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媒體:清華大學美女教授是否負氣出走?

專業設置

)「美女教授」是否負氣出走?

有人認為,顏寧和清華大學關係良好,真正的問題出在學術研究環境。具體來說,是她對自然科學基金委感到失望。

日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受聘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一事引發關注。圍繞她為何離開清華,引發了「正常學術人才交流」和「負氣出走」的爭論。

顏寧是一位「明星科學家」。她在媒體上最常見的冠名是「美女教授」——她的學術研究可能過於高深,不容易被門外漢所理解,但她的高顏值卻有目共 睹。一位美麗、時尚的年輕女孩,同時頭頂知名大學教授、博導的光環,自然是媒體追逐的焦點,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其實除了高顏值之外,顏寧的學術成就 更加眩目:2007年,年僅30歲的顏寧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教授,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博導,一時全國矚目。2009年以來,顏寧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自然》《科 學》《細胞》三大國際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7篇。2016年,顏寧被《自然》評價為十位「科學之星」之一。

一顆學術新星在冉冉升起之際就已經大放異彩,絕對稱得上前途無量。雖然說「科學無國界」,但顏寧最終決定離開清華、選擇普林斯頓,還是讓許多人深感惋惜。她的離開是由於個人原因、學校原因還是學術環境的原因,自然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清華大學和顏寧本人都進行了公開回應。清華大學認為「這是國際高層次人才流動的正常現象。清華對此保持開放、樂觀和積極的態 度。」顏寧本人則如此解釋:「我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里待久了,可能固步自封而不自知。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 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

如此看來,對於顏寧的出走,當事雙方都給出了合理的解釋,並且雙方都表達了今後繼續在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上的合作意願。事情至此似乎已經沒有什 么糾結的必要了。但有好事者還是繼續深挖,認為事實上並非如此簡單。有人認為,顏寧和清華大學關係良好,真正的問題出在學術研究環境。具體來說,是她對自 然科學基金委感到失望。

在此之前,顏寧曾經分別在2014年9月2日和2015年6月23日發表博文,對連續兩年拿不到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科研項目表達了不滿。在 2014年9月2日的博文中,顏寧寫道:「六月下旬,獲知並未獲得最終答辯的機會,而5月18日我們GLUT1的結構論文已經發表。這個結構的獲得為申請 中的後續問題打開了門,未來若干年在這個方向上我們可做的東西層出不窮,會變成我實驗室最系統和最具代表性的工作體系(my signature work)。我百思不得其解,想知道到底申請問題出在了什麼地方。」2015年6月23日,顏寧更是在博文中寫道:「近日初審結束,奈何依舊未獲得答辯機 會。至此,我除了『呵呵』竟無語。我真是健忘,竟然忘了當年我的傑青也是第三次才獲得答辯機會。歷史的重演,讓我對自然科學基金委難以再抱任何幻想。程序 『正義』,『專家』意見,呵呵呵,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失望之情躍然紙上。

從時間上看,顏寧正是在此期間收到了眾多海外大學和研究機構的邀請。有人據此推測,她應該是在申報自然科學基金委科研項目受挫,並萌生去意之後,主動向海外大學和機構釋放求職意向。

當然,旁觀者的推測並沒有得到顏寧的證實,事實真相是否如此,我們也不得而知。甚至顏寧的學術水平如何,在網路上也不乏質疑之聲。對於普通公眾 來說,要理解前沿科學研究的含金量和重要程度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能夠在《自然》《科學》《細胞》等頂級學術期刊上連續發表論文,能夠獲得世界 頂級名校重要的終身講席教授職位,這些都是來自科學研究領域內部的權威認可,足以見證顏寧的學術水平和學術成就。

對於顏寧連續兩年落選自然科學基金委科研項目一事,各方也是眾說紛紜。目前清晰表達觀點的,只有顏寧自己發表的博文,以及她發出來的同行評議意見。此事 的是非曲直也許一言難盡,需要更多權威的評估和鑒定,才能得到更公允的結論。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有的科研項目管理、申報、審批模式,一直以來都受到不 少業內人士的批評。什麼樣的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更適合科學研究的特徵,更能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進步,確實到了應該反思的時候了。

就在不久前,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校長林建華在「北京大學建校119周年『雙一流』建設推進會」上發表演講,其中提到「辦大學要靠學者。學者的水準就是大學 的水準;學者的精神就是大學的精神,學者的人格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品行素養」。這段話引起了廣泛關注,很多媒體不約而同地把它做成標題,足見這段話的份量。

這當然不是一個新鮮的觀點。早在1931年,梅貽琦在就任清華大學校長的就職演講中,就已經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 也」的著名論斷。在86年之後,北京大學的校長再次提起相似的觀點,在讓聽者感到精神振奮的同時,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真正做到「辦大學要靠學者」的任重道 遠。如何讓學者成為「大學之寶、科研之寶」,如何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來幫助和促進學者的成長,促進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進步,應該是大學和科研管理機 構的共同責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