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初一:生物上冊知識點匯總,開學就要用

初一的同學是第一次接觸生物這門學科,雖然說在大多數省市目前還沒有納入中考,但並不是說它就不重要,而且現在聯考慢慢改成3+3,生物也成為某些專業的必選科目,所以在國中有一個比較好的基礎也是很重要的。

一、認識生物

1.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病毒除外)

2.觀察和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於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佈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溫度等 。另一類是: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由兩部份的組成:一是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二是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3)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生態系統中在一般情況下數量最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4)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

①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②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動物;

③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

④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的越多。

(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的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綠色水庫、地球之肺)、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三、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細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和安放

(2)對光

(3)觀察

(4)收鏡裝箱

3.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觀察的視野範圍就越小,觀察到數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5.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製成玻片標本,常用的玻片標本:切片、塗片、裝片(注意三者區別,分為臨時和永久的)

6.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虎克觀察軟木薄片,發現了細胞。

四、細胞

1.結構

2.細胞結構各部份作用:①細胞壁:支持、保護 ②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③細胞質: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④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⑤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⑥

液泡:在細胞質中,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如顏色、味道等物質)

3.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

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4.臨時片製作:

(1)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擦→滴(清水,為了維持細胞正常的形態)→撕→展→蓋→染→吸

(2)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擦→滴(生理鹽水,為了維持細胞正常的形態)→刮→塗→蓋→染→吸

五、細胞的生活

1.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細胞中的物質分為兩大類

有機物:如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如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分子比較小

3.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線粒體(動植物)和葉綠體(植物)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併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4.細胞的生活是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的統一

六、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1.動(植)物體發育從受精卵開始,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動物和人才有,植物沒有)進而形成動(植)物體。

2.幾個基本概念

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動物和人的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

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結構,形成器官

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3.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4.植物體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

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5.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等

6.單細胞生物:草履蟲(P.68)

七、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藻類、苔蘚、蕨類植物

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苔蘚植物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所以苔蘚植物的生命活動不能離開水,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蕨類植物不結種子,它的葉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產生孢子,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在溫暖潮濕的地方萌發和生長。

2.種子植物

包括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著的)和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的)。

(1)種子的結構(有的種子還有胚乳)

(2)子葉和胚乳里有營養物質,供給胚發育成幼苗。

(3)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3.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

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植株的生長

根尖的結構(從上到下):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長區 。成熟區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幼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3)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幼葉發育成葉,芽軸發育成莖,芽原基發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著生位置可分為頂芽和側芽。芽中有分生組織,芽在發育時,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枝條是由幼嫩的莖、葉、芽組成的。年輪反映了莖加粗生長的過程,加粗生長是莖的形成層細胞不斷分裂和分化的結果。

(4)肥料的作用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

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水、無機鹽、有機物

(5)開花和結果

花的結構:一朵花由花托、萼片、

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組成

(6)傳粉和受精

傳粉:花粉從花藥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頭

上的過程,叫做傳粉。植物傳粉的類型: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胚珠裡面的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稱為受精。

(7)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發育成果實 子房壁發育成果皮 胚珠發育成種子 受精卵發育成胚

八、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導管:從下往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從上往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到植物體各處的細胞,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是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進行的。

3.葉片的結構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葉肉、葉脈組成。表皮是由一層細胞組成的,在表皮上分佈有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它是由一對半月形細胞——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4.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②拉動水分和無機鹽在體內運輸,保證各器官對水和無機鹽的需要;③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九、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 (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澱粉。)

脫色: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於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澱粉遇碘變藍,檢驗光合作用的產物是不是澱粉)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素捕獲太陽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葉綠體既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也是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

十、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自生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3.呼吸作用實質: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量散發出去。

4.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能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將產生的氧氣排放到大氣中,對維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繫

十一、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主要的植被類型: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①植被覆蓋率低;②對森林資源利用不夠合理,伐優留劣,亂砍濫伐;③過度放牧使草場退化、沙化。

3.1984年、1985年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3年1月20日執行《退耕還林條例》。植樹節:每年3月12日

4.森林可以看成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

十二、實驗探究

1.某學校的幾位同學對生物學知識非常有興趣,經常做一些生物學小實驗,這次他們用大豆種子做了如下實驗。

(一)實驗過程:

(1)取三個無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別標記為A、B、C,在每個杯底鋪等量適量餐巾紙,之後分別加入等量適量的水。

(2)取30粒大豆種子,隨機平均分3份,分別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紙上。

(3)將三個杯子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內用注射器抽干氣體后再密封,B杯密封後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作處理。如圖11甲所示。

(4)將圖甲所示的三個裝置同時置於溫暖的、有光照的環境中放置一段時間。

(二)實驗結果:

一段時間后,A、B兩杯內的種子多數萌發,C杯內種子沒有萌發。

請回答問題:

(1)如果幾位同學的設計思路是把A、B作為對照實驗,由此可以推斷他們最初所做的假設是:「大豆種子的萌發需要 ____ 」,該對照實驗的變數是____,從實驗結果分析,這組對照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____。

(2)A、B、C中,除了A與B外,能夠作為對照實驗的還有____,該對照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

(3)萌發后的大豆種子繼續發育形成了幼苗(如圖11乙)。請寫出圖乙中①②③各部位分別來自大豆胚的哪些組成部分。

①____;②____;③____ 。

答案:(1)光 光 大豆種子的萌發與光無關

(2)A與C 大豆種子的萌發需要空氣

(3)①胚芽 ②子葉 ③胚根

2.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因為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請根據光合作用示意圖回答問題。

(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 。

(2)請寫出圖中各序號所代表的物質①___②___ 。

(3)光合作用的條件是

A.有光無光均可 B.有光

(4)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A.線粒體 B.葉綠體

(5)圖中的①和②進出葉片的「窗口」是由保衛細胞構成的____ ;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通過___(填「導管」或「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

答案:(1)葉(葉片)

(2)①二氧化碳(C02)②氧氣(02)

(3)B (4)B (5)氣孔、篩管

3.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動,設計了以下實驗裝置,請據圖分析回答(註: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將甲、乙兩個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____,然後將____甲、乙裝置放在光下照射幾小時,從甲裝置和乙裝置中各取一片葉,經酒精脫色后,滴加碘液,變藍色的是____裝置中的葉片。此實驗現象可以證明____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裝置中的清水換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乙裝置必須放在____環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進行____。

(3)在實驗過程中,玻璃罩內壁出現的水珠主要來自植物的____,水分是通過葉片上的____散失的。

答案:(1)將葉片內的澱粉運走耗盡 乙 二氧化碳

(2)黑暗 光合作用

(3)蒸騰作用 氣孔

4.在探究「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時,因受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實驗方案,但實驗要在認同實驗原理的前提下進行,以下是某小組同學在實驗前依次進行的對話,請分析其中蘊含的科學思維和方法。

甲:綠葉在陽光下製造的有機物究竟是不是澱粉,可用碘液來檢驗。

乙:關鍵是實驗方法的設計!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然後移到陽光下照射幾小時,這樣在一片葉子上就形成了對照。

丙:我猜測實驗的結果應該是葉片的見光部分變成藍色,而不見光部分應該不變色。

丁:我認為想要看到清晰的結果不僅要去除葉片中原有的澱粉,還是將葉片中的號綠素去除。

(1)乙同學提出的實驗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稱之為____,實驗的變數是 ____ 。

(2)甲同學提出的檢驗方法,應該是受「____」實驗的啟發,利用了____的特性。

(3)丙同學是對實驗結果的猜測,猜測或假設一般是根據____作出的。

(4)丁同學的觀點是消除葉中原有澱粉和____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體現了實驗的科學性。消除葉片中原有澱粉的方法是____ 。

答案:(1)對照實驗 光

(2)觀察種子的結構(測定種子的成分)澱粉遇碘變藍 (3)已有的知識或經驗

(4)葉綠素 將植物放在暗處一晝夜

更多高效實用提升記憶力,高分秘籍,學習資料技巧,腦力訓練,孩子成長教育 到 朋 (jiaoyu995) 友 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