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論古代「吃貨」的自我修養

「吃貨,指的是貪吃的人,多指喜歡吃各類美食的人,並對美食有一種獨特的嚮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愛好者、美食客、美食家。」

其實吃貨自古就有,有這麼一群古人,他們吃出了快樂,吃出了心得,他們在美食中找到了自我。

1、公子宋:食指大動

說起來第一次知道「食指大動」這個成語還是在《射鵰英雄》中,黃蓉為洪七公整治美食:

廚房裡香氣陣陣噴出,黃蓉卻始終沒有露面。洪七公搔耳摸腮,坐下站起,站起坐下,好不難熬,向郭靖道:「我就是我就是這個饞嘴的臭脾氣,一想到吃,就甚麼也都忘了。」向郭靖道:「伸出那隻剩四指的右掌,說道:「古人說:『食指大動』,真是一點也不錯。我只要見到或是聞到奇珍異味,右手的食指就會跳個不住。有一次為了貪吃,誤了一件大事,我一發狠,一刀將指頭給砍了……」郭靖「啊」了一聲,洪七公嘆道:「指頭是砍了,饞嘴的性兒卻砍不了。」

其實這個成語的真正來源是公子宋。《左傳·宣公四年》中記載:「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

據說公子宋在每次將有美食的時候,食指都會顫動。有一次,楚國給鄭國贈送了一隻黿,公子宋和子家去拜見鄭靈公時,公子宋突然食指大動,公子宋告訴子家,今日必定有美食。果不其然,鄭靈公下令要與百官同食黿湯,公子宋與子家相視而笑。靈公知道原因后,心中不悅,故意不將湯分給公子宋,沒想到公子宋竟然走到鄭靈公的座位前,把食指伸到鼎里,用食指沾湯來食,這便是「染指」一詞的來歷。

鼎在先秦時是權力的象徵,公子宋染指靈公之鼎,使靈公頓起殺意。然而沒想到的是,公子宋卻先發制人,殺了鄭靈公。這場由美食引發的血案並沒有就此結束,後來鄭國大亂,公子宋最終也被殺,暴屍於朝。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美食雖好,可不要貪鼎哦!

2、蘇軾:一言不合吃吃吃!

都說蘇軾的一生一半在貶官,一半都在吃吃吃。在蘇軾的吃貨生涯中,幾乎都是在被貶之後達到了巔峰。他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初到黃州時,他就說過:「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眾所周知,「東坡肉」是蘇軾發明的,當時人們認為豬肉低賤,貴者多不肯吃,蘇軾卻很愛,為此他還寫了一首《豬肉賦》:「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東坡嗜肉,連在病中都不肯放棄: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膾。余欲聽之,而口不可,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

他從不諱言自己對於美食的喜愛,曾寫《老饕賦》將自己對於美食的心得記下來,諸如:「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所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大概就是如此。結尾一句:「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正是蘇軾熱愛美食的真實寫照。

3、金聖嘆:人生真是寂寞如火腿

順治十八年金聖嘆與一百多個士人到孔廟聚集,悼念順治帝駕崩,藉機發泄積憤,到衙門給江蘇巡撫朱國治上呈狀紙,控訴任維初,要求罷免其職。結果被逮捕入獄,以逆反之罪判處死刑。臨刑前,金聖嘆竟招來獄卒說有事相告,獄卒以為是驚天動地的大事,結果金聖嘆只是指著獄卒端來的飯菜耳語道:「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

我相信此時獄卒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我墨都磨好了,你就給我說這個!

不知道有沒有人嘗試過,如果金大才子所言非虛,那麼在沒有金華火腿的日子裡,有了花生米和豆乾,想來人生也並不寂寞了。

4、袁枚:愛你就為你寫下食譜

袁枚自不必說,一部《隨園食單》就奠定了其在美食界的地位。隨園食單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寫出來的,首先,袁枚肯定是一枚資深吃貨。書中一共介紹了326種南北美食的做法,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 、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

而且文字清爽,做法寫得簡單詳細,幾乎人人都可以照著去做。袁枚還將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都寫得一清二楚,可謂是一本美食家必讀之書。自問世以來,就被長期公認為廚者的經典,被譯為英、法、日等多國語言。近來還出了漫畫版本,可見此本書的指導性之強。

看了這些古代吃貨的自我修養,你還好意思稱自己為吃貨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