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工業品營銷:七大亂象招致名存實亡?

建國60年以來,國內經歷了幾次重工業和輕工業的投資熱潮。由於工業企業大多屬於基礎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所以這兩年的經濟刺激方案也把工業投資(第二產業)作為重中之重,包括央企在內的工業品企業是投資的主體。

然而,工業品營銷一直像風中的浮萍,飄忽不定、難以琢磨。仔細梳理一下,就可以在看似沒有規律的歷程中發現一些有規律的軌跡。簡單歸納一下,工業品行業幾十年來依次走過了:計劃生產型、政策補貼型、低價加工型、圈地運動型和高科技幌子型。

工業品企業在驚險的市場一跳時,沒有像很多消費品一樣裸奔,而是裹挾著很多體制資源同行,夢想著賺不到市場賺政策的雙保險局面。從這個意義上說,工業品綁架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則利用了工業品投資的表面興旺。

同樣是企業,工業品企業更像是親生的大兒子,而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逐步放開的消費品企業,則更像是庶子。搶盡風頭的大兒子,落得個大樹底下好乘涼,戰略和營銷的苦功夫自然下的少,多半是做做官樣文章了罷了。不公平的廉價甚至免費資源、一邊倒的政策扶持、一窩蜂的工業圈地運動,扭曲了工業品營銷的本來面目。

工業品營銷,本來處在先發的優勢地位,又有外部資源和政策環境的支持,但其理論水平和實戰效力卻遠遠落後於原本弱小的消費品企業。工業品營銷還叫工業品營銷,但許多工業品企業的營銷都已經變了味道,工業品營銷似乎面臨著名存實亡的危險。本文從本質上剖析工業品營銷的落後現狀,揭開被扭曲的工業品營銷面紗,為的就是警醒工業企業,幫助其找到健康發展的可行性正招。

1、戰略制定,山寨版技術研發報告

可能是高層管理大多技術出身的緣故,工業品企業特別重視技術在企業戰略中的地位。我曾就職於一家企業,它的總經理最喜歡別人叫他工程師。他的辦公室也總是堆滿了技術圖紙、元器件和各種儀器。他很少說話,只有遇到讓他看得起的工程師,才會笑開金口。

在召開戰略會議或者營銷會議時,他像一個旁觀者,對市場預測和競爭策略之類的報告,顯得心煩。在他眼裡,只要自己的技術比對手好,就會充分贏得客戶的心,就會把對遠遠地拋在後面。

可以想象,戰略會議最終變成了技術開發會議,各種技術研發的投資和打擊力,成為了戰略和營銷的核心驅動要素,技術骨幹們狂歡了,市場營銷人員閉嘴了。結果呢,這個擁有當時世界最領先的視頻解碼技術的一流企業,不得不廉價地賣給了一家廣東企業。我們這位工程師總經理,也似乎清醒了,現在經營著一家規模不大、完全高技術導向的研髮型企業,據說經營得還可以。

2、組織管理,放大版的車間管理

工業品企業規模一般較大,也最早進入到流水線生產。TQM全面質量管理、5S管理、ISO系列管理、6個西格瑪、JIT及時生產等先進管理理念,都是從生產實踐中摸索出來,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效率,也為三種戰略的成本領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生產管理講求規律,講求循序漸進,講求可控性,這些都給企業管理帶來了穩定性和規律性。在生產導向和技術導向的競爭環境下,生產型管理文化明顯佔優。但在創新型文化主導的今天,企業必須要在彈性的、不可控的環境下生存,同時,企業的很多生產都實行外包政策,而外包管理則不像內部生產那樣便於控制。

再說,高深莫測的市場,可不像車間那樣一眼可以望穿的。生產性管理文化沒有動態管理的活力,把企業變成了一部大機器,在競爭對手多變的舞步面前,往往顯得笨拙,市場機會也就只好拱手讓給別人了。

3、企業文化,領導人的狂想曲

有三種類型的企業領導最喜歡講企業文化。一種是政府部門下派的鍛煉型幹部,他們把企業當成了一個政府部門,官僚文化的劣根性促使他們干一些光說不練、光打雷不下雨的粉飾作業;一種是文化水平低的草根型創業者,成功之後最忌諱別人看不起他們沒有文化,所以常常躋身於各大名牌學校讀MBA,跟社會名流親切留影,贊助各種自己都不明白的文化事業,企業文化也是請筆杆子代為捉刀而已;還有一種是書讀的太多的文化人,他們視理念為生命,實業救國、科技興國的宏大抱負一直深深地紮根於內心,等他們自己做了老闆,就會將這種文化情結毫無保留地傾倒出來。

我前一段時間翻了翻稻盛和夫的《活法》,驚訝於他的經營哲學的簡單和直接。在他看來,治大國若烹小鮮,正確地用力,才能水到渠成。做企業跟做人一樣,修身齊家,然後才能平天下。而我們的企業文化呢,很兇猛,很抱負,不惜一切代價先做大做強,忘卻了內心的召喚。本來,企業就是眾人組成的,是社會最重要的組成單位,若是企業沒有了理想,社會又怎麼不會昏天黑地呢?

放鬆點,在塑造企業文化之前,先塑造一下自己的心靈,聆聽內心的召喚,問一問自己:做企業,除了個人的利益,還有多少值得為之付出的東西?從身外之物開始思考,才能找到經營企業的真實理由,企業文化也就呼之欲出了。否則,只能是弄一些冠冕堂皇的美麗辭藻,愚弄了自己,娛樂了員工,敷衍了社會。

4、品牌推廣,各類展會空賣吆喝

有些工業品營銷書籍,還在喋喋不休地提出玩轉「兩會」的營銷概念。所謂兩會,就是技術報告會和展覽展示會,其好處是直接面對行業人士和潛在客戶,擁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和空間,有條不紊地展示自己的優點,引起別人的關注。

然而,兩會變得越來越兩極化了,政府主導了一極,商業卻誘導了另一極。真正的客戶見面、行業交流會,變成了走親訪友會,很少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也很難展現行業的發展動態。每個展位都被包裝了,漂亮的造型掩飾了展出內容的蒼白。

資料滿天飛、外行滿處轉,怎一個熱鬧了得!幾天下來,花費至少幾萬元,盤點一下戰果,也就是滿袋的大同小異的宣傳資料,還有一沓沓隨手丟下的名片。幾趟下來,資深的企業縮小陣勢了,只有資淺的新手還在滿懷希望。

5、銷售促進,灰色關係大行其道

工業品企業的銷售渠道相對簡單,直銷的比重要比消費品大的多,經銷渠道相對較短。銷售促進的工作,就是要直接發生在最終客戶身上。

客戶關係理論,助長了灰色關係的盛行。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客戶關係看重的長期合作的累積價值,而關係營銷則是急於敲定訂單。交易式和持續合作式,兩者的著眼點和合作方式都差別很大。若是以交易式開始合作,即使之後再努力,也很難進入到戰略合作的良性軌道上。始亂終棄,向來如此。

客戶的採購中心或招標中心,是一個多人、多角度、多標準的交叉影響的評判中心,要獲得最終的訂單,必須要層層推進,逐步改善自己的解決方案。這對於那些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來說困哪重重,他們本能地會動用一些利益的手段,擺平各個決策環節和關鍵先生,依靠個人的誠意,打動了本來應該公正、公開、公平的決策者們。灰色營銷,變成了銷售促進的潤滑劑,也助長了投機取巧、拔苗助長的工業品銷售的旁門左道。

6、行業協會,一幫閑人的閑談

今年的人大和政協會議,就有代表提議撤銷一些名存實亡的行業協會。上網搜一下,各類行業協會那叫一個多。其中大部分掛靠在實權部門,靠一些內部人脈和政策中介混得風生水起,往上走可以自己借船出海辦實體,往中間可以辦公司兼顧發點小財,最不濟者也能舒舒服服地養老。

行業協會,是擔當整個行業的戰略研究、政策遊說、企業聯盟、行業自律等重要使命的機構,不是幾個半退休的閑職官員就可以應對的。缺少靈魂的行業協會,是不能起到引導產業、促進產業的作用,頂多也就是幹些上傳下達的事情。

在有些行業,企業已經開始起義了。他們主動聯絡,有的成立了供應商聯盟,有的成立企業家論壇,目的都是把單個企業聯繫起來,發揮行業的協同效應,降低產業鏈內部流通成本,爭取更合理的政策支持,順帶解決一些強勢終端賣場、交易中心的霸王合作條款

7、社會形象,官樣文章洋洋洒洒

企業的社會責任,首先是要對得起股東,然後是照料好員工,最後才是顧及到社會。對得起股東,是企業發展的原始動力,是資本追逐利潤的本能;照料好員工,才能激發組織的戰鬥力,服務好客戶,獲取企業發展的機會;而顧及到社會,則是前兩項出色完成,最起碼也是及格完成時,才能更上一層樓的利他利己之舉。

前段時間,有電視報道國內某個大型煙草公司,將其贊助的學校都冠以XX煙草學校,著實雷人。這還是公益活動嗎?只要出錢,就能強行冠名,難道要讓煙草伴隨著孩子們成長嗎?與其說大型工業企業注重社會效應,還不如說他們在與政府合唱一台戲。響應了政府的拉郎配,理順了上級關係,也讓自己在媒體前面風光一把,何樂而不為呢?是呀,各層關係都照顧到了,然而企業本身的利益如何體現呢?

社會形象,是更大範圍的企業品牌力,其核心必須要是持久性的公益之舉,其塑造的時間跨度遠遠長於單純的針對目標客戶的市場品牌塑造,單靠幾篇樣樣洒洒的官樣報道,只能是熱鬧一整子,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說到這裡,我們發現,眾多企業在面對工業品營銷這篇命題作文時,發揮得實在是慘不忍睹,偏題跑題者數不勝數,工業品營銷的本來面目被描繪成了四不像。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及時遏制並扭轉,「工業品營銷」這個稱謂名存實亡是小事,工業品企業乃至行業的雖生猶死將是任何人都無法承受的災難。

前有消費品營銷的30年成敗得失,工業品行業的大多數企業為什麼視而不見呢?要知道,工業品購買決策者也是人,他們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營銷努力的影響。而且國內外不少工業企業都已經走向大營銷之路了,為什麼我們的工業企業不積極跟進呢?工業品營銷,不能再是夸夸其談的空頭概念了,必須要從贏利模式開始,構思工業企業的戰略規劃,從而塑造工業企業的營銷核心競爭力,挺起製造的脊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