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話醫療】分級診療下的「第三方」機會

《金卡生活》雜誌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我們

作者系小飯桌FA(財務顧問)行業研究經理

第三方服務中心特點不同,機會不同,可從檢測、影像、康復、透析四個方面來分析。一是第三方檢測重管控,即SKU多、涉及冷鏈物流,對上游有議價空間,具備規模效應,檢測中心既可作為優質併購標的,也可獨立發展。二是第三方影像重資產、對上游議價難、需求明顯,不具備規模效應,影像中心需通過規模化、網路化追尋更多的變現方式。三是第三方康復的供給端不足,具備一定程度的規模效應,康復中心需重運營、重培訓體系建設,康復機器人亦有機會。四是第三方透析是技術導向型,透析中心需在設備、耗材上建立一定優勢,才有盈利空間。

醫學檢測僅60億元人民幣,佔比僅3%。對比美、歐、日的醫學檢測領域,第三方佔比均在1/3以上,遠高於國內。醫院願意將檢測交由第三方進行,在醫院,檢測是收取固定費用,降低成本意味著提升利潤,第三方檢測的費用通常低於醫院的自行檢測。

基業常青的寡頭市場,國外多家百億美元獨角獸。LabCorp、Quest依次是1991年、1996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業績長期穩步發展,目前兩家合計佔據美國70%的第三方檢測市場,市值也逐漸從幾億美元成長到百億美元。

物流、規模化、高端檢測構建核心競爭力。

第一點,物流能力。鑒於檢測試劑的特殊性、檢測行為的時效性、檢測服務高頻&低客單價,所以需要有強物流能力做支撐,LabCorp和Quest都擁有強大的線下冷鏈物流配送體系。

第二點,規模化能力。具備規模效應,規模化可以壓低採購成本並且豐富檢測業務的種類,從而吸引更多用戶,規模管控能力要在分級管理、運營管理、IT能力、BD能力方面都做好。在美國,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客源僅有40%是醫院患者,其他60%是商業臨床測試、實驗室……國內97%的檢測都發生在公立醫院,因此很考驗第三方檢測機構從醫院獲客的能力。

第三點,高端檢測能力。常規檢測毛利略低,但種類少、市場份額大,更易規模化管控。LabCorp提供4700種檢測,其中幾百種是常規檢測,另外4000種是非常規檢測,Quest、LabCorp的常規檢測都長期佔據營收的60%。但高端、特殊檢測的毛利更高、增速更快,可以構建長期差異化的競爭力,大型檢測中心通過研發和收購,獲取高端、特殊的檢測能力,例如LabCorp收購Covance,LabCorp大力發展新型檢測,如心血管疾病檢測、內分泌檢測、疾病感染檢測、乳腺癌檢測、凝結檢測、婦產科檢測。

時機初現,體檢中心、IVD代理商也入局。現有檢測中心在檢測市場的累計佔比僅3%,新進者的市場空間尚大,潛在市場中,體檢中心具有流量、網點優勢,可快速規模化,易於建立物流體系,IVD代器械、試劑代理商、生產商具有物流優勢和高端檢測開發、服務能力。

影像市場規模2000億元人民幣,第三方約分得600億元人民幣。國外第三方滲透率雖高,但行業集中度不強。在美國,跟第三方檢測相似,第三方影像滲透率也約為1/3,但是,行業集中度遠低於檢測,CR20=40%,且沒有亮眼的上市公司,代表性的Radnet市值僅有2.8億美元。

規模體現不出效應,上游成本難降,下游效率難增。規模體現不出效應,市場相對碎片化,由於影像設備銷售以廠商直營為主,不存在去中間商差價,且影像設備被美國通用電器、荷蘭飛利浦、德國西門子3家廠商壟斷,上游具備強議價權,即便規模採購,降價空間也十分有限,故上游成本難降。影像中心是重資產服務,盈利核心就在於增加設備利用率,單個影像中心投入大,通常都開設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規模化可以增加用戶量,但不一定增加設備利用率,影像中心是不可脫離設備的現場服務,拍片即需設備,故下游效率難增(數據來源:訪談、公開信息整理)。

需求剛性,可快速拓展市場。第一,對於大醫院醫生,可以提高效率,獲得更準確的診斷率,由於第三方客戶量大,在醫師配備上更全面。以腫瘤病理影像診斷為例,80%-90%的病例,高級醫生的正確診斷率比初級醫生高40%。雖然可能因此損失少量隱形收入(檢測分成),但能提高治療效果,尤其是在病情緊急情況下,醫生是傾向於第三方的。第二,對於中小醫療機構,可以增加獲客,中小醫療機構的病人密度不足以支撐影像設備成本,部分用戶去大醫院拍片后就轉移到大醫院就醫了。第三,對於病人,可享受便捷的就醫與支付,省去到大醫院排隊、挂號的辛苦,第三方影像中心更市場化,服務更好,並且可以直接和保險公司對接,免去支付、報銷流程。第四,對於保險機構,會適當降低費用,基於影像中心的網路,監測醫療費用水平、用戶歷史記錄,通過與第三方影像中心協商付費模式,從而降低經營風險(數據來源:訪談)。

依賴渠道和數據,多重探索變現方式。一是租賃,基於影像設備融資租賃的渠道,例如平安好醫。二是保險,基於後向連接保險支付及理賠服務的渠道。三是輔助診斷,基於AI輔診可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效率,數據是AI輔診訓練的核心,例如華潤萬東醫療。四是放療,基於影像診斷+腫瘤放療一體化的渠道,例如Alliance Healthcare Service。

康復分級、分類,美國市場規模200億美元。國外的診療機制,診后服務分三級,以美國為例,分別是急性期康復、急性期后康復、長期護理。其中,長期護理市場規模約10倍於康復,按類別來分,康復又涉及骨科康復、神經康復、心臟康復、兒科康復、腫瘤康復等。

國內康復醫療的市場規模200億元人民幣,保守看向1000億元人民幣。國內康復醫療的市場規模、人均費用都遠低於美國,保守估計,國內康復市場規模為1000億元人民幣。推動康復市場快速增長的動因包括更多的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更高比例的醫保報銷+康復的市場化運營。

行業集中度中等,但依然跑出38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在美國,康復醫療領域共計3萬多家公司。其中,前50家公司佔據約25%的市場份額,最大的公司HealthSouth佔據約15%的市場份額,市值38億美元。

無絕對壁壘,強運營+自體系培訓構建優勢。康復醫院的主要開銷是人員費用,資產相關的費用佔比很小,以HealthSouth為例,一是無絕對壁壘,採購和折舊總計僅占營收的9%不到,規模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採購成本,提高設備利用率,但並不構成絕對壁壘。二是強運營模式,人員費用占營收的50%,建立有效的人員分級管理體系,構建核心優勢。三是人力密集型,搭建基於自體系的職業培訓、晉陞體系,一定程度構成壁壘。

賽道延伸:長期照護+康復、護理機器人。延伸一即長期照護等其他服務,借鑒HealthSouth:從剛需、專業的住院康復入手,延伸到家庭護理、臨終關懷,即主要業務為住院康復,用戶出院后可導入家庭護理等,從市場規模來看,長期照護約10倍於康復醫療,不過,目前HealthSouth仍以住院康復為主。延伸二即康復、護理機器人,由於供給端不足、護理人員管控難,康復技師嚴重不足,護理人員流失率高,所以康復、護理機器人大有機會。

第三方透析

國內透析市場規模378億元人民幣,看向1000億元人民幣。國內透析市場規模378億元人民幣,治療率20%,遠低於全球平均的37%,歐美的90%。國內透析潛在市場規模=年平均治療費9.23萬元人民幣*ESRD患者人數200萬=1844億元人民幣,治療率=378億元人民幣/1844億元人民幣=20%。影響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增長驅動,患者增多,費用下降;第二,患者增多,高血糖患病率增高、老齡化加速;第三,費用下降,透析器進口替代加速、市場化放開、醫保制度完善。

上游產品廠商亦是下游服務主導方。依賴器械和耗材,服務價值幾乎為0,全球最大的透析服務公司都同時是透析設備、耗材生產廠商。Fresenius

、DaVita是全球最大的2個透析服務中心,依次佔據全球透析服務市場份額的10%、7%,佔據北美透析服務市場份額的38%、37%。Fresenius的前身即是透析設備、耗材製造廠商,現在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也依然是最大的透析設備生產廠商。DaVita擁有完整的透析設備、耗材生產線,也會有一定比例從Baxter採購。

透析服務中心和透析產品廠商估值邏輯相近。以透析服務為主的Fresenius和以透析產品為主的Baxter都享受相近的估值邏輯,取消服務,估值影響極小,服務部分基本不增加價值,只是作為渠道拓展。

技術導向型,爭相在透析器、EPO上賺取利潤。血透中心的主要成本構成是服務、透析器、EPO。透析器佔據20%的成本,是最高價值窪地,且上游廠商毛利高達40%,具備利潤空間,透析器是透析機中的一部分,具有固定使用頻次,到達一定使用次數必須更換。但透析器技術壁壘高,基本被壟斷—國內採購,前3佔據88%的市場份額。EPO佔據25%的成本,提供價值,具備利潤空間。相比透析器,EPO技術的壁壘相對較弱,國內公司也可參與,服務費用包括租金、人力等,雖然也佔30%,但主要原因是透析佔用床位、耗時長,而非提供價值,不具備利潤空間。

市場萌芽期,多家公司積极參与。現有的公司,例如福州市第二醫院、新華醫療、威高股份、瀋陽三生。潛在的公司,例如寶萊特、常山藥業、藍帆醫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