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創新創業標兵】張策:紮根基層的創業者

河南省首屆大學生創新創業標兵張策,許昌學院2008屆畢業生,許昌市首批大學生村官,河南省首屆大學生創新創業標兵。

8年前,張策用大學期間積攢的1.5萬元獎學金和租用的1畝土地開始創業之路,發展到現在的資產規模800萬元、佔地360畝的科技型種苗培育企業。同時,作為大學生村官,他結合當地實際開拓出林業種植新路子,點燃了農民致富新希望。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張策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農村實現自己的價值,如何帶領農民走上發家致富的創業之路……

清代詩人汪琬曾有詩云:「鄢陵野色平於掌,也有江南此景無。」65萬畝平原林海讓鄢陵這個花木之鄉成為一個天然氧吧,上千家花木企業星羅棋佈於綠色長廊中。生長於斯的張策,從小就對花木有著深厚的情愫。2008年,他從許昌學院畢業后回到家鄉鄢陵縣安陵鎮蘇崗社區做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怎樣才能走出一條「干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富」的成功創業之路,一直是張策思考的問題。經過走訪調研,他發現安陵鎮處於鄢陵縣城鄉接合部,不是花木主產區,土地流轉現象十分普遍,附近農戶多是到縣城打工補貼家用。而鄢陵縣已發展成為北方最大的花木生產和銷售基地,隨著全國經濟大發展、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在綠化苗木需求量上升的市場拉動作用下,鄢陵的花木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當時,安陵鎮很多土地就在縣城北郊邊上,一畝地300元到500元的租金,而一些花木優選品種種苗成長周期短、效益高、行情好,可以說區位優勢和利潤空間還是很大的。」張策介紹,當他提出要做花木種植時,家人都不太贊成,說你一個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也不懂種植技術,就是瞎折騰。「但是,我堅信自己的判斷。2009年3月,我拿著大學期間積攢的1.5萬元獎學金和租用的1畝土地,拉著兩個朋友創辦了鄢陵縣三文園林花木專業合作社。」

在創業過程中,張策一方面積極向花木專家和有經驗的花木種植戶虛心學習請教,向實踐學習,儘快成為花木行業的「行家裡手」;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技術創新,依靠技術力量保障公司發展。通過熟人介紹,張策結識了縣林業局一位專家,並經過專家引薦聘請了北京林業大學一位教授做技術顧問。在兩位專家的指導幫助下,張策團隊掌握了櫻花反季嫩枝扦插技術。

一切似乎都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9年冬天,張策買來的200多株櫻花種苗受凍害影響,全部死掉。「當時特別灰心,本來就沒有多少資金,這一來就是雪上加霜了。可我有一股倔勁兒,還是咬咬牙堅持下來了。」張策說,關鍵時刻,是黨組織用1萬元小額無息貸款讓他挺了過來。

2010年春天,張策租用的1畝土地共培育出6萬餘株櫻花苗,扣除成本后掙到了近10萬元。其實,第一年合作社也就是三個小夥伴在撐著,說白了就是自己種地,根本沒和村民有啥合作。「以前,村民覺得你一個大學生村官也沒做出什麼成績,憑什麼相信你。看到1畝地可以掙這麼多錢,有的村民就坐不住了。」張策說,這時候他知道時機對了,就積極吸納農戶成為社員。

公司用「滾雪球」的方式發展成為目前資產規模800萬元、佔地360畝的科技型種苗培育企業。

挖到第一桶金后,張策和小夥伴們把資金全部用於擴展種植面積和優化栽培技術上。合作社不斷加大創新力度,投資5萬元建立了全市第一家「微扦插科研組培實驗室」,並自主研發「微扦插組培技術」、容器種植和NAA生根處理技術,還與北京林業大學、河南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鄢陵縣林業局達成合作共建協議。

通過幾年的摸索與實驗,張策的合作社在花木新優品種引種、繁育方面探索出了一條完善的生產技術方案,逐漸形成了一套「引種→繁育→示範→推廣→主導市場」的發展經營模式,成為鄢陵花木行業的領頭羊。

合作社主要從事苗木培植與銷售,為社員提供技術服務。合作方式有三種:一是第一年先免費租用農戶土地,第二年種苗售出后返利給農戶,比如一畝地租金市場價是400元,但第二年合作社返還的是700元;二是農戶可到合作社打零工,免費學習種植技術;三是農戶用自己土地培育種苗,合作社免費向農戶提供種苗,但農戶需按照合作社統一標準進行管理種植,種苗售出后五五分成。

張策介紹,幾年來,公司掙了錢后就繼續擴大種植面積,用「滾雪球」的方式發展成為目前資產規模800萬元、佔地360畝的科技型種苗培育企業。同時,公司也朝著園林綠化、景觀設計等多元方向發展,不斷拓展經營範圍。

2015年,張策的合作社生產苗木300萬株,指導合作社成員生產苗木1500萬株,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真正給農民帶來了實惠。

通過自己的創業實踐「影響一批人,帶動一幫人,致富一村人」是張策創業的初衷和目標。「我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微弱的,所以在一開始,合作社成員主要就是黨員和村組幹部,希望他們能號召村民一起把事業做大。」張策介紹,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非常有效的,在他的影響下,蘇崗社區黨員和村組幹部率先走上花木種植的道路。全村1500多畝土地基本上全部流轉出來用於種植花木,並吸納了60多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和殘疾人實現就地就業。在自己創業的同時,張策也先後幫助10名「80后」成立了自己的花木公司,並走上了良性發展道路,做到了抱團互助發展。

「合作社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整合各方面資源,解決創業初期資金、場地難題,是一個多贏的選擇。」張策介紹,目前,合作社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幾年來,先後吸納120多戶花農為社員,累計為社員無償提供苗木近20萬株、價值40萬元,並免費為社員提供優質花木技術服務和市場信息。2015年,合作社生產苗木300萬株,指導合作社成員生產苗木1500萬株,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真正給農民帶來了實惠。

八年村官生涯,七年創業經歷。回想創業歷程,張策表示他也曾飽嘗艱辛:每一個清晨,苗木和他迎來第一抹晨曦;每一個黃昏,鋤頭伴他送走最後一縷晚霞。忘不了烈日炎炎下,揮汗如雨扦插曬得皮肉開裂;忘不了大街小巷,騎著電動車四處找銷路;忘不了初嘗喜悅,賺得3238元第一桶金時的喜極而泣;忘不了凍害來臨,苗木凍傷時的黯然神傷;更忘不了黨組織,用1萬元小額無息貸款讓他二次出發的由衷感動。

「我覺得大學生在就業時不用考慮太多,說什麼專業不對口,只要肯伏下身下去學習,不管哪個行業,三五年下來,總是能做出一點成績的。」張策表示,通過在基層幾年的打拚,發現身邊很多同學都不是從事自己所學專業的,有做燈具批發的,還有開洗車行的,但都在不屬於自己專業的領域做得風生水起。

小村官大事業,起點低後勁大。農村既是實現理想的舞台,又是磨礪人生的學校。或許有人會說,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卻回到農村做了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村官」,值嗎?面對種種質疑與非議,張策也曾彷徨,也曾猶豫,但他用這8年來的工作與創業歷程告訴我們:紮根基層,大有作為。服務群眾是他的光榮使命,造福鄉里他無怨無悔。

本文刊於《河南教育》(就業與創業)雜誌

(識別即可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