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津門「武相聲」 全運話「撂跤」

新華社天津9月4日電 津門「武相聲」 全運話「撂跤」

新華社記者劉暘

一眨眼的工夫,全運會賽程過了一大半,今兒個輪到摔跤了。在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體育館,古典式、自由式,這幾天先後拉開戰幕。但凡這裡能看到的,都是國際式摔跤。式摔跤,1993年就告別全運會,此後正式「流落民間」,這次全運會賽場上依然難尋蹤影。

不過,來到天津衛,想看跤,絕對不會掃您的興緻。儘管跤是非奧項目,可天津衛偏偏就是個跤的「跤窩子」。賽場上沒了影兒了,賽場外還能看到撂地兒摔跤的老把式。

兩位摔跤愛好者在鼓樓摔跤場上角逐

走跤步、拽直拳、使腳剪……天津市南開區鼓樓廣場經常會有式摔跤擂台賽和傳承展示活動。「跤迷」們固執地守著祖上傳下來的技藝。「撂跤」在天津,不只是體育運動,還是生活方式,更是天津人對老物事和傳統文化的迷戀。

早年間,天津是全國著名的「跤城」。滿清皇室喜好摔跤,皇宮裡的善撲營養了大批摔跤高手。隨著清朝衰敗滅亡,「撲戶」們作鳥獸散,其中一部分人來到天津,也將摔跤這一強身健體的娛樂方式帶了過來。

天津人能學會用,很快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摔跤流派,將過去皇室傳出來的「力量跤」,演化成了更注重摔法和技巧的「技術跤」,常常能「以小蛐蛐兒托底,小份兒摔大份兒」(指身材矮小勝身材高大的),在對方還沒近身的情況下,幾招就將對手撂倒在地,乾淨、利落,脆生。

一位摔跤愛好者進行賽前準備

「天津跤」講究28個字:同天貫日、欺拿相橫、踢抽盤肘撾、掫折閃擰控、捧拱扒抲倒,耙拿里刀勾。此外還有大絆子三千六,小絆子賽牛毛的說法。在過去的露天跤場,「跤迷」常把跤台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甚至整個跤場都被堵得水泄不通。

新成立前,撂跤賣藝為了討生活,但是門面規矩都講究。哪門哪派,師承何處,在哪個地界兒撂跤都得說清楚。和相聲屆的「擺知」類似,跤手收徒弟也有正規儀式。打把式要一邊表演一邊叨白,咣當一個背口袋,呱唧一個得合勒,嘴裡還念念有詞,笑料百出,所以「撂跤」在天津又稱「武相聲」。

觀跤的樂呵了,不好意思不「打賞」。跤手收錢也有規矩。不管拿著帽子還是托盤,都是手心朝下,這叫「斂錢」,行話也叫「打錢」。手心朝上成了乞丐「要錢」。可見跤手賣藝,有滿滿的行業自尊和江湖風骨。

中外遊客和市民在南開區鼓樓廣場上觀看式摔跤比賽

上場挑戰要先「撿褡褳」,就是把地上的跤衣拾起來,穿在身上準備應戰。「左架兒」用右手撿褡褳,「右架兒」用左手撿褡褳,「棒練兒」(實力強悍的跤手)雙手撿褡褳,這叫放份兒(抖威風),亮腰腿。交手之前,還要走走架兒,活躍氣氛。

跤場還流行一句話——棒的得撂,次的得吊。來個「好練兒」叫板,豁老命也不能讓對手踢了場子;來個不知趣、剛上手的新人,還得讓著點兒,摔急眼人家下次不來了。表演時,一些跤迷不看怎麼摔跤,而是看怎麼翻跤(被摔)。翻跤翻得好,不光膀子上有好活兒,還懂得怎麼「攏粘兒」(招呼買賣,籠絡人心)。

天津「跤林高手」層出不窮,尤其以「四大張」最負盛名——張鴻玉、張連生、張魁元和張鶴年,一度威震八方,後來桃李天下,為天津乃至全國培養出了一大批摔跤和柔道人才。

「天津跤」保留了「跤」中重要的技擊術和文化內涵,「跤」又是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民健身提升為國家戰略,式摔跤又迎來振興發展的新時機。京津冀等周邊地區的摔跤組織都開始積極舉辦各種規模的「跤」表演和比賽。

去年誕生的「跤壇英雄榜」職業聯賽讓式摔跤重新煥發了青春。世界跤壇史上首個式摔跤世界盃邀請賽,將於今年底在美國誕生。這一國際大賽將成為向全世界講述故事的重要文化舞台。

圖片:陳斌編輯:韋驊簽發:徐征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