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往何處去:伊拉克庫區公投風雲

你往何處去

——伊拉克庫區公投風雲

2017年6月7日,伊拉克庫區名義上的總統馬蘇德·巴爾扎尼(Masoud Barzani/Mesûd Barzanî)主持所謂庫區各黨會議(變革運動和伊斯蘭集團未參加),決定於當年9月25日舉行關於伊拉克庫區獨立的全民公投,並組建公投委員會,與巴格達和鄰國協調公投事宜。隨後巴爾扎尼簽署第106號總統令,宣布了上述決定。雖然正如2005年以98.98%壓倒性多數通過的庫區獨立公投一樣,9月份的公投並沒有實際法律效應,其結果僅具有表現民意的象徵性作用,並不能賦予庫區脫離伊拉克共和國的實際權利。但消息發布后,還是引發了伊拉克國內外各方面的關注,給本已分崩離析、矛盾重重的伊拉克帶來了更多的變數。而對於庫區本身,這次在內外部矛盾作用下醞釀成型的獨立公投,不僅不可能緩和,而且極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其所面臨的種種矛盾和困境。於是,在獨立公投的喧囂之下,伊拉克庫區一步步地走向了未知的遠方。

圖1:馬蘇德·巴爾扎尼手書的總統令。

位於伊拉克境內東北部的庫爾德斯坦地區,被庫爾德人習慣地稱為「南庫爾德斯坦」(Başûrê Kurdistanê),或如「羅賈瓦」一般簡稱「巴舒爾」(Başûr,意為「南方」)。1991年海灣戰爭和庫爾德起義之後,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社會的庇護下,庫爾德民族主義者於1992年在這裡建立了總面積4.0643萬平方公里、由庫爾德地區政府(Kurdistan Regional Government/Ḧikumetî Herêmî Kurdistan,一般簡稱KRG或HHK)管轄的「庫爾德斯坦自治區」(Kurdistan Region/Herêma Kurdistanê)。該自治區與土耳其、伊朗、敘利亞三國接壤,自東北向西南由杜胡克(Dohuk/Dihok)、埃爾比勒(Erbil/Hewlêr)、蘇萊曼尼亞(Sulaymanyah/Silêmanî)和哈萊卜傑(Halabja/Hełebce)四省組成,首府埃爾比勒城。自治區內部設置由全民選舉產生的最高立法機關「伊拉克庫爾德斯坦議會」(Kurdistan Parliament-Iraq/Parlamena Kurdistanê),並由議會任命最高行政長官「總理」和最高領導人「總統」。自治區有自己獨立的武裝力量「敢戰士」(Pêşmerge,受庫區政府下屬的敢戰士部節制)和警察力量「公安部隊」(Asayîş)。

表面看來,伊拉克庫區是一個有著完整國家機器和法定領土範圍的、統一的、半獨立的准國家。但實際上,自其成立伊始,所謂「庫爾德斯坦自治區」就從來沒有實現過真正的統一,而是一直維持著諸侯割據的狀態,因而庫爾德地區政府名義上雖是本區中央政府,實際上不過一個徒有其表的空架子,不但無法有效控制庫區全境,而且成了各路政治力量爭權奪利、挾民族大義以令諸侯的工具。

圖2:庫區在伊拉克的位置(上圖深紅色處)及其行政區劃圖(下)。

在伊拉克庫區,主要的政治力量有:

1、實際控制著絕大部分庫區的兩大政黨

庫爾德民主黨(Kurdistan Democratic Party/Partiya Demokrat a Kurdistanê,簡稱KDP或PDK),由毛拉·穆斯塔法·巴爾扎尼(Mustafa Barzani/Mistefa Barzanî)創建於1946年,是伊拉克庫區乃至整個庫爾德斯坦地區歷史悠久、非常重要的政黨,曾長期領導整個庫區的民族解放運動。該黨起初追隨蘇聯,標榜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后逐步右轉,靠攏美國,接受土耳其的收買。1980年代,巴爾扎尼粉碎了庫民黨中央約束自己的企圖后,就把該黨完全變成了巴爾扎尼家族的私黨。目前,庫民黨代表了庫區部落(尤其是巴爾扎尼部落)封建主的利益,是庫爾德右翼政黨的代表。該黨現任黨首為馬蘇德·巴爾扎尼,二號人物為內奇爾萬·巴爾扎尼(Nechervan Barzani/ Nêçîrvan Îdrîs Barzanî) 。由於馬蘇德·巴爾扎尼和內奇爾萬·巴爾扎尼分別擔任著庫區的總統和政府總理,完全控制了庫區內閣,而理論上可以制衡庫民黨政府的庫區議會又已經停擺,所以庫爾德民主黨是如今名義上伊拉克庫區執政黨。

庫爾德愛國聯盟(Patriotic Union of Kurdistan/Yekîtiya Nîştimanî ya Kurdistanê,簡稱PUK或YNK),1975年由此前不滿庫民黨右轉而脫黨自立的各路庫民黨左翼派系組合而成,由賈拉勒·塔拉巴尼(Jalal al-Talabani/Celal Talebanî)主導。起初標榜社會主義,后逐漸右轉,自稱「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同時又日益腐敗,有墮落為塔拉巴尼家族私黨的趨勢。在賈拉勒·塔拉巴尼中風后,該黨總書記職務由第一副總書記科斯雷特·拉蘇爾·阿里(Kosrat Rasul Ali/Kosret Resûl Elî)代行。此外,塔拉巴尼的夫人希羅·易卜拉欣·艾哈邁德(Hero Ibrahim Ahmed/Hêro İbrahim Ehmed)領導的塔拉巴尼家族勢力,在黨的實際最高決策機關政治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並控制著庫愛盟的特務情報機關和特戰部隊。雖然同樣代表庫區大地主、大買辦、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但庫愛盟相對庫民黨比較「開明」,曾資助和庇護了包括庫工黨在內的諸多庫爾德左翼政治和軍事力量。庫愛盟歷史上得到過伊朗資助和庇護,如今與伊朗可能還保持著一定的特殊友好關係。

庫民黨和庫愛盟均有自己獨立的軍、警、特、憲等暴力機關。

2、伊拉克庫區第三大政治力量變革運動(Gorran)

由納烏舍爾萬·穆斯塔法(Nawshirwan Mustafa/Newşîrwan Mistefa)創建。穆斯塔法早年參加庫民黨,后因為反對該黨右轉,而與之決裂。1970年代中期,穆斯塔法與塔拉巴尼一道建立了庫愛盟,是庫愛盟的創黨元老和二號人物,並長期負責指揮庫愛盟敢戰士與薩達姆政權的游擊戰,組織了1991年的庫區起義。在2009年,因不滿庫愛盟的日益腐化,穆斯塔法脫黨創建「變革運動」,以期打破庫民黨和庫愛盟對於伊拉克庫區政治舞台的壟斷。然而到了今天,變革運動也像其母體庫愛盟一樣,走上了高層腐敗、內部分裂的道路。2017年5月19日,穆斯塔法去世,使得變革運動迄今群龍無首。

變革運動不主張黨派擁有私兵,因而沒有組織自己的武裝力量。變革運動對庫工黨態度比較友好,且受到庫工黨的政治和思想滲透。

庫爾德斯坦伊斯蘭運動(Islamic Movement/Bizûtinewey Îslamî le Kurdistan,簡稱IMK),總部位於哈萊卜傑。該黨曾是伊拉克庫區主要的教權派政黨,因在1990年代的庫區內戰中擁兵於哈萊卜傑地區自保而得以長期在此割據,最終在2014年成功地將其領地從蘇萊曼尼亞省分離出來單獨建省。

庫爾德斯坦伊斯蘭集團(Kurdistan Islamic Group/Komeleya Îslamiya Kurdistanê,簡稱KIG或Komal),2001年從伊斯蘭運動分裂出來,總部位於埃爾比勒。

庫爾德斯坦伊斯蘭聯盟(Kurdistan Islamic Union/Yekgirtûy islâmî Kurdistân,簡稱KIU),總部位於埃爾比勒,現為穆兄會在伊拉克庫區的分支。

圖4:伊拉克庫區主要政黨。

4、庫工黨系政黨

1980年代初,在「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武裝人員的幫助和指導下,庫爾德工人黨(PKK)已經在黎巴嫩訓練出了自己的第一批游擊隊員。躊躇滿志的奧賈蘭於是開始找尋越境打擊土耳其庫區土軍的跳板。由於老阿薩德僅允許庫工黨在敘利亞進行組織活動,且敘利亞庫區山地不多,所以奧賈蘭將眼光投向了伊拉克庫區。1982年,奧賈蘭聯繫了控制土耳其-伊拉克邊境的庫民黨及其武裝,在得到馬蘇德·巴爾扎尼的允許后,將訓練好的庫工黨游擊隊由黎巴嫩貝卡谷地轉到伊拉克北部的甘迪勒山區(Qandil)。1987年,巴爾扎尼由於土方壓力,正式斷絕了與庫工黨的一切聯絡。在庫民黨完全倒向土耳其、甚至協助土方進剿庫工黨后,兩黨反目成仇、刀兵相見。此時,庫工黨已在伊拉克庫區做大,穩固地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並通過與庫愛盟結盟,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經過近35年的發展,庫工黨如今不僅控制了伊拉克庫區與土耳其、伊朗邊境的大部分山區,而且還因應局勢,向伊拉克腹地發展,在辛賈爾、邁赫穆爾(Makumur)等地紮下了根,還不忘向自己的盟友庫愛盟及其武裝以及變革運動進行政治和思想滲透。

庫工黨理論上是土耳其政黨,所以不便公開地參與伊拉克庫區的政治進程,遂在伊拉克庫區建立了其伊拉克分支。2002年,庫工黨伊拉克分支庫爾德斯坦民主解決黨(Kurdistan Democratic Solution Party/Partî Çareserî Dîmukratî Kurdistan,簡稱PÇDK )成立。2014年5月,該黨被庫民黨查封,遂滅亡。

2014年10月17日,在民主解決黨覆滅5個月後,庫工黨又在伊拉克庫區建立起新的政黨庫爾德斯坦社會自由運動(Kurdistan Society's Freedom Movement/Tevgera Civaka Azadî ya Kurdistanê,簡稱Tevgera Azadi)。該黨成立時宣稱已籌組兩年,再結合其名稱,故有可能最初是作為民主解決黨的統戰組織來組建的,民主解決黨覆滅后,就直接轉變為政黨而非統戰組織了。該黨總部位於蘇萊曼尼亞,在伊拉克庫區各地均有分部,該黨不被庫民黨控制的庫區政府內政部承認為合法政黨。

2014年,庫工黨系統幫助辛賈爾的雅茲迪人建立了政治組織雅茲迪民主與自由運動(Yazidi Democracy and Freedom Movement/Tevgera Demokratîk û Azad a Êzidiyan,簡稱Tev-DA)。2016年6月24日,雅茲迪民主與自由運動在其6大上宣布與自由雅茲迪聯盟(Kombûna Êzidîyên Azad-Özgür Êzidîler Birliği,KEA)合併為雅茲迪自由與民主黨(PADÊ-Partiya Azadî û Demokrasiyê Êzidîyan)。至此,庫工黨在雅茲迪人中的分支便建立起來了。

5、庫爾德斯坦共產黨(Kurdistan Communist Party/Partiya Komunîsta Kurdistanê)

原為伊拉克共產黨的庫區分部,1993年獨立建黨,但仍與伊拉克共產黨保持特殊關係。目前,該黨在庫區沒有太大的影響。

上述政治力量中,在庫區起主導作用的是庫民黨和庫愛盟,它們控制了伊拉克庫區的絕大部分領土,並瓜分掌控著敢戰士和公安部隊。庫民黨控制著庫區北部的杜胡克省和埃爾比勒省的大部分城鄉地區,庫愛盟則控制著蘇萊曼尼亞省大部。剩餘的其他領土,哈萊卜傑省由教權派控制,庫區與土耳其、伊朗邊境的山區則為庫工黨所控制。變革運動、庫工黨伊拉克分支以及庫爾德斯坦共產黨則是作為在野力量活動於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庫區各地,而沒有自己掌握軍政大權的根據地。當然,變革運動如今在庫區議會中是僅次於庫民黨的第二大政黨,但這對於諸侯武裝割據的伊拉克庫區來講沒有太大意義。

圖5:庫民黨、庫愛盟和教權派三方割據(上)以及庫工黨在伊拉克庫區的控制區(下圖黃色處)。

在諸侯割據的情況下,伊拉克庫區實質上無論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沒有實現統一,更遑論進行深入的社會革命,改造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結構了。因此,自治區成立25年以來,伊拉克庫區的社會結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式的,其經濟仍然以低端的農業和油氣開採業為主,旅遊業為點綴。在這種陳舊而病態的社會、經濟結構的作用下,自詡伊拉克穩定榜樣的庫爾德斯坦自治區,不是走向了繁榮,而是一步步落入了社會總危機的可悲狀況。

庫區的危機主要表現為經濟危機、財政危機和政治危機。

圖6:庫區經濟極度依賴油氣出口。

就像許多中東國家一樣,伊拉克庫區的經濟主要靠開採原油和天然氣為支撐。因此,國際油價的變動直接影響著庫區的經濟命脈。2014年國際油價下跌,給庫區的石油及其相關產業帶來了致命的打擊。極度依賴石油產業的庫區經濟自然也就陷入了蕭條和危機之中。產業不振,市場冷清,社情窘迫,民生日艱。與此同時,掌控庫區政經的大小政客們,在這艱難時刻,不僅不思慘淡經營、共克時艱,反而一面前腐後繼、剝削脂膏,一面加強鉗制、威嚇人民。於是,在經濟危機的嚴寒下,累積起越來越沸騰的民怨。

經濟危機同時帶來了財政危機。庫區的財政主要有兩大支柱,其一是油氣產業的收入,這自不待言。其二,2003年在美方的調停下,庫區政府和巴格達方面達成協議,伊拉克中央政府每年應拿出17%的財政預算來補貼庫區政府。多年以來,中央政府雖然未必完全遵循17%的額度規定,但至少都會履行協議,給庫區政府輸血。但2014年2月以來,巴格達方面以庫區政府私自建造管道、往土耳其輸送油氣為由,斷絕了對庫區的財政補貼。於是,在油價暴跌和中央斷供的兩相打擊下,庫區財政崩潰,靠借債度日(庫區赤字迄今已達300億美元),包括政府職員和教師在內的公職人員工資銳減,屢遭拖欠。

圖7:2017年初,伊拉克庫區教師遊行討薪。

經濟危機和財政危機進一步加劇了庫區內部各政治力量圍繞總統寶座和權力分配而產生的矛盾。庫區在1992年建立時,就選舉產生了100席的議會。庫民黨和庫愛盟在其中各佔50席,隨後開始著手建立統一的聯合政府。但兩黨在政治理念和權力分配方面的矛盾並未解決,反而日益激化,終於在1994年爆發了庫爾德內戰。隨後,庫民黨和庫愛盟各自在埃爾比勒和蘇萊曼尼亞成立由本黨控制的庫區政府,互不承認,分庭相抗,同室操戈,甚至不惜引入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和伊朗神權共和國軍隊為各自的後援。直到2002年,庫民黨與庫愛盟才達成和解,決定組成統一的庫區政府。2005年庫區進行了議會選舉,隨後議會任命馬蘇德·巴爾扎尼擔任統一的庫區政府總統。2009年巴爾扎尼連任總統。按照庫區法律,庫區總統最多只能連任兩屆,所以馬蘇德·巴爾扎尼應於2013年6月卸任。

2013年9月,伊拉克庫區選舉產生了新一屆議會。其中,庫民黨佔38席,變革運動佔24席,庫愛盟佔18席,伊斯蘭聯盟佔10席,伊斯蘭集團佔6席,伊斯蘭運動、庫爾德斯坦社會民主黨(庫民黨的附庸)、庫爾德斯坦共產黨和庫爾德斯坦勞工黨各佔1席,其餘席位由土庫曼、敘利亞克/亞述、亞美尼亞等庫區少數民族政黨瓜分,來自變革運動的優素福·穆罕默德· 薩迪格(Yousif Muhammed Sadiq/Yusif Mihemed Sadiq)當選議長。由變革運動、庫愛盟、伊斯蘭集團以及其他各黨組成的反對派佔據了議會多數,因而若由議會任命新的總統,則必將不是來自庫民黨。於是巴爾扎尼拒絕卸任,而是拉攏庫愛盟,使議會准許將自己的任期延長到2015年8月19日。

圖8:伊拉克庫區議會。

到了2015年8月,巴爾扎尼繞開庫區議會,通過庫區政府司法部下屬的諮詢機構庫爾德斯坦顧問委員會(Kurdistan Consultative Council)授權延長自己的任期至2017年。這種行為不符合庫區法律,因而遭到了反對派所控制的議會的抵制和抨擊。於是形成了議會不承認總統、總統拒絕卸任的局面。2015年10月12日,與議會對峙了接近兩個月的巴爾扎尼先發制人,命令議會所在地埃爾比勒的庫民黨公安封鎖道路,禁止議長薩迪格進入議會,從而使得議會無法正常召集會議,停擺至今。此後,以庫愛盟、變革運動為首的反對派與庫民黨公開對立,斥責巴爾扎尼為「非法總統」,不斷要求重啟議會。庫區的政治於是陷入了立法機關停擺、庫區政府不被承認、黨派對立紛爭的危機之中。

圖9:被驅逐的庫區議會議長優素福·穆罕默德· 薩迪格。

在庫區面臨重重危機的時刻,2016年2月2日,庫區的「非法總統」馬蘇德·巴爾扎尼發表聲明,呼籲舉行沒有約束力的獨立公投。3月22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進一步表示,公投將在當年10月前舉行。6月23日,這位總統又呼籲庫區各黨就公投問題舉行會晤。但由於反對派各黨的抵制,巴爾扎尼並未如其所願地在2016年舉行獨立公投。但他並未善罷甘休,而是繼續與各方磋商公投問題。終於2017年1月11日,庫愛盟與庫民黨經會晤決定組成一個包括庫區各黨在內的委員會,以解決包括公投在內的庫區重大問題。3月23日,庫區總理內奇爾萬·巴爾扎尼在接受美國《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專欄作家特露迪·魯賓(Trudy Rubin)採訪時,明確表示將在年內舉行獨立公投。4月2日,庫愛盟與庫民黨在埃爾比勒舉行高層會晤,宣布建立一個聯合委員會,與其他政黨商討公投事宜。4月11日,巴爾扎尼率領庫民黨高級幹部,與庫愛盟政治局高級成員在庫愛盟埃爾比勒黨部舉行2小時會晤,商討建立多黨獨立公投委員會事宜。6月7日,巴爾扎尼正式宣佈於2017年9月25日舉行獨立公投。

圖10:確定公投日期的所謂庫區各黨會議。

巴爾扎尼及其庫民黨當然既無心也無力實現庫區獨立。他們所以推出公投,是出於這麼幾個目的:第一,操縱獨立議題,激化庫區外部矛盾,轉移庫區人民對其治區無能、專制腐敗的怒火;第二,此舉一出,必然招致中央政府和其他外部勢力的反對和阻止,這樣便能將自己打扮為爭取庫區獨立的民族英雄,掩蓋其勾結土耳其、封鎖羅賈瓦的庫奸本質,挽回自己的民族聲望;第三,挾民族大義以令諸侯,藉機在反對派中製造矛盾,甚至削弱反對派的力量;第四,增加自己與巴格達中央政府博弈的籌碼。

正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巴爾扎尼的算盤早已為各方政治力量猜透。於是,面對巴爾扎尼的公投攻勢,反對派變被動為主動,將公投問題與議會問題綁架起來。原則上不反對公投,但主張公投問題的具體操作必須合乎庫區法律。具體來講即是,是否以及如何進行公投,必須由庫區的最高立法機構——庫區議會來決定和授權,而不能由非法總統或者理論上的執政黨單方面包辦。更有如變革運動者,露骨地聲稱不支持毫無效力、為某一黨派謀取私利的公投。這樣一來,要舉行公投,就必須首先重啟議會。於是,巴爾扎尼機關算盡太聰明,被自己的「妙計」反咬一口:為了不食言地舉行公投,不得不硬著頭皮地和反對派各黨就重啟議會問題展開「磋商」。

圖11:諷刺庫民黨貪腐的漫畫。

庫民黨的態度最初是強硬的:公投無需議會授權,所以獨立公投是獨立公投,重啟議會是重啟議會,二者毫不相干。為此,庫民黨不惜動用自己在庫愛盟中拉攏的派系,在4月2日組建一個所謂聯合委員會,以協調各黨解決公投時間問題。但反對派各黨毫不服軟,以強硬對強硬,堅持議會授權公投的訴求,毫不待見這個所謂委員會。甚至在庫愛盟內部,也有人對同庫民黨結成聯合委員會的派系提出了相當猛烈的批評。於是,這個聯合委員會在活動了幾天之後,就不了了之了。眼見反對派各黨對於議會問題態度如此強硬,再加上美國的調停,庫民黨一面在6月7日單方面宣布了公投日期,另一面於6月13日在埃爾比勒和庫愛盟會晤,被迫接受了先重啟議會、再進行公投的條件。這樣一來,公投與議會的問題,似乎就隨著庫民黨的妥協而兩難自解了。

實際上,庫民黨雖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協,但卻耍了花招。巴爾扎尼雖然接受重啟議會,但卻不是無條件而是有條件地重啟。按照庫民黨與庫愛盟達成的協議,議會重啟后的第一個議程中,變革運動的優素福·穆罕默德· 薩迪格將繼續擔任議長,但在第二個議程中將選舉新的議長。庫區議會總共有111個議席,其中庫民黨和庫愛盟的席位總計56席,正好超過了議會半數。因此,所謂第二個議程的新議長名義上為議會重選,實際上將由庫民黨和庫愛盟協商決定。在這裡,庫民黨趁變革運動原主席剛剛去世、黨內群龍無首時,以議長席位為誘餌拉攏庫愛盟,分化反對派,以實現自己的意圖。

圖12:伊拉克庫區議會大樓。

因此,這份協議一出台,就遭到了以變革運動為首的其他反對派的強烈抗議。他們表示,不能接受有條件重啟議會,議會重啟必須是無條件的。變革運動的高級幹部還說,議長換人可以,但必須和總統、總理一起換,擺出魚死網破的架勢。此外,在庫愛盟內部,對這份協議的反對聲也很強烈,以致庫愛盟的中央決策機關領導委員會(Leadership Council/Civata Serkirdayetî)在6月15日開會討論這一協議時,未達成共識,進而沒有批准這項協議。

這樣一來,伊拉克庫區的公投問題陷入了這樣尷尬的境地:一方面,不被反對派承認的總統以庫區元首的名義強行確定了公投日期;另一方面,其他各黨繼續提出議會問題,要求無條件重啟議會,不承認巴爾扎尼決策的合法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隨著公投日期的日益臨近,伊拉克庫區不但沒在民族大義的旗幟下實現團結,反而在內部矛盾的漩渦中越陷越深。

值得庫民黨欣慰的是,公投提議進一步加劇了自己在庫區的最大對手庫愛盟的內部裂痕,進而分化了庫愛盟與變革運動之間的關係,在反對派陣營中拉開了一個口子。

不同於巴爾扎尼家族已牢牢掌控著庫民黨,塔拉巴尼及其家族雖有其心卻尚無其力完全控制庫愛盟。按照庫愛盟的組織架構,其在中央的核心權力機構是領導委員會(Leadership Council/Civata Serkirdayetî),由領導委員會選舉產生總書記(Secretary General/Sikirtêrê Gişti)及其兩位副手(即第一副總書記和第二副總書記)組成黨的首腦機關,領導委員會選舉產生13人組成的政治局(Politburo/Mekteba Siyasî)是黨的中央決策機關,3人組成的執行委員會(Administrative Body/Desteya Kargêriya)是政治局的常務委員會。庫愛盟現任總書記為賈拉勒·塔拉巴尼,第一副總書記為科斯雷特·拉蘇爾·阿里,第二副總書記為拜爾赫姆·薩利赫(Barham Salih/Berhem Salih)。塔拉巴尼身體健康時,總書記是庫愛盟名副其實的核心。但在塔拉巴尼中風、科斯雷特·拉蘇爾·阿里代行總書記職務后,黨的首腦機關實際上已被政治局架空,成了徒有虛名的象徵性職務。如今,庫愛盟政治局執委會由邁拉·貝赫特亞爾(Mala Bakhtiar/Mela Bextiyar)、奧馬爾·法塔赫·海珊(Omer Fattah Hussain,同時掌控庫愛盟公安部隊)和卡迪爾·哈馬·阿齊茲(Qadir Hama Jan Aziz)組成,其中貝赫特亞爾為主席。塔拉巴尼夫人希羅·易卜拉欣·艾哈邁德雖然位列政治局,但並未成為執委會委員。雖然完全控制著庫愛盟的媒體宣傳部門,並掌握一定的軍權,但由於在政治局中無法形成壓倒性的多數,塔拉巴尼家族無法獨掌庫愛盟。這樣一來,也就給黨內其他派系挑戰塔拉巴尼家族提供了機會。

圖13:副總書記參會的庫愛盟政治局全會。

早在去年8月31日,庫愛盟的第一副總書記科斯雷特·拉蘇爾·阿里和第二副總書記拜爾赫姆·薩利赫就曾帶領包括庫愛盟公安部隊負責人奧馬爾·法塔赫·海珊、庫愛盟敢戰士主力「70」部隊(70 Forces/Hêzên 70)總指揮謝赫·賈法爾·謝赫·穆斯塔法(Sheikh Jafar Sheikh Mustafa/Şêx Cefer Şêx Mistefa)、庫愛盟中央媒體辦公室主任兼黨的發言人阿扎德·堅德亞尼(Azad Jindiani/Azad Cindiyanî)、庫愛盟敢戰士總司令馬哈茂德·森加維(Mahmoud Sangawi/Mahmûd Sengavî)在內的一批庫愛盟中央領導人,宣布成立「黨務決策局」為黨的最高決策機關,另立中央,與政治局對立,同時還含沙射影地抨擊希羅·易卜拉欣·艾哈邁德以及塔拉巴尼家族企圖將庫愛盟變成自家私黨。這樣就形成了黨務局派與政治局派之間的對立。最終,在易卜拉欣·艾哈邁德和邁拉·貝赫特亞爾的強硬反對下,黨務局派的奪權企圖未能得逞,但同時黨務局派的成員也未受任何紀律處分,照常在黨內活動。

黨務局派和政治局派的對立只是權力之爭,不涉及路線問題,因而政治意義較小。在庫愛盟黨內,還存在著親庫民黨與反庫民黨的路線鬥爭,並且在公投問題的刺激下暴露無遺。

親庫民黨派主張追隨庫民黨,反對與變革運動等左翼政黨結盟,實際上是要把庫愛盟變為庫民黨的附庸,使庫民黨一統庫區江山。反庫民黨派的主張正好相反,主張聯合變革運動等左翼黨派,反對庫民黨。親庫民黨派的代表人物為邁拉·貝赫特亞爾、科斯雷特·拉蘇爾·阿里、謝赫·賈法爾·謝赫·穆斯塔法。反庫民黨派代表人物包括希羅·易卜拉欣·艾哈邁德、庫愛盟特務情報機關「信息處」(Dazgay Zanyarî)負責人兼庫愛盟特戰部隊「反恐部隊」(Counter-Terrorism Group/Lexoman Parastin)總指揮拉胡爾·塔拉巴尼(Lahur Talabani/Lahur Talebanî)以及庫愛盟中央委員會主席阿德勒·穆拉德(Adel Murad/Adil Mûrad)。親庫民黨派在政治局中佔據微弱多數,反庫民黨派在領導委員會和基層黨員中占多數;親庫民黨派掌握軍、警,反庫民黨派控制特、憲;這樣,便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僵局。

圖14:庫愛盟內部親庫民黨和反庫民黨代表人物。

庫民黨拋出公投問題后,庫愛盟黨內親庫民黨與反庫民黨兩派理所當然地在這一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對立。親庫民黨派主張積極響應庫民黨的提議,在不解決議會重啟等庫區政治危機的情況下,進行公投。反庫民黨派則與變革運動等其他庫區左翼力量保持同樣的立場,要求先重啟議會、解決政治危機,然後在議會授權下進行公投。這兩派一面抱持著截然對立的立場,一面卻要避免撕破臉,維護黨內統一的假象,遵守既定的組織程序。於是,在公投問題上,一面是親庫民黨派利用其在政治局中的多數地位,拉攏些許黨內中立人物,打著本黨高層代表團的旗號,「代表」庫愛盟與庫民黨就公投問題舉行談判,達成有利於庫民黨的兩黨協議;一面又是反庫民黨派強烈反彈,利用其在領導委員會中的多數地位阻止領導委員會審議通過相關協議,使親庫民黨派空費工夫,或者在其中夾雜私貨,使之變得毫無實際意義。

2017年4月2日庫愛盟與庫民黨達成協議共建聯合委員會處理公投事宜的會議,就是由庫愛盟親庫民黨派領銜參加的。期間,本不參會的庫愛盟政治局執委會主席邁拉·貝赫特亞爾,卻在巴爾扎尼的邀請下,以個人身份參加會議。這樣枉顧黨紀的舉動自然引起了親庫民黨派乃至許多中立人士的不滿。次日(4月3日),塔拉巴尼的妻弟、庫愛盟政治局委員哈洛·易卜拉欣·艾哈邁德(Halo Ibrahim Ahmed)嚴厲抨擊邁拉·貝赫特亞爾,稱其為庫愛盟的叛徒,要求其退出庫愛盟。與此同時,塔拉巴尼夫人易卜拉欣·艾哈邁德強力中止了與庫民黨的會晤。最終協議雖然達成,卻被庫愛盟單方面廢除。

圖15:4月2日的庫民黨與庫愛盟會晤。

親庫民黨派自然不會就此罷休。幾天後的4月11日,他們打著「庫愛盟高層代表團」的旗號與巴爾扎尼率領的庫民黨高級代表團在庫愛盟埃爾比勒黨部舉行了2小時的會晤,商討建立多黨獨立公投委員會事宜。事後,庫愛盟30名領導委員會成員和6名政治局成員就此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改組政治局及其執委會,中止公投活動,並指責庫民黨陰謀排斥變革運動。在黨內如此強烈的反對下,所謂公投委員會一事便無疾而終了。

4月22日,反庫民黨派學習親庫民黨派的「經驗」,「代表」庫愛盟與變革運動高層在蘇萊曼尼亞舉行會晤,並發表共同聲明:獨立公投須由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的議會授權進行。次日,他們繼續「代表」庫愛盟,來到埃爾比勒重新與庫民黨就獨立公投事宜舉行會晤。會議結果可想而知:不歡而散,沒有達成任何共識。

6月7日,親庫民黨的科斯雷特·拉蘇爾·阿里率領庫愛盟「代表」團參加了巴爾扎尼主持的庫區各黨會議,贊成通過了公投日期,並擔任公投委員會庫愛盟方面的負責人。6月13日,在親庫民黨派的主導下,庫愛盟又和庫民黨就有條件重啟議會達成了協議。這自然又一次引起了反庫民黨派的不滿,於是庫愛盟領導委員會在6月15日開會討論這一協議時,未達成共識。在18日繼續討論后,為避免議而不決,通過了一份兩方相互妥協的決議:1、同意重啟議會授權公投,並派代表參加公投委員會;2、將庫區政府以外的庫爾德人聚居區納入公投範圍,這裡主要指被庫愛盟敢戰士部隊控制、巴格達中央政府和庫區方面對其歸屬存有爭議的基爾庫克一帶;3、聲明繼續與變革運動合作,實施此前與變革運動達成的協議。在這裡,第1點意味著默認了親庫民黨派與庫民黨就公投和重啟議會達成的協議;第2點應該是反庫民黨派添加的條件,似乎企圖以此進一步挑起中央政府的反對,以攪亂公投進程;第3點則是反庫民黨派的一貫立場了。這份矛盾重重的協議中,第2點拆第1點的台,而第1點包含的出賣變革運動的內容又在破壞實現第3點的基礎。

圖16:科斯雷特·拉蘇爾·阿里率團出席巴爾扎尼召集的各黨會議。

在這互相拆台扯皮的過程中,庫愛盟彷彿一個有著兩顆腦袋的巨人,一會兒向西,一會兒向東,結果原地踏步,毫無進展。這不僅空耗了庫愛盟自身的力量,還嚴重地損害了其政治信譽,進而直接破壞了庫區反對派(主要是庫愛盟與變革運動)之間的信任與團結。在這種情況下,反對派單憑自己的政治力量是難以在公投問題上與巴爾扎尼相抗衡的。所以我們看到,儘管以變革運動為主的反對派各黨三番五次地提出批評和反對,但庫民黨還是能夠有恃無恐地步步推進,最終生米煮成熟飯一般頒布了第106號總統令,開啟了公投的行程。

庫區公投理所當然地激化了外部矛盾。這裡首當沖的是庫區與伊拉克中央政府之間的關係。雖然此次公投沒有法律效應,儘管庫民黨方面幾次三番地向中央政府保證無論公投結果如何都不會在其後宣布獨立,但公投的民意宣示和榜樣示範效應畢竟是一張政治博弈的好牌,因而與庫區明爭暗鬥的伊拉克中央政府旗幟鮮明地反對庫區公投。3月30日,在內奇爾萬·巴爾扎尼明確將於年內舉行公投后,伊拉克總理阿巴迪表示,反對舉行庫爾德獨立公投。而在馬蘇德·巴爾扎尼宣布確定公投日期后,伊拉克中央政府又於6月9日措辭強硬地表示,庫區單方面的獨立公投是不可接受的。18日,阿巴迪宣稱,庫區公投是非法的。本就因預算撥款、石油收入分配、辛賈爾和石油重鎮基爾庫克的歸屬等等問題而矛盾重重的庫區-中央政府關係,由於庫區獨立公投的火上澆油,不可避免地進一步惡化了。

圖17: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和伊拉克庫區總統巴爾扎尼。

對於與伊拉克庫區接壤、面臨著本國國內庫爾德民族問題的土耳其和伊朗來講,自然也不樂見伊拉克的庫區公投,擔心其進一步刺激境內庫爾德人的民族情緒,加劇國內的庫爾德民族解放鬥爭。這其中,本國庫區狀況日益惡化的土耳其擔憂尤甚。6月8日,土耳其在伊拉克的走卒伊拉克土庫曼陣線(Irak Türkmen Cephesi)發表聲明,稱庫區獨立公投違憲,呼籲中 央政府干涉。6月9日,土外長恰武什奧盧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伊拉克庫區決定進行獨立公投是一個嚴重錯誤。緊接著在6月13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稱,伊拉克庫區決定進行獨立公投會破壞伊拉克的領土完整。土方這樣的強硬表態,對投靠於它的庫民黨來講,可謂相當強大的外部壓力了。

為了克服自己面臨的統治危機,巴爾扎尼不惜刺激庫區內外部矛盾,做出了這一幕公投鬧劇。在這裡,粉墨登場的各色勢力陷於激烈動蕩的漩渦,在勾心鬥角中不斷地分化組合、此消彼長,進而不斷地改變著舞台的面貌。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這次的公投風波源於庫區的內外部矛盾,並在這些內外部矛盾的作用下發展著,最終其結果和影響也將受制於內外部矛盾的發展變化。巴爾扎尼出於私慾的冒險舉動或許最後將帶來他意想不到的結果。

無論如何,這次公投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深刻地反映出伊拉克庫區內外的嚴重危機。這是舊制度的危機,只能在舊秩序的裱糊匠們親自掘好墳墓、敲響喪鐘后才能得到解決。「外面的架子雖沒很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在這新陳代謝日益來臨的危機時代,面對日益嚴峻的重重矛盾,伊拉克庫區再也不能做著歲月靜好、太平安康的黃粱美夢,渾渾噩噩地混下去了,他們必須嚴肅地思考和回答歷史進程所提出的嚴峻問題:「你往何處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