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300年家國天下

(青年時期的顧炎武也在顧園中讀書寫作)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繁華的崑山突然傳出了一則爆炸性的新聞:顧家的千里駒顧絳在鄉試失敗后宣布不再征戰科場。崑山在明清時代是整個江南人文薈萃之地,馮夢幀、徐霞客、張鳳翼、歸有光、張大復等這些文學史上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崑山人,崑山地區的鄉試難度在明清時代堪稱全國之最。顧家是崑山最著名的書香門第之一,顧家的大少爺顧絳自小就被認為是天生的「讀書種子」,是整個顧家的希望所在,他的這個舉動被崑山士林認為是「敗家子」表現。風口浪尖中的顧絳沒有理會眾人的非議,而是躲進了顧園小樓書齋里整理祖父、父親的著作,翻看前人留下的各種圖書。在這個江南士子的心中,江南已非安居之所,「狼弧動箭鏃,參伐揚旂麾」家國天下的危機已經悄然臨近,他無心仕途,更不想當一個醉心於詩酒、昆區的才子,他要在書中尋找一條可以讓家國天下都平安的道路。這年春天八旗軍的鐵騎心滿意足的返回了關外,他們在華北大地縱橫馳騁了半年之久,兵鋒掠過了2000多里,攻破了一府、三州、五十五縣和兩座關隘。八旗軍所到之處留下了處處狼煙,無數人流離失所,僅僅被掠奪的人口就高達46萬之多。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城,比顧家公子年長兩歲的崇禎皇帝也正在為作戰和錢糧苦惱,這個急性子的皇帝總是被自己手下的官員所欺瞞,他根本就弄不清自己掌管的萬里江山的地理險要和物產多寡,因此總是出台一些事與願違的政策。顧炎武在書齋中遍覽歷代史乘、郡縣誌書,仔細閱讀前任的文集、章奏,輯錄其中有關農田、水利、礦產、交通等記載,還整理歷史上地理沿革的材料,開始撰述《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在書齋中上下求索的顧絳所做的工作正是崇禎所急需的,因為他研究的內容涉及各地區地理變遷、治河工程與政策、財政稅收制度等多方面的內容,都是與實際治國密切相關的學問,他的工作成效足以讓崇禎手下眾多的翰林學士們汗顏。他本人完成這些工作不但沒有絲毫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反而會為他惹來殺身之禍。翻開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我們會發現書中有不少在今天看來是很低級的地理錯誤,這是因為地理知識在古代是「禁忌」知識,私下研究的人會被認為是圖謀不軌。但顧絳根本不在乎這些,因為「明道救世」是他一生最大的夙願。

秋去春來五年時間過去了,崇禎十七年春天剛過,紫禁城皇宮的寶座上就連接換了三個主人,這一年是公元1644年,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甲申年,從這一年開始顧絳變成了顧炎武。甲申年之後的1645年顧炎武正式進入南明官場,在兵部任職,開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八個字是梁啟超的總結)的實踐。在顧炎武看來一家一姓江山的易主只是皇朝更替,算不上是天下興亡;只有整個華夏文明的延續興盛、天下大部分百姓家庭的安危存亡才能稱得上是天下興亡。「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有責」明清易幟在顧炎武心中不但是關係到天下興亡的大事,因此他必須站出來。顧炎武站出來的代價是他的兩個弟弟在反抗清軍的戰鬥中陣亡,生母被清軍砍下胳膊,繼母絕食而死,整個崑山為了華夏衣冠的延續犧牲了足足四萬多人,在戰鬥中崑山的才子們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和氣節。在南明和清朝的反覆戰鬥中,顧炎武一直衝在最前線。內鬥不已的南明小朝廷沒有給顧炎武一展才華的空間,他所參與的戰鬥幾乎全都以失敗告終,無數同志犧牲了。但他們的犧牲並不是沒有意義,正是因為有了眾多人不顧自己家庭的血戰,清朝才改變了自己的政策,從一個奴隸主軍事集團變成了一個合格的封建王朝,清朝統治者也變成了華夏文明的繼承者。

(顧炎武明確記載的瀘定橋)

在漫長的戰鬥中,顧炎武像苦行僧一樣走遍了的山山水水,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他最好的寫照。和自己的老鄉徐霞客不同,顧炎武行萬里路時總要刨根究底,將每一處的物產、險要、地理沿革都寫進自己的著作中,他的鴻篇巨製就是被稱為千古奇書的《讀史方輿紀要》。這部奇書極具歷史、政治、軍事價值,並不能簡單的地理著作,它寄託了顧炎武的理想和信念,他指望有一天這本書的讀者可以重整河山、建設一個更理想的社會。世事無常一心想拯救天下黎民的顧炎武沒能實現自己的報復,他的學問和家國觀念卻在整個清朝成了學術界的主流,但大部分士子學習的只是他的考據、音韻等「實用」學問。

兩百多年彈指一揮間,到了清末面臨著「3000年未有之變局」,中華文明面臨著徹底斷絕的危機,顧炎武也再次進入有家國天下情懷的愛國者視野中。首先重視顧炎武思想的人是梁啟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梁啟超對顧炎武思想最好的提煉。但顧炎武更為重要的傳人卻是毛澤東,和顧炎武一樣,毛澤東也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振興家門的「乖孩子」。顧炎武放棄了科舉,顧炎武在明末只是監生身份;毛澤東也多次轉學,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最後成了他的母校。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如饑似渴地吸收著自己認為的所有有用的知識,近300萬字的《讀史方輿紀要》是他最鍾愛的著作之一,在湖南師範學習期間他反覆和周圍的同學討論書中的內容。和顧炎武一樣,毛澤東也有著強烈的家國天下情懷,願意為拯救人的天下而奮鬥。毛澤東也為天下興亡付出了血的代價,他的兩個弟弟、妻子、長子都犧牲在拯救中華民族的戰爭中。毛澤東不但從顧炎武的著作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從顧炎武的著作中提取有用的知識和信息,做到了學以致用。1936年當毛澤東率領紅軍走到大渡河時,熟讀《讀史方輿紀要》的毛澤東首先想到了書中描寫的鐵索橋,並派出隊伍第一時間內核實了鐵索橋的位置,這才有了飛奪瀘定橋的好戲。無獨有偶,一樣經過了萬水千山的跋涉,毛澤東和顧炎武的落腳地都選擇了黃土高原。不同的是顧炎武在黃土高原上終老一生,而毛澤東在黃土高原上有了事業的新起點。儘管毛澤東所面臨的敵人比昔日顧炎武面臨的敵人更加強大,但毛澤東已經從顧炎武等人那裡吸取了足夠的營養,找到了克敵制勝的方法、建立了自己戰無不勝的團隊,毛澤東可謂是顧炎武最好的傳人。公元1944年二戰的烽火還未散去,毛澤東等人就對未來的勝利充滿信心,郭沫若的《甲申300年紀》就是這種信心的產物。

300多年山河變色、物是人非,顧炎武大部分的著作已經只有歷史參考價值,但他基於家國天下情懷的實幹精神卻是留給我們最好的精神財富。偉人學習顧炎武的著作找到了革命的出路,我們則在顧炎武的著作中看到了各地最好的釀酒「風土」,我們聚集這些天地間的精華,按照顧炎武的治學精神終於也有了自己滿意的作品。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