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宇宙之眼」以他命名,諾獎因他接納天文學,他卻從未享有這份榮譽

幾年前,在一些國際學術會議上你能看到這一幕。

當某些名家報告時漸入佳境,會忽然停下演講,轉而笑問一位老者:「我說的沒錯吧?」

絲毫不用驚奇,這位老者35歲時便成就斐然,成為天文學界的領軍人物。

但他卻時常感覺自己知識不足,於是總將小說、錄音、唱片、人文名著加到自己已經塞滿的日程了。

花甲古稀的老者,阿倫·桑德奇

這一切都是深受他的老師埃德溫·鮑威爾·哈勃的影響。

哈勃同樣也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天文學大家。

甚至可以說,對於熱愛天文學的人,知道哈勃對於天文學的巨大作用是一種悲哀

埃德溫·鮑威爾·哈勃(1889/11/20-1953/9/28)

「別人家的孩子」形容哈勃最恰當不過。

他從小成績優異,先是從芝加哥大學取得數學、天文學的學士學位。

隨後拿到了羅德獎學金,進入英國牛津大學,遵從父親意願主修法律,但依然鍾情於天文學,選讀了許多天文相關的課程。

羅德獎學金是大名鼎鼎的「大學部生的諾貝爾獎」,2009年的全球錄取率才萬分之一,而哈勃是牛津大學接納的第一批羅德學者。

羅德獎學金(THE RHODES TRUST)

他身高近1.90米,興趣廣泛、體魄強健,籃球、網球、棒球、橄欖球、跳高、撐杠跳、鉛球、鏈球、鐵餅、射擊等項目都成績不俗。

在芝加哥大學時便是全校聞名的重量級拳擊運動員,據說還與當時的法國拳王在表演中過招。

他還曾帶領芝加哥大學籃球隊拿到了校際比賽冠軍,進入牛津大學后,又當上校徑賽隊員。

從牛津畢業后,他還給中學男生當籃球教練,並且熱衷假餌釣魚。

假餌釣魚的魚餌。假餌釣魚,是一種利用金屬、塑料、橡膠乃至木頭製作成自然物體,引誘魚兒上鉤的釣魚方法。

哈勃對於維持一個好的外貌也有著異於常人的執著。

在牛津大學讀書時因為痴迷英國紳士的形象,於是他學習英國人的口音,模仿他們的衣著,更是養成了食煙斗的習慣。

在衣著嚴謹不亞於「紳士俱樂部」的天文台工作時,他的衣著依然給人過於講究的感覺。

即使工作已經非常緊張,但他永遠是一副衣冠楚楚的樣子,領帶也永遠整齊沒有皺褶。

他學識淵博,說話舉止風度得體,但他的缺點也很明顯:他從不修飾地炫耀自己。

也許因為深受法律學熏陶,他總是用同樣的口音說話——滿載習慣性的冷淡和篤定。

這樣的哈勃在晚輩眼裡確實光芒四射,但在同事、同學看來卻是傲慢自負和拒人千里。

只是他人如何看待他不要緊,他在學術上的貢獻,眾人皆膜拜爾。

在牛津大學畢業后,哈勃回到了美國,成為了一名中學老師。

這也許是他一生最平凡的時候,他一邊為孩子們教授物理、數學、西班牙語和體育,一邊加入了律師協會,和他人交流法律的問題。

但他很快對這一切失去了興趣,於是他再次來到芝加哥大學,正式鑽研天文學。

芝加哥大學風采

三年後,28歲的哈勃拿到了天文學博士學位,同一年,威爾遜天文台的創始人喬治·海爾也邀請他前去工作。

哈勃欣然接受,因為威爾遜天文台有著當時最先進的科技——直徑2.5米反射望遠鏡

但恰巧這一年美國向德國宣戰,他也應徵入伍,等他從戰場回來時,已經是上校軍銜。

威爾遜天文台

他一離開部隊便來到了威爾遜山,身上仍穿著軍裝便和海爾說:我已經準備好觀測了。

這一天他等的太久,對宇宙的嚮往已經積蓄太多。

從加州理工學院遠眺威爾遜山

1920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舉辦了一場舉世聞名的「世紀天文大辯論」

辯論的雙方皆是名家:一方是認為「仙女座大星雲」(M31)位於銀河系外的柯蒂斯,另一方則是認為星雲位於銀河系內的沙普利。

M31在天文學歷史上的確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早在天文望遠鏡還未發明之前,人們就時常觀察它,但對於這一類雲霧狀天體的本質是什麼,直至20世紀初依然爭論不休。

「仙女座大星雲」(M31)

結束這場戰爭,揭示了漩渦星雲之謎的人正是哈勃。

哈勃藉助望遠鏡拍攝了一批漩渦星雲的照片,並從中辨認出了許多「造父變星」。

造父變星是一種非常明亮的變星,他的光亮變化具有周期性,它能幫助人們建立銀河和河外星系的距離「量尺」。

船尾座RS是銀河系中最亮的造父變星之一

早在1912年,哈勃剛從牛津大學畢業時,美國天文學家亨利埃塔·勒維特就利用造父變星的光度變化測量其他星系與地球的距離。

哈勃便是通過勒維特的方法,利用仙女座大雲和三角漩渦星雲(M33)之中的一批造父變星,推算出了兩個星雲與地球間的距離均為90萬光年

而當時已知的銀河系直徑僅有10萬光年,這無疑擊碎了沙普利的宇宙觀。

亨利埃塔·勒維特

這一發現在1925年時美國天文學會和美國科學促進會共同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宣布。

儘管哈勃沒有與會,但仍獲得了這次會議設立的最佳論文獎。

最為重要的是,哈勃為天文觀測開闢了一條全新的探索途徑,在日後稱作「觀測宇宙學」。

無疑,他已經成為了觀測宇宙之路上的先驅者。

不僅如此,哈勃還為區分宇宙中不同星雲而建立了一種分類體系。

其實在1908年時,德國天文學家沃爾夫就提出了一種純描述性的星雲分類體系,只是這一種體系無法體現不同的星雲之間的關係。

哈勃的新體系完美地修補了沃爾夫的體系,他發現多數河外星雲都有一個佔主導地位的核心,整個星雲則對它表現出了一定的旋轉對稱性。

哈勃以此劃分了「正常旋渦星雲」、「棒旋星雲」和「不規則星雲」,它們之間相互關聯,被稱作「音叉圖」。

橢圓星雲形成叉柄,球形的EO處於底端,透鏡形的E7則剛好在柄與叉臂交接處的下方,正常旋渦星雲和棒旋星雲沿兩條臂叉展開。這種形態序列廣泛沿用至今,正規的名稱是「哈勃星形態序列」或「星系形態的哈勃序列」

哈勃最廣為人知的當屬哈勃定律,同時也是20世紀最重大的科學成就之一。

它闡述了宇宙的各部分正在相互遠離,且互相退離的速率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正比,這定律顛覆了以往所認為的「宇宙整體靜止」觀念

最重要的是,哈勃定律開啟了探討宇宙整體時空結構的大門,人們得以了解整個宇宙都處在一個宏偉的膨脹之中。

同時宇宙膨脹也成為支撐宇宙大爆炸假說的憑證之一。

哈勃定律事實上印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據說愛因斯坦曾因此拜訪過哈勃。

描述宇宙膨脹的藝術構想圖

他的成績遠不止如此,但憑此這些已經足以成為諾貝爾獎得主。

只是當時的諾貝爾獎是不包含天文學的。

幸運的是,哈勃的學術成果足以讓諾貝爾獎考慮天文學的價值,如費米和錢德拉塞卡都曾一致推選哈勃為物理學獎得主。

在世人看來,諾貝爾獎已經是哈勃的囊中之物。

只可惜死神並不認可,它在最終時刻奪走了哈勃應得的榮耀。

哈勃在諾貝爾獎頒布前三個月去世,諾貝爾獎秉持不授予亡者的原則,無奈地取消了哈勃的獎項。

去世那一天,哈勃與工作上的夥伴討論新的工作設想,據該夥伴回憶,哈勃那天說話非常著急,似乎想要說完腦子裡所有的猜想。

隨後哈勃在妻子送他回家的路上平靜地死於腦血栓,妻子儘管悲傷依然遵循他的遺願毫不聲張地安葬了他

享年64歲

哈勃的葬禮低調,甚至連安葬的地方都不曾公開。

美國人只好將對哈勃的思念寄託於近年快要退休的太空望遠鏡,哈勃望遠鏡。

只是時過境遷,如今提起哈勃,多數人想到的更多是那台機器而不是他本人叼著煙斗的樣子。

殊不知當年的哈勃多麼受歡迎,幾乎所有好萊塢明星都希望和他見面。

哈勃望遠鏡,被稱作「宇宙之眼」

哈勃身處嘈雜世間,也許習慣了與望遠鏡作伴,他介懷的人間虛榮實在太少。

人間再留不住他,他眼中也只有望不見盡頭的宇宙。

如今哈勃望遠鏡也將退休,接下來又該如何緬懷這位「宇宙之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