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視野 | 劉紅皓:源自書籍的當代藝術

《美術報》第75期 域外美術

紙張的原始觸感

書籍是信息的經典載體,或許在閱讀和書寫中,內容是書籍的核心,但書籍的媒介屬性與書籍作為視覺藝術中的經典造型,一直吸引著藝術家。從書本身來看,書的內容、字體、排版、裝幀,書的結構和材料,都可以被藝術家拿來做文章,比如藝術家手制書,再如字體的排版。撫摸紙張的觸感,是身體記憶的一部分,更是其材料本身的魅力。

在義大利貧窮藝術家馬里奧·梅爾茨(Mario Merz)那裡,報紙比典型的書籍更能體現紙本身的材料性。報紙沒有書脊,版面遼闊,信息密集,在閱讀體驗上有著顯著的優越性。馬里奧·梅爾茨在報紙的材料上找到了靈感,同時,神秘又深刻的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也吸引了他,被他在創作中所借用:他排列了一疊長長的報紙,在報紙上面閃爍著藍色霓虹燈構成了斐波那契數列。

西班牙藝術團體Luzinterruptus則運用了大量的書籍來創作。在馬德里、紐約、多倫多、墨爾本等各地,他們把種類繁多的一萬本書籍鋪在街道上,命名為《書籍與交通》(Literature Versus Traffic),夜間,閃爍的微小的燈光會照亮這些書,吸引人們閱讀。Luzinterruptus試圖以這種方式,引發人們對擁堵交通的關注、對閱讀的關注。

Luzinterruptus 書籍與交通 圖片:unurth

墨西哥籍藝術家喬治·門德斯·布雷克(Jorge Mndez Blake)的《城堡》(The Castle),則更加具有象徵意義。這件作品乍一看只是一堵長長的紅磚牆,然而細看會發現牆的中間有一段凸起,牆的最下面壓著一本書。這本書是卡夫卡的《城堡》,《城堡》講述了主人公想要進入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城堡,卻至死也未能成功的故事。藝術家的這件作品,或許象徵著卡夫卡精神上的「城堡」,足以撼動真實的「城堡」。

喬治·門德斯·布雷克 城堡
圖片:Visual News

然而,隨著在電子屏幕上閱讀體驗的普及,書籍作為信息交流的功能被電子閱讀逐漸替代,在藝術家手中,書籍更多地作為形式和象徵而存在,同時也被藝術家通過各種方式予以延展。

書籍的儀式感

巴西婭·艾蘭(Basia Irland)是一位美國詩人、作家,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她曾從1995年開始,邀請了上千名不同行業的人,展開了名為「收集水」(Gathering of Waters)的計劃。她在克羅納多州的一處水源放置了一個水壺,讓水壺順流而下,計劃讓它流到墨西哥。整個過程跨越了15條河流,全程 1875 英里。過程中,除了水壺外,計劃還附有旅行日誌、視頻記錄、河流地圖和一個手工製作的背包或儲物器。期間,有無數人參與進來,包括市長、州長、學校團體、水文學家等。

在「收集水」的項目中,最富有儀式感的部分,則是名為「冰書」(Ice Book)的計劃。巴西婭·艾蘭在計劃進行中,意識到冰川融化是整個世界所面臨的問題,為了讓人們更明顯地看到這種潛在的損失,於是她在「收集水」的每一個流域,都製作了一本 250 磅的「冰書」。顧名思義,書是以冰製成的,而書的內部則是當地植物的種子。「冰書」被放置在溪水或是河流里,慢慢融化,種子漂散至整個流域。

一位小女孩正在「閱讀」冰書 圖片:Thinking Wilderness

「冰書」的儀式感、作品的形態和重量都讓人印象深刻。之後,除了在美洲外,這一計劃也延伸到了歐洲。這個計劃不僅拉近了藝術家和科學家的距離,也加強了人類與河流流域的聯繫。雖然具體內容簡單,但實施過程極其漫長,除了藝術家自己,她還需要帶領學生與科學家交流。為了讓流域周圍的人們更關注並得到切實的回應,需要與當地政治官員合作。

也正是因此,有人將巴西婭·艾蘭稱為生態藝術家,她更注重藝術的社交、傳播、教育功能,其審美的客體,也從觀者,變為了親身體驗和主動的參與者。

個人文獻的書寫

記錄與創作是文獻最核心、最初始的功能。而作為女性主義藝術中的經典作品,《產後文獻》(Post-Partum Document)是瑪利亞·凱利(Mary Kelly)對自我的表達。

瑪利亞·凱利是一名跨領域研究的藝術家,也是著名的觀念藝術家,她的《產後文獻》,記錄了產後撫養中的種種細節,以一種客觀真實的目光來審視母子關係。兒子字跡的拓片頗為煽情地展示了從塗鴉到語言成熟,以及二人之間親密無間到身份確立的過程。

這一漫長的項目歷經6年,由 139 個部分組成。從兒子的尿布到食物污漬,從他第一次寫字、畫畫到二人的對話轉錄,從日記、收集的物品到生長圖,其中有母親的細心工作,也有孩子隨手的塗畫,這一切都立體地展現了撫養過程的種種艱辛。

這件作品一度在藝術史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但哪怕不考慮其在藝術史上的地位與其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整個敘事中的母性意識就足以打動人,而各種媒介和細節,也將撫養過程立體地展現了出來。

歷史的記錄

與上述幾位藝術家的作品相比,美國藝術家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的「編寫繪畫」(Redaction Painting)也許算不上書籍,但她創作的大量由文字和語言構成的觀念藝術作品,讓人觸目驚心。

珍妮·霍爾澤 謀殺(局部) 2008 年 圖片:Yatzer

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是獨立於政府的非營利機構,它利用《信息自由法》收集解密文件。珍妮·霍爾澤會從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和FBI網站及美國公民自由聯盟處獲取資料,她會選取其中一些資料(主要是關於美國政府反恐戰爭的文件),之後在亞麻畫布上手繪單色油底,然後在每張畫布上用絲網印製一張放大后的關於美國政府反恐戰爭的文件。《謀殺》(Homicide)、《黑色願望單》(Wish List Black)都是關於這一主題的作品。實際上,這是珍妮·霍爾澤創作的慣用手法,她常常運用黑色底色的巨大標語,給人以震撼。

珍妮·霍爾澤曾談道,她之所以選擇這些文獻,是因為它們讓歷史材料具有持久的可見性。官方文獻的深刻和莊重感不僅僅來源於簡潔的書面排版和嚴謹的用詞、標題、字母、日期、指紋等圖像細節,更是因為這份文件的法律效力、政府背景和事件本身所牽扯到的權力與制度本身的威嚴。

被編寫過的大面積黑體部分甚至顯得這份文獻更暴力、更不容置疑。繪畫在文獻複製方面有著天然優勢,操作簡單、無損易讀,觀者甚至無需前往現場閱讀。同時,這一舉動的另一個價值是,珍妮·霍爾澤把深藏在檔案庫的文獻轉移到光天化日之下,使這些看似神秘其實唾手可得的資料現身於公共領域。有人認為珍妮·霍爾澤的作品是當代的歷史題材繪畫,在繪畫中講述了反恐戰爭史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