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禁投以後,三問共享單車治理困局

原標題:禁投以後,三問共享腳踏車治理困局

「拎得清」的企業也從昨晚開始,紛紛表態,將按照要求立即停止投放新增的車輛。「暫停投放」的措施落實到位,確實能讓與日俱增的共享腳踏車停下腳步。

但共享腳踏車如何長期有效治理,仍然是擺在主管部門面前的難題。

其實,在這「最後通牒」之前,主管部門早已三令五申,在規範共享腳踏車發展的問題出台了諸多政策。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共享腳踏車政策」時間表。

五一節前後,市交通委率先出台《上海市規範發展共享腳踏車指導意見(試行)》,並對外徵求意見,首次明確了共享腳踏車的地位,以及發展和管理方向。

7月5日,全國首個《共享腳踏車》團體標準在上海發布。明確了共享腳踏車存在局部管理失衡、車輛隨意亂放、佔用公共空間等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近日,交通部也出台了《共享腳踏車指導意見》,雖然各項政策措施確實是為共享腳踏車的發展和治理指明了方向。

政策有了,抓手有了,但到位了嗎?在小眼哥和大眼妹在平時的採訪和接觸中,發現共享腳踏車管理的操作上依然面臨著種種問題,往往讓出台的政策成了「空頭支票」,沒有得到落實。

Q1:如何掌握共享腳踏車投放總量?

之前,我們就曾接到過一起市民的報料,在某一塊拆遷基地上,橫七豎八地放著上萬輛共享腳踏車。經過實地調查,才知道這是當地街道相關部門的無奈之舉。多個品牌的共享腳踏車大肆在轄區內投放,導致人行道無路可走,公共區域雜亂無章,主管部門要求企業給出投放量和未來投放計劃,卻從未得到過正面答覆。於是,這裡成了超量共享腳踏車的「臨時所在地」。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案。

在上海的共享腳踏車到底有多少量,每個區、每個街道、每條路得分佈量又是多少?這個問題是要實現有效監管的大前提。不過,目前市場流傳著一種說法——OFO70萬輛、摩拜50萬輛,這些數據從何而來,準確性多少?我們無從考證。

目前,能夠準確掌握總量的只有企業方自己,換句話說,主管部門也必須是通過向企業方詢問,才能掌握數據。那麼,企業方投放了多少車,其中哪些是新車,哪些是舊車維修后重新投入市場的,只能是企業說了算。

沒有了數據的支撐,無論是考量一個點、一個區還是全市的腳踏車總量是否「適度」就成了一大難題。失去了這一大前提,主管部門去指導腳踏車投放的點位和數量也就沒有了依據。一個點位該多放點、還是清理些,又該如何決定呢?

Q2:公共資源該為共享腳踏車亂投放埋單嗎?

在最近的一個月里,我們不斷接到像這樣關於共享腳踏車的投訴。有一次,大量需返廠維修的共享腳踏車被丟棄在了人行步道上,這些無法使用的車子就猶如共享垃圾,成了附近居民的煩心事。

通過接觸當地街鎮,負責人卻向大眼妹大倒苦水,為了處理共享腳踏車,一年多里他們組織了一支專門整治的小組,成員現在就有53人,專門負責轄區內共享腳踏車擺放。53人,每月增加的固定成本可想而知。那麼,企業是否有運維人員呢?負責人呵呵一笑,「幾乎看不到」。

缺乏依據而導致無法進行事前的指導和監管,主管部門又不能坐視不管,如此一來,就出現了「我這裡搬走,你這裡投放」的局面,在此過程中,政府只能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讓第三方來不斷清運淤積的車輛。

一輛腳踏車使用一次一般只收取1元,甚至免費。但清運一輛腳踏車所花費的人力物力,可能要比我們使用一次來的更多。大量企業所應該承擔的運維管理費用都分攤到了公共資源上,成千上萬輛被清運的腳踏車停放在第三方停車管理公司日復一日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說到底,作為納稅人的你雖然享受著免費騎行,但其背後,企業已經把運維費用分攤到了每一個納稅人的頭上。

Q3:誰來將共享腳踏車管到底?

目前,在上海,針對共享腳踏車的管理問題,雖然從屬性上來說,是由市區兩級交通委主管,但無論是市交通委還是區建交委,都屬於政府機關,行政審批事務居多,人力物力有限。

也因此,每個區都在積極地摸索,每個區的辦法也都有所不同。在各個環節,管理的人員也不盡相同。

比如,在投放階段,一般是由屬地街道約談企業方,要求在近期增加或是減少一些投放量。

在投放后出現了違停,有的區是由交警出面,有的則是由停車管理公司清運,還有的是由依託於網格化管理的街道調派相應人手進行管理。

此外,面對實際腳踏車停放問題,多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成本也很大。就比如,同樣的一輛腳踏車違停,一條道路規劃上的紅線,就會直接影響到底是由交警還是城管進行執法管理。諸如此類不一一列舉,可想而知,管理的效率勢必大大降低。所以,確立管理的部門及相應框架,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邊是本市主管部門對共享腳踏車的治理決心,另一邊我們也看到諸多難題困擾著目前共享腳踏車的長效治理。

還記得去年,當被收走的共享腳踏車在黃浦區某停車場匯成一片彩色海洋的時候,公眾紛紛指責相關單位一收了之的粗暴式管理,然而不到一年間,當各色共享腳踏車盤踞人行道、侵佔公共道路,耗費無數公共管理資源時,輿論似乎又出現了反轉,公眾在享受共享腳踏車帶來便捷的同時,又擔憂若干年後這些共享腳踏車會不會成為共享垃圾,為城市環境添堵。

其實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把雙刃劍,喝彩不應太早,利與弊都需要時間檢驗。當新生事物出現的時候,有沒有前瞻性的預判,有沒有後續應對的預案,都考驗決策者的治理智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