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按摩穴位能緩解酒後不適

有些人喝酒後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現象。在此建議,一是酒少喝為好,如不可避免,則須掌握一些解除醉酒困擾的方法,其中中醫穴位按摩法簡便易行,對緩解不適感有一定功效。

■酒後頭痛時

1、風池+太陽:風池穴位於頭枕部兩條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有清肝火、平肝熄風的功效。按摩時,以兩手指羅紋面緊按風池穴,用力旋轉按揉,以有酸脹感為宜。太陽穴是常用於各種治療頭痛的「經外奇穴」,有清熱、止頭痛的功效,位於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按摩時應稍用力,順時針按揉10-20次,再逆時針按揉10-20次。

2、合谷+太沖合谷穴位於手背第l2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的功效。經常按揉對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等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效。太沖穴位於足背側,在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有平肝熄風、醒腦開竅的功效,按摩時,力度應循序而進,以適度微痛為宜,切忌用力過大,4-5分鐘即可,按壓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謝。

■噁心嘔吐時:中脘+內關+足三里

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的功效,按摩時將雙掌重疊或單掌按壓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緩慢行圓周推動。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功效。拇指按揉5-10分鐘,以感覺酸麻脹感向腋窩傳導為佳。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濕的功效。拇指指腹著力於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感。

■頭暈腦脹時:百會+四神聰+合谷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的最高點,百會穴的前、后、左、右各開1寸處共有四穴,又名四神聰穴。取穴后,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於各穴位,緩緩用力,以有酸脹感為度。合谷穴取穴、按摩方法同前。

【小建議】備幾種解酒中藥

1、菊花。菊花能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葯鑒》載其「……解醉漢昏迷,易醒,共干葛(宜葛花)煎湯。」

2、苦參。苦參具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名醫別錄》載其「除伏熱腸擗,止渴,醒酒。」《本草經疏》亦載苦參「消酒,除渴,明目,止純血痢、疳痢極效。」

3、草果。草果具燥濕散寒、除痰截瘧之功,因氣芳香,有辟濁之性,《本草》引李杲云:「溫脾胃,止嘔吐,治脾寒濕、寒痰,消宿食,解酒毒、果積,兼辟瘴解瘟。」

4、白扁豆。白扁豆能健脾、化濕、消暑。《本草圖經》載其「主女子帶下。兼殺酒毒,亦解河豚毒。」

5、枳椇子。枳椇子能治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等。《滇南本草》明確提出其「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

6、肉豆蔻。肉豆蔻有溫中行氣、固腸止瀉、消食之功。《日華子本草》載其「調中,下氣,止瀉痢,開胃,消食。皮外絡,下氣,解酒毒,治霍亂。」《得配本草》亦認為其「消宿食,解酒毒。」

7、高良姜。高良姜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之功。《本草從新》載其「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

廣西南寧市人民醫院-李艷鳴/文,許建/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可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 歡迎一起交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