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史上最全東海頭足類圖集:劍尖槍烏賊、太平洋柔魚、中國槍烏賊....

軟體動物頭足類是重要的海洋漁業資源,它們和魚類、蝦類共同構成海洋捕撈業的三大捕撈對象。東海區頭足類約有80種,但種群數量大,經濟價值高,作為漁業捕撈對象的僅有劍尖槍烏賊,有針烏賊類,蛸類及太平洋褶柔魚四大類群。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59種頭足類,其中44種主要經濟種和15種其他種,包括它們的拉丁文名、英文名、地方名、分布區域和漁業等介紹。

主要經濟品種

1.劍尖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edutis

地方名:紅魷魚、硬皮(浙江省)、拖魷魚(廣東省)、透抽(台灣省)

英文名:Swordtip squid( FAO)

劍尖槍烏賊屬淺海性暖水種,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烏南部、菲律賓群島到澳大利亞北部海域。

劍尖槍烏賊是20世紀90年代初浙江外海漁場新開發的頭足類資源之一,商品價值較高,是重要的出口水產品,干製品在國際市場列為一級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2.太平洋褶柔魚(柔魚科、褶柔魚屬)

拉丁文:Todarodes pacificus

地方名:日本魷、東洋魷、北魷(台灣省)、黑皮魷魚、軟皮(浙江省)

外文名:Japanese common squid、Japanese flying squid( FAO)

在太平洋西部,北自堪察加半島南端,南至粵東外海都有分佈,主要分佈於日本群島周圍海域,尤以日本海的密度最高,東海外海及黃海北部也有一定的分佈密度,東海外海是太平洋褶柔魚的越冬場和產卵場。

太平洋褶柔魚在東海的漁場有兩處:一是在長江口:舟山漁場,漁期在6-7月份,另一處是在沙外、江外漁場,即濟州島東部、東南部和南部海域,漁期10-12月份。太平洋褶柔魚是世界經濟頭足類產量最高的一種,主要產於日本海和日本群島周圍海域,是日本和韓國的重要捕撈對象。

3.鳶烏賊(柔魚科,鳶烏賊屬)

拉丁文: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

地方名:南魷

英文名:Ryukyu squid、Puipleback flying squid( FAO)

廣泛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主要分佈於東海外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馬來群島、藍摩亞群島、加利福尼亞、蘇門答臘以及印度洋西北部海域。

鳶烏賊暖水性較強的大洋性種,喜高溫高鹽,主要捕食小型的中上層魚類、甲殼類和頭足類,本身又為海鳥、鮪魚的捕食對象。

鳶烏賊在東海外海至琉球群島海域的漁期為6-11月,在台灣省西南部的漁期在4-9月,鳶烏賊資源潛力較大,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4.菲律賓雙柔魚(柔魚科,雙柔魚屬)

拉丁文:Nototodarus philippinensis

地方名:魷魚

外文名:Philippine flying squid( FAO)

分佈於東海外海、大陸坡、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沖繩海域,向南至菲律賓海域。

菲律賓雙柔魚屬於暖水性大洋性種,喜高溫高鹽,棲息於275 - 650 m水深海,資源較為豐富,肉質細嫩,適合消費,具有較高的漁業開發價值。

5.火槍烏賊 (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beka

地方名:海兔子,水兔子(北方),小久生、句公(浙江省)

英文名:Beka squid( FAO)

分佈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朝鮮、印度尼西亞等。

火槍烏賊游泳能力較弱,常隨風流的影響而移動,主要捕食小型蝦類,本身為經濟魚類的捕食對象,是沿岸定置張網的兼捕對象。在渤海、黃海和東海有一定數量,常與日本槍烏賊一起捕獲,肉質細嫩鮮美,主要用於鮮銷,但因個體小,產業價值不大,但在魚類食餌中佔有一定位置。

6.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chinensis

地方名:魷魚,台灣鎖管,拖魷魚,本港魷

外文名:Common Chinese squid、Mitre squid( FAO)

主要分佈於的東海南部至南海海域,菲律賓暹羅灣,馬來群島和澳大利亞。

槍烏賊食性兇猛,攝食小型魚蝦類,本身又為兇猛魚類的捕食對象,是南海和閩南到台灣淺灘漁場重要的捕撈對象。主要為魷釣作業、單拖、光誘作業所捕撈。在台灣省北部海域、溫台、閩東漁場,夏秋季有時也可捕獲。該種肉質細嫩,商品價值高,干製品與劍尖槍烏賊同列為國際市場「一級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7.日本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japonica

地方名:子烏,墨魚仔、筆管(北方),小久生、句公(浙江省)

英文名:Common japanese squid、Japanese squid( FAO)

分佈於渤海、黃海、東海、日本群島海域,以黃海群體較大,東海主要分佈於舟山漁場及以北海域。

日本槍烏賊是沿岸定置張網的兼捕對象。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拖網漁船捕撈越冬群體,年產量從幾百噸增至萬噸,是黃海和東海北部重要的捕撈對象。日本槍烏賊個體雖小,但有一定資源量,肉質細嫩鮮美,主要用於鮮銷,深受消費者歡迎,又是主要經濟魚類重要餌料。

8.長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bleekeri

地方名:魷魚

英文名:Spear squid( FAO)

分佈於東海、黃海、南海、日本群島、千島群島和馬來群島等。在冷溫帶和亞熱帶海域均有分佈,生態價位較高,近海偶爾可捕獲,在日本群島海域產量較高。

9.杜氏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duvaucelii

地方名:鎖管、魷魚

英文名:Indian sguid( FAO)

分佈於東海、南海、菲律賓群島、阿拉弗拉海、爪哇島、蘇門答臘、暹羅灣、馬六甲海峽、安達曼群島、孟加拉灣、紅海、亞丁灣等。主要生活於印度一太平洋大陸架暖水區,以糠蝦、磷蝦等甲殼類、小型魚類和頭足類為食。南海數量較多,東海南部也有分佈,為單拖作業兼捕對象。

10.尤氏槍烏賊 (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uyii

地方名:小魷魚、小句公(浙江省)

英文名:Little squid(FAO)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主要生活在沿岸海域,底拖網和拖蝦網時有漁獲,因個體小,數量也少,產業價值不大。

11.神戶槍烏賊(槍烏賊科,槍烏賊屬)

拉丁文:Loligo kobiensis

地方名:小句公(浙江省)

外文名:kobi squid( FAO)

分佈: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底拖網和拖蝦網常可捕獲,東海有一定數量,因個體小,常作鮮銷,味道鮮嫩,是人們喜食的水產品。在海洋中,作為魚類食餌具有重要意義。

12.萊氏擬烏賊(槍烏賊科、擬烏賊屬)

拉丁文:Sepioteuthis Lessoniana

地方名:魷母、軟墨、香匙、大魷魚

外文名:Inclo - Pacific oval Squid、Bigfin reef squid( FAO)

分佈於黃海、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夏威夷群島、馬來群島、印度近海和紅海等。

春夏季從深水海區游向淺水海區繁殖,6月份在東海中南部近海可捕到,萊氏擬烏賊在南海較常見,東海數量不多,拖網作業常可捕獲,因個體大,肉厚、肉質細嫩鮮美,干製品在市場上為「一級品」,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13.曼氏無針烏賊(烏賊科、無針烏賊屬)

拉丁文:Sepiella maindroni

地方名:烏賊、墨魚、正宗烏賊(浙江省)、血墨(廣東省)

英文名: common Chinese cuttle-fish、Japanese spineless cuttlefish( FAO)

分市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為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廣分佈種,北到日本海,南到馬來群島海域,西到印度東海岸均有分佈,其中心分布區在浙江近海和閩東海域。主要漁場有閩東的大蝓山、七星島海域,浙江中南部的南北麂、大陳島海域,浙江北部的中街山列島、嵊泗列島附近海域。

以小型魚類、蝦類、大型浮游動物為食,種內殘食也很普遍,本身又為肉食性魚類的重要餌料。

曼氏無針烏賊是東海重要的經濟種,20世紀50-70年代曾是舟山漁場四大漁產之一,捕撈漁具主要有烏賊籠、對網、拖網、定置張網等。產品除鮮銷外,干製品「螟蝻鯗」為國內外海味市場的重要品種,副產品墨魚蛋(纏卵腺)和卵白(精巢)均屬美味佳品。由於對該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大了捕撈強度,機帆船在產卵場外圍攔捕產卵群體,提早利用正在成長的補充群體,張網作業損害幼烏賊等做法不利於繁殖保護,致使曼氏無針烏賊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資源急劇衰退,80年代末降至低谷,魚汛也消失了,至今數量已寥寥無幾。

14.金烏賊 (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esculenta

地方名:烏賊、墨魚

英文名:Edibe cuttlefish Golden cuttlefish(FAO)

分佈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日本、菲律賓群島等,主要棲息於暖溫帶海域,是帶魚等經濟魚類的重要餌料,是重要的經濟種之一,為底拖網重要的兼捕對象,漁期在冬季。

15.虎斑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pharaonis

地方名:花旗、墨母

英文名:Pharaoh cuttlefish( FAO)

分佈於東海南部至南海海域,菲律賓群島,馬來亞,大洋洲,印度近海和紅海。

生活於亞熱帶和熱帶海域,冬季在水深100 m左右海域越冬,春季游向淺水海域交配、產卵。在繁殖期,雄性背部「虎斑」特別鮮明,以魚類和甲殼類為主要食餌。

虎斑烏賊是南海重要的捕撈對象,在浙江中南部海域是單拖作業的兼捕對象,捕撈汛期主要在春季和秋冬季,常與白斑烏賊、擬目烏賊一起捕獲,個體大,肉厚味美。

16.白斑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latimanus

地方名:花斑墨

英文名:Broadclub cuttlefish( FAO)

分佈於東海南部至南海海域,日本南部,琉球群島,菲律賓,馬來群島,澳大利亞和印度東海岸等。

漁場主要分佈在東海南部琉球群島附近的暖流區及南海海域,渣期主要在秋冬季和春季,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常與虎斑烏賊一起捕獲。

17.目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aculeata

地方名:烏賊、墨魚、海螵蛸

外文名:Needle cuttlefish( FAO)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馬來群島和印度。

目烏賊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個體大,肉厚味美,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南海產量較高,東海也有一定數量,捕撈期在秋冬季。

18.神戶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kobiensis

地方名:烏賊,長骨(浙江省)

英文名:Kobi cuttlefish( FAO)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列島、馬來群島、緬甸、斯里蘭卡、阿拉伯海、波斯灣。東海主要分佈在30.00'N以南的浙江中南部外海。

神戶烏賊是單拖作業的兼捕對象之一,漁獲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神戶烏賊因個體較小,其經濟價值不如其他有針烏賊類,但作為經濟魚類的餌料,在漁業生態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19.擬目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lycidas

地方名:冬烏、尤烏、花旗、眼墨

外文名:Kisslip cuttlefish( FAO)

分佈於東海南部、南海、日本列島南部、馬來群島以及印度東海岸。擬目烏賊體形較大,肉厚味美,是重要的經濟種之一,主要產於南海,廣東產量較高,東海南部也有分佈,常與白斑烏賊、虎斑烏賊一起捕獲,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之一。

20.羅氏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robsoni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英文名:Madokai's cuttlefish( FAO)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馬來群島等。棲息於東海、南海近岸海域,個體較小,游泳能力較弱。底拖網時有捕獲,是單拖、拖蝦作業的兼捕對象,漁期主要在秋、冬季。

21.朴氏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prashadi

地方名;烏賊,墨魚

英文名:Hooded cuttlefish( FAO)

分佈於東海至印度洋西部,主要分佈於莫三比克南部到亞丁灣,紅海,阿拉伯海,阿曼灣,伊朗和阿拉伯半島之間,印度西部和東部沿海,斯里蘭卡。

主要分佈於印度洋西北部海域,東海數量少,是拖網兼捕對象。

22.珠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torosa

地方名:烏賊,墨魚

英文名:Oman cuttlefish

分佈於東海南部,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馬來群島,印度東海岸、西海岸,阿曼灣和巴其斯坦海域,珠烏賊個體小,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

23.針烏賊 (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andreana

地方名:烏賊,墨魚

英文名:Andrea cuttlefish( FAO)

分佈於黃海、東海北部、日本群島北部沿岸。屬於典型的北方種類,個體小數量不多,近岸定置網和拖網有時可捕到,經濟價值不如其他烏賊高。

24.橢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elliptica

地方名:墨魚

外文名:Ovalbone cuttlefish

主要分佈於東海南部、南海、馬來群島、大洋洲和印度東海岸。個體較小,經濟價值不如其他烏賊類,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

25.細腕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tenuipes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分佈於東海外海、大陸坡、日本群島西南部海域,屬於常見種,是底拖網作業兼捕對象。

26.亞細腕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subtenuipes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主要分佈於東海外海、大陸坡、日本群島西南部海域。屬於常見種,是底拖網作業兼捕對象。

27.長腕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longipes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英文名:Longarm cuttlefish( FAO)

主要分佈於東海外海、大陸坡和日本群島南部海域,是底拖網兼捕對象。

28.鸚鵡烏賊 (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lorigera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英文名:Spider cuttlefishl( FAO)

分佈於東海外海、大陸坡和日本群島西南部海域,在日本西南部形成漁業,東海數量少,只作兼捕對象。

29.直線豹紋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pardex

地方名:墨魚,海螵蛸

分佈於東海外海、大陸坡、日本群島沿岸、韓國和台灣省東部海域,是底拖網兼捕對象。

30.葉狀腕烏賊 (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foliopeza

地方名:墨魚,花枝

分佈於東海外海、台灣省東部海域,屬於熱帶、亞熱帶淺海種,是拖網兼捕對象。

31.曲針烏賊 (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singaporensis

地方名:烏賊,墨魚

英文名:Curvespine cuttlefish( FAO)

分佈於黃海、東海、南海、菲律賓、西里伯斯海、爪哇海、暹羅海、新加坡、安達曼海、緬甸和孟加拉海域。

主要棲息於50 -140 m大陸架海域,在台灣省、香港海域漁獲較多,東海大陸架數量少,是拖網的兼捕對象。

32.金斑烏賊(烏賊科,烏賊屬)

拉丁文:Sepia aureomaculata

地方名:烏賊、墨魚

分佈於東海外海、大陸坡和日本群島南部海域,是底拖網作業兼捕對象。

33.菱鰭烏賊(菱鰭烏賊科、菱鰭烏賊屬)

拉丁文:Thysanoteuthis thombus

地方名:菱鰭魷魚,飛魷魚

外文名:Rhomboid squid,Giant flying squid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游,進入日本海南部和中部,菱鰭烏賊分佈於大洋暖水區,在游向近岸時可用釣捕或定置網、光誘作業兼捕,日本海南部和中部是重要的漁場,年漁獲量幾噸至幾百噸。東海暖流區也有分佈,但數量少,僅作兼捕對象。

34.短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ocellatus

地方名:短腳爪、老不大(浙江省)、飯蛸、短腿蛸、小蛸、短爪章

外文名:Shortarm octopus、Webfood octopus( FAO)

分佈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日本群島海城。短蛸為蛸類中重要的經濟種,山東沿岸年產量百噸。近幾年來東海產量逐年增多,主要為拖蝦作業所兼捕,肉質鮮嫩,蛋白質豐富,鮮食或製成干品,均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35.長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variabilis

地方名:望潮、章拒、石拒、長腿蛸、長爪章

英文名:Whiparm octopus( FAO)

分佈: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日本列島海域都有分佈,主要棲息於溫帶偏南海域,以泥質底挖穴棲居。以蟹類、貝類、多毛類等底棲生物為食,是沿岸小型作業捕撈對象。肉質較硬,干製品營養豐富,是優質美味食品。

36.真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vulgaris

地方名:母豬章、花枝、章干、石吸

外文名:Common octopus( FAO)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海、菲律賓、馬來半島、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洲西岸、非洲東岸和大西洋沿岸,有分佈,為淺海性世界廣分佈種。

生活區很廣,在淺海性頭足類中分佈最廣,可擴展至溫帶區、寒帶區邊緣,但主要生活於暖水海域。白天常潛伏海底,夜間活動、覓食,捕食甲殼類、雙殼類、底棲魚類和頭足類等。

真蛸是底拖網和拖蝦網的兼捕對象,南方重要的經濟種,肉嫩味美,其干製品為海味佳品。

37.條紋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striolatus

英文名:Veined octopus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南部海域、東南亞、澳大利亞、紅海、非洲東部。常與其他蛸類混棲,為漁業兼捕對象。

38.卵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ovulum

地方名:短腳爪、短腿蛸、短爪章

分佈於東海、南海以及日本群島南部海域。主要產於南海,東海數量不多,生活於數十米水深以內的淺海,常與短蛸一起捕獲。

卵蛸是底拖網的兼捕對象,但數量少,形不成捕撈群體,常與短蛸一起捕獲,其經濟價值與短蛸相同。

39.東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berenice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馬來群島等。小個體多棲息於沿岸島嶼周圍岩礁間,大個體移至外側數十米水深海域生活,底質為砂泥質,底拖岡常可捕獲,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40.砂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aegina

英文名:Marbled octopus,Sandbird octopus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海域、馬來群島、暹羅灣、阿拉伯海、紅海、南非。生活於120 m水深以內的陸架海域,體色能隨環境變化而變化,在台灣省、香港有較高產量。

41.小管蛸(蛸科,蛸屬)

拉丁文:Octopus oshimai

分佈於東海、南海,棲息於100 m以內的大陸架海域,底質細沙,在珊瑚礁也有分佈,地方性種。但是數量比較少,主要發現於南北麂以南海域。

其他品種

42.多鉤鉤腕烏賊(武裝烏賊科,鉤腕烏賊屬)

拉丁文:Abralia multihamata

分佈於東海、南海海域,是暖水性地方性種,東海大陸架有一定數量分佈,底拖網常可捕獲,是底拖網、拖蝦網的兼捕對象,以秋季數量較多,因個體小,商品價值不大,但作為海洋魚類食餌具有重要意義。

43.安達曼鉤腕烏賊(武裝烏賊科,鉤腕烏賊屬)

拉丁文:Abralia andamanica

主要分佈於東海外海、黃海暖流區、南海北部、日本群島南部、菲律賓群島、丹老群島和安達曼海等海域。主要棲息於100-300 m水深海域,近底層拖網可捕獲。因個體小,商業價值不大,是海洋魚類的食餌之一。

44.圖氏后烏賊(烏賊科、后烏賊屬)

拉丁文:Metasepia tullbergi

地方名:花烏賊

英文名:Paintpot cuttlefish( FAO)

分佈於東海、南海和日本群島南部海域,底拖網和拖蝦網有時可捕到,但數量很少,商業價值不大。

45.雙喙耳烏賊(耳烏賊科,耳烏賊屬)

拉丁文:Sepiola birostrata

地方名:墨魚豆

英文名:Lantern cuttlefish、Butterfly bobtail( FAO)

分佈於西太平洋。沿海都可採到,主要分佈中心偏北,黃渤海較多,東海、南海較少。定置張網捕獲數量較多,是經濟魚類和大型底棲動物的食餌,在食物網中佔有一定位置。

46.柏氏四盤耳烏賊(耳烏賊科、四盤耳烏賊屬)

拉丁文:Euprymna berryi

地方名:雙耳墨

英文名:Two ears cuttlefish、Double - ear bobtail( FAO)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菲律賓、馬來群島、安達曼群島和斯里蘭卡。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海域,在定置張網和底拖網中常可採到,因個體小,數量不大,經濟價值不高。

47.四盤耳烏賊(耳烏賊科,四盤耳烏賊屬)

拉丁文:Euprymna morsei

地方名:墨魚豆

英文名:Mimika bobtail( FAO)

分佈於黃海、東海、日本群島海域、菲律賓至印度尼西亞,在黃海數量較多,定置張網、底拖網常可捕到,個體小,是經濟魚類的重要食餌。

48.后耳烏賊(耳烏賊科,后耳烏賊屬)

拉丁文:Sepiadarium Kochii

英文名:Bottletail squid( FAO)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馬魯古群島、斑達群島、澳大利亞、安達曼群島、斯里蘭卡。南海數量較多,東海較少,是經濟魚類和底棲動物的食餌。

49.玄妙微鰭烏賊(微鰭烏賊科,微鰭烏賊屬)

拉丁文:Idiosepius paradoxa

英文名:Northem pygmy squid

分佈於黃海、東海、南海、日本群島海域、以黃海和日本群島北部海域較常見。多棲息於岸邊海藻叢中,喜群居,有趨光性。體型小,不具產業價值。

50.手烏賊(手烏賊科,手烏賊屬)

拉丁文:Chiroteuthis veranyi

英文名:Handed squid

分佈於東海、千島群島、地斯開灣、地中海、馬德拉群島、幾內亞、維德角群島、安哥拉和美國俄勒崗等,主要生活區多在陸架邊緣,中層拖網常可捕獲。在大洋中有一定數量,是鯨類、海豚和鮪魚的捕食對象

51.小頭烏賊(小頭烏賊科,小頭烏賊屬)

拉丁文:Cranchia scabra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菲律賓、爪哇、紐西蘭、印度、南非、西非、墨阿哥灣等。底拖網有時可捕獲,但數量不多。小頭烏賊具有較大的體腔、膨大時,可完全蓋住外套膜,體腔中有體液,當體液排出時,動物就下沉,體液充滿時,動物就上浮,是海洋中海鳥和鯨魚的食餌。

52.船蛸(船蛸科,船蛸屬)

拉丁文:Argonauta argo

地方名:白海馬巢(廣東)

英文名:Greater argonaut( FAO)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菲律賓、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墨西哥、紅海和地中海等海域,為廣分佈種。東海在底拖網調查時常有捕獲,5月份殼內充滿卵粒,是海洋魚類的重要餌料,其次生性石灰質外殼化石,對研究地質歷史和古牛態具有參考價值,船蛸的形態生態甚為特異,在生物的進化和系統發育上具有重要意義。

53.錦葵船蛸(船蛸科,船蛸屬)

拉丁文:Argonauta hians

地方名:灰海馬巢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菲律賓、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安達曼群島、紅海、南非和西非赤道附近等。5月份東海底拖網可捕到帶卵的雌體,夜間表層拖網也可採到,捕食浮遊軟體動物。錦葵船蛸是海洋魚類的食餌,其外殼對研究所物進化和系統發育有重要意義。

54.扁面蛸(面蛸科,面蛸屬)

拉丁文:Opisthotenthis depressa

分佈於東海、南海和日本群島南部海域,沒有商業價值,在分類上有一定意義。

55.快蛸(快蛸科,快蛸屬)

拉丁文:Ocythoe tuberculata

分佈於東海外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紐西蘭、加利福尼亞、南非、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地中海、巴哈馬群島、小安得列群島、羅得島。棲息於大洋上層或表層,以浮游動物為食。商業價值不大,是鯨魚的食餌。

56.紫水孔蛸(水孔蛸科,水孔蛸屬)

拉丁文:Tremoctopus violaceus

地方名:紫色大海洋八爪魚(廣東省)

分佈於東海、南海、日本群島南部、爪哇海、伊里安島、藍摩亞群島、紐西蘭、夏威夷、阿曼灣和紅海等。

紫水孔蛸通常夜間活動於表層,白天沉入深水層,東海大陸架底拖網常可捕獲,多時一網可捕到6個,重9558kg。紫水孔蛸噴出的墨汁是多色的,有紅、紫、籃、黑各色,黏性大,人體接觸後有痛癢感覺,是槍烏賊的敵害,故俗稱「魷魚鬼」。

紫水孔蛸經濟價值不大,在水孔蛸科水孔蛸屬中,只發現1種,在分類學上有一定意義。

遠洋捕撈主要經濟品種

57.柔魚 (柔魚科、柔魚屬)

拉丁文:Ommastrephes bartrami

地方名:巴氏柔魚,巴特柔魚,槍柔魚,赤魷(台灣省),紅魷魚,北太魷魚(浙江省)

英文名:Red oceanic squid、Neon flying squid( FAO)

分佈於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千島群島、日本列島、小笠原群島,夏威夷群島等西北太平洋海域。

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魷釣船開始進入西北太平洋捕撈柔魚,1978年改用流刺網捕撈,此後,日本、韓國和台灣省都用流刺網生產,產量不斷增加,1993年以後,世界各大洋、公海流刺網漁法被全面禁止,以後都改為魷釣作業生產。

58.阿根廷滑柔魚(柔魚科、滑柔魚屬)

拉丁文:Rlex argentinus

地方名:阿根廷魷魚,白魷魚

分佈於西南大西洋南部的大陸架和陸坡,從烏拉圭東北部至阿根廷南部德雷克海峽都有分佈。阿根廷滑柔魚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開發后,產量增長較快,至80年代已成為西半球最引人注日的頭足類新資源,不僅在阿根廷國民經濟中佔有一定地位,而且成為國際漁業活動中心之一。

主要漁場在布蘭卡灣外的中部漁場和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周圍的南部漁場,遠洋船隊於1997年開始赴阿根廷海域試捕滑柔魚,1999年後得到迅速發展。

59.北方擬贍烏賊 (贍烏賊科,擬贍烏賊屬)

拉丁文:Gonadopsis borealis

英文名:Boreopacific gonate squid( FAO)

分佈於日本北海道東北、千島群島、鄂霍次克海、阿留申群島、白令海、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