛陽道見一女子,容服鮮麗,謂雲已非人,昆明池神之女,劍閣神之子,夫婦不和,無由得白父母。欲送書一封,士人問其處,女曰:池西有斜柳樹,君可叩之,若呼阿青,當有人出。士人入京,送書池上,果有此樹,叩之,頻喚阿青,俄見幼婢從水中出,得書,甚喜,曰:久不得小娘子消息。延士人入謂曰:君後日可暫至此。如期,果有女子從水中出,持真珠一笥笑以授士人。」

這個故事和唐代著名傳奇《柳毅傳書》極為相似,只是一個是洞庭湖,一個是昆明池,可見昆明池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

同樣,昆明池龍王的故事也很奇特。據說唐代的葯聖孫思邈隱居終南山時,和宣律和尚住得很近,兩人每每談經論道。當時長安大旱,有個西域僧人在昆明池,結壇祈雨,讓有司焚香燃燭。僅僅七天,昆明池就縮水數尺,這時昆明池龍化為一個老人,半夜向宣律和尚求救,說:弟子是昆明池龍王,天下大旱,並不是因為我的緣故。而西域僧人想用我的腦子入葯,假借祈雨,欺騙皇上,我命在旦夕,乞求宣律和尚用法力保護。

孫思邈的《千金方》

宣律和尚告訴龍王說:我只是個誦經的和尚,你可以向孫先生求救。龍王來到孫思邈的石洞求救,孫對他說:我知道昆明池有仙方三千多個,如果你能把藥方給我一些,我將救你。龍王說:這些藥方,上天不允許擅自流傳,現在事情緊急,也沒什麼可以吝惜的。過了一會,龍王捧著藥方返回。孫思邈說:你儘管回去,不用害怕西域僧人,我自有辦法。龍王走後,昆明池水忽然暴漲數日,溢出池岸,西域僧人也因之羞愧而死。後來,據說孫思邈的《千金方》三千卷,每一卷將昆明池龍王給的藥方寫進一個,等到孫思邈去世后,人們才看到這部著作。

古代是農耕社會,農是天下之本,而農業的收成往往是靠天吃飯,而龍王被認為是掌管降雨多少的神,所以大至江湖,小至河井,大家都認為水裡住有龍王,每每焚香禱告,祈求風調雨順。昆明池煙波水渺,水面廣闊,漢代已經成為人們求龍祈雨的地方:「刻玉石為魚,每至雷雨,魚常鳴吼,鬐尾皆動。漢世祭之以祈雨,往往有驗。」龍王與龍女的傳說更加增進了人們對昆明池的留戀和崇敬。

唐代昆明池的作用較漢代下降不少,其中向都城供水與演練水軍的兩大功能幾乎完全喪失,園林遊覽方面在規模與等級上也有所降低,只有水產養殖與文化功能似乎有所加強。唐代末期隨著社會的動蕩和自然環境的乾旱化,昆明池逐漸淤積荒廢,變成了農田。

追趕超越在陝西

轉型,陝西故事。方塘智庫正持續推出「追趕超越在陝西」系列研究文章,聚焦「一帶一路」、大西安、文化旅遊、創新創業等熱點,立體講述陝西省的轉型發展故事和追趕超越戰略。

註:本文為方塘智庫原創,版權所有,轉載需獲授權,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