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真的看懂《權力的遊戲》了嗎?

時代周刊封面

新一季的《權力的遊戲》開播了,相信小夥伴們的心情是和我一樣激動。這部神劇並非完全像《魔戒》那樣,憑空搭建了一個新世界,而是揉和了許多現實的,特別是地中海周邊地區的地緣背景在裡面,希望能用盡量簡單的語言對它的複雜地緣背景做個解讀。

聽說這劇也有「原著黨」和「劇集黨」之分,而且美劇做了不少改動。先聲明一點,原著的書我也買了,但還沒時間看,所以雖然平生最不喜歡黨爭,只怕也是會被歸類為「劇集黨」了。不過雖說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書和劇在大的地緣背景設定上想來是不會變的。要是寫得不對,也請大家手下留情。

好了,言歸正傳。網上的評論也看過些,有兩點看下來算是在觀眾中形成了共識:一是七國所處的「維斯特洛」大陸,對應的是英國或者說「大不列顛島」;二是七大王國的設定,在現實歷史中,借鑒了公元5世紀到9世紀的英格蘭七國時代。就我的看法來說也的確如此,不信的話可以看下下圖,把英國主體所在的「大不列顛島」垂直鏡像翻轉下,是不是和維斯特洛大陸很像?

找到了對應的區域,對應的歷史,那麼下一步是不是應該把英格蘭七大王國逐個解讀下,再和劇中的七國一一對應下?當然不是,因為作者不是在寫歷史劇,也不是以某段歷史為背景進行文學創作。

最精於後者之道的大仲馬曾經說過一句話: 「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用來掛我小說的釘子。」 用這顆釘子,他掛出了《三劍客》這樣代入感很強的歷史小說。與大仲馬相比,那位長得有點像海明威的喬治·馬丁老爺子,則更像只肆意遊走於歷史花園小蜜蜂,博採百花釀出了這罐冰火兩重天的蜂蜜。

喬治·馬丁老爺子

安達爾人及七大王國的設定,對應的是中世紀早期 「盎格魯-撒克遜人」移民不列顛,並最終立國的歷史。公元5世紀初,在日耳曼部落不斷入侵義大利的情況下,強大的羅馬帝國內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收縮防線,帝國放棄了對不列顛的統治。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羅馬人都願意退回大陸,畢竟羅馬在不列顛的統治已逾三百年,這麼長的時間足以形成一個「不列顛羅馬人」社群。在羅馬軍隊撤離的情況下,留在不列顛的羅馬人,開始尋求從歐洲大陸引入雇傭軍,以保護自己的土地和既得利益。

被「不列顛羅馬人」引入的日耳曼雇傭軍並非來自法國境內,而是來自於今天的德國、丹麥相接地帶。儘管羅馬人的初衷是引入雇傭軍以保衛自己的財產,但不列顛羅馬人顯然應該意識到,帝國的根基正是被那些引入戍邊的日耳曼蠻族所動搖的。接下來的事情不用說,大家應該能夠想象得到,一批又一批日耳曼人在同族的召喚下,跨海進入了這片「新大陸」,反客為主的成為了不列顛的新主人。

進入不列顛定居的這些日耳曼部落,就是今天英格蘭人的祖先——盎格魯-撒克遜人。在《權力的遊戲》中,他們所對應的即是後來成為「維斯特洛」大陸主體民族的「安達爾人」。不過舉族遷入不列顛並建立七大王國的,其實並不只有盎格魯、撒克遜兩個部落,還包括一個叫作「朱特」的部落。之所以在命名時被無視了,是因為朱特人的勢力比較小,只建立了一個王國。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則分別建立了三個王國。

這些英格蘭早期王國的具體位置就不細說了,感興趣的話可以參看下面這張《維京時代的不列顛(公元8-11世紀)》地圖。這三個部落中,勢力最大的應該是撒克遜人,因為其他兩族基本都是舉族遷徙,而撒克遜人在遷入不列顛后,在德國北部仍留有大批同族。為了與那些變成「英國人」的撒克遜人區別開,史學界將留在德國境內的撒克遜(saxon)部落稱之為「薩克森」 ( Sachsen)。至今德國北部還有三個以「薩克森」( Sachsen)為名的州。

《維京時代的不列顛(公元8-11世紀)》地圖

說到這裡,肯定有朋友感嘆,原來英格蘭人跟德國人有那麼深了淵源呀!其實從地緣角度來分析,脈絡還算清晰了。要是從王室角度來說,歐洲各國王室之間的關係才叫一個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現在領袖英國的「溫莎王朝」其實源自於德國,原來的全名叫「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年-1917年)。經過上面的解讀,大家是不是一看就知道有明顯的德國血統?我們能看出來,英國人當然更能看出來。所以這個名字僅用了17年,便在英德交惡的一戰時期,被改成了現在的名字。

當然,對歐洲王室與國家關係的理解,不能套用的那套。他們的國家結構呈現的為「模塊式」,國王和封建領主們各有各的土地,每一級領主只對自己上一級的領主負責。用一句比較繞口的專業用語來形容,就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比如美劇開篇時的情節,是出身鹿家的國王「勞勃·拜拉席恩」,徵召狼家的領主艾德·史塔克進京輔政。雖然二者有君臣之別,但胖子國王對北境能下的指令也就這些了。你不能說越過艾德,調動史塔克家族下面的卡史塔克家族。

胖子國王「勞勃·拜拉席恩」

模塊式的結構,也體現在歐洲貴族們的封號上,比如說英國國王,同時也有可能是法國某塊領地上的公爵。為了說明自己真實的統治範圍,不管是國王還是一般領主,都會極盡所能把自己治下的每一塊領地顯擺出來,由此也誕生了許多長到能讓舌頭打結的頭銜。現在,讓我們懷著一顆崇敬的心,用「風暴降生丹妮莉絲,安達爾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七國女王/統治者,全境守護,大草海的卡麗熙,鐐銬破除者,彌林女王」的截圖來刷下屏:

根據劇情的發展,龍母的頭銜說不定還會增加。不過目測不會超過英國那位有可能把太子寶位坐穿的 「查爾斯·菲利浦·亞瑟·喬治王子,威爾士親王及切斯特伯爵殿下、康沃爾公爵、羅撒西公爵、卡利克伯爵、仁弗魯男爵、蘇格蘭外島勛爵、蘇格蘭王子和大管家,最高等嘉德勛位的守護騎士、最高等和最古老薊花勛位爵士、最高榮譽巴斯大十字勳章的管理人和首席騎士,榮譽爵士團成員、澳大利亞勛位爵士、女王服務團成員、王家樞密會議員閣下、女王陛下的伺從武官。」其實英國女王的頭銜還要更長,為了避免大家說我注水,這裡就不刷了,感興趣的朋友自己百度去。

查爾斯王子,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的長子,

是英國歷史上最長時間的王儲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只會在非常正式的場合做介紹,才會把這一長串的頭銜念出來,剛才的截圖就是這麼一種情況,平時的話叫名字就行了(或者加個最重要的頭銜在前)。不過西方人在名字上的選擇面實在不是很寬,為了表示自己對某位先祖的崇敬之心,還經常會故意選擇重名。為了以示區別,往往加個二世、三世在後面就對付了。比如法國的 「路易十四」,一看就知道在他之前,法國有十三個叫路易的王。

然而加個世代標註有時候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剛才說了,一個君主或者領主,可能擁有很多互不相連的領地,甚至同時當兩個國家的國王。你可能是這個國家的「亨利二世」國王,同時又是另一個國家的「亨利四世」,這時候怎麼辦?解決辦法其實和大家一樣,就是取外號(如獅心王、矮子丕平)。就像討論在這劇時,大家說丹妮莉絲·坦格利安,聽的人不一定馬上反應過來,一說「龍母」就知道是誰了一樣(「龍之母」不是正式的頭銜)。

西方這種模塊式、拼合式的命名原則,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大家對著屏幕半天,是不是有點餓了?也罷,我上道法式大餐給大家畫餅充饑下。上菜:香炸雞球拼鳳梨配中式甜酸醬。看過圖片后,肯定有朋友會說,這不就是咕嚕肉嘛!咳。。。其實這就是一盤咕嚕肉。不過你有沒有覺得,用這種西式命名法包裝一下,這道菜頓時顯得很有小資產階級情調了?

香炸雞球拼鳳梨配中式甜酸醬

好了,玩笑至此,接下來言歸正傳。在《權力的遊戲》中,龍母應該是爭議比較大的人物。聽說很多人喜歡龍母這個角色,也有很多人覺得她太「聖母」了,廢奴思維放在那個時代有點早熟。不過這本來就是個不遵循歷史常態的神劇嘛。另外,千萬不要以為「政治正確」一說,在美國就不存在。只不過美國文藝界的政治正確,不是掌握在有關部門手中罷了。在美國文藝界,也有許多約定俗成甚至制度化的規則。除了主打自由、民主等口號以外,大家有沒有發現,劇裡面一定會有LGBT情節出現

所謂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現在還有在後面再加個Q,變成LGBTQ的用法,這個Q是questioning(懷疑)的意思,指向的是對自己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可以這樣說,一部美劇裡面要是沒有對這些群體的描述(包括不可言狀的描述),不僅會被認為政治不正確,還會影響收視率。這也導致有的美劇,純粹為了這種政治正確而加入此類情節。比如我本人曾經喜歡的一部美劇《疑犯追蹤》,就在後期強行讓兩個女主蕾絲了。

順便說下,曾經有人問過說,要是一定要用美劇或者直接說《權力遊戲》這種尺度、模式拍題材,選什麼時代做大背景不至於有違和感,我的答案是南北朝。單單是真實歷史,就足夠毀大家三觀了。要是某年某月某日,哪位美國大導想拍的話,主角我都幫著選好了,一定是那位戴著面具入陣的美男子——蘭陵王。

好了,今天的解讀就到這。在第七季第一集的結尾中,率領強大軍隊的龍母,回到了家族的祖地—— 「龍石島」。肯定有朋友想知道,龍石島在真實世界中地標。下一篇就會解坦格利安家族身上的迷團。最後來張龍母的劇照鎮樓。

作者簡介

溫駿軒,網帖筆名「鄙視搶沙發的」,生於20世紀70年代,法律專業出身,長於分析解讀國際局勢。其2009年7月在天涯論壇「國際觀察」版塊開設的《地緣看世界》一帖,有理論,有資料,有地圖,有分析,廣受讀者關注,點擊量超過1700萬次,回復超過10萬條。

相關圖書

一本書洞悉未來十年亞太地區戰略博弈格局近60幅原創地圖,

全景勾勒大國戰略路線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