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共享雨傘就是個笑話!

作者:張熹

當共享腳踏車、共享充電寶的市場還被炒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共享雨傘」的業務悄然出現了。共享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人們認為好像任何東西沾上了共享二字,就肯定能受到追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十幾家共享雨傘玩家入局,在投資人的目光中,這天上下的不是雨,是白花花的真金白銀啊!而100把共享雨傘在上海一夜之間憑空消失,也讓人們看到了共享雨傘這一商業模式背後存在的漏洞。

1

下雨天了怎麼辦?打傘啊。

於是「共享雨傘」行業就這麼誕生了。

5月21日,春筍共享雨傘獲得500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投資方未透露;5月24日,共享e傘獲得創始人自投1000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5月28日,共享雨傘JJ傘獲得數百萬天使投資。

關於怎樣看待創始人自投天使融資共享雨傘商業模式,網上評論點贊數最多的回答是通常乞丐想討到更多錢的時候都會往自己的破罐子里放個50元、100元的。

共享e傘的創始人趙書平可絕不是乞丐。

他靠服裝行業起家,2004年,趙書平創立了四野服飾,2007年,他賺了1000多萬元;2010年,賺了2000多萬元。但自2013年起,受某寶的影響,服裝廠的銷售額每況愈下,2016年虧了1000多萬元。

他感覺做服裝已經沒利潤可賺了,他覺得共享經濟是風口,做點什麼可以往共享上面蹭呢?汽車?重資本,太貴啊;食品?不行,有衛生限制;腳踏車、充電寶已經有人在做了啊。

正在趙書平一籌莫展之際,趙書平選擇了下樓遛狗,那天深圳下著毛毛雨,他看見有人打著雨傘,他心想這天上下的不是雨啊,這是在下鈔票哇!

於是,共享e傘就這麼誕生了,幸好深圳不像北京這樣的霧霾天氣,否則現在市面上出現的可能就是共享口罩或者共享氧氣罐了。

據趙書平自己的介紹,除了自己前期投入的1000萬,還有上億的融資投入其中了。如今,共享e傘已有超過15萬用戶,在深圳、廣州、珠海共投放了7萬多支雨傘。每支傘的使用率在晴天約為 30%,在雨天約為 300%。

平均每支 e傘的成本約為 90元,投入成本大約在 30個雨天之內就可以完全收回。團隊正研發新產品,或將增加GPS定位、收音機、太陽能、充電寶等功能。

這些聽起來有些「天花亂墜」的數據,共享雨傘看上去好像穩賺不賠,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2

有人說,共享物品的經濟模式基於高頻,其盈利點也需要用戶的高頻使用。

共享雨傘的使用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南方的夏天梅雨季節,某些多雨的城市用雨傘尚可算是「高頻」,而到了北方呢?

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長時間不下雨的話,用到雨傘的情況並不多怎麼辦?看似簡單門檻低的共享雨傘,投放卻受季節和地點等因素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基本上等於「看天吃飯」,而且雨傘屬於易耗品,在某些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吹半年的沿海地帶,頻繁使用的話不知道得刮壞多少把,折損要怎麼計算,是否能覆蓋成本也成為疑慮。

都說共享雨傘和共享腳踏車模式類似,腳踏車尚且存在丟失、損毀率等問題,更何況一把小小的雨傘,還是以共享e 傘為例,目前,共享e傘有一支將近400人的團隊,其中有約300人屬於e傘的運維人員。他們組成了天使送傘隊,擔任投放、返修等工作。

以每個人每天100元的人力計算,300人的團隊一天就是30000元,一個月就是近10萬元。這還是按照最低的標準來計算。到後期隨著業務的擴張和投放地點的增多,又需要更多的維護人員。

5月31日,共享雨傘OTO在上海陸家嘴投放了100把雨傘,由於無押金、無付費、無GPS定位的「三無設計」,這100把雨傘第二天就全部消失,一把都看不到了。由於沒有GPS定位,OTO公司表示我們也不知道傘去了哪裡。不是因為國民素質低下,而是這種商業模式本身就顯得荒誕。

如果有一天,滿大街的雨傘隨意地掛在公車站或路邊的欄杆上,這樣不僅容易造成丟棄,還是形成一堆垃圾,影響城市環境。有人質疑共享雨傘行業本身就是一種商業炒作,或許當一輪又一輪的融資燒錢過後,共享雨傘的泡沫也將破滅。

更多熱門文章

有傳媒求職需求請點擊閱讀原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