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嚴監管下的銀行理財業務將走向何方

近期銀行理財業務

規模增長放緩的相關因素,主要是央行層面的宏觀審慎監管對銀行理財業務規模擴張的約束。從機構監管和行為監管角度全方位監管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將為銀行資管參與大資管競爭夯實制度基礎。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出現了多種風險管理工具,資金端和資產端的新氣象都為銀行理財業務整裝再出發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回歸理財業務「代客理財」本源的大前提下,銀行理財業務從「規模為王」的時代正步入「百花齊放」和「客戶為王」的時代。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近日發布的《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6)》,權威披露去年銀行理財業務規模、結構等各方面翔實的數據,展示了這個規模約30萬億元市場的全景圖,也揭示了未來的趨勢。此次央行從宏觀審慎監管角度、銀監會從機構監管和行為監管角度全方位監管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將為銀行資管參與大資管競爭夯實制度基礎。未來,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創新、投資領域創新、銷售和服務模式創新將層出不窮,銀行理財業務大有可為。

以餘額計,今年一季度銀行理財總規模幾乎沒有增長。實際上,銀行理財總體規模告別高速增長的跡象去年四季度就已比較明顯了。理財步入低增長區間,是因為監管和銀行經營思路變了。根據《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6年)》,2016年10月、11月和12月的月度環比增長分別為0.8%、0.8%和-0.2%。2016年全年規模新增5.55萬億元,低於2015年的8.48萬億元。根據銀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銀行業金融機構4月末理財產品餘額為30萬億元。雖然僅比2016年年末增長0.95億元,但拉長視角來看,近五年銀行理財可謂超高速增長。從2013年末首次突破10萬億到2016年4月末突破30萬億,年均增速達40%以上,銀行理財在整個資管行業中實現了「高基數、高增長」。對從業人士而言,對理財業務從超高速增長回歸到常態化增長早有預期,對回歸「資管本源」的大討論從2014年理財業務十周年的時候就已開始了。

近期銀行理財業務規模增長放緩的相關因素,主要是央行層面的宏觀審慎監管對銀行理財業務規模擴張的約束。自去年四季度傳出央行擬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的消息后,商業銀行普遍在全行層面推行對理財業務的統籌規劃,理財業務整體擴張規模有所放緩。2016年末理財餘額同期增長了5.55萬億,其中同業理財貢獻2.99萬億,佔比為54%,成為2016年理財規模增長的重要貢獻力量。根據《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6)》的定義,銀行同業類產品是指專門面向銀行同業發行的、由其他銀行表內資金購買的理財產品。一些商業銀行確實存在對其表內資金投資金融產品、參與資本市場的正常需求,然而在2016年下半年同業理財的爆髮式增長中,存在一些套利行為、嵌套行為、槓桿行為。在監管的引導下,商業銀行普遍在資管業務層面多措並舉「回歸資管本源」,實施了自查存量、控制增量等各項措施,在此過程中理財規模增速明顯放緩。另外,各家銀行的理財業務發展思路也出現了分化。市場佔比較高的大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在謀求規模穩步發展的同時,不再推崇「規模至上」的業務模式,而是主動回歸資管本源、培育優質客戶、開展產品創新,包括大力推動凈值型產品轉型和私人銀行產品的研發等,顯然,這均需要一段時間方能見成效。

2016年,同業理財是銀行理財規模增長的重要推力,隨之而來也產生了一些新變化,包括銀行業理財產品的收益。2016年,銀行兌付給同業的總收益額由2015年的758億元大增至2016年的1659億元,增幅近120%。而兌付給一般個人客戶的總收益額同比下降2.4%。

在比較個人理財產品和同業理財產品兌付收益時,不僅要考慮兌付的絕對金額,還要考慮兌付的相對比例。在收益的絕對金額方面,2016年,一般個人類產品兌付客戶收益4,582.7億元,占整個市場兌付客戶收益的46.89%;銀行同業類產品兌付客戶收益1,658.9億元,佔比為16.97%。在考慮到相對收益時,我們簡單使用2016年底的理財產品存續餘額作為收益率的分母:截至2016年底,一般個人類產品存續餘額為13.46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46.33%,較年初下降3.2個百分點;銀行同業類產品存續餘額為5.99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20.61%,較年初上升7.84個百分點。綜合來看,個人理財產品的兌付收益佔比為46.89%,但規模佔比為46.33%;同業理財產品的兌付收益佔比為16.97%,但規模佔比20.61%;兩者的兌付與收益較為平衡。相關統計證明,在忽略了產品風險、產品底層資產等個性化要素的情況下,現有主要四類理財產品的兌付與收益都相對較平衡。

簡而言之,銀行同業類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的大幅提升更多反映了同業理財產品的規模擴張,而非個人理財產品和同業理財產品的分化。

在新的監管環境下,利用銀行理財業務規避監管的行為將被抑制。央行年初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在短期抑制了表外理財業務的規模擴張趨勢。今年以來銀監會對各類套利行為的嚴監管,也促使銀行重新審視和定位理財業務。從短期來看,「規模擴張」式的發展思路面臨重大挑戰,現實在逼迫銀行在重視資管能力提升、底層資產的穿透化管理、運作模式的透明化管理上下大工夫。

考慮到理財業務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大,未來理財業務在監管的導向下有望進一步發揮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2016年底,理財資金通過配置債券、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等方式投向了實體經濟的規模為19.65萬億元,占理財資金投資各類資產餘額的三分之二以上,較年初增加了3.77萬億元,增幅為23.75%。未來,在底層資產穿透的前提下,以是否支持實體經濟為準繩,理財業務仍將繼續在正確的軌道上有序發展。

作為居民資產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理財既符合大多數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又是居民參與資本市場、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重要渠道。因而,在回歸理財業務「代客理財」本源的大前提下,銀行理財業務從「規模為王」的時代正步入「百花齊放」和「客戶為王」的時代。尤其今年以來,私人銀行客戶需求旺盛,對資產多樣性、資產配置能力均提出了較高要求。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出現了多種風險管理工具、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也持續推進,資金端和資產端的新氣象都為銀行理財業務整裝再出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