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民國合肥四姐妹: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安靜朗讀音頻

文 | 江徐

十點讀書簽約作者

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民國的姑蘇城流連著古典氣息,或小橋流水,人家枕河,槳聲欸乃,或阡陌交通,曲巷通幽,花樹相映。

在市區偏東,有一條蘊含「福壽延綿」之意的九如巷,從粉牆黛瓦中走出的幾位女子巧笑嫣嫣,氣質典雅,成為這條巷子,乃至整個民國時期不可多遇的風景。

她們是著名的張氏四姐妹。

葉聖陶曾讚歎: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世人為之感慨,在怎樣一個家庭、怎樣一對父母的培養下,女兒個個才情出眾,靈魂幽香。雛鳳清於老鳳聲,提起張武齡,世人習慣稱他為張氏四姐妹的父親。

樂觀進取,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這句話從某種角度看有其道理,拼的是家風和人生格局。

張武齡,民國教育家,出生於合肥一個名門望族。祖父是擔任過兩廣總督的晚清重臣張樹聲。作為洋務專家,張樹聲曾提出「采西人之體以行其用」的先進思想。

張武齡

張武齡沒有安於老家良田萬傾的現狀,他沿襲祖父銳意進取、謀取出路的志願,棄政從教,志在改善國民教育。

為創辦樂益女中,張武齡變賣家產,聘請柳亞子、葉聖陶等人來此任教。樂益是「樂觀進取,裨益社會」之意。為推動全國女子教育,也是為女兒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先後舉家遷居上海、蘇州,不禁讓人聯想到古時的孟母三遷。

張武齡對社會教育積極改進,對自己子女同樣用心良苦。

他為四個女兒取名: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 、張充和。每個芳名脫除女孩子的胭脂水粉氣,並且都帶有形似雙腿的「兒」字。世界那麼大,身體和靈魂總要一個在路上,他希望女兒們走向遼闊天地,品讀山水文章,開闊胸襟。

除了擇地而居、取名寄志,張武齡在子女教育上還有一項舉措,放在今天同樣難能可貴:每年,他都選取一段時日,不惜財力和時間,攜妻帶子從蘇州去往上海,在飯店一住就是二個月,只為帶孩拓寬視野、購買書籍、觀賞崑曲。

關於這一段時光 ,大姐元和存有一個記憶:「爸爸到上海住旅館,衣櫥中不掛衣服,堆滿了書。」

木心先生說:「名字是一種風格,也是宿命。張家四姊妹後來都走出了九如巷,在各自人生道路上漸行漸遠,為世人熟知,大姐張元和與四妹張充和更是漂洋過海,將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崑曲宣揚至海外。」

言傳身教,你想子女成為什麼樣的人

首先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在追求個性、崇尚自由的民國,很多文人染有不良嗜好,比如梁啟超、胡適痴迷於麻將,魯迅、聞一多嗜煙如命,辜鴻銘更是放言「作為名士豈能不嫖娼不納妾」。

張武齡算一股清流: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不納妾,因此被稱為「四不紳士」。

就像網上一句話:你想子女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張武齡沒有任何不良嗜好,生活簡潔,這本身給子女樹立了一個榜樣。還在精神追求、藝術情操上言傳身教,潤物細無聲。

他自己酷愛讀書 ,家裡到處放置書籍,隨手可取,藏書更是憑其數量之大、品類之多在蘇州文藝界享有盛名。

書香氛圍濃厚,連保姆都養成閱讀習慣,女兒們更是在書香浸潤下成長為氣質出眾的四朵金花,看她們照片,你會發覺,每個人都充滿書卷氣,與從靈魂深處散發出的香氣。

張武齡與四姐妹

張家四姐妹有各自的精彩人生,除了三姐張兆和,其他仨都與戲曲結緣。

大姐張元和後來成為崑曲度曲家,與丈夫顧傳玠攜手致力於崑曲的研究和教授事業;二姐張允和與俞平伯等人成立崑曲研習社,著有《崑曲日記》一書,被譽為「奇人奇事」成為崑曲領域的珍貴史料;

四妹張充和先後在哈佛、耶魯等多所大學執教書法和崑曲,後來促成崑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事,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做出很大貢獻。

美國哲學家弗洛姆說:「對人的發展來說最重要的教誨,就是一個成熟的和慈愛的人的現身教育。」

張氏姐妹的戲曲人生,除了得益於母親——身為戲迷的陸英施於的耳濡目染,關鍵在於父親言傳身教、伺機而為的教育。

有一次過年,張武齡看見女兒們在玩一種賭博遊戲,他沒有嚴加指責,而是將她們領到書房,欣賞絢麗多彩的戲服。等她們起了興緻,抓住女孩子愛漂亮的天性,告訴她們,只要不玩賭博遊戲,就請老師教授崑曲,這樣就可以天天穿好看戲服。對此「交易」,女兒們欣然答應。

不講大道理,不強行逼迫,抓住時機,既將賭博習性扼殺於萌芽,又藉機激發孩子戲曲興趣,可謂一箭雙鵰。

張武齡自己對戲曲頗有鑽研,但他仍聘請專業人士給子女教授崑曲表演。還購置留聲機,用於平日播放崑曲,對她們進行藝術熏陶。

寬嚴並濟,讓孩子在玩樂與自由中追求幸福

作家龍應台說:「玩,是最好的教育。」吸取西方先進思想與教育理念的張武齡也踐行著這一點。

「每天我們只要離開了書房,放鳥歸林,這裡就不再安靜。我們有時學王羲之『臨池洗硯』,更多的時候是瘋瘋癲癲爬山、玩水。」

這是張允和在《張家舊事》中對童年往事的一段回憶。張武齡對女兒們的教導方式由此可見一斑——寬鬆、自由、寓學於樂,就算是珍愛的藏書,也允許她們隨喜翻閱。

周有光與張允和

並非一味放任自流,必要的傳統禮儀依然遵循。比如家裡來了訪客,她們應站立客廳一側打招呼、不可在客人面前索要糖果。

張武齡對女兒寬嚴並濟,始終給予自由。這一點不僅表現在學習方式,也包括她們的婚嫁選擇。

跟大部分以「為你好」為由對子女婚戀橫加干涉甚至阻撓的父母不同,張武齡不參與、不過問,除非女兒主動告之,絕不過多盤問對方情況。

有一次,鄰居看中大女兒張元和,派遣媒人上門提親,張武齡以笑應對,告訴對方,兒女的婚事由她們自己做主,與他無干。

孟非有一次在節目說,根據他多年主持相親類節目的經驗獲知一點,父母越是介入厲害,子女的婚姻越不幸福。

張武齡對女兒婚姻不加管束,讓她們自己拿主意,結果應了葉聖陶那句吉言:

大姐張元和與丈夫顧傳玠伉儷情深,琴瑟和鳴。丈夫去世后,她登台出演《長生殿埋玉》時不禁悲嘆:「我埋的不是楊玉環,而是顧傳玠這塊玉啊!」

顧傳與張元和

二姐張允和嫁給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兩人風雨同舟走過坎坷半生,終得靜好歲月。耋耄之年補拍婚紗照,他題詞「人得多情人不老」,她回應「多情到老情更好」,讓人欷吁感動。

三姐張兆和與沈從文的愛情為人津津樂道。他倆好事多磨,從一開始你追我躲,到後來情投意合,她成為他文字和生命中「愛過的正當好年紀的一個人」,不管流離顛沛,看何方的雲,過何處的橋,始終陪伴左右。

四妹張充和與美籍漢學家傅漢思產生跨國婚戀,兩人在文藝追求上志同道合,婚後赴美定居。充和去世時,以102高齡被譽為「民國最後的才女」。

佳人已逝,良人不再,從她們靈魂深處散發出的幽幽香氣留存於筆墨之間、戲曲聲中。

張氏姐妹與她們父親的故事,讓我們再次明白:父母,是言傳身教最有效的老師;家風,是世代傳承最珍貴的家產。

點擊下方「十點好物」小程序

立即擁有能提升生活品質的好物

-背景音樂-

朱蕾《春之祭》 銀臨《棠梨煎雪》

-作者-

江徐,十點讀書籤約作者,80后老少女,自由寫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ID:jiangxv08)。本文首發十點讀書,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主播-

安靜,十點讀書會簽約主播。。每天晚上九點,一段聲音,一首音樂陪你說晚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