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中國坦克用很「土」的帆布?是因為設計落後嗎?

用以往的理解,坦克使用帆布是因為安裝的內置炮盾,但是事實真的這樣嗎?為什麼先進的96和99式坦克還在用帆布?真實結果並不是這樣!

【軍武次位面】作者:嘿喵"

不知道各位軍事迷們有沒有留意過,國產坦克上有一樣設計是各個款式坦克的傳統,那就是帆布。以往的坦克當中,在炮塔和主炮連接的位置,都會用一塊帆布蓋住,這無疑會破壞了這一大鐵塊頭的暴力美學。反觀國外的坦克,如M1、豹-2他們都沒有這樣子的設計,使得其自身看起來英勇無比,威猛異常。那麼為何軍事經過多年的升級改良之後,還沒有將這一弊病給祛除掉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講講帆布覆蓋下的炮盾。

炮盾,坦克剛出現時就已經存在的一種用於遮擋火炮安裝孔縫隙的盾牌,火炮根部的那一塊和火炮連接在一起的裝甲。在二戰中很多國家普遍使用了外置炮盾(英國除外),比如老虎、豹子和3號的防盾,覆蓋了整個炮塔的前面部分,美國的各種坦克更加明顯。

▲美國的外置炮盾鐵腦袋最為明顯

坦克的炮盾一般可分為內防炮盾和外防炮盾。普遍認為西方大多數主戰坦克採用外炮盾,即炮盾裝在炮塔主裝甲外。、俄羅斯坦克多採用內炮盾,那麼坦克真的和平時所說的一樣還在使用帆布覆蓋的內炮盾嗎?其實一直就沒用過內炮盾!下面東西就是雙方各自炮盾的故事。

▲虎式炮塔正面全部被炮盾覆蓋

在防護性能方面,內炮盾和外炮盾各有優劣。 採用內裝式炮盾的炮塔,可以將炮塔開口儘可能的縮小,將薄弱的炮盾的中彈幾率降低,但是影響仰俯角和日常維護。

▲英國的克倫威爾和丘吉爾坦克都是內置炮盾

與內裝式炮盾相反,外裝式炮盾因為其安裝於炮塔外部,從而使火炮的維護與拆卸更加方便。在早期坦克之中更容易的實現了在不拆除炮塔的情況下更換炮管,外裝式炮盾不佔用炮塔內部的寶貴空間,使炮塔內設備的布置更加寬鬆。並且不干擾炮塔前裝甲的傾斜設計,同時使火炮可以擁有更大的俯仰角範圍。同時大尺寸的炮盾還可以增強最容易被攻擊的炮塔正面防護。

▲喜歡用外炮盾的美國坦克普遍俯角都很好

但是在戰後,坦克炮塔的結構開始出現較大的分化,不同的防禦思路下,炮盾的結構、位置以及充當的角色也都開始有很大的不同。這裡我們就來通過炮盾的變化來淺談一下戰後主戰坦克炮塔結構的發展。

▲這是內置炮盾的平面圖

內置炮盾的坦克在二戰時也還是常見的,不過進入戰後,乃至現代,這種設計越來越少見,時至今日,最新一代坦克已經沒有內炮盾設計了。如今只有酋長、挑戰者1和公羊坦克還在使用內置炮盾。

▲公羊坦克的內置炮盾雖然減小了炮孔面積,但是一旦射中後果不堪設想

這種設計在二戰時可能還不算什麼問題,不過進入到厚重的複合裝甲時代,無法完全防護住火炮周圍的縫隙,就會導致出現明顯的窩彈區,你可能會說現代坦克都是長桿穿甲彈,哪來的什麼窩彈區啊!但如果敵人用的是榴彈呢?所以從挑戰者2開始,英國放棄了內炮盾設計,回歸大炮盾。把敵人的炮彈阻擋在主裝甲之外才是最好的選擇。

▲M48坦克的炮塔圖,雖然炮盾很大,但是炮孔面積也很大

▲百夫長坦克正面的大炮盾最厚可達320毫米,(紅色為炮盾,藍色為炮塔裝甲,綠色為車內空間)

▲美式坦克上喪心病狂的大炮盾

在二戰時期乃至戰後,西方很多國家都是使用的上圖這種大號外炮盾,以厚重的炮盾作為主要吸收傷害的裝甲。要對炮塔內部造成傷害,就必須打穿炮塔正面厚重的炮盾部分,即使炮塔兩側沒有完全覆蓋,但也會因為傾斜角度過大導致射來的炮彈發生跳彈或者根本打不穿。但這都還停留在二戰過時的思路中。

▲T54/55的炮塔平面圖(和59相同)

▲T54系列坦克的炮塔裝甲(紅色為炮盾,藍色為裝甲,綠色為空間)

T-54/55系列坦克炮塔雖然和M48一樣也採用了弧形裝甲來提高防彈能力和裝甲厚度。但是對於火炮耳軸和炮盾卻有著和西方坦克截然不同的理解。此時蘇聯的坦克設計者已經認識到了,沒必要讓垂直結構的炮盾來擔當主要防護的角色,炮盾還是應該回歸本職,只要能像塞子一樣塞住火炮安裝后留下的縫隙,防止炮彈和彈片從這個縫隙射入車內就可以了,這樣不僅擁有了外置炮盾的防護力,還擁有了內置炮盾小炮孔的特點。這是一個跨時代的發明,這也是為什麼T54坦克影響今後坦克發展的原因之一。

▲T64和T72的炮盾相較T54並沒有多大改進,只是炮塔增加了複合裝甲(黃色部分)

▲所以T72上也可以看到帆布

▲西方的新型炮盾

面對東方蘇聯的新型炮盾不斷進化,西方也終於捨棄了採用炮盾來吸收傷害的防護思路,和蘇聯一樣把炮盾作為保護火炮安裝孔的一個塞子,只不過為了換取更大的俯仰角,採用了一種最不會限制火炮俯仰的設計,也就是大炮盾。這種設計的坦克可以說是盡顯土豪本色,不惜噸位,不惜成本,因為沒有了炮盾的保護只好儘可能用很厚的複合裝甲來達到非常強的防護效果。

▲豹二同樣是西方坦克的一個里程碑

▲M1坦克的炮塔平面(紅色為炮盾,藍色為裝甲,綠色為空間)

開山鼻祖MBT-70、豹2、M1、勒克萊爾等等都是這種炮盾,不過這種設計也有缺陷,那就是往往需要很大的噸位才能實現較好的防禦效果。說白了用錢堆出來的防禦力,這也是西方坦克普遍又貴又重的原因之一。

▲M1的長脖子

M1A1坦克相比豹2,最大的特點就是縮小了炮盾,你如果對比就會發現,它的炮盾其實和東方坦克的差不多大,但結構上還是西方的炮盾設計。這也就使得M1A1擁有更好的正面防護效果。不過可惜啊,炮盾下面的脖頸子還是太明顯,它天下無敵的威名,其實還是屠幼虐新掙來的,沒有遇到真正像樣的對手才讓它成了大王。

▲85式坦克的平面圖(96式早期型)明顯的東西結合產品

坦克的設計其實和歐美、蘇俄都有所相同,但又有所不同。應該歸為第三條路線。看炮盾的地方,它還是典型的東方坦克設計,但看兩側,它卻更像是西方三代坦克。最早嘗試的新一代坦克其實是仿製西方的第三代主戰坦克結構,也就是WZ1224,後來,說白了就是因為沒錢,所以放棄了。而自己根據西方坦克的思路,結合以往東方坦克的經驗設計出來85式坦克。

▲量產型99式坦克炮塔結構圖

此時的焊接炮塔坦克思路已經走向成熟,與西方三代坦克相同,主裝甲主要橫向放置在炮塔正前方,而不是蘇俄式坦克的大角度傾斜放置,這樣可以保證正面的任何地方裝甲厚度都相同,不會出現越向中心裝甲厚度越薄的情況。炮盾外形上仍保留了蘇式坦克的傳統,但在耳軸的周圍、炮盾的後方,則出現了「第三種裝甲「,它可以姑且被稱為」固定炮盾」。一種可以起到和西方大炮盾相同的防護效果,保護主裝甲與火炮安裝孔之間的空隙,但卻不能像西方大炮盾那樣隨炮管一起運動的裝甲。這部分的厚度與主裝甲相近,再加上前方的塞子炮盾,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三代坦克炮盾弱點的問題。當然這裡還是比主裝甲更容易被擊穿,只是不那麼明顯罷了。

▲59坦克的炮盾在外面,所以不要再說59是內置炮盾了!

▲把帆布扒開的96式坦克,裡面其實是炮盾

最後回到主題,的坦克既然不是內置炮盾,那麼為什麼要安裝這麼LOW的帆布呢?而西方坦克卻沒有呢?這主要還是炮盾形狀的原因,使用中蘇這種塞型炮盾在轉動時會使得炮盾與炮塔之間留有一定的縫隙。為了密封和防塵、阻隔火炮發射后的硝煙,於是使用帆布覆蓋住。後來隨著要求能在核生化條件下作戰,帆布又換成軟質複合材料。但軟質複合材料看起來很像帆布,名字叫起來又太長,所以有不少部隊將這種密封材料俗稱為「帆布」。

▲而且誰說外炮盾就不需要帆布了?西方上一代坦克上都有

▲豹一上面也有

▲搖擺式炮塔上縫隙很大,需要的帆布更多

不論是坦克還是西方坦克其實在平時就是不使用帆布覆蓋,也不會影響它們正常訓練使用的。之所以你會看到我們的坦克有在炮管的根部還會有帆布覆蓋的現象,其實都是部隊為了更加的愛護心愛的坦克。這點和自家汽車上的手動擋的護套原理一樣,摘掉照樣開,就看你心疼不心疼。

▲比如這個氪金的59就沒用帆布

▲豹二這種西方先進坦克也是有帆布的

西方的新一代主戰坦克因為炮盾的形狀改變,炮盾外面進入灰塵並不影響使用,但它依舊需要帆布,只不過密封套帆布裝在外防盾的後面,因此從外面看的話很難看得到密封套的存在。所以說,並不是坦克使用帆布就是設計落後,只是設計方法不同而已。

參考資料:

炮盾——淺談戰後主戰坦克炮塔裝甲結構的發展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