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復盤:《思美人》吸引3.5億人的背後,還有哪些你不知道?

引子:平地一聲響起,《思美人》收官了。

6月10日,《思美人》迎來了大結局,雖觀眾早已知道結局,可當身負宏才大略的屈原,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最終萬念俱灰,痛沉於汨羅江,而他一生的愛人莫愁則駕舟去遠,從此蕩舟江湖時,不少觀眾還是感覺心裡堵著難受——該劇播出一個多月以來,恣意洒脫、以天下為己任的屈原;多才聰明、敢愛敢恨的莫愁;雄才大略卻優柔寡斷的楚懷王……都成為不少觀眾晚間的陪伴。雖然《思美人》播完了,也留下了褒貶不一的聲音,但拋開這些雜音,讀娛君看到的是為觀眾留下了一個活在「思美人」中不羈的屈原,以及還原了一個不一樣的先秦時代。

下面,讀娛君就來複盤一下。

默默地低開高走

收穫收視、關注量雙高

整體而言,《思美人》算不上爆劇,但卻是一部慢熱劇。

其自上線以來,收視之路可謂跌宕起伏,幾經高低。由於接檔《人民的名義》,兩部劇無論是題材、風格等都差異巨大,再加上劇情、人物設置與正史的衝突,在播出伊始受到了不少質疑和吐槽。但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人設形象的逐漸豐滿,成功收穫了一眾冬粉。

即使在《歡樂頌2》、《白鹿原》等擁有大量前期受眾的大劇面前,《思美人》在收視率上依然表現搶眼。而在網路平台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愛奇藝播放量14.3億次,騰訊視頻13.3億次。

此外,微博指數也節節攀升,閱讀量達到24.9億,討論數744.6萬,同時,還引發了有關於先秦文化的熱論。 《思美人》開播以來CSM全國網平均收視率1.18、平均份額4.3%。同時,目前該劇觀眾累積到達率26.72%,推及全國規模超過3.5億,佔到大陸人口總數的1/3;且在23歲以下年輕觀眾中,平均份額近8%,意味著《思美人》備受年輕群體的認可與喜愛。(以上數據皆以截稿時期為準)

是政客是詩人也曾是輕狂少年

出於歷史也活在更多作品間

受年輕人認可,這與「另類的屈原」有關,也是本劇的最大特色。

不論是在正史亦或文學作品中,屈原的標籤都是政治家、偉大的詩人,文化和情懷是標配;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腦海中最清晰卻是那個身影悲涼、懷石投江的屈原。現代對屈原形象的認知,多來自於明代畫家陳洪綬的《屈子行吟圖》,正是這張圖給屈原描繪了一個鬱鬱而終的老人形象,屈原投江時已經62歲。人們關於屈原的印象停留在他垂垂老矣,鬱郁不得志,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的時候,卻忽略了屈原也有輕狂不羈的年華,畢竟,能寫出「香草美人」那樣瑰麗詩篇的人,又怎會是個只有家國天下的人呢?

湖北省楚國歷史文化學會會長、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玉堂曾表示:「屈原本身就應該是意氣風發的,尤其在青年時代。如果沒有異於常人的豪氣與豪情、傲氣與傲骨,他怎會做出那些驚天之舉。而且在屈原的作品中,一直保持著對自然、人生、時局的拷問和關注,在此方面,很少有人可以匹及。後期的屈原變法合縱,甚而身赴江流,這樣的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不太可能坐冷板凳。認真研讀《天問》、《九歌》,會發現屈子的形象並非是陳洪綬所畫的形象。」 總製片人、總編劇梁振華則表示:「屈原並不等於憂憤,憂憤只是他人生色調中重要的一筆。屈原年輕的時候就官至左徒,他為楚國勾畫了宏大的政治藍圖,因此早期的屈原是意氣風發、才華絕代的。屈原是那個時代最年輕的、最具典範意義的青春偶像。」

在劇中,屈原的形象是立體、豐滿的,年少時恣意洒脫、意氣風發,青年時備受楚王信賴,他大膽推行改革,滿腔抱負。而《思美人》除了歷史人物,也補上了屈原的愛情故事。因劇中的屈原和莫愁女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遭到不少觀眾的質疑,但讀娛君認為,一個作品充滿浪漫主義的人物,生活中除了理想抱負,除了楚懷王、君子,為何不能詮釋為兒女情長。或許有人會說,歷史記載中沒有這樣的屈原,可是正如《人類簡史》中所說,沒有記載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思美人》在創作中堅持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歷史劇創作模式,梁振華對此說:「這部劇所有的想象都要歸攏和衍生於2300年前的戰國。在史實和史料的空隙處,便是劇中人物和劇情的生髮空間。」許多影視作品只把眼光投向了屈原政治生涯最苦難、最悲慘的那個階段,模式固化的屈原在《思美人》中活出了想象空間更大的人生。

關於古裝服飾的批判

是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鮮明人物雕刻俘獲的是觀眾,服飾衣著則體現的是劇的審美品質——此前被吐槽之一。

《思美人》播出之初,劇中人物的衣著就備受質疑。楚懷王色彩斑斕的衣服一度被網友戲稱為準備開屏的孔雀,屈原、莫愁等其他人的衣服也讓觀眾質疑先秦時期的印染技術。但近兩年的一項考古研究足以打破了這一質疑,看來我們還真是小看了古人的印染技術,以及對美的追求程度。研究顯示,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其實是有顏色的,而且非常妖艷。上衣的顏色有粉綠、朱紅、棗紅、粉紅、粉紫、天藍、白色、赭石色等,領、袖、襟邊等處還鑲著彩色邊緣。褲子的顏色一般為粉綠色,還有紅色、天藍、粉紫、白色等。

在尚黑的秦國且存在如此繁多的色彩,那本身就極愛美的楚國服飾估計色彩自然更加五彩繽紛。在屈原的《離騷》中也有很多關於服飾的描述,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難看出楚人在服飾方面追求艷麗,甚至可以說艷得「一塌糊塗」。同時也不難看出,屈原對美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劇中屈原穿的那麼好看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兵馬俑的色彩還不足以信服,那讀娛君就再扒一扒其他事實。在長沙近郊共發現2048 座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墓,有18座墓集中出土了167件絲、麻織品,其中絲織品有160件;1981年至1989年發掘的湖北江陵九店578座楚墓,出土絲織品17件;1982年發掘之江陵馬山1號墓,雖系戰國中期一座小型墓,出土絲織品152件,其中完整衣物就有35件,幾乎包括了先秦時期絲織品的全部品種,因數量多,品種全,故有「地下絲綢寶庫」之美譽,絲織品的色澤花紋以及其服裝設計都出乎意料。楚文化大家張玉明先生形容包山楚墓發現的戰國中後期的絲織品為「輕如煙霧,薄如蟬翼」,所以在《思美人》中服飾多有飄逸的感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符合歷史,也提高了服飾美感,畢竟誰願意看篳路藍縷的宮廷劇呢?

當然,專業的挑剔,讓服飾設計更符合歷史史實更是一種值得製作方學習的嚴謹態度。

爭議背後是對先秦文化的探索和傳播

人物、服飾之外引起最大爭議則是歷史問題,而對此,讀娛君認為:不妨反向思考,或許你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思美人》自開播以來就受到廣大歷史愛好者的爭論。有關於劇情、禮儀的討論在微博話題榜上高居不下。可也正是因為這些討論,我們了解到在先秦文化中,楚國王族都姓羋,而在司馬遷《史記》中寫道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中的三戶是指昭、屈、景三家,他們三家也都姓羋,只不過是氏不同而已,而且同姓不通婚……周代注重禮儀,並且十分繁瑣,如果不是學習歷史的觀眾,對於周代的各種禮儀都不是很清楚,而《思美人》的播出,將有關於先秦時期文化、禮儀的討論都推向一個高潮,讓更多的人在爭議、質疑中了解到那一段距今甚遠的歷史。

在《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自稱自己孝庄,但事實上孝庄是她死後的謚號;還有熱播劇《羋月傳》中出現的「銀號」,是在清末時期才有……但是,如果沒有這些BUG,我們要多久才能知道這些知識?在《羋月傳》中,多少人第一次知道羋字的讀音,又有多少人知道羋月是千古太后第一人。再往前看,甚至在《還珠格格》中我們都能有所收穫,知道了格格的稱呼,知道了薩滿法師……所以電視劇帶給人們的是在戲劇的背後更有興趣去了解真正的歷史。

關於先秦的歷史,在生活中,甚至是在學生的考試中,所佔的比重都太小,而通過《思美人》,大眾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一段歷史,在爭論中,了解到一種又一種曾經想當然的禮儀文化。

現在有關於歷史的影視作品經過了正史、架空再發展到大歷史背景下的虛構,為了給觀眾帶來更專業、代入感更強的觀感體驗,在台詞、服飾、禮儀、歷史人物等方面越來越嚴謹,例如,大火的《甄嬛傳》《琅琊榜》等,都是精益求精的代表之作。《思美人》雖然在此方面仍有不足,但也不是全無可取,而且由於先秦時代的文獻留存較少,而且屈原的形象又大多記載於文學作品中,所以有不一樣的解讀也在情理之中,不過,我們也更希望看到更多尊重歷史史實的影視作品出現。

尾聲:在互聯網話題過剩、人云亦云的現狀,以及同期影視劇的高壓競爭下,《思美人》沒有就此倒塌,反而從中搶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見它的實力不俗——回述此前的槽點,對應上面的復盤內容,是不是有別樣的感覺?如此,就慢慢地、沉下心來,再回顧一遍吧,相信你會有種全新的享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