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北京過端午,必須知道這些規矩

明天就是五月端午,粽子節了。在北京過端午節有些講究和習俗你是必須知道的,下面小編就跟您說說習俗。

端午節經幾千年的傳承,老北京人習慣俗稱為五月節。如果說吃粽子,賽龍舟是紀念屈原,而飲雄黃酒、吃五毒餅、掛香袋、戴香包、插菖蒲、采百葯、身佩香囊洗浴,貼鍾馗像,接女兒回家等等則是避邪除惡。這些都是老北京特有的端午習俗。你知道嗎?經小編歸納有如下七種表現形式:

端午節的由來,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宋代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為忠烈公,正式將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 每年北京都以各種活動紀念屈原,北京文人還有著到二閘三忠祠上香的傳統,祠內供奉諸葛亮、岳飛、文天祥。那麼,伍子胥、勾踐、曹娥、陳臨等歷史人物又和端午節有關係嗎?其實都是後人們為了紀念先賢的美好願望和美麗傳說。

2逢此惡日,人們自然要避邪除惡

《易經》則說,五月初五是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陰惡從五而生,此時五毒(蜈蚣、蠍子、壁虎、蜘蛛、毒蛇)並出,尤為惡日。《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認為五月初五是五月的開端,是陰氣開始產生,陽氣開始下降,是陰陽變化的開始日。所以古時候的人們把五月初五看成是毒月、惡日。

古人很重視這個轉變,而且要通過一些方法來除陰氣、辟邪、收斂、養晦,除去不祥之氣。隨著時間推移,老北京至今仍然流傳和保存了許多在端午這天驅邪、解毒、求平安的習俗。如吃粽子、吃五毒餅、飲雄黃酒、掛香袋、戴香包、插菖蒲、采百葯等。

端午節的第一項風俗就是包粽子,吃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北京人還講究吃五毒餅。五毒餅是人們為端午節特製的一種圓形糕點,上面印著五毒(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圖案。餡料多是玫瑰餡,既做貢品,最後也落的家人分食,據說吃了它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慢慢細嚼,且有對那五毒之物咬牙切齒的趣味。

老北京人還有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白蛇傳」的故事裡,許仙按照法海教的辦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推卻不了許仙,喝了酒後,馬上現出蛇的原形,許仙立刻被嚇死了。因此,人們認為蛇、蠍子等害蟲可由雄黃酒破解。大人喝完雄黃酒後,還要蘸著雄黃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孔處,以驅邪避害。

北京人喜歡葫蘆,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裡面收進「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自農曆四月末就有小販在街上叫賣了。葫蘆花據說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除貼葫蘆花外,還有貼以鍾馗為題材「硃砂判兒」的,有貼黃表紙上寫有咒語的「天師符」的,其目的均是為了驅邪辟毒。另外許多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發疾病的危險時節,因此有許多防備家人生病的措施。端午節時,人們會將一種特別的植物——艾草掛在門口,作為保護之用

端午節又稱"女兒節",家家戶戶都把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頭戴一朵石榴花。人們說石榴花是吉祥花可避邪除災,出嫁的女兒這天也回娘家看望父母,探親時,手臂上系著彩色絲線、胸前戴著紅絨花的小媳婦成了北京一景。

端午節女孩佩戴香包,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用含有多種香味的藥用植物做成的香包也可以預防疾病。五彩粽子是避邪物,內殼用硬紙疊成,大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纏上五彩絲線,連成一串。五彩縷又叫「五色線」、「朱索」、「百索」等,是端午節必備的物品。端午節當天把彩色絲縷拴在小孩的手腕、腳腕和脖頸上,據說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這種彩色絲縷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來,丟進河裡讓水沖走。

端午節這一天老北京人還有熙游避災之習俗 (古時稱 「游百病」)。自明代起老北京人在五月初五這天上午要去天壇,仰仗天神之力以避毒瘴;下午要去金魚池、高梁河、積水潭,后海、二閘……等地去遊樂。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多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