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上海證大(0755.HK)二次易主,新金主能不能改變證大的命運?

2007年2月24日,上海證大(0755.HK)發布公告與認購方訂立可換股債券認購協議,向認購方發行本金總額16.5億元三年期可換股債券,年利率4%;換股價0.22元,較當天收市價溢價69.23%;可兌換新股占已發行股本的50.41%,占擴大后股本的33.51%。認購方—Hong Kong Riswein Development Co. Limited,是一家在香港註冊的私人股份有限公司,由冉盛置業間接全資持有。

一、傳奇版的戴志康卻沒讓證大成為傳奇

證大目前的大股東是東方資產,突然一看還以為上市公司是啥不良資產,但細看才發現,原來上海證大的創始人是傳奇人物:戴志康先生。

戴志康出生於1964年,1981年考入人民大學,主修國際金融,從此,金融開始滲入戴志康的骨子裡。

1985年,考入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

1987年,進入中信實業銀行總行,任行長辦公室秘書。

1988年,擔任德國德累斯頓銀行北京代表處中方代表。

1990年,戴志康任海南證券公司部門經理。

1992年,組建了第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富島基金公司,並出任總經理,富島基金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炒股票和房地產。成為了「私募基金第一人」同年,戴志康創立了上海證大。

1993年,因為國家的宏觀調控,海南的房地產和股票泡沫碎掉了,富島基金不僅賠光了當時募集到的6000萬的基金,還倒貼了500萬。對於一般人而言,這應該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但是戴志康卻沒有多少挫敗感,在他看來,技巧只是一時的失敗,而不是永遠的失敗。

1995年,當資本市場復甦的時候,他重整旗鼓,重倉了蘇常柴這隻股票,之後脫手獲利一億元多。

1999年,戴志康又看到了互聯網的潛力,集中投資了一批網路股,又賺了一大筆。

2000年,全球的互聯網泡沫開始破裂,康志康覺得國內資本市場將來也會有問題,所以他決定在國內資本市場還沒出現問題的時候淡出股市。

淡出股市的戴志康把目光放到了房地產板塊,他開始大舉進入上海房地產市場。2000年,他以低價拿到了浦東足以開發10年的地塊,先後開發了九間堂、大拇指廣場、喜馬拉雅中心等具有文化元素的建築。

當時上海的房價漲幅驚人,上海證大的營收從2000年到2005年期間翻了一倍,2005年收入達到14億元。又因為公司拿地比較早,所以毛利率也比較高,從2006年開始,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基本上都在30%以上。

2007年,對於地產和股票來說都是大年,戴志康的身家也超過了百億,位列胡潤房地產富豪榜28名。

或許是出於對文化地產的熱愛,又或許是在金融業的如魚得水,戴志康開始將金融業的高槓桿帶入地產領域。

2010年2月,上海證大以92.2億元創紀錄的價格拿下了位於上海外灘的8-1「金融地塊」地塊,刷新了上海地王的紀錄。

但是當時的上海證大賬上的現金僅5.99億元,總資產也不過33.72億元。

拿地一時爽,付錢血在淌啊~

證大疲弱的現金流無法負擔這個昂貴的地王,為了籌集資金,2011年10月,戴志康不得不將外灘地王轉手,引入了復星、綠城還有磐石投資參股,出售了65%的股權。復星、證大、綠城和磐石分別持有外灘項目50%、35%、10%和5%的股權。2011年12月,證大和綠城的全部股權又賣給了SOHO,SOHO間接持有外灘8-1地塊50%的權益。

費力買來的項目最後出讓了全部股權,這地王拿的挺失敗的。如果只有這一次的失敗,戴志康先生肯定不會從地產市場全身而退--更失敗的還在後面。

2013年11月,上海證大以10.61億南非蘭特(約8.38億港幣)收購了南非約翰內斯堡1600公頃的建設用地、4平方公里的濕地以及200幢歷史建築。戴志康想用10-15年的時間,投資者80-100億美金,在這裡再造一個陸家嘴。

80-100億美金的投資,戴志康再度試圖利用高槓桿撬動項目。

高槓桿的運用並沒有結束:2014年初,上海證大擬以最高代價11.94億元,收購中冶南京下關地王。

這種「蛇吞象」式的發展模式讓上海證大的資金鏈變得十分資金緊張。2010年收購上海外灘項目之後,當年的負債率為96%。轉讓上海外灘項目之後,上海證大的資產負債率本來有所緩和,2013年、2014年上海證大接連激進拿地,2014年的負債率就一下子升到了138%;到了2015年,公司負債率更是升至242%~

「蛇吞象」的結局是,蛇被這無法下咽的象噎住了。

2015年2月7日,戴志康以總價12.507億港元將其和女兒戴陌草持有的上海證大房地產有限公司42.03%股份全部賣給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全資附屬有限公司東方資產管理(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相當於每股銷售0.2港元,這個價格和停牌之前的0.183港元相比是溢價收購,但其實這比每股約0.446港元的資產凈值來說是打了個對摺。

2月13日,上海證大宣布再度出售8%股份,將這8%股權納入囊中后,東方資產將擁有上海證大50.03%股份,並將向上海證大提出全面收購要約。

二、為什麼是東方資管公司來接盤呢?

這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是什麼背景?

1999年的時候,仿照美國解決儲貸危機的RTC模式,成立四大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信達資產、華融資產管理、東方資產管理、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共收購了銀行業1.4萬億元不良資產。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是一家國有獨資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在完成歷史任務后,美國RTC就立刻宣告解散,而的AMC經過七年的發展之後順勢進行商業化轉型。東方資產開展商業化轉型后,擁有境內外10家控股公司,業務涵蓋了資產管理、保險、證券、信託、租賃、投融資、評級和海外業務等。截至2014年年底,集團總資產達到3195億元,凈資產達到506億元。資本實力非常雄厚~近來又將投資的目光放到房地產市場。

在收購上海證大之前,東方資產曾出現在了融創綠城併購案中。當時有市場消息傳出,東方資產願意借出30億元給宋衛平來收回綠城在融創手裡的股份。雖然後續發展顯示綠城並未選擇與東方資產合作,但東方資產看好地產板塊這個想法已經十分明顯了~

所以說這次上海證大出售股權,東方資管公司是很有興趣的,而且早在2014年3月,上海證大就和東方資產管理公司開展了合作,東方資產入股上海證大在南京的證大喜瑪拉雅項目。

東方資管公司來說,它其實是個財務投資者,和證大正好互補。東方資管公司有著房地產投資經驗和充足的資本,它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團隊,證大恰好可以滿足東方資管公司的需求。

而戴志康之所以選擇以一個較低的價格出售股權而不是分拆清盤,也是想保留住這個平台。如果他賣給一個地產企業,這個就很難實現了。東方資管公司需要證大的團隊去開發,所以就更有可能保留這個平台。在這個小心愿之外,證大唯一缺的就是錢了,既然正大這兩個需求東方資管公司都可以滿足,戴志康選擇它也不足為奇。

三、在東方資管手裡的證大還是沒能過上好日子

東方資產從戴志康手中接過上海證大之後就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畢竟有錢~8月25日,上海證大以約45.14億元收購中冶持有的6家附屬公司,在南京補倉了11宗地塊。11月19日,上海證大又以總代價約3.44億元收購位於江蘇南京的相關物業,總樓面面積達2.63萬平方米。

市場上從來沒出現過能管好房地產公司的資管公司。東方資管也不例外。

我們從現在往回看,企業在2016年之前拿地,是以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拿到地,並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但是,上海證大之所以會被東方資管收購,主要是因為上海證大的投資其中在商業地產,而商業地產和酒店的特點是資金占用量大並且投資回報周期長,所以在拿了地王之後造成了資金緊張的局面。東方資產接管證大之後關注眼前的障礙會比關注遠方的路要更重要,大幅的拿地增加資本開支反而會破壞業績的穩定性。

或許是預期到2015年的業績會進一步惡化,或許是原本就只是從投資角度才收購的上海證大,入主證大僅半年,東方資產就計劃出售上海證大的部分股權,12月24日,上海證大公告宣布,公司控股股東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作為潛在賣方)與四名潛在買方簽訂了四份諒解備忘錄。

這幾個買方最有可能是誰呢?

從2015年中報來看,除了東方資管,持股比例第二大的就是間接持有上海證大13.63%的郭廣昌了,而復星之前也接收了證大上海地王50%的股權,由此看來,復星確實很有可能買下東方資管手裡股份。

2016年1月14號,證大發布公告東方資產選定了了冉盛置業為潛在買家,同時終止和另外三明潛在買方的討論。

2016年1月26日,冉盛又找到中青旅為一致行動人。東方資產和他們在25日簽訂具有約束力的買賣協議。根據買賣協議,買方已有條件同意購買4,462,31519股股份,合共相當於公告日期上海證大已發行股本的29.99%,價格為每股0.26港元。因此,總價為11.6億港元。待買賣協議完成後,冉盛及中青旅將分別持有4,016,085,767股及446,231,752股股份,分別相當於公告日期上海證大已發行股本的26.991%及2.999%。

買方為什麼是冉盛的郭昌瑋而不是復興的郭廣昌呢?

一來是之前在外灘地王的項目上並不愉快,2011年10月,復星買下了外灘項目50%的股權,而分掉剩下50%的證大和綠城在12月又把股份轉給了SOHO,復星覺得SOHO的收購損害了自己「優先認購權」的利益,把SOHO、證大、和綠城都告上了法庭,這個案子拉拉扯扯直到2015年9月才結束。

二來是東方資產急於套現,冉盛的溢價收購顯然很符合東方資產的胃口~

但是這筆協議到現在都還沒有完成,因為這筆生意中有一些先決條件,就是之前關於建議認購公司可換股債券的商討遲遲沒有完成。

四、郭昌瑋接盤證大之後會怎樣?

去年年初簽訂的購股協議一年多了都沒結束,讓很多人一度以為這事兒要黃。現在這筆可換股債終於落實下來了,那麼這筆債為什麼會溢價69.23%發行?

0.22港幣/股,這筆可換股債(16.5億,三年期)的價格比起之前2016年1月認購的0.26港幣/股,還要低了0.04港幣/股。之前可換股債的商討之所以拖了一年沒才談下來,大概率就是因為價格的問題,所以溢價是肯定的。而東方資管公司接盤的時候認購價格是0.2港幣/股,所以0.22港幣/股的價格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紅色線為可換股債(16.5億,三年期)價格0.22港幣/股

如果這次的可換股債券成功發行,又假設可換股債全數兌換,那麼冉盛置業的持股比例為51.46%,就是穩穩的上海證大大股東了。

之前溢價45.25%來買股份,現在又溢價69.23%來買可轉股債,前後一共花了26.94億元去拿上海證大51.46%的股份,可以說,郭老闆為了控制權花了大價錢,而且很明確,沒有控制權老子這殼就不買了,關鍵是後續的問題,3年後,這批可轉債怎麼辦?

2016年的中報顯示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245%,將來從控制權角度,從上市公司財務的角度這批可轉債都是要轉股的,除非三年都搞不定,郭老闆也不玩了...

除了資金問題,這個公司還有別的問題嗎?

從戰略上來看,之前攤子鋪的太大了,一線到四線,國內到國外,東方資管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戰略調整:以上海和南京作為重點發展區域,「深度開發一二線城市區域,逐步剝離三四線城市產業」。

公司在一二線的土地拿地時間都比較早,公司主打的上海和南京的物業和土地可以支持集團未來的業績,而且房地產經過去年的暴漲,房價也升了不少,所以這些項目將來開發出來毛利率都會不錯~

另外公司青島、南通、揚州、海南、吉林等地都有土地儲備,公司剝離出去一部分三四線城市產業也都能帶來收入緩解資金壓力。

前面有提到過,在公司採取激進的拿地政策之前,公司的經營狀況都是沒有問題的,所以說公司最主要的問題是財務壓力比較大。公司戰略方面沒有問題,只是缺錢的話,那問題就比較好解決了。

一種方法是要是能按照預想的來,順利剝離三四線的業務,又開發一批一二線城市的物業,加速資金迴流,降低了財務壓力又釋放了業績,那麼股價必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這樣一來,只要業績和現金流緩過來,股價打上去圈外面人的錢就好辦了。

上面這種剝離不良資產+快速周轉,修復公司基本面圈外面人的錢就是有節操的套路,當然就也有沒節操的套路,拿下控制權后,壓一兩個財報季利潤,壓股價在地位再配一批貨給大股東,把貨拿夠了再往上打...

這個時候就需要再把眼光投向證大未來的大股東:郭昌瑋。

公開資料對郭昌瑋先生的記錄並不多,郭老闆之前並非做房地產起家,旗下企業包括珠海長實、金利科技、北京榮基置業、北京長實和北京安控。

郭昌瑋自身因2015年收購金利科技而被資本市場關注,在當年收購金利科技的交易中,珠海長實需支付8.66億元,其中僅約3.5億元來源於自有資金,剩餘資金則擬以所獲4222萬股金利科技股份作為質押擔保,向五礦國際信託借款5.19億元,貸款期限13個月,到期一次性本息付清。

金利科技2015年年報顯示,金利科技2015年上半年也出現多項財務指標下滑,例如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9.82%,凈利潤虧損1.17億元人民幣等。所以說上海證大與金利科技在公司運營狀況上有很多相似之處。

郭昌瑋實際控制金利科技后,對其進行了資產重組,並於2015年7月斥資約21億元收購海外遊戲電商平台MMOGA,同時出售現有資產、業務和負債,從而實現傳統製造業向互聯網電子商務中介平台公司的轉型。2015年的時候,公司的股價翻了5倍...

郭老闆的財技也是杠杠的,而且拉起股價來自己都怕,不過之前都是在A股玩,就不知道港股這節奏帶不帶的動...

除了歷史遺留的資金問題,公司的基本面沒有什麼大的問題。郭老闆接盤過程中兩次溢價收購,一共花了26.94億元拿下上海證大51.46%的股份,扣掉CB的利息加權成本是0.21元左右,目前的股價比郭老闆的平均成本有足夠大的安全墊,你說是會直接搞上去,還是打下來勻成本呢?

【作者簡介】

木子Lee | 格隆匯·專欄作者

專註港股投資 注重長期投資價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