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今天,我們為什麼讀經典

「好的書籍」不只有一個標準、一種定義,但這些書一定洞穿了生活的某些本質,揭示了物質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某些奧秘,能夠給人以深刻啟發與教益。

經典對不適當生活的糾正,對正義與非正義的制衡意義是巨大的。讀經典,有助於我們從沉痛的教訓中找到前行的路,得到更充沛的繼續前行的力量。

閱讀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民族的精神養成所具有的意義,是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古往今來的歷史一次次昭示,人類什麼時候善於積極地從前人和當代人的智慧成果中充分汲取有益的養分,什麼時候就會為推動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然而,就當前的讀書生態而言,還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我們國家已經由書籍的貧乏迅速地走向了書籍的過剩,紙質及網路閱讀物的「大爆炸」幾乎無處不在。而且,得益於科技助推、文化複製的便利,閱讀在隨時隨地可以實現的同時,碎片化、淺白化、伺服式閱讀接踵而至,出版上的甜膩、平白、淺俗之風日盛,一些陳腐淺俗的文字被裹以炫目的糖衣,在克隆複製、跟風抄襲的浪潮中四處泛濫並得到膜拜。隨便瀏覽一下噹噹網圖書的文學板塊,便可看到文學熱賣區「文學雞湯」大行其道,如尺度的《世界很忙,而你剛好願意為我有空》以5000萬點擊量赫然名列前茅,曾寫出「三宮六院的胸懷+株連九族的身世」一類酸雞湯的「文青」,以其「青茫三部曲」800萬冊的銷量而成為「翹楚」。「雞湯文學」諸如此類的神話,引得大小出版機構趨之若鶩,擠壓著純文學的生存與出版空間,無情擠佔了大眾特別是成長中的年輕人的寶貴閱讀時間。不消除淺俗低智讀物的影響,不追求啟人心智的「好的書籍」,民族精神的健康成長就可能受到威脅。

「好的書籍」不只有一個標準、一種定義,但這些書一定洞穿了生活的某些本質,揭示了物質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某些奧秘,能夠給人以深刻啟發與教益。而且這些書可以常讀常新,就像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所說的那樣,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有發現的驚喜,「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哈姆雷特》《浮士德》《紅樓夢》《紅與黑》等經典,無疑就是具有超越時空非凡力量的「恆久的模範」,是最好的、最值得讀的著作。

促進使命感的養成

讀經典會豐富人的文化閱歷,增強人的文化責任,促進人生使命感的養成。湯一介先生曾經在《我為什麼而活》一文中寫道:「我那時認為,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活著就應有一種歷史使命感,應對社會負責任。」這種擔當就有來自古今中外文學經典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經典相伴隨。他講道: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儒家經典,深受孔子「天下有道」之理想和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精神的影響與熏陶。讀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父與子》《羅亭》,使他對人道主義有了一定的興趣和認識;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更加深了對人道主義的了解。他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感悟出「悲天憫人」的感情可以化為一種力量,那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生死觀」,以及承擔「人生苦難」濟世救人的理想。

汲取前行的思想力量

讀經典可以汲取前行的思想力量。因為經典如康德說過的那樣,處理的是有關「頭頂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等重大問題。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過:「閱讀所有的優秀名著就像與過去時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進行交談。而且是一種經過精心準備的談話。這些偉人在談話中向我們展示的不是別的,那都是他們思想中的精華。」「思想中的精華」超出人們一般經驗的提煉與概括,往往高度凝練了人類的生存經驗。是經典作家以藝術細節的呈現將文本升華為具有高度形而上價值的存在。有的經典作品對人類生活圖景的描寫可能是誇張的、變形的,甚至以人們難以接受的方式呈現世界的圖景,但揭示出的人生和社會的真理卻往往更為深邃,可以惠及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如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威廉·戈爾丁的《蠅王》等。這些經典可能還會具有一定的預見性、超前性,不少經典在面世的時代不為人們看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顯露出光芒與力量,就是這個道理。因此,閱讀經典可以調動思維能力,對這些思想精華進行一番消化與吸收,特別是促使人們對歷史與現實進行再思考,從而不斷檢視自己對待萬物、對待世界的態度。要想在現實生活中避免趨於功利,思考能力的提高和理性定力的增強特別必要。

讀經典必定有益於我們吸取歷史的教訓,從前人的提醒與警示中,讓未來的路走得更好。英國十九世紀詩人柯勒律治曾經說過,文學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通過喚醒人們對習慣和麻木性的注意,引導人看向美麗的新事物」。不少文學經典以不妥協的,不順應生活、逆著生活的反差性,從反面給人教訓,或者提醒人們自身的不完善,讓文學從反面成為生活最清醒的守護,讓不完善的社會能夠保持更健全的理想。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這些經典的思想價值更為可貴。比如老舍的《四世同堂》並沒有正面描寫抗戰,而是表現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的生活,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他通過這些人的經歷試圖告訴我們,普通民眾由完全無知到民族覺醒走過了何等漫長而沉重的路。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里指出:「人,趨於完美之後,就是動物中最好的,但是,一旦脫離法律和正義的約束,卻又是最壞的。」一般來說,經典提供的就是「最好」與「最壞」的典型,意在提醒人們去銘記。學者許嘉璐也認為:「善與惡的鬥爭有史以來就有,各個民族都在反思弘揚自己的傳統文化,不過就是在善與惡的天平上加大制衡。」經典對不適當生活的糾正,對正義與非正義的制衡意義是巨大的。讀經典,有助於我們從沉痛的教訓中找到前行的道路,得到更充沛的繼續前行的力量。

讀經典等於攀登一個個人類築就的精神高峰,在攀登的過程中使自己的精神和思考力不斷得到強健。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生活舒適度的追求,獲得外在事物的便捷性在增加,而精神文化上所有易得的、淺近的東西給人帶來的「好處」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智的萎縮與退化,習慣於此就會放棄思考,拒絕接觸超過自己理解惰性的東西。經典是無數思想文化精英累積下的成果,閱讀的過程不會像淺閱讀一樣一路亨通。但是經典「不一定教給我們以前不懂的東西。在經典中,我們有時發現的是某種自己已經知道(或者以為自己知道)的東西,但不知道是該作者率先提出的,或者至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與其聯繫在一起。」(卡爾維諾語)經典所具有的不同凡響之處在於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知識的提供,而是有益於心智的啟發;經典如同設置了思想重巒疊嶂的山峰與奔流不息的巨河,人類對經典的閱讀,就是在一次次向與自己體力完全不相稱的山峰發起攀登,就是在赤腳涉過自己從未知曉的激流險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這樣一個時代,志存高遠,凝神聚力,就一定要善於克服種種惰性,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難,不斷地去開掘不同時代人們的思想成果寶藏,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隨時投入到實現民族復興的事業中去。

關注學習時報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頁面

通訊錄→公眾號→右上角「+」→搜索「studytimes」

文章頁面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賬號→添加關注

文章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