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絕對安全的量子通信:潘建偉團隊實現千公里星地量子密鑰分發

北京時間8月10日凌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登出了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的最新成果:他們藉助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成功向河北興隆地面站分發了量子密鑰,最遠距離達到1200千米,平均誤碼率僅有1.1%。

潘建偉院士

量子密鑰分發(QKD)是一種理論上絕對安全、不可被竊聽的加密方法,也是量子通信網路中最先可能商業化的部分。通信者用量子疊加態對信息進行加密,而基於量子不可複製原理,任何竊聽行為都會對整個通信系統造成干擾。

自1989年,科學家們首次實現距離32厘米的量子密鑰分發以來,學界就在不斷探索更遠距離的實驗。不過,傳統的光纖傳輸損耗較大,而同樣基於量子不可複製原理,量子信號無法像其他通信信號一樣得到增強,這大大限制了量子密鑰分發距離。潘建偉團隊運用星地傳輸,顯著降低光子的損耗率,使得相距1200千米的量子密鑰分發成為現實。

那麼,這種信息加密方式,為什麼在理論上是絕對安全的呢?這需要從一篇1984年發表的論文說起。

bb84協議:絕對安全的量子通信1984年,當時任職於IBM研究中心的本內特(Charles H. Bennett)和當時就職於蒙特利爾大學的布拉薩爾(Gilles Brassard)在國際計算機、系統和信號處理大會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奠定了首個量子加密協議。基於兩位作者的姓氏首字母和發表年份,該協定也被人稱為「bb84」協議。
「bb84」協議構想了一種,在理論上絕對安全的密鑰傳輸方法。現在,我們假設有一個信息發送者Alice,她想發送一串由1和0組成的二進位密鑰給信息接受者Bob,同時,還存在一位潛在的竊密者Eve。
在傳統通信渠道中,竊密者Eve可以截獲Alice傳來的密鑰,並複製給Bob。這樣,Bob並不會察覺到密鑰已經被人竊聽了。
而在量子通信渠道中,信息是編碼在光子的偏振態上的。所謂的量子,是物理學中不可再分的基本單元,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在1900年首次提出。比如,光子就是量子性的,不存在「半個光子」的說法。
現在,我們假設存在兩台機器A和B,A機器可以產生垂直偏振(記為0)和水平偏振(記為1)的光子,B機器可以產生45度偏振(記為0)和135度偏振(記為1)的光子。如果按照A密碼本去讀A機器產生的光子,可以正確地讀出0或者1,但是,如果按照B密碼本去讀A機器產生的光子,每個光子都會被隨機讀成0或者1,也就是說,和瞎猜的概率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量子具有不可複製的性質。如果竊聽者Eve截獲了一個光子,由於他只能隨機選擇A密碼本或者B密碼本去讀,Eve得到正確的數字的概率為75%,而他繼續發送給Bob的光子也是如此。也就是說,Eve的竊聽不被發現的概率是75%。
這是單光子的情況。如果Alice發送的是10個光子,Eve不被發現的概率是5.6%;如果Alice發送的是100個光子,Eve不被發現的概率是十萬億分之三。
Alice發送完光子串后,會通過經典通信渠道,比如打電話,與Bob核對部分光子。如果發現不存在被竊聽的情況,在理論上說,Alice就可以繼續向Bob分享剩下的光子的密碼本,由Bob挑選出用對密碼本的部分作為密鑰。
星地量子密鑰分發
這種可以防止黑客竊聽的量子密鑰分發,在國防、政府和商業通信領域很有潛力。去年11月份,潘建偉團隊就利用地面光纖,實現了400公里的量子密鑰分發。
這次,潘建偉團隊通過去年8月發射升空的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分發密鑰,光子的損耗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衛星上搭載了用於產生量子密鑰的光學系統,由八個激光二極體(四個用於產生密鑰信號,四個用於產生誘騙態,產生的光波長為850nm)、一個半波片、兩個偏振分束器和一個分束器組成。
「墨子號」處於太陽同步軌道上。每天的當地時間00:50分,墨子號進入河北興隆地面站的視野範圍內,持續大約5分鐘。
《自然》雜誌上的論文數據來自2016年12月19日,量子密鑰分發時間持續273秒。在最近距離645千米,地面站接收光子的速率達到每秒12000比特,而在最遠距離1200千米,地面站接收光子的速率達到每秒1000比特。實驗平均誤碼率維持在1%左右。在密鑰分發的最後階段,誤碼率明顯上升,論文解釋道,這是因為此時地面站的望遠鏡朝向了北京方向,受到環境亮度的干擾增加。
在完成首個超過1200千米的星地量子通信實驗后,潘建偉團隊計劃以「墨子號」為中轉,實現遠距離地面間的量子密鑰分發。比如說,興隆地面站把密鑰分發給衛星后,衛星儲存2小時密鑰,等到出現在新疆南山地面站的視野範圍內,再分發給南山站。
潘建偉團隊也將在、奧地利、義大利和德國間實驗洲際密鑰分發。
論文結尾提到,地面的量子通信光纖,足以覆蓋百公里級別的距離。為了提高衛星的覆蓋面積,搭建全球量子通信網路,潘建偉團隊必須發射更多低軌或高軌的量子通信衛星,組建星座,儘可能實現在地球上的任意地點,只要天氣條件合適,即可實踐量子通信。
上個月,潘建偉團隊在《自然·光子學》期刊(Nature Photonics)上發表了在青海湖白天遠距離(53公里)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的成果。下一代量子通信衛星將不再怕光,能夠白天上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