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兩本新書帶你了解中國產業體系的變革與發展|教授觀點

昨天,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系系主任芮明傑教授和上海市產業發展研究和評估中心王小沙主任主編的《2016產業發展年度分析報告》在復旦管院發布,同時發布的還有芮明傑教授等著的新書《新型產業體系構建與發展研究》。

主題為「變革與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研討會同時舉行。與會嘉賓圍繞需求變化對供給側改革的影響、2016年產業發展評述、新產業發展戰略思路與策略、新模式與新動能、上海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等議題展開討論。

本書旨在關注需求結構的新變化,並建議通過引導和擴大有效消費需求的方式推動消費品產業的升級,進而「倒逼」投資品產業結構性改革,以新的消費需求結構確立有效投資和有效供給範圍,從供給側與需求側兩側共同發力,進而實現面向未來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型產業體系建構這一遠大目標。

主要觀點一、報告通過分析研究認為2016年經濟與產業發展總體狀況為:

1、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環境進一步趨緊。

2、經濟發展逐步企穩,消費拉動漸成支撐。

3、消費需求較快增長,投資需求增速下滑,進出口持續走低。

4、消費品高端供給不足,投資品產能過剩猶存。

二、報告從消費需求變化的角度深入分析了2016年產業發展狀況,認為:

1、居民收入增速放緩,消費增長潛力不足。

2、居民消費偏好升級,優質產品備受青睞。

3、消費品產業發展呈內部分化態勢,市場供需結構矛盾凸顯。

4、傳統投資品產業產能過剩,新興投資品產業勢頭良好。

三、報告通過區域消費需求變化分析了四大區域2016年產業發展狀況,發現:

1、東部基本持穩,中部穩中有升,西部穩中向好,東北下行趨緩。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除中部地區外,東部、西部、東北地區已形成「三二一」產業結構。

2、區域消費偏好各有側重。東部地區消費需求正向品質型、高端日用型轉變;中部地區消費需求正向發展型、改善型、服務型轉變;西部地區消費需求表現為住房改善型特徵,通訊器材、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傢具類等消費品需求增長較快;東北地區消費需求體現為向醫藥、文娛類需求轉變的特徵。

3、區域產業發展各具特色。東部地區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電子信息與汽車製造比較優勢明顯;中部地區已走出「塌陷」,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緩慢;西部地區產業承接進一步加強,大數據等新興產業成為後起之秀,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東北地區傳統裝備製造業發展遲緩,汽車製造業一枝獨秀。

四、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報告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主要有:

1、進一步加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

加大創新投入,提升技術能級,引導傳統產業引進、開發和應用新技術、新模式,開發高質量產品;建立公平市場環境,鼓勵兼并重組,實現落後產能的有序退出;持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改革,改善企業經營狀況,體改企業能力;圍繞「一帶一路」,以互聯互通為抓手,以金融合作為前導,進一步刺激需求,共享發展新成果,激發大市場活力。

2、自需求變化角度看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

傳統投資品發展大幅放緩,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峻,而產業供需結構錯配、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凸顯。當前供給側結構改革是解決此問題的新嘗試,但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根本目標不能僅僅是有限地去掉一些產能、補一些產業體系中的短板,而是要建立適應未來需求變化的新型產業供給體系,即建立面向未來的、全球產業分工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符合未來全球市場定位的新型產業體系與產業結構,並同時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尋找並確立引領下一輪經濟增長的產業發展新動力。

3、根據區域不同特點分區施策。

東部地區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加大對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整合併購創造全新未來;中部地區刺激消費升級換代,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引導企業更加積極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實施企業技術改造提升行動計劃,增加優質新型產品和生活服務等有效供給;西部地區依靠科技進步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深化科技教育改革和優化科技教育援助的方式,進一步提高西部的科技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對工業發展各類人才的培養,為工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東北地區堅決淘汰不符合市場需求的落後產能,堅持以壯士斷腕的精神分類化解過剩產能,並與深化改革、企業重組、優化升級相結合。

《新型產業體系構建與發展研究》

新書《新型產業體系構建與發展研究》是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芮明傑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理論與政策研究》最終報告(批准號11&ZD142)內容構成。課題組歷時4年多的精心研究,課題研究成果除最終報告、子報告外,總計還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近20篇的學術論文。

課題的理論創新

這些成果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三個重要的理論創新上:

1、在對未來影響新型產業體系與產業發展的中長期主要變數的分析基礎上,特別結合智能化、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未來趨勢,理論上構建了未來可能的新型產業體系。這是重要的創新之一。

2、基於對未來產業融合發展可能的研究基礎上,對未來新型產業體系的目標模式、戰略思路與戰略路徑,特別對新型產業體系運行的新比較優勢的研究,具有較高的理論創新與應用價值。

3、在對現行產業體系的分析研究方面,通過宏觀、主要關鍵大類產業與區域產業體系的實證思路,在實證計量分析方法的運用方面,導致結論可靠,開拓了產業經濟實證研究新範式。

本書創新觀點

一、新型產業體系的目標模式。

新型產業體系應該是面向未來的帶有社會制度文化、自然資源稟賦、人力資源、消費需求傾向、技術發展路徑、生態環境等特色的、基於新的比較優勢基礎的、可持續科學發展的先進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具有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自我發展、信息技術複合、價值鏈優化、內外向結合、開放先進等特徵。

從目前主要依賴的自然資源稟賦、勞動力成本廉價、自然環境損害、人民幣幣值等條件在國際市場上創造產品競爭優勢的現行產業體系,轉變為面向未來基於知識與人力資本新的比較優勢基礎的、可持續科學發展的、先進的新產業體系,為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奠定長期的可靠的產業基礎。

這樣的新型產業體系應該是以服務經濟為主導、再生性能源支撐的、數字製造互聯網信息技術融合的、「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體系,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新型產業結構。

二、建立新型產業體系與產業結構的三大戰略。即實施在稟賦升級、價值鏈升級和空間結構優化三個戰略,才可能實現由現行產業體系與結構到新型產業體系與結構的轉化。

1、升級要素稟賦,改變比較優勢的基礎。轉型升級的基礎是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因此,如何建立一個能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產業分工體系,同時又不陷入「比較優勢陷阱」,實現知識的積累,提升要素稟賦等級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是發展新型產業體系與結構的關鍵之一。

2、在全球價值鏈中獲得價值鏈的「治理權」。在開放格局下,很多產業沒有價值鏈的治理權。國外的跨國公司充當了「系統的整合者」,甚至通過價值鏈的區域分割和等級制安排,限制發展家的產業沿價值鏈的學習和產業升級。因此,如何通過知識積累和能力培育,使更多的大企業獲得更多產業鏈主導升級的「話語權」是轉型的關鍵之二。

3、通過區域一體化,構建形成新型產業體系與結構的市場基礎。目前區域間產業同構的現象導致了資源分散和市場分割,難以形成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有利環境。區域一體化通過要素流動和市場的統一,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資源支持和市場支持,這是以區域間產業分工的科學性為基礎。

三、從現行產業體系轉型到未來新型產業體系的基本路徑。

改革開放30年以來,產業體系的發展路徑基本是由「輕」入「重」,就是從輕工業發展到逐漸放棄和淘汰輕工業,不斷增加和發展重化工業的路徑。這樣的發展路徑過分重視製造業,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和環境問題,環境污染不斷加劇,產業與城市矛盾逐漸凸顯。

未來,新型產業體系應實現產業由「重」入「輕」的轉型。這裡的「重」和「輕」不再是指傳統的重工業和輕工業,而是指由以化工、金屬冶鍊、大型設備為代表的資金密集的「重資產」行業,向新型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生產服務經濟與功能性產業相配合的「輕資產」行業發展。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生產服務性產業具有佔地少、能耗低、運輸量小、污染低和高附加值等特點,其核心要素稟賦為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這正好與未來需要建立的新型比較優勢相符合。

轉自微信公眾號復旦管院

復旦大學是最早設立工商管理教育系科的高校之一,也是在改革開放后最早恢復管理教育的高校之一。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如今已成為國內一流,亞洲知名的商學院,連續四年多項目穩居全球百強,且排名領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