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1 世紀之後中國有哪些漂亮的橋?

前面答主從工程方面答了好多,在這裡從建築學角度補充一些橋樑的案例。

按照個人理解,建築學中所討論的建築除開要討論結構以外,還有形式討論、空間討論、材料工藝討論以及社會性的討論。所以也可按照這些討論方向將橋樑的建築學屬性強化,以此來分類舉例。

形式討論中,多將橋當做雕塑/大地景觀設計。這類橋一般是形式上求新求突破,有比較強的雕塑感或者光影特徵,一切以形式甚至形狀為主,力圖抓人眼球,而在結構等其他層面無太多突破。具體例子有

浙江龍泉寶溪鄉竹橋,設計師:葛千濤;

揚州柳葉橋,設計方:馬克·曼朗及合伙人事務所;

烏溪港竹橋,設計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彌擬建築工作室。

對橋的空間討論:建築設計中橋可以不僅僅是一個交通要素,將橋加寬加頂之後,其內得以從單純的交通空間變為各種功能交織的共享空間,正如古代建築中出現廊橋這一種橋的形式,橋本身也可以作為建築而設計;另一方面,橋以其方向性的特徵,使得人們的行動流線變為近似單向,這種流線特徵稍加改變便成為串聯式空間,而十分適合博物館或美術館這種空間布置。下面介紹兩個張永和老師將橋作為展館而設計的例子:

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建川博物館聚落——十年大事記館(建成),設計師:張永和

湖南吉首,吉首美術館 設計師:張永和(在建)

而對空間的討論不僅僅在於橋面之上形成的空間,也包含橋下留出的空間,在新型結構出現並大量應用,結構越來越輕越來越省的情況下,對橋下通行的需求似乎變成了一個單純的高度數字,而不再討論所留空間的感知特徵。大舍建築則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點,在使用三叉索減輕橋身結構重量的同時,也極力解決橋下同行空間的形態感知,那設在中部的拉杆與輕輕上提的鋼索此時便不再是對純粹結構問題的優化,而是對空間品質的努力。正如柳亦春所述:

而當我們研究橋下空間時,發現筆直的拉索橫檔在園路上方會對橋下的通行造成阻礙。雖然凈高能夠滿足,卻會在心理上給人禁止通行的消極印象,我們認為似乎還缺少一種使之由結構轉變為立足於空間和場所中的「橋」的因素,一種讓結構真正轉化為空間要素的時刻。最後我們決定在拉索中部設置連接橋段交匯處的拉杆,將拉索輕輕上提形成彎折,為橋下尤其是分叉點下的沿河道路爭取到符合規範要求和通行舒適度的高度。這一微小的拉拽的動作猶如將拉索掀起,由阻攔變成歡迎的姿態,傾斜的索形與傾斜的橋面也取得了形式上的一致性,在受力形態上,橋樑變得更為整體和富有力度,並且強化了橋樑的結構作為架構對其下方城市空間的覆蓋和限定;這一結構上的複雜化使橋轉變為空間意義上的結構,結構與空間和場所達成了第二次平衡。結構意圖逐漸隱匿,卻在空間和場所層面獲得了更豐富的意義。

日暉港步行橋,設計方:大舍建築

對材料與工藝的討論是建築學中另一重要的問題,大概分為兩類,其一為傳統工藝的新應用,其二為新興工藝的建造實驗。這裡各舉一個例子。

福建培田,風雨橋,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採用預製設計與傳統工藝結合的方式,製作的一座現代木結構橋樑。

同濟大學3d列印橋,設計方: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是全球第一組用3D列印完成的步行橋,跨度分別為4米和11米。

關於社會性的討論:不論是橋樑還是建築設計,一旦被人群使用,便不可避免地存在社會性的特徵。而設計者更是繞不開這一特徵進行設計,針對這一特徵討論而設計出的橋在國內也逐漸出現。

其中最為知名的是李曉東的橋上書屋。此屋地理位置位於兩土樓之間,號稱溝通兩個世仇的家族。因其建造形式用材方式與場地的特別,本建築也獲得了2010年阿卡汗建築獎。

福建下石村橋上書屋,設計者:李曉東

眼光放至寶島台灣,宜蘭是一個十分小的城市,然而在這個城市中卻有一個十分炙手可熱的建築師名為黃聲遠,他對社會問題也十分關注,且其建築也一直以附生之類的形式出現,橋成為了其作品中不斷出現的符號、意向甚至基礎。津海棧道便是這些作品中與橋最為相關的一個設計。

「……之後呢,我們就想說延伸到河的對岸,讓兩岸要交流嘛(笑)。所以就在原有的大橋旁吊了這樣一個步道(附掛橋)。我最喜歡的是,一個爺爺曾經跟我說,他走在那座附掛橋上回想起以前牽著牛過河的感覺。利用原本的大橋橋底的空間,我們還有放置小桌子,小朋友放學后可以在這裡先寫完作業再回家。……」

這個設計讓原本僅供機動車通行的冷冰冰的混凝土橋成為了人們放慢腳步開始交流的場所。

台灣宜蘭,津海棧道,設計方:黃聲遠

無獨有偶,類似的還有香港建築師林君翰,其在貴州省紫雲縣所做的太平古橋修復工程中,也在探討如何在保護修復古橋的同時激發附近居民在此集會停留的意願,使橋上可以發生更多故事。修復過程中,融合了歷史悠久的石造建築和現代的預製混凝土技術。拱門的修補和橋面人行道的鋪設均用上了預製混凝土。通過與當地工廠合作,橋的鋪面定製成不同大小砌塊,作為綠化鋪裝和橋面座椅。通過將當地技術創新,整座大橋便成為了附近居民新的公共空間。

貴州省紫雲縣,太平古橋修復工程,設計方:林君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