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投入2000人,目標超越阿里雲,這項華為內部「最堅定的業務」到底會怎麼做?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不久前宣布了「強力投資打造開放的公有雲平台」的計劃,兩周之後,華為便加快速度攻城拔寨。

3月22日,華為公有雲宣布在青島和大連推進軟體工程師領域的軟體開發雲產品,試圖在這個區域獲取更多訂單。按照華為的說法,軟體開發雲產品已在大連和青島落地,目前服務300多家企業,每天有超過10000個開發者在線使用。

除此之外,華為公有雲的操盤手也公布了公有雲的打法和目標,華為企業雲業務部總裁楊瑞凱說:

  • 在軟體開發雲上面,華為將重點推進『三個一工程』,即10萬個企業、100萬個開發者、1000所大學的業務覆蓋目標。

  • 公有雲層面,一方面面向傳統央企、大企業、政務雲市場,充分發揮華為2B市場服務的傳統優勢,建立場景化的企業級雲服務解決方案,運成為市場政府、大企業雲服務的領先提供者;另一方面則是面向中小企業市場,以軟體開發云為切入點,構建線上線下O2O的服務能力,成為中小企業最信賴的雲服務商之一。

這算得上是華為在宣布公有雲成為了集團重要戰略之後,第一次公布這項業務的發展目標。

華為此前一直對公有雲業務遮遮掩掩,原因在於華為金主客戶運營商也在發展這項業務,此前還一度將「自營公有雲」改口成「企業雲」。

實際上在2011年,華為便在內部有了公有雲這項業務,到了2015年7月才正式戰略發布,然而此前的發展一直比較低調。直到今年3月份,徐直軍的講話才正式宣布戰略投入公有雲。

「華為內部現在對公有雲的業務非常堅定」,楊瑞凱對36氪記者說,為了公有雲的業務,華為將成立Cloud BU,2017年增加投入2000人。

「這個新的BU會給未來公有雲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我們會在公有雲發展過程中逐步加入華為優勢的通訊能力和視頻能力」,楊瑞凱說,未來公有雲可能還會有多種形態,我們將滿足客戶需求,適應客戶不同解決方案。

在處理跟運營商合作的關係上,華為的設想是,華為公有雲的創新技術和核心能力都會同步到運營商合作的公有雲上,幫助運營商以雲服務的方式向企業和政府客戶提供計算存儲網路,支持運營商結合自身優勢發展雲服務。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指出,2016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可望達到2,086億美元,較2015年的1,780億美元成長17.2%。成長最快的是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2016年預計將成長42.8%。軟體即服務(SaaS)是全球雲端服務市場中規模最大的區塊之一,2016年可望成長21.7%,達389億美元。

在市場空間如此廣闊的情況下,華為對公有雲業務的渴望越來越強烈。但如果說面向大型企業的公有雲業務尚屬華為的優勢所在,那麼在面向中小企業市場上,華為公有雲業務將作為強有力的挑戰者,跟阿里雲等一眾公司終將產生激烈競爭。

市場調研公司IDC 2015年公有雲市場追蹤報告顯示,阿里雲在公有雲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31%,其次是電信(13.1%)和聯通(7.6%)。

華為雲服務一位技術人員說,在一些特定的IT雲服務上,華為確實跟阿里雲有些差距。許多事實也證明,傳統公司進入公有雲市場並不順利,包括IBM、思科、惠普等公司都在公有雲市場上折戟。

按照華為的說法,華為雲的優勢在於,雲服務市場廣闊,各地區位差異巨大,華為企業雲除了在北京、上海、廣州州布局了核心節點以外,已經落地全國30多個省市區,還在烏蘭察布、克拉瑪依等地建設了大規模的成本節點,對於不受期望發展新興產業的公司,可以不受資源限制。

另外一方面,面對跟亞馬遜和阿里雲的競爭,華為認為公司主要提供Iaas雲服務,這在任何企業、政府、創業公司都存在這樣的需求,華為的業務遵循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的原則,能夠給互聯網企業,提供安全、中立、可信賴的雲服務。

而在面對運營商客戶轉為企業客戶方面。華為的經驗認為,一般有獨立的IT 隊伍,決策流程比較規範,選擇供應商更加理性,更看重供應商的整體品牌、技術實力、解決方案規劃能力持續服務和生態資源;另外企業需要的是整體IT 方案,不會只考慮laas,因此服務企業客戶必須有完善的應用和解決方案合作夥伴生態,能夠為企業客戶提供完整的雲服務。

按照楊瑞凱的規劃,華為會將雲服務市場做好的同時,在全球也逐漸和德國電信進行合作,在歐洲市場、包括未來可能在拉美市場、亞太市場也有一些業務的布局,從而在未來使得公有雲業務成為華為集團營收中的重要一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