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吳文俊逝世享年98歲

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

早在1982年年,美國人工智慧協會主席WW布萊索與兩位麥卡錫獎獲得者爾·博耶,斯·穆爾聯名致當時科技工作的領導人方毅,張勁夫和宋平,讚揚吳的工作是近十年中自動推理領域出現的最為激動人心的進展信中認為:由於吳的工作,使的自動推理研究在國際上遙遙領先,並建議政府對這項研究給予充分的重視和積極支持。

著名數學家、科學院院士、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文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5月7日7時21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8歲。

吳文俊是最具國際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對數學的核心領域拓撲學做出了重大貢獻、開創了數學機械化新領域,對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研究影響深遠。

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出生於上海。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6年到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工作。1947年赴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留學,1949年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隨後在法國國家科學中心任研究員。新成立后,吳文俊於1951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科學院數學所、科學院系統所、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任職。曾任數學會理事長、科學院數理學部主任、全國政協常委、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主席、科學院系統所名譽所長。1957年當選為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吳文俊具有強烈的愛國心,於1951年放棄在法國的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對文化有著深刻的認識,並通過自己的科研工作為復興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以下內容摘自羊城晚報:

搞科研就是「敲地獄之門」

追憶往事,吳老語氣顯得有些沉重,「我一生中有兩個時期中斷研究數學:一是抗戰時期;一是文革時期。但只要一有機會我還是繼續我的科研。」回顧畢生科研歷程,吳老總結了一句話:搞科研就是「敲地獄之門」。

要有吃苦頭的心理準備

問:好像您曾向學術界公開宣布,您的一些研究成果是錯的?

答:科學實驗不怕承認失敗、公布失敗。科學家應該老老實實,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這是最起碼的科學態度。

問:您覺得,從事科研工作的人,要得到成長和進步,最關鍵的是什麼?

答:老老實實,嚴謹客觀,並要付諸實際。有句俗話說:「找醫生,就要找那個背後鬼最多的醫生」,這是因為醫生犯的錯誤越多就越有經驗。哈哈,我覺得這話很有道理!從事科研,切記要經過許多曲折、實踐,才能摸索出成功之道。要有下苦功、吃苦頭的心理準備。

問:如果一個大學生畢業后想去搞科研,您對他有何建議?

答:大學生要搞科研,就要有「敲地獄之門」的心理準備。這可能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我認為,沒有必要狹窄地把科研方向只定在自己所學的專業上,眼界要開闊,同時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

年輕正是出成果的時候

問:您能否評價一下現在國內年輕科研人才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

答:年輕正是出成果的時候,是人生的上升期。但我們有很多年輕的科研骨幹,一下子被委以行政重任,擔任領導職務,這非常不利於他們在科研上深入發展!因為他們會因此整天圍著會議轉,沒有多少精力花在科研上,這樣就喪失了繼續成長的良好機會了。但反過來說,沒有人出來做管理工作也不行,因此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

問:西方數學界有種說法,在數學領域,如果到了30多歲仍未出成果,那麼這人就沒戲了。您怎麼看?

答:我認為這種說法完全錯誤!西方一些學者「早熟」也「早衰」,不少人在年輕時鋒芒畢露,但未到60歲,就從學術界「消失」了。我認為這裡面有種種原因,但主要是他們滿足於現狀,缺乏創新意識所致。看看的陳景潤、馮康等不少數學家都是40歲以後才成名。在日本,學者也多是年齡較大時才出成果的。40歲還不算老,如果這個時候就「淡出江湖」,那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了。

評價成果不能急功近利

吳老說,他一向鼓勵創新,我們不能老跟在別人後面。他說前幾天參觀了北京師範大學的一個展覽,展會上有句「前無古人,后無洋人」的標語讓他印象深刻。他強調創新,而創新的希望在年輕人身上。

創造寬鬆的創新環境

問:最近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出台《決定》,改進科技評價工作,倡導質量第一,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等短期行為,您對此怎麼看?

答:這表明我們現在逐漸不以數量代替質量,從以前講究文章篇數轉向講究文章質量,這對克服國內學術界普遍存在的浮躁之風大有好處。我原則上認可它,但具體實施要走很長的路。我們要不斷改進科學環境,創造寬鬆的科學創新環境,鼓勵嘗試和失敗。以前那種頻繁評科研成果,再根據科研成果撥款的做法,對科研探索工作不利。

人才外流」有利學術發展

問:現在有不少大學生,學數學這些基礎學科是為了出國留學方便,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答:這是很正常的。即使在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會有人到國外去學習,吸收別國的優點。

前段時間出現人才斷層,現在則是人才外流。其實只要國家經濟發展得好,「外流」的人早晚會回來,現在不就開始出現人才回歸了嗎,很好。我的主張是:出去的人不要長期呆在國外,要學成回國、報效祖國。

渴望日子過得「冷冷清清」

「大隱隱於市」,這是吳院士的最好寫照。在採訪中,吳文俊老人一再強調,他懷念未出名時的冷清生活,渴望回到以前的「寂寞」中去。但隨後他又搖搖頭說:「唉,估計冷清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啦!」

科研需要冷冷清清環境

問:您以前比較低調,但你的成績使你名躁世界、萬人矚目,這樣的生活您能習慣嗎?

答:人怕出名。我喜歡清靜、隨心所欲的生活。但現在不行了,我想回歸以前,冷冷清清的,很好。科研就需要有冷冷清清的環境。過去幾段時期工作,我都比較冷清,想工作就工作,想休息就休息,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科研上。

問:現在能全身心搞科研嗎?

答:我想盡量爭取時間花在科研上,但還是不行。我冷靜不下來,思考問題不能像以前那樣集中精神。現在不是這裡要做報告,就是那裡要開會,使我身心疲憊。

問:能透露一下工作上,您最近有何計劃?

答:現在最渴望的是能恢復以前冷清的生活,繼續安靜地進行我的科研。

想玩就玩想工作就工作

問:再問您一個個人問題:您已84歲高齡了,剛才連續講了近兩個鐘頭,卻仍精神飽滿、思路清晰,請問您的養生之道是什麼?

答:哈哈哈哈!這個問題經常有人問我,他們老是納悶我為什麼精神一直都很好。其實也沒有什麼秘訣,我是個想怎樣就怎樣的人,根本不考慮別人的看法。我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會安安靜靜地工作,從不多想。不久前去香港時,我曾一個人去玩過山車,隨行的人問我怎麼膽子這麼大,我說:「可能是因為我不知道厲害吧,哈哈!」

★吳文俊所獲獎勵與榮譽★

1956年 國家首屆自然科學獎最高獎一等獎:示性類及示嵌類的研究

1957年 當選為科學院院士

1958年 應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 (愛丁堡)做45分鐘報告(未能成行)

1978年 全國科學大會得科學大會獎:示嵌類的理論與有關問題

1980年 中科院科技成果獎一等獎:機械化證明

1986年 應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舊金山)作了四十五分鐘報告

1992年 獲第三世界科學院數學獎

1989年 ISSAC'89邀請報告

1991年 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2年 任國家攀登計劃項目「機器證明及其應用」首席科學家

1993年 獲陳嘉庚數理科學獎

1994年 獲香港求是基金會首屆「傑出科學家獎」

1997年 獲國際自動推理的最高獎Herbrand獎

1998年 任國家攀登計劃項目「數學機械化及其應用」首席科學家

1998年 香港城市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00年 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1年 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數學機械化》

2002年 香港理工大學度「傑出訪問學人」

2005年 ISSAC'05邀請報告

2006年 獲邵逸夫數學獎

2009年 獲西安交通大學最受崇敬校友榮譽稱號

2009年 獲上海交通大學傑出校友終生成就獎

2009年 獲全國僑界「十傑」榮譽稱號

2009年 獲系統科學最佳論文獎

2010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數學小叢書》



另:吳文俊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17年5月11日上午10:30在八寶山殯儀館東廳舉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