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文字是如何起源和發展的?書法到底是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漢字的創製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而且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

漢字的起源

文字產生之前人們為了幫助記憶,交流思想,傳遞信息採用了各種各樣的記事方法,最原始的記事方法是: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

結繩記事

不論用一根繩子打結,還是用多根繩子橫豎交叉,歸根結底,它只是一種表示和記錄數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簡單概念。如大事記大疙瘩,小事記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東西的多少。它只能幫助人們記憶某些事情,卻不能進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產生文字,只能說它是文字產生前的孕育階段

契刻記事

人們用契刻的方法,將數目用一定的線條做符號,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為雙方的契約。後來人們把契從中間分開,作為兩半,雙方各持一半。以兩者吻合為憑據。古代契上刻的數目主要適用來做債務憑證的。

圖畫文字

由於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的不足。人們不得不採用其它的,比如圖畫的方法,來幫助記憶表達思想,用文字的線條或筆劃把要表達的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的勾畫出來,繪畫導致了文字的產生。

「文字的產生,本是很自然的,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有很好的繪畫,這些畫大抵是動物和人像,這是文字的前驅。」然而圖畫發揮文字的作用,轉變成文字,只有在語言被廣泛使用之後才有可能。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圖畫越來越多,畫得也就不那麼逼真了。這樣的圖畫逐漸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終導致文字從圖畫中分離出來。這樣,圖畫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圖畫和變成為文字元號的圖畫文字。

文字不再是圖畫的,而是書寫的。而書寫的技術不需要逼真的描繪,只要把特點寫出來,大致不錯,使人能認識就夠了。」這就是原始的文字

2

文字的誕生

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地方,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它們整齊規範,並且有一定的規律性,具備了簡單文字的特徵,學者們認為這可能是漢字的萌芽

甲骨文

文字——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就是用寫或刻的方式留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來占卜,也有的是用來記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為這個時候的文字多是從圖畫文字中演變過來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較高,因為是刻在獸骨上,所以筆畫比較細,直筆比較多。

這是十二屬相,是不是有點像簡意畫。

金文

商代後期,和西周時期人們把字鑄刻在青銅器上,這就形成了金文。因為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和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又叫鐘鼎文

與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了線條化,平直化的趨勢:金文的筆道肥粗,彎筆多。與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實的寫法,更形象生動逼真。

3

漢字的持續演變

篆書

篆書體(石刻)『泰山刻石』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有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缺點是字體繁複,書寫不方便。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由於它的字體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欽睞,又因為它的筆畫複雜,行事古怪,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一些印章刻制上,一直採用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範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隸書

隸書(碑刻)《熹平石經》

到了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隸書把小篆彎曲的線條改為平直的筆畫,字體進一步簡化,書寫變的簡便,但同時使古漢字的象形程度大為降低, 形體扁方而規整

草書

草書體《懷素草書千字文》

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因它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又進一部發展成為今草。到了唐朝,又有了抒發情懷,寄情於筆端而表現的狂草。草書本就來源於章草。

楷書

楷體(碑刻)《開成石經》

隨後柔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一直使用到現在,它的字形方正嚴整,筆畫平直,有撇,捺和硬鉤,更便於書寫。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就是由楷書演變而來的。

行書

行書體(碑刻)『集王聖教序石碑』

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

在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著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有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

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漢字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這就涉及到了漢字的造字法

4

漢字的造字法

關於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相沿有「六書」的說法。六書之首,就是象形法

象形法

象形字當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例如:「竹」字。

象形字雖然起源最早,但數量卻最少。因為宇宙間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徵都造一個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畫不出來,而且即使畫得出,這種依樣畫葫蘆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後來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又發明了另一種造字法——指事法

指事法

指事法就是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這種造字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性的符號,即不成圖形的符號(成了圖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類是附合在圖形上的符號

用指事法造字,這是漢字從象形發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這種方法還不能普遍地應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為符號的點、橫等跟其他筆畫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於是我們的祖先又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幾個圖畫合起來表示一個意思,即會意法

會意法

會意法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

漢字發展到這一步,還不能滿足表示的需要。因為有些意思畫三四個圖還不能解決問題。要是畫五六個或七八個圖才能解決問題,那就不像一個字,倒像是一幅年畫了。要是真的這樣,那今天我們寫起來多麻煩啊,寫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於編一本厚厚的連環畫了。

我們的祖先有著無窮的智慧,他們想到了文字是記錄說話的,說話跟聲音有關,那麼文字是不是可以把聲音記下來呢?於是就又發明了形聲字

形聲法

就是形旁聲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為形聲字是在象形、指事、會意的基礎上產生的。儘管它還屬於表意性質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漢字形體的束縛,溝通了方塊漢字與語音的聯繫,這是漢字從表意邁向表音的一個重大發展,成了漢字發展的主流。

今天我們所用的漢字,80%以上都是形聲字。用形聲法造字非常方便,金木水火、鳥獸蟲魚有關的字以及嘆詞擬聲詞,幾乎都是形聲字。這種造字法,直至今天還可以不斷地造出新字來。

「六書」當中除了上面講的四種造字法以外,還有兩種:轉注法和假借法

轉注法

過去的說法很多,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為了適應方音分歧和語音的發展而採取的一種造字法。如原有一個「老」,表示年紀大的意思,而由於時間和地區的不同,又有用kǎo這個音表示老的意思,於是又造出了一個與「老」字部首相同、讀音相近和意義相同的「考」字。

假借法

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義的一種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為第二人稱代詞。這種假借現象,當初大多是因為沒有本字而暫借一個同音字替代,但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久借不還,鵲巢鳩占了。有的字本身的意義,倒是後來另找出路才有著落的。例如「然」,本是燒的意思,底下四點已經是火了,可是被「然否」借用后,只好自己在旁邊再加一把火,變成「燃」字形聲

由此可見,轉注法和假借法並沒有造出新字來

5

六書的運用

實際上,古人並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系統,那時還未有關於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後來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為依據。好像「軚」(dài)、「鎄」(āi)是形聲字,「凹」、「凸」、「氹」(dàng)是指事字,「畑」、「奀」(ēn)是會意字。

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

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這些字。也由於形聲字在創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時代約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聲,但到了近代,有80%的漢字是形聲字。

漢字是以象形字為基礎,以形聲字為主體的表意文字體系,總數約有一萬個,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個左右。這三千餘個漢字可以組成無窮多的片語,進而組成各種各樣的句子。從而有了今天我們豐富多彩的文化作品。

聖手書法課堂 讓你輕鬆寫好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