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黑龍江金融服務「三農」系列報道之一】誠信黑龍江——黑龍江農村金融信用體系建設紀實

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已有33個縣(市)建立了縣域信用信息中心,共採集入庫111.2萬戶農戶、892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用信息;全省各金融機構共幫扶創建信用戶129.5萬戶,信用村2359個,信用鄉鎮207個。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千百年來,誠信被視為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到了商業社會,信用更成為立身之本、興業之基。

社會呼喚信用體系建設

近日,針對的信用體系建設,各部門有了許多新動作。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工信部、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在京召開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工程啟動大會,將建立追溯專用域名服務平台,促進追溯信用體系建設;組織成立微商聯盟,推動網商誠信建設等6個方面的信用建設。同時,個人徵信聯合機構「信聯」籌建進入實質性階段,包括首批個人徵信試點機構、多家相關行業機構等簽署投資意向書,機構籌建已進入實質階段。

國務院出台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顯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網站、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已相繼建立,社會化徵信體系覆蓋面不斷擴大。誠信體系建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農村地區曾經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三信」(信用鎮(鄉)、信用村、信用戶)建設,這項工程的主導者是各縣市的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如今,農村金融信用體系建設再次被提上新高度。

在產糧大省黑龍江,隨著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水平的提高,農業新型合作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逐漸成為農業生產的主體,「三農」領域的金融需求越發旺盛。要想貸款順利,「信用戶」身份是必不可少的。一旦被評為「信用戶」,涉農金融機構就會核發貸款證,滿足金融需求就容易很多。

記者與人民銀行哈爾濱中支副行長張會元座談 本報記者 陽愛姣 攝

「實施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評定創建工程前,農戶申請貸款經過的環節多,時間長,額度小。創建信用村、信用鎮后,信用戶可以憑『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貸款證》到信用社辦理貸款。」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副行長張會元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信用戶貸款時手續簡化,只需10分鐘就可辦理一筆貸款,與取款一樣快捷,信用貸款額度由1萬元到3、5萬元不等。信用戶和信用村(鎮)還可享受貸款優先、額度放寬、利率優惠等優惠政策。

不僅如此,記者了解到,推行「三信」建設的地方,對信用戶的建設還有建檔率的要求,所以,90%以上的農戶都能得到覆蓋。被評為信用戶后,誠信與農民的利益密切掛鉤,僅利率優惠一項,一戶農民一年就可省下利息數百元。

張會元認為,當前導致「三農」貸款難的主要因素包括農戶自身貸款申請條件不足、農戶還款能力不穩定、沒有有效擔保措施等,因而必須採取有效的風險防範措施來保證農村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建立農村信用體系便是題中之義。

早在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出,要「大力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農戶信用評價機制。」轉眼5年,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仍是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過程中一塊難啃的骨頭。

「農村、農民的信用體系建設實在太難了。」翼龍貸助理總裁王倩曾坦言,「因為徵信基礎較弱,對農民的信用信息收集、核准、評估、查詢都非常難。符合農村實際的徵信產品、服務、信用信息共享交換這些基礎工作都是非常緊缺的。」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建設周期長、見效慢是事實。」人民銀行哈爾濱中支徵信管理處負責人王玉凱向記者坦言。因為農村地區地廣人稀,信息採集需要的人力、時間成本非常巨大,很難產生金融效益。

另外,由於部分群體固有的小農意識導致他們消極對待信息採集,提供虛假信息也時有發生,難以保證信息真實性。信用體系建設推廣起步晚、發展慢,農民意識不到信用價值的重要性。此外,農村的民間系統多以口碑相傳的方式進行傳導,沒有固定的記錄載體和機構,很難形成系統的信用指標體系。

「如果有畏難情緒,那麼真正讓農民享受社會發展成果將無法實現。」黑龍江省金融辦主任郎國明說。事實上,在黑龍江,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

試點先行 探索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

早在2013年,「政府主導、央行推動、多方參與、共贏受益」的「克山模式」農村信用體系在龍江黑土地上落地生根,為金融助力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第一步是建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檔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第二步是整合政府各部門、金融機構信用信息資源,建立信息採集及更新機制,實現信息的持續更新。

同時,建立包括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金融機構等共同參與的信用評定組織與工作機制,建立適合當地特點的指標體系和評定製度,有效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的信貸投入,積極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的「三信」評定與創建。如今,「克山經驗」已成為全國典型,得到大範圍推廣複製。

為保證「三信」評定工作的有序開展,人民銀行哈爾濱中支還出台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農村信用體系試點建設實施方案》。「該《方案》以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為引導,優化貨幣政策資源配置,充分運用支農再貸款引導各涉農金融機構結合自身信貸系統開展了該項評定工作。」張會元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農業項目開發、財政支農資金安排、扶貧資金使用、政策補貼、農村配套服務、信貸政策等方面向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傾斜,形成了資源向信用等級較高的農業經營主體傾斜的有效信用對接模式和激勵約束機制,逐步增強農戶的信用意識,進一步擴大社會化應用效果。」張會元說。

隨後,黑龍江不斷完善克山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信用信息更新機制,將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息採集與評價方式納入其中。

2014年,黑龍江省政府印發了《黑龍江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該《方案》要求繼續深化克山縣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建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檔案,開展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價,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不斷擴大涉農信貸的抵押擔保範圍,推動農業經營主體信用增級,同時強化信用評價結果應用。

「秧田春雨過,鶯燕勸早耕」。從農村金融基層網點返回哈爾濱市的途中,記者經過了位於哈爾濱市阿城區的一片廣袤稻田,耳畔灌溉的水聲潺潺,農民揮鋤勞作的場景美若畫境。作為農業農村比重最大的省會城市, 哈爾濱市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業增加值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首。

在市政府,記者見到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康翰卿。談及農村金融問題,康翰卿認為:「政府要從政策角度、體制設計上,支持、帶動農村金融領域的創新發展」。記者得知,借鑒「克山經驗」,哈爾濱市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踐中持續「深耕」,不斷擴大社會化應用效果。

該市以縣域為單位,在地方政府的統籌安排下,成立運轉有序、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信用信息中心,採集和整理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根據當地農業生產經營特點,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設計涵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信息、生產經營、主要收入來源、住房結構等信用信息及法院、稅收、繳費等公共信息指標,建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檔案,搭建以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統資料庫共享平台。

記者與哈爾濱市常務副市長康翰卿座談 本報記者 陽愛姣 攝

在此基礎上,哈爾濱市建立起信息採集及更新機制,開展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價。結合地方實際,不斷完善農業經營主體採集指標,整合包括政府各部門、金融機構各類信用信息資源,實現信息的持續更新。此外,哈爾濱市依託信息系統開展「三信」評定,擴大應用效果。建立包括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金融機構等共同參與的信用評定組織與工作機制,建立適合當地特點的指標體系和評定製度,積極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的「三信」評定與創建。依託系統評分開展信用村、信用戶、信用鄉鎮的申報工作,對評定的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進行公示,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加大對信用村、信用戶、信用鄉鎮的支持力度。

在農業項目開發、財政支農資金安排、扶貧資金使用、政策補貼、農村配套服務、信貸政策等方面向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傾斜,形成資源向信用等級較高的農業經營主體傾斜的有效信用對接模式和激勵約束機制,使農戶信用意識逐步增強。

截至2017年4月末,哈爾濱市已在依蘭、延壽、方正、呼蘭、雙城有5個縣市搭建信用信息平台,共採集入庫108.9萬戶農戶、889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信息,組織推動哈轄縣各金融機構共創建信用戶33.96萬戶,信用村674個,信用鄉鎮58個。2016年,哈爾濱市下轄各縣(市)信用戶累計獲得貸款額79.2億元,同比增加了9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獲得貸款額8.8億元,同比增加了0.6億元,信用戶貸款利率平均降低1.5個百分點。

「哈爾濱市將進一步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政策法規健全、市場主體覆蓋全面、信用信息充分共享、信用服務創新發展、信用監管體制運行良好的信用建設機制,基本建成以大數據為關鍵支撐技術、以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為核心機制的『信用哈爾濱』社會信用體系框架。」在近日召開的哈爾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會議上,市長宋希斌對哈爾濱市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

人民銀行哈爾濱中支依託縣域信用信息系統平台,積極引導涉農金融機構開發傳統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評價模型,建立和完善信用評價方法體系,根據農村經濟特點和評價結果的信息反饋,不斷提高信用評價的科學性、有效性。人民銀行哈爾濱中支鼓勵金融機構將信用評價與信貸投放結合起來,支持和滿足守信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目前,部分地區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記者與各銀行機構在黑龍江省銀監局座談 本報記者 王仲斌 攝

寧安市財政拿出部分資金作為涉農金融機構保證金,農村信用聯社將保證金放大3至5倍用於支持信用評定等級高的大棚瓜果及蔬菜種植大戶,以「大棚承包經營權+政府擔保」模式向蘭崗瓜果種植基地的誠實守信家庭農場、農戶及寧安鎮周邊大棚基地投放貸款1208萬元。

大興安嶺地區農商行對評定的信用戶給予授信額度提升50%、利率優惠20%的激勵優惠政策。尚志市涉農金融機構對農村青年信用示範戶實行利率優惠,開闢綠色通道、創新信貸模式,降低了農村青年信用示範戶的貸款成本。

郵儲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行長任國慶告訴記者:「目前,我行已將『信用村』建設工作推廣至農墾地區,試點開展了『信用連隊』的建設工作。」據了解,郵儲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於2012年起正式開展「信用村」的創建和評定工作。經過多年運行和優化,「信用村」貸款已成為當前該行在服務農村地區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為了開展「信用連隊」建設工作,郵儲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各級分支機構深入各連隊,主動入戶收集融資需求信息和信用信息,將符合條件的連隊,實行整連授信、集中幫扶,並為信用連中的信用農戶提供利率優惠、流程優化的「雙優」服務,優化農村金融生態。

以郵儲銀行綏化市分行為例,該分行本著「建一個,成一個,建一個,見效一個」的工作思路,綏化市分行轄內各支行行長帶領信貸員走村入戶進行調研,與村委會對接,了解當地信用狀況,農戶種植情況以及資金需求情況。

通過信用村建設,解決了以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農戶設計科學的融資方案,嚴控授信關、嚴把用途關。各支行還向貸款質量良好的村屯授予了「信用村」牌匾,在村內明顯地點懸挂,村內貸款戶可以享受「信用村」優惠利率,以此鼓勵農戶誠實守信,營造良好信用環境和氛圍。3年時間內,綏化分行共建立「信用村」152個,累計向信用村投放信貸資金超9700萬元。

截至今年5月末,郵儲銀行已在黑龍江全省建立了1152個信用村和信用連隊,累計放款達45.54億元,每年為農戶節省利息支出7377萬元。

在共建農村信用環境方面,農行黑龍江省分行也將其當成一項重要工作來落實。2010年,該行制定並出台了《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信用村評定管理辦法》,全省各經營行按照信用村評定管理辦法,對信用村實行動態管理、按年複評的管理模式。各級分支行成立信用村評定領導小組,由行長任組長,副行長任副組長,業務管理、客戶等部門相關人員組成,負責組織、協調、開展信用村評定等工作。客戶經理部或農戶部負責信用村具體評審工作。

「對信用村授信主要是對多戶聯保方式採取一種風險管理措施,同時我行積極鼓勵各支行開展創新,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等增信機制,提升信用村的內涵與外延。」農行黑龍江省分行行長賈勇告訴記者,通過開展金融知識進基層、進鄉村、進農戶等活動,開展農民法律常識、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增強農民信用履約意識,有效推動了農村信用環境建設。截至5月末,農行對黑龍江省全轄信用村授信總額為41.4億元。

2016年是國家實施玉米市場化收購改革元年。農業發展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行長歐陽平向記者介紹說,為落實好支持玉米市場化收購改革的政治使命,去年他們制定下發了《玉米市場化收購信貸工作實施方案》,以玉米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為抓手,充分發揮基金增信功能,積極支持糧油加工、貿易企業收購。到4月末,共為中糧、象嶼等82戶企業審批貸款48.04億元,投放基金項下貸款13.6億元,貸款額度平均放大9.7倍。通過信用保證基金的槓桿作用,為依託基金支持糧食市場化收購探索了可行路徑。去年農發行支持東官現代農業農機合作社收購玉米5700噸,帶動農民人均增收500餘元。

龍江銀行也積極探索農業金融服務模式與產品體系建設,推出「兩牛一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專屬產品——「牧場貸」。針對養殖場建設不同階段,綜合運用財政補貼資金搭橋、固定資產抵押、生物資產抵押、應收賬款質押等風險控制方式,盤活養殖場資產,滿足養殖場不同周期的金融需求。

哈爾濱銀行則在率先嘗試「兩權」抵押,盤活農村沉睡資產方面勇當「急先鋒」。早在2016年3月國家「兩權」抵押貸款暫行管理辦法出台四日內,就向方正縣農戶發放了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成為全國首批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針對農村地區融資普遍缺少抵質押物的現狀,哈爾濱銀行創新差異化抵質押方式。廣泛運用基於倉單、存貨、動產等權益的質押擔保方式;率先開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創新嘗試糧食直補賬戶質押、農機具抵押、地上收益權質押等多種農村地區特有的擔保方式。通過擴大農村地區客戶融資擔保範圍,有效解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資金不足和貸款難的問題,突破了困擾現代農業發展的金融瓶頸。

黑龍江銀監局副局長李蘭表示,該局通過與政府部門密切溝通,與主要涉農銀行機構深入座談調研,共同研究出台指導意見,指導黑龍江省銀行業協會牽頭組織開展「信用村(鄉)」評選工作。同時,銀監局推動將「信用村(鄉)」建設成果納入對縣(區、市)政府相關部門、鄉政府、村組織的年度考核中,激勵鄉級政府、村級組織、各有關部門全力參與,合力優化全省農村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改善信用狀況,盤活信用資源。並且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改變農村地區融資方式,推廣「無抵押」整村授信模式,降低農村地區融資成本,破解金融支農「瓶頸」。

在各個涉農金融機構的積極努力下,黑龍江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取得良好成效。黑龍江省金融辦主任郎國明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已有33個縣(市)建立了縣域信用信息中心,共採集入庫111.2萬戶農戶、892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用信息;全省各金融機構共幫扶創建信用戶129.5萬戶,信用村2359個,信用鄉鎮207個。2016年,全省各縣(市)信用戶累計獲得貸款額290億元,同比增加了19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獲得貸款額27.5億元,同比增加了3.4億元;信用戶貸款利率平均降低0.9個百分點。

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建設,雖難必做,它不僅可以解決農民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而且會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態,讓農村成為資金「窪地」。黑龍江在全省大規模開展「三信」建設,培育誠信黑龍江這個無價品牌,必將有力推動黑龍江「三農」乃至全省經濟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