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明王朝的騎兵為何走向沒落?

明朝前期有強大的騎兵部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前朝的騎兵,能使這些部隊為朝廷效勞得益於明政府的安撫政策。這些措施不但恢復了邊境安寧,也使更多的蒙古人加入到大明軍隊,他們被武裝成騎兵,納入大明衛所組織,很多人因為戰功卓著而收到嘉獎。如在燕王時期就開始服役的蒙古人火里火真就因戰功顯赫而在朱棣稱帝后被封為同安侯,享受歲祿1500石米。

明初,統治者在充分利用蒙古騎兵的同時,也大力加強自身騎兵的建設和培養,而擁有優良戰馬是建立強大騎兵部隊的前提。明代前期,朝廷非常重視戰馬的數量和質量,尤其是朱棣在位期間,因其在燕王時期的軍旅經歷使他對戰馬鍾愛有加。永樂中期,軍隊戰馬數量就達到623000匹,而到他駕崩時,戰馬已經超過150萬匹。這些戰馬除了由明王朝在北方設置的四個「苑馬司」提供外,很多是通過戰爭俘虜,或者通過邊境貿易還有朝貢方式從周邊地區、國家獲得。由此可見,明朝初期騎兵部隊的數量之龐大和實力雄厚。這些騎兵部隊在洪武、永樂期間對北元的數次戰爭中發揮過巨大的作用。

明朝的騎兵,就是學習蒙古的大規模輕騎兵集團作戰戰術,然後自己加以改進的軍種。明朝的時候,將領沒有小說裡面的單挑什麼的了,主要起到的是指揮的作用。所以將領反而不用什麼武器,只穿鎧甲。明朝的每一個騎兵都帶有弓箭,這也是學習了蒙古騎兵的優點。打仗的時候,機動力強,放箭后立刻跑向別的方向移動。明朝的騎兵也是弓拴在左邊,箭筒在右邊,然後手拿長柄眉尖刀。長距離行軍,和用弓箭不用長刀的時候,為了兩手空出來,就把眉尖刀系在左側的腰帶上(腰帶上的得勝鉤就是派這個用處的)。然後每人還帶些乾糧,以備長期行軍。將領和上級騎兵身穿對襟鎖子甲,普通騎兵穿對襟棉甲。

明朝的騎兵的武器,除了弓箭以外,基本都用長柄眉尖刀,而不太用長槍。

△大明七星劍

△牡丹明刀

眉尖刀一般長1點6米左右(刀刃長60厘米,柄長一米左右),既能劈砍,又能突次,同時具有矛和刀的雙重威力,是騎兵非常好的長柄武器。因為,如果使用長槍的話,在騎馬戰鬥的時候,一隻手牽馬繩來控制馬跑的方向,只能用另一隻手作戰。混戰的時候,因為長槍基本都在2米以上非常長,一隻手用長槍的話,用不上力氣非常難以刺到敵人,但一隻手用刀的話,可以輕鬆進行劈砍,非常方便。弓箭是最最普遍的武器,真正打到仗,基本一開始都是亂放箭的。實在是到了非要近戰不可的時候,才用刀。所以永樂皇帝當時對軍隊(特別是對騎兵)制定的訓練制度,就是強調5分習弓箭,3分習刀矛,2分習火器。可見,明朝對於騎兵非常重視。

但戰馬及戰士是有壽命的,也需要花費巨大的財力、物力去維持,仁、宣時期社會比較穩定,明朝政府對北方少數民族一改過去窮追猛打的方式,採取以「脫擾塞下,驅之而已」的政策維持周邊的穩定局勢。這期間由於對外戰事減少,朝廷把用兵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對內平叛維穩上,大量的騎兵部隊也就失去了練武、用武的機會。因此,從宣宗開始,明朝騎兵數量逐漸減少,實力也大大下降。

隨著騎兵數量的減少,部隊中步兵的比例加大,適合於步兵使用的武器得以大量生產,以步兵為主的宋代兵器也就成了明代步兵武器主要的參考範本。與宋代不同,明代火器開始更多地應用於戰爭,明軍步兵裝備了大量火銃,所以明代早中期步兵兵器只是有選擇地恢復了一些宋代兵器的種類,並根據實際需要做了一些調整和改進,並沒有發展出太多屬於自己的兵器風格。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百年劍鋪鑄劍師傅微信:lqdjls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