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不知不覺間,你在改變孩子的大腦

當媽了的大都領教過在孩子還是個小baby時的無故哭鬧:明明剛給他收拾好了一切,尿布是新換的、乾爽的,肚子也喂得飽飽的,可他還是一個勁兒地哭,讓初為人母的我們感到很頭疼。

而這時,家裡的長輩就反應得很快,他們抱起寶寶輕輕地邊搖晃邊哼唱,三步兩下就把寶寶哄安靜了。

果然姜還是老的辣啊!慢慢地,我們也掌握了這一絕招,孩子一哭就抱起來晃兩下。只是其中的道理,你真的懂嗎?為什麼這種搖晃和哼唱,對這階段的小孩會特別受用,稍長大點就沒效了呢?

說起來也許很神奇,但這確實是跟孩子的大腦息息相關的。如果你還記得起那些年在學校聽老師講的生物課,也許就明了人的大腦主要有三層,從裡到外分別是腦幹、邊緣系統和新皮層,就是這些東西控制著我們的呼吸心跳以及喜怒哀樂。

但它們並不是一下子就全都長好了的,其塑造和成長會貫穿孩子整個童年期,甚至要到二十幾歲才達到完全成熟。

準備好給孩子「長腦」了嗎?

當然,大腦的發育和成長也不是雜亂無序、無跡可尋的,某種程度上,它遵循著自身進化演變的程序,把主要「精力」先用來築建與爬行動物的腦相似的腦幹,促使剛來到世上的嬰兒發展調節自己的呼吸、心跳、節律等方面的能力;

然後是包圍在腦幹外,長得跟哺乳動物腦很相像的邊緣系統,讓處在社會交往較頻繁的幼兒深刻領悟自己的情緒感受

最後是掌管並協調前兩部分機能活動的理性腦——新皮層的發展和完善。

自此,一些較高級的認知活動,如計劃、思考和自我控制等,才開始逐漸走向孩子世界。

然而,上面提到的所有孩子在大腦發育過程中將會獲得的能力,也並不是孩子靜靜待在一邊,什麼也不做,自動就有的。

沒錯,大腦是做了很多,但人家只是做好了「長腦」的準備工作,還需要有一個刺激開工的指令,如果沒給或者給慢了,等我們的就會是殘忍的「然並卯」。

那一刻的輕搖不只是輕搖

早在20世紀60年代,由大衛•休伯及其同事對動物視覺系統早期發展的研究就證實了這個觀點。

他們將出生不久的貓或猴子的一隻眼瞼縫合,過一段時間后再打開它。結果卻發現,即使打開了縫合的眼瞼,它們也看不見任何東西了。此外,進一步檢查還發現之前一段時期眼睛閉合的經歷,使這些動物腦中視覺區域的結構發生了改變。但對成年的猴子進行同樣時間或更長時間的視覺剝奪,卻不會造成這些傷害。

一句話,只有年幼的動物在它們發展的關鍵時期才會對這種視覺剝奪產生敏感。

由此可以看到,動物的某些感覺、動作以及(人類的)語言能力要想得到正常發展,必須在發展過程中的特定階段獲得特定的經驗。

如果在特定階段、特定時間缺乏特定的經驗,就會對相應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改變這樣的一個特定的時期就被稱為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也就是前面說的大腦一切就緒,只欠刺激的狀態。

這個刺激,毫無疑問需要父母給予。

回到最開頭輕輕搖晃嬰兒這個屢試不爽的絕招上,按照前面所講的,這個時候的嬰兒,他的大腦正集中能量發展與心跳、節律等相關的腦幹。

當我們抱著他輕輕搖晃,嘴裡還哼著歌時,嬰兒活躍成長的腦幹迅速就捕捉到這兩項活動所帶的節奏感的刺激,作出應有的反應,也就是開工。

更加妙不可言的地方在於,我們輕輕搖晃嬰兒的節奏大約是每分鐘80次,和正常成人休息時的心跳速率恰好一樣。

要是比這個速率快的話,嬰兒就會感受到這樣的刺激;要是比這個速率慢的話,嬰兒有可能還會繼續哭鬧。

所以,搖晃並不是一個輕鬆的活兒,要帶著跟心跳差不多的節奏才有用。

每天給孩子一個微笑

嬰幼兒時期,你的及時回應和照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這種親密關係的建立,將對孩子今後的人際關係交往產生重要的影響。

你的及時回應和照料,其實是在刺激孩子大腦里兩類重要的神經網路:一種是與人類交往互動相關的感知系統,能讓嬰兒感受到看護者的臉龐、微笑、撫摸和氣味。另一種是調節「愉悅」的神經網路刺激,用在這裡就是嬰兒口渴、飢餓、尿濕的壓力被解除了,讓他感到快樂和舒適。

當你給的刺激夠多,也就是你時刻關注並滿足孩子的需求時,這兩種模式之間就會產生聯繫,愉悅的感受就會跟人與人間的互動行為交織在一起。

這種內在的聯繫正是產生出健康關係的重要生物學「紐帶」。

那些沒有體驗過持續的身體上的關愛,或是沒有機會建立起友愛關係的孩子,就無法接收到必要的重複刺激,無法在大腦中建立起滿意、愉悅的人際互動系統。

這樣的一類人長大后通常在社交中會感到很不自然,對發自內心的微笑或是溫暖的肢體接觸如擁抱等不自在。

三四歲的孩子有了不好的情緒,如悲傷、委屈、生氣時,你要幫助他理解自己的感受,告訴他他現在面臨的是哪種情緒。

正如前面所說,這一年齡階段孩子大腦重點發展主導人情感的邊緣系統部分,在他遭受情緒上的困惑時,你認真地幫他梳理他內心亂成一團的感受,讓他了解「自己玩具被搶了會生氣」、「想吃冰淇淋卻不被允許會難過」等等,這些刺激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敏銳覺察自己的情緒,進而好好處理。

另外,邊緣系統除了主導人情感活動的功能外,還有學習上非常需要的兩種能力——注意和記憶,對情緒的清晰覺察和認知,能讓孩子不那麼容易陷入情緒困擾的怪圈,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大腦在發展中有使用依賴的特性,因此你看到孩子表現好的那些區域就是接收到刺激的區域,而那些缺陷所代表的大腦區域要麼是嚴重發育不足,要麼是沒有接受到足夠的刺激,無法彌補早年時的缺失。

我們看不見大腦,但是我們能觀察孩子的表現。觀察他在看到什麼東西時眼睛發亮,觀察他專註的事又是什麼?那些就是他的興趣,進到腦子裡,也就是他發育著的大腦急需尋求的刺激,你有信心給孩子嗎?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請給芽兒點個贊;公眾號轉載,請聯繫我們並取得授權。

呵護幼小心靈,托起明天的太陽!關注兒童心理,傳播科學育兒理念。微信搜索「青芽兒」關注 。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